鼎邊趖(臺羅:tiánn-pinn sô,白話字:tiáⁿ-piⁿ-sô),亦稱鼎邊糊,福州稱鑊邊糊。鼎,意指鑊。米食小吃,源於福州,流行於台灣、中國大陸福建等地。於台灣當地,以台北、台南與基隆廟口夜市、桃園夜市等地所製最為著名。
作法
以在來米磨作米漿,鼎中置水,鼎邊添火加熱,以芋頭或白蘿蔔沾油抹鍋後,米漿沿鼎邊翻滾,遇蒸氣而凝固,蒸烤成形。所謂「趖」,為閩南語詞彙,原義為蠕動、游動,在此即指米漿沿鼎邊翻滾的動作。成形的「趖」,風乾後撕剪成塊狀。烹煮時,時常搭配蝦仁羹、肉羹等煮成湯食,亦可搭配其他食材,包括金針菇、香菇、魷魚、丁香、竹筍、金勾蝦、高麗菜、蒜頭酥、芹菜…等,桃園的則是蝦羹、肉羹、筍片、香菇、魷魚、金針花、韭菜花等。
除上述料理方式外,「趖」亦可加以炒、煮料理,吃法十分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