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传送带(不是。
初中时,我们那个小镇具体哪里有游戏厅,靠的就是小学时有同学或者老哥带,每逢寒暑假勤往那里跑跑,不至于失了联系就行。那个时候的我真是靠着不符合年龄的知识量跟游戏厅的哥哥姐姐聊得昏天又暗地,忍不住的流星,烫不伤...,抱歉,岔了,那时候玩ps 上的恶魔城,我张嘴一个德拉库拉(一听就知道是日本人翻译,现在就直接德古拉了)的原型是罗马尼亚的一位大公。当时有位学长就惊异于我所知晓的,马上就攀谈起来~那时候的我也是社恐(社交恐怖份子)。毫无羞耻心,对于索尼,任天堂,育碧,法老控来者不拒(对于微软反而知道的仅仅是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以及奇怪的或好用的外部设备,键盘啊,鼠标啊,摄像头啊什么的~)。当年的中国游戏公司,我也是略知一二的,比如金山西山居,台湾大宇,智冠,汉堂。游戏代理商嘛,就比如天人互动,当年伊苏系列有一款外传,我同学买的正版,《飘羽-失忆天使》,赞啊,紧接着买的正版的《新仙剑奇侠传》。三把剑之一~育碧的家园《homeworld》。同样是家长,人家的家长很开明,他小学4年级就有自己的电脑了,同喜550我记得是(可能是因为正值千禧年,联想的一款电脑~
打小学时代就喜欢买类似《大众软件》的刊物。到了初中,更是盯上了《电子游戏软件》,其内容之丰富,编辑水平好几层楼那么高,直教人流连忘返,其附赠的《电击收藏》更是VCD,以及后来DVD时代数字媒体节目的先驱。同一时代的前有“电脑之夜”,之后“游戏东西”,“东西动漫社”。以及刊物“动感新势力”均为业界翘楚,只可惜,动感新势力那类的刊物,对于当时视ACG为洪水猛兽的家长来讲,我爸妈不太可能会给我买,大软,和电软都是我从零用钱里攒来的。我有时候会买游戏,而我的那个小学同学负责硬件设备~
有点离题万里了。
总之游戏厅嘛,自己偷偷摸摸挤时间去,别耽误主业就去呗。其实,去那种小黑游戏机厅,很有一种盗贼,或者类似赏金猎人,从一个酒馆的暗门进去和人接头一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