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短/全文】亲爱的凉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咩咩咩庞小羊 发表于 2015-8-1 21:30

几年前的文了吖 其实我就是想来高端地水水经验

你竟认真地看完了它 我现在觉得好愧疚

不过 这一 ...

 

喂!果然不是你写的啊……

第一眼的感觉就是要么不是你写的,要么你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唔,我现在对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情感。快说,这篇文的原作者是谁,出处是哪里。这么棒的年代限定产物很少见了,我是当真觉得非常棒的。

这个倒是真的非常有趣,尽管还有一些小问题,但至少风格上非常安定,自成一派的偏写实风格我觉得非常棒。

很有趣,而且我很喜欢。这是我觉得最合适的评价。

链接到点评
咩咩咩庞小羊 发表于 2015-8-1 22:22

就是我写的吖

我是说是我几年前写的旧文

不要对我产生负面情感

勉强原谅你了,于是还有什么有趣的文不?一起发上来吧!

这种风格过去我只看到李晓丹的这个人写过,而且比你更棒一点,但除此以外就再也没见到了,这是我高中以来遗憾至今的事。

综上所述,非常期待你还有什么其他好东西!

链接到点评
咩咩咩庞小羊 发表于 2015-8-1 22:36

目前是没有了 毕竟出门在外 用着别人的笔记本

这篇还是今天整理邮箱的时候 发现那个当年社团期刊(真实的大 ...

顺便问一下,里面的人名,是不是有些是真的,有些是根据真名修改的?
链接到点评
咩咩咩庞小羊 发表于 2015-8-1 22:55

配角的名字是根据真是的名字稍微改了改啦····你看主角一个叫达菲一个叫凉 就应该知道 我是完全不会起名 ...

其实我觉得达菲是个妹子的话,这篇会更有趣……当真。

对白中很有生活味道,但老实说有点空虚过头了,感觉像是根据印象拉凑过来的。而且顾忌到口语向书面语的转化问题,结果稍微有点不伦不类的样子。

另外,如果把那个什么老师的段子,以及凉的部分段子描述角度稍微改一下,以推测、传闻的视角来补充,这篇文的味道应该还能更上一层楼……实际上,在视角转换上,我是觉得有点生硬了。

当然,尽管如此,我还是抱有高度好评的。

 

链接到点评
咩咩咩庞小羊 发表于 2015-8-1 23:23

嗯嗯 我个人也觉得视角转换很别扭

因为我原来一直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

这篇是想试着直接用第三人称,这文构 ...

我是觉得你可能走入了某个死角。

视角转换确实可以拓展文章广度,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衔接上的瑕疵使得弊大于利。再者,这并不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问题。以前我也纠结过这个问题,但后来却发现……其实压根就跟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没关系。实际上无论是用那种都可以很好的写出来,只不过是在技巧上有所差异。

关于书面语和口语的问题,我也没有很好的想法。纯粹的靠近口语的话,文章会向白话文方向发展,这个我不觉得是一件有趣的事。反之,统一用书面语来描述口语的话,有些地方终究是会有些难以表达的部分……我的做法是保留语感的前提下干脆采用书面语。不过也只能说仅供参考了=w=

链接到点评
咩咩咩庞小羊 发表于 2015-8-1 23:39

其实 还是有关系的

比如 第一人称写的话 想写其他人 要么就要分章节 换主语人称指代人 要么就只能是“听说 ...

因为我一直讲的都是普通话,而且普通话本身就给我一种书面语的感觉,所以我完全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当然,我也不否认这种书面语在日常对话以外的地方确实很虚弱的问题。不过实际上,应该还是就事论事吧……再者,既然是剧本的话,还用常规的书面语反而比较奇怪吧……剧本用的对话和一般小说之类的文体中的对话风格本来就不一样吧。因为一个是用来读的,另一个是用来说的。

 

再回到人称的问题上。我想反问一句,为什么你要执着于完整的描述出看不到的部分呢?

我觉得,像这种部分本就应该是所见加所闻居多,想要知道更详细的只有通过当事人或周围人的描述才可能。反之的话,这种强行描述的做法本身就是问题。

再者,举个具体的例子。关于这篇文中的教师的描述,那么多段落我觉得其实只需要通过其他同学的口中传来部分情报就足够了,些许传闻加推测,再加上老师的表现,实际真真假假也没那么重要。只要大家都觉得这种最有可能就足够了。

至于凉的个人生活部分,其实大可以通过菲的朋友来了解,朋友无论是真觉得菲喜欢凉,还是单纯地想要调侃凉,有意识的去关注凉的事都是合理的。由此传到菲哪里也是合理,再加上菲原本就没有置之事外的意思。

当然,这些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东西。通过朋友的朋友之类的友人关系而得来情报,还是干脆变换视角来具体描写,孰优孰劣我觉得关键还是你更容易接受哪种。就我个人意义上,我更喜欢前者的方式就是了。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