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见闪光 发布于五月 21, 2018 分享 发布于五月 21, 2018 这还真是一篇……相当了不起的作品呢。 奥利的风格对于了解文区的人来说已经相当熟悉。详细而具史诗感的世界观,细腻的描述,有延展性的文字,都是他人绝难模仿的地方。尽管这种文法可能会让人物少了一些成长性,但这在短篇中却绝算不上什么缺点。我尤其喜欢文字间的各种细节,这些细节让这个蒸汽朋克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意义”让一个故事之所以成为故事,而“细节”则赋予这个故事真实感与可信度。 而不可避免的,谈到一个故事时,我们总是要谈到它的“意义”。 这世界上有一些故事,它们的意义是很显而易见的,比如《狼来了》就是教导孩童不要说谎的简单寓言,而是《哈利·波特》则用七卷讲了一个因为爱,所以邪不胜正的故事(而我这里没有贬低它的意思)。而另外一些故事,则很在三言两语间讲清,比如我们很难说《俄狄浦斯》能对我们的生活做出什么指导,也没法说《飘》传扬了什么美好情感。但这些我们很难解释自己为什么要看的作品(如果你已事先知道它们悲剧性的结局)确实构成了文学史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知道,对于生活本身的刻画,对于其中荒谬的揭露以及与这荒谬而抗争的人们的成功与失败,其本身就有意义。“这个宇宙永远不会满足我们对于公平与正义的期许,因此其本质是荒谬的,但这并不代表生活不值得一过,相反,努力与这荒谬抗争,不臣服于它,正赋予了生活最大的意义。” 而这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轴,两个对国家,对世界,乃至对生活本身极尽失望的人的一生缩影。恪守规则的人总是最容易绝望,安德烈的自暴自弃不难理解,因为这世界上有太多在规则中无可实现的事情;而冷静的人往往有心中的疯狂,乔治恰是那个为了一个想法就能枉顾所有的人,正如他当初只是为了把老猎枪就想烧掉钟表匠的屋子,烧掉整个国家对他而言从来不算是什么代价。安德烈有机会阻止他,但他最终输给了自己的失望,某种意义上,他是比对面的叛军领袖更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而乔治终将失败,不是因为命运的捉弄,亦也在于他的失望,因为他不相信生活,所以他从来不会考虑哪怕温和一点的手段,而结果上也将不会得到任何真正的信任。 这是一出自证预言式的悲剧,尽管我从来不会考虑这样的故事,但我得说,这确实将悲剧的美展现得淋漓透彻。所谓“真正的悲剧应能让人振奋”,莫过于此了。 缺点当然还是有一点点,比如,安德烈的自暴自弃虽能理解,但不是早有伏笔,以及,这两人的关系看起来确实有点儿腐了( 最后,谢谢你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链接到点评
月见闪光 发布于五月 23, 2018 分享 发布于五月 23, 2018 20 小时前, 墨洛珀 说道: 喔噢~久违的好评之声,非常感谢你的赞誉。历来我都喜欢用冗长的段落去描述时代与环境,用朋友的评价来说,我总是会建造一座城堡,然后把我的读者塞进去,以求得更好的沉浸体验。因而叙事和节奏的矛盾仍然会继续,我希望能借助练习而有所进步。这篇故事完成地很顺利,在故事的中途,我有做过许多改动来试图让背景和角色更鲜活些,但主题基调并未有过变化,它们是一开始就定好了的。 不幸的是,安德森从不认可成长、进取或是掌控人生,而乔治也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何过错,两人的偏执便成为了故事描写的中心,也是他们悲剧的起源。这两位幼年伙伴对彼此的否定和好胜心成为了纠葛的关键,对我来说,试图描写他们隐晦又反常的心理,成为了一个莫大的挑战。 腐的话,我想他们只是争强好胜的方式有些特立独行罢了,嗯。安德森表现不足是我的问题,我尝试将线索设置为后期伏笔,但最终信息过于隐晦,导致作者很难理解到他在失去女儿后便自暴自弃一事。 再次感谢你的好评~ 功底离完美这个理想目标差去甚远,多谢赞誉,让我们为进步而共勉。 我在你们眼中是那么鸡蛋挑骨头的人吗( 其实我一直都是给好评居多的,只是我夸人的花式不够多,用来写评论写不长,一不小心还容易被当水贴砍了,所以只能挑挑骨头维持长度顺便抒发一点感想什么的( 失去女儿这一点其实我有在意到,在他更正“妻女”成“妻子”时,但我在想,如果是我想的那样,对面两人一点表示都没有就显得不太自然,就自己否定了这个猜想。 链接到点评
推荐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