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影评:处暑档动画电影《乔西的虎与鱼》——带有现代童话色彩的青春成长故事


推荐贴

 

涉及影响观看体验的剧透部分已经遮盖,请在观看过本作后再打开。

96ddf2e381186cb6.png

 

首先明确一点,从“关爱残疾人”/“刻画弱势群体的冷暖”/“慷慨者对弱者的救赎”/“强者与弱者之间微妙的情感表现”这些角度而言,动画电影《乔西的虎与鱼》偏题了,而且偏得很严重。

然而,作为带有现代童话色彩的青春成长故事,本作其实十分出彩。

豆瓣/Bangumi的低分,伴随的大多是原作党对动画电影本身的不满意,以及新人对原作中部分桥段“狗血”的质疑——然而,须知本作的原作小说最早刊登于1984年[1]。“狗血”方面的指摘,究竟是原作本身矫揉造作,还是观众在一轮一轮的快餐作品洗礼下变得过度敏感,实际上有待商榷。

顺带声明一点,网络上已经有1080p的日配中英双语字幕版本流出,但中文翻译十分生硬,以至于影响情感传达,建议有条件的前往影院观影

本文将以上述视角展开讨论。


首先是本作与原作小说/真人电影所不一样的地方:

620421eadb453ce4.webp

乔西的婴儿车被替换为轮椅,乔西的家从大阪贫民窟移到了大阪府八尾市玉串川柏村町附近[2],周围人的态度从赤裸裸的恶意变成了偶尔的碰撞,奶奶的态度从“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丢脸的孙女”变成了溺爱......很显然地,我们会发现: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原作的恶意、黑暗等要素都被最大程度地剔除了

v2-bb9d4d095b4982e45859f38ab1902cff_r.jpg?source=1940ef5c 大阪府八尾市玉串川柏村町附近景观 来自谷歌地图

为什么?

让我们看一下哔哩哔哩动画对本片监督田村耕太郎与动画制片人铃木麻里的访谈:

Bilibili动画 故事是80年代为背景,其中的社会和最终动画呈现的现代日本大相径庭。想问一下您在处理动画剧本的时候,是根据什么思路对原作进行的改编?
田村 大方向上,由于男主恒夫和女主乔西的年龄段差不多是大学毕业生到新社会人这个区间,所以我们最希望这个年龄层能够前来观影。那么怎么才能吸引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呢?如果沿用本书成文时的80年代的设定,恐怕是很难勾动现在年轻人的兴趣,所以我们就索性把故事的舞台设定到现代。再有一点,就是我们希望能把作品的结局刻画成积极向上的方向。这两点是这部动画电影的主轴。

 

Bilibili动画 如您所说,我在阅读原作的时候,强烈感受到的主题是性和颓废和死亡,然后就是沉溺感和破灭愿望。但本次动画电影的基调则完全不同,充满了积极求存和坚强的意志,不知道监督您提到的积极向上的主轴,具体是怎么考虑的?
田村 这个话题我也和铃木P经常在聊,因为描写残障人士和轮椅使用者的电影,真人片倒是不少,但动画似乎几乎没有过。而此类真人片则大多都是相对阴暗的作品,所以我就非常不愿意这次也拍成一部阴暗的作品。因为如果墨守成规地拍摄,容易让作品埋没在大量同类作品之中。毕竟所谓的“以阴暗基调刻画残障人士,让健康观众感叹生活不易,完”这种作品非常之多。但是我就想,这种作品从残障人士角度来看,他们能看得开心吗?至少我不觉得他们会很开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能反其道而行之,把动画解释成一部积极向上的作品。这可能是我们启动这个项目时的意图,而铃木P也就此给我介绍了很多类似的电影作品,可以问问她的看法。
铃木 刚才采访君的原作读后感是沉溺和颓废,但其实小说也有不少人认为是欢乐结局,觉得原作中乔西的强势性格碾压一切,读后感的多样性还是挺强的。刚才监督也谈到,设置一个积极向上的结局并不代表就和原作不一致。所以说原作是一部解释范围非常宽泛的短篇小说。这对我们动画制作组而言,如何把剧情扩写出去反而很值得挑战。再加上本来这部作品还存在一部真人电影,真人电影同样也给出了与原作不同的解释。所以我们,田村监督、KADOKAWA的笠原周造制片人,还有编剧桑村纱耶香共同讨论之后,得出了只属于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目标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结局。
田村 确实如铃木P所说。我就想起我阅读原作的时候,因为故事是从开车兜风开始的,确实对原作的印象不如你说的那么阴暗。当然我确实也看到一些说原作阴暗的感想,但我个人反而因为引子是从爽快兜风旅行的描写开始,对原作的感觉就还挺明朗的,当然中盘确实也有一些纠结的情节。

概括而言,制作方由于“不希望本片成为一部‘现实,悲惨,完结’的平庸电影”,将本片的定位调整为了“吸引年轻人的青春积极童话故事”。这也解释了为何电影中虽然对残疾人士的生活刻画得细致入微,但又刻意回避了许多现实主义要素。

此外,在本文开篇提到过,时间的要素不可忽视。换而言之,现实生活中“时间”的流逝也很大程度影响人们对作品的观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阪贫民窟曾经确实是布满了铁皮棚户,但是现在的大阪贫民窟一带街道景观长这样

v2-00cf87bdc140b6b9197c45992074e10f_r.jpg?source=1940ef5c 大阪府大阪市西成区 萩之茶屋以东一带 是公认的大阪贫民窟所在地

倘若本作将乔西的家放在这里,到底是尊重原作呢,还是魔改呢?至少我个人更喜欢动画组把乔西的家从贫民窟移到柏村町的改动,至少在故事本身已经定调为现代童话的情况下,这种处理显然在画面和意境上更讨喜。


随后,我们关注一下剧情推进的处理方式。

很多回答里提到“有些事情感觉根本不符合常理,就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存在的”。怎么说呢,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设置什么东西本身并没有错。现实世界也并不讲逻辑,没有人会说“这件事根本就不该发生,太奇怪了”,但是却会对电影里的事情吹毛求疵,要求其符合常理、符合逻辑,这是一种矫枉过正。

然而我并不是说电影的处理没有问题。换而言之,“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设置什么东西当然可以,但是不该被观众发现这种不协调感。

那么,这种不协调感是从何而来的?

让我们理一理本作的结构。

#剧透注意

剧透

·开篇,交代恒夫在潜水店的工作以及窘迫的生活,以一场意外开始了主线剧情,

·进入第一段主线——恒夫忍受着乔西的怪脾气,在乔西家“打工”。

·第一个高潮,乔西走失,本决定辞职的恒夫看到乔西的画后心生同情,带乔西去看海,解开了父亲留下的心结

·第二段主线——乔西对恒夫敞开心扉,两人关系升温,每天中午出去玩,走遍了大阪都市。

·第二个小高潮,乔西看到恒夫在潜水店里的样子,(由于介于嫉妒/醋意/落差感的某种感情)离开了恒夫。

·第三段主线——乔西在图书馆重新审视了自己,恒夫拿起礼物向乔西袒露心声说出梦想,两人重归于好,并且去动物园看了老虎。

·第三个高潮,奶奶去世,平稳且快乐的生活难以为继。

·第四段主线——乔西的梦想遭遇打击,恒夫一蹶不振后小舞给了乔西第二次打击。恒夫与乔西踏上最后一次旅途。

·第四个高潮,乔西心灰意冷认定两人生活再无交集后离开,恒夫遭遇车祸梦想破灭

·第五段主线——恒夫陷入消沉,乔西在悲痛之余决定振作起来

·第五个小高潮,恒夫在看到乔西的童话后大受震撼,重燃斗志

·第六段主线——恒夫努力训练,康复,准备出院。

·第六个高潮,出院时乔西爽约,恒夫在圣诞夜的大阪街头寻找乔西,并“意外地”又一次救下了乔西,两人表白,幸终。

·彩蛋——恒夫既收获了梦想又牢记着恋人,发糖。

各位有没有看出有什么问题?

没错,这个情节安排未免太琐碎了点。一般的电影大概就2~3段连续的剧情,本作至少出现了6段。这样的问题就在于,给了观众一种“情节被什么东西刻意推动”的生硬感。我们看到男女主一开始关系不好,然后好了,然后又崩了,然后又好了,再变得疏远,又变得亲密。中间让剧情急转弯的“高潮事件”至少出现了五个,自然会让观众在理解疲劳之余思考“为什么剧情这么转来转去的,太假了”,从而生出对剧情“不合理”的质疑。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在于,虽然单独拿出两人的心路历程,都能看到很完整的成长轨迹(也就是上文中画线部分),但是在本作中这一点处理得并不够好。我们不妨将乔西、恒夫的亲疏变化看作明线,将两人的心路历程看作暗线。

举个例子,我们看前文所述的第一段主线和第四段主线,会发现都体现为“乔西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恒夫冷漠,对世界悲观”,所以看第四段主线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疲劳感,尽管两段剧情中恒夫与乔西的心境都完全不同。(第一段主线中,恒夫的偏执来自于挣钱出国的渴望,乔西的冷漠来自于自幼养成的习惯;第四段主线中,恒夫的偏执来自对眼前需要帮助的乔西却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力感,乔西的冷漠来自于生活刚有少许色彩却被现实重击后的消沉)

结论上来说,在观众潜意识认为“这一段感觉跟前面的某一段好像啊”的情况下,这两段之间的差别就会模糊化,影响观众对作品的理解。说简单点就是——明线的周期性变化,把暗线给遮住了

这就是在我看来本作最大的问题——没能处理好明线,搞成了某种往复运动,因此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本作品的合理性。


然而这种剧情安排也并非没有出彩的地方。在我看来,“情节往复运动”的缺点,伴随着对本作的理解加深,也会转化成某种鲜明的对比与呼应性,在二刷或多刷本片时尤其明显。我甚至有理由怀疑,导演是故意在利用这种“重复”来制造对比与呼应。

剧透

最典型的例子,开篇和结尾都是乔西的轮椅冲下斜坡为恒夫所救,然而第一次是厌世的乔西为世界的恶意所伤被懵懂的恒夫所救,第二次是决心面对生活的乔西依然有自己克服不了的局限但恒夫哪怕遍体鳞伤也会奋不顾身地帮忙。

这样的对比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恒夫的两次潜水,第一次他顺顺利利,看见的是美丽的鱼群,第二次则看见海底的沉船,并且遇到了氧气不足的危机;又比如两次来到海边,第一次是乔西的满心向往与恒夫的心生恻隐,第二次是乔西的认清现实与恒夫的有心无力;等等。

不仅是剧情,这样的对比在其他方面也有所体现——比如乔西的家选景就选在了大阪最静谧的地方,每一次出门都是一次巧妙的从静谧到繁华的场景变换;再比如恒夫是标准的关东音,乔西是(我个人觉得是萌点的)关西腔,小舞则是原本操着关东腔调,但告白时脱口而出的是(一般而言日本人不愿意轻易让别人听出来的)东北方言,这种方言的差异,也为恒夫目指远方的形象、乔西在牢笼般的躯壳中长大的经历、小舞怯懦的性格定下了基调。

综上所述,虽然在剧情的展开上本作并不是很大方,但是在利用对比制造反差和呼应以体现某些更深层的意味这一点上,个人认为导演确实下足了功夫做到了优秀水准。


随后就是本作中的“象征意义”

我们不妨抛出一个问题——“虎”指现实的困难,“鱼”指理想和远方。在这种隐喻下,本作中“乔西去动物园看老虎”的一幕安排,到底算是巧妙还是笨拙?

要解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回答另一个问题——在轻松明快的故事里,最常用象征和隐喻的都是些什么作品?

有些人可能已经想到答案了,是童话

不论是本片中出现的《人鱼公主》故事里的美人鱼、魔法贝壳、光辉之翼、化作泡沫的情节,还是我们生活中常看的童话里吻、诅咒、爱、魔法之类的要素,本质上都是各种各样的象征和隐喻。我们不会因为童话里到处是象征而去责怪童话作者“你想写理想就理想嘛,为啥非要写个魔法贝壳?你想写未来就未来嘛,为啥非要写个光辉之海?”

因为童话就是这样的。

换而言之,倘若以“童话”的视角来看本作,那就消解掉所有的不合理、抛开所有“现实就现实,为啥非要拍成乔西去动物园看老虎了”的质疑,抱着一颗年轻人的读童话的心去体会故事,关注人物的经历、情感与成长,那么本作最为人诟病的几个点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这个结论也与一开始“本作并无意重现现实主义与悲剧,而是希望做年轻人喜欢看的青春的、积极的、成长童话故事”的论点相吻合。

734f949cfef7e100.webp

所以,我对本作的评价颇高,我认为本作品是在“青年向童话故事”的题材动画上的一次出色探索。虽然在剧情串联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但是本人对导演和编剧在改编时的创新性、开拓性工作表示肯定。

当然做出这样的评价也并非完全客观、并非一点私心都没有,毕竟本作的画面、BGM、主题曲和人设(以及HE和发的糖)都非常讨喜,希望以后能见到更多比这优秀的动画作品。

391ef92daf2fb7c4.webp

以上。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本人从《乔西的虎与鱼》bilibili特约主创访谈[3]与Bangumi用户 @六出绯花 影评《被糖衣消解了残酷的现代童话》[4](虽然放的是知乎链接,不过我其实是先在Bangumi看到的x)获取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观点。两篇文章都很优秀,不妨拨冗一阅。

参考

  1. ^最早刊载于角川书店《月刊KADOKAWA》1984年6月号。
  2. ^本人手动查询谷歌卫星地图大致判断。
  3. ^http://bilibili.com/read/cv12775079
  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394883/answer/1938053433
 
 

本文由本人首发于知乎:如何评价动画电影《乔西的虎与鱼》?哪一个情景令你难忘?——Daniel的回答

如果喜欢本文,希望可以移步知乎贡献一个赞w

,由danielrosen4修改
加入剧照
注释
DDD0325 DDD0325 50.00节操 主题奖励(递pwp
链接到点评
28 分钟前, Kris Dreemurr 说道:

:wn018:好正经的文章··
:NEKOMIMI_PARADISE_8:时代变了所以风格不一样了吗 嘛 至少不是声之形那种美化校园歧视的方式
其实这种差别让我想起昭和奥和平成奥的总方向不同

如果说“美化”的话,其实本作还是有美化的部分在里面的,比如说本作相对于原作和真人电影,淡化了残疾人的苦难、美化了残疾人的生存环境:b6:

不过至少没有把残疾人的处境洗成心想事成...(在这一方面上)跟声之形相比已经算是进步的了x

链接到点评
  • danielrosen4将标题更改为影评:处暑档动画电影《乔西的虎与鱼》——带有现代童话色彩的青春成长故事

啊啦,我大概就是bangumi那几百个低分中的茫茫一叶x

不过啊,我大概算不上是原著党。我是一时兴起在8月20号首映当天定的票,在此之前也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一部原著小说的存在而已。在坐了三分之一场的万达(二次元大胜利!)怀着复杂心情观影完毕后,先打上了分数,当天晚上回家饶有趣味的补上了原著小说——然后压制住了自己继续往下调分的冲动。

童话。对,童话,这无疑是对这部作品的最好定位。没有人不识相到在小红帽里纠结大灰狼为什么能捏着鼻子说话,所以对影片里诸多巧合与意料之中,理应保持宽容的态度。再加上本篇是定档在圣诞节当天,想必其乐融融是早已定好的结局。我不太喜欢看童话,但我们至少有骨头的作画与分镜,有Evan Call的音乐,票价还便宜,应该是不亏的,我就这么说服自己。

然后我想到——这与我去年京紫的观影体验是何等相似:同样是Evan Call管弦乐,同样是顶级的技术指标,还有最为共性的,需要我们冠以“童话”之名来修辞的,稀稀落落的剧情。当然,推倒重来的幅度不同:强气的乔瑟还是坐着轮椅,两人照旧看了老虎,梦中依然有美丽游动的鱼群,仅此而已,与小说原作再无瓜葛,yet another fancy fairytale。

由君名而起的浪漫童话引进之路很显然不会终结于乔瑟——而大概我也会继续乖乖掏钱,然后扶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正如大哥说的,都是好事儿啊

 

提辖路上捡到一枚勋章,然后把它交给了拍着手跳来跳去喊着“咸鱼”的萌妹子,获得4节操。

链接到点评
10 小时前, 提辖 说道:

啊啦,我大概就是bangumi那几百个低分中的茫茫一叶x

不过啊,我大概算不上是原著党。我是一时兴起在8月20号首映当天定的票,在此之前也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一部原著小说的存在而已。在坐了三分之一场的万达(二次元大胜利!)怀着复杂心情观影完毕后,先打上了分数,当天晚上回家饶有趣味的补上了原著小说——然后压制住了自己继续往下调分的冲动。

童话。对,童话,这无疑是对这部作品的最好定位。没有人不识相到在小红帽里纠结大灰狼为什么能捏着鼻子说话,所以对影片里诸多巧合与意料之中,理应保持宽容的态度。再加上本篇是定档在圣诞节当天,想必其乐融融是早已定好的结局。我不太喜欢看童话,但我们至少有骨头的作画与分镜,有Evan Call的音乐,票价还便宜,应该是不亏的,我就这么说服自己。

然后我想到——这与我去年京紫的观影体验是何等相似:同样是Evan Call管弦乐,同样是顶级的技术指标,还有最为共性的,需要我们冠以“童话”之名来修辞的,稀稀落落的剧情。当然,推倒重来的幅度不同:强气的乔瑟还是坐着轮椅,两人照旧看了老虎,梦中依然有美丽游动的鱼群,仅此而已,与小说原作再无瓜葛,yet another fancy fairytale。

由君名而起的浪漫童话引进之路很显然不会终结于乔瑟——而大概我也会继续乖乖掏钱,然后扶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正如大哥说的,都是好事儿啊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有这样的童话能看我也满足啦

只希望以后也能在院线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作品捏

链接到点评
14 小时前, danielrosen4 说道:

如果说“美化”的话,其实本作还是有美化的部分在里面的,比如说本作相对于原作和真人电影,淡化了残疾人的苦难、美化了残疾人的生存环境:b6:

不过至少没有把残疾人的处境洗成心想事成...(在这一方面上)跟声之形相比已经算是进步的了x

:SS04:嘛 至少是开头就把五说成五 而不把十的危害美化成一
:wn018:不过不按原作路子来的话 确实少不了骂名啦 顶多靠过硬的质量扛过去 但显然差一些

链接到点评
游客
此主题已关闭。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