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firstone 发布于八月 14, 2022 分享 发布于八月 14, 2022 不管唯什么,信都是第一步,唯什么也逃离不了信先行。 当把哲学中的形而上部分提取出来,做一个简单祛魅,不管唯什么说的其实都是一个东西,只不过解读不同罢了。 为了解释外在,不得不将用个体内在能够理解或者表述的方式来解释这一切,各种概念就被发明了出来,二元对立关系似乎又是这里面最纯粹最为容易理解的东西,于是发明二元化的解释体系什么善恶是非,今天纠结于什么唯心唯物就是拜此所赐。 而这些解释是不是符合那个存在,对于肉眼凡胎的个体来说是根本无法证实的。如果非要证实,就不得不引入更多形而上的概念,甚至得发明一些现实里根本无法观察到的统合概念,例如”理”,或者干脆点就叫它“存在”,尽管这些解释在逻辑上再精妙,到头来还是空中楼阁。 当从形而上回到世俗领域,解释就是一个直接现实的问题,用到上面的例子就是说“存在”是现实问题,再不是一个概念上的“全部”,因为在现实中不能观察到一个可以统合一切的“存在”,于是各种用经验(或“实践”)攻击理念难免战无不胜,但与此同时个体的有限性使得经验也始终不能构建一套形而上领域的“完美”(之前的词是“全部”),因此经验也失败了。 同时世俗领域是一个有着各种欲望世界,解释不再是最重要事情,即便不理解为什么,也不妨碍个体活着,相比之下满足欲望更加便利,至于问题的答案是不是真如个体体悟那样,便退居其次了。在生死问题也是一个服务于生者的问题,人心是脆弱的,对有的人来说一个冷酷的假设可能并不如一个不完美的乌托邦。死意味着个体经验的终结,死后对于个体未知自然无法验证。无法验证的东西只能诉诸于心灵这一超脱有形之物的存在,概念化的形而上的世界便卷土重来。 至于这些思考问题的“生”者以何种方式理解这一切,就取决于其个人的经验。如果坚信不可证伪者便不存在,那他者所述的理念便皆可以证伪,于是“虚无”诞生,虚无刺激求知者再从世俗和形而上世界中构造“存在”;而沉浸于虚无者消沉于虚无,忘记了或刻意忘记自己还处于“生”这一信念之中。 我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玩意。 链接到点评
推荐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