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1 发布于周五 10:53 分享 发布于周五 10:53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有一个想法,优秀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呢?是满足大多数的人的喜好吗? 也许是,那么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作品没有迎合观众却真正受人们喜欢 有些作品迎合观众却让人唾弃,我个人看法,迎合的观众不一样,以及发出声音不一定是真正的观众 那么我又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作品本身的优秀和观众本身的优秀应该是独立且分开的吗? 我想不是,所谓欣赏应当是一种共鸣,不具备对应的能力的人无权享受 但是,作品本身的优秀能够带动人们变得优秀 那么,我们本身具备所有对应的能力,那么好的作品必然是我们大多数情况不能预知的 那么,饱受争议的作品未必是优秀的作品,但优秀的作品也必然包含饱受争议的,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角度不一样,那么就有可能发生冲突 最后,我个人看法,作品本身要为作品服务,而不是为了谁 链接到点评
a1923305448 发布于周五 16:12 分享 发布于周五 16:12 · 只看该作者 国家队不就是阵容豪华,争议跟骂声一点都没少吗(疫情期间在B站港澳台看的),我看完倒是没跟其他观众一样骂娘,因为是一口气看完,看到后面我就放空大脑了( 链接到点评
较好的书呆子 发布于周五 16:25 分享 发布于周五 16:25 · 只看该作者 符合多数审美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饱受争议是必然的,比较暴论的说,饱受争议才是优秀作品的前提之一 因为“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天生就容易遭到小众哥的排斥 而世界上又没有完美的作品 所以说你哪怕是在四大名著中挑刺也能从中挑出不少细节上的问题 为什么有如此暴论? 因为平庸的作品和史诗粪作都没有所谓的争论(除了观众和粉丝之间的骂战) 平庸没有争议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评价的欲望,因为一早就知道作品大概有问题,所以期待值放的很低,最后看完来一句“一般”默默收工,就算真觉得恶心也就一句“难看”,路人一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而粪作就更不用提了,粉丝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一坨,骂起来只会增进大伙的感情(极端无脑粉除外) 链接到点评
林与希 发布于周五 18:14 分享 发布于周五 18:14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你的问题把很多感受和话题冗杂在一起了,不过我辈试着做个简单的梳理还是能做到的。 “饱受争议”和“优秀”是两个在不同维度上的判断基准。前者的判断基准是传播和舆论意义上的,后者则是文化和审美意义上的。在没有区分清楚这两者的时候,直接引入观众/接受主体,那么的确只能让话题变得更复杂。按照你的表述整理一下,我辈觉得你想问的是,你可能认为的优秀作品遭受了争议,或者不被大部分观众欣赏,由此产生了争议和困惑吧。那么,这里就稍微引入一些可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的概念了。 首先就是在观看文化作品之前,观众,作为既有的接受主体,会对自己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事先预先估计和期待,比如说“想看的是二次元啊“(对体裁的期待),”想看的是帅气的美少女啊“(对形象的期待),”想看的是燃起来的能拯救一切的大团圆啊“(对意蕴的期待)。同样的,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也会对接受自己作品的读者/观众/接受者有一定的预期。 那么,先进入一个最简单的情境吧。作品的观众只有你,涉及的关系只有你(观众),作品,和创作者。当你在观看作品的时候,可能作品的内容特别符合你的期待,满足了你想要看到的;或者虽然偏离了你的预期,但是反而更让你惊叹;这种时候你就会对作品有高评价。反之,如果作品内容的走向毫无波澜,或者偏离预期还让你觉得完全胡搞,那么你就会觉得作品在胡搞。此外,还可能有因为对作品偏离作者预期的误读(作者已死——作品完成后就和创作者分隔开来,对作品的解读是自由的,和解读偏离作者本意不冲突)。这些都会影响到对作品乃至作者的观感。 但是归根到底,在你(观众),创作者和作品的关系中,你对作品的评价是自由的,背后的审美也是自由的。这些完全是个人的绝对领域。 那么,我们加入其他观众后,这个问题就复杂了。他们可能具有与你所不同的期待视野(就是上文的预先期待)和审美倾向,然后在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解读,理解和感受,那么就会出现评价的差别。当这种差别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出现争端。是不是发生在某个人,取决于你要把每个观众的观感细化到什么程度。 这种时候,观众人多和人少的差别,就取决于哪些观众的解读倾向和审美观念更广泛和主流。观众的”优秀“与否,则往往是对审美标准的比较,一定会牵扯进来更多复杂的因素,包括生活经历,价值观念,乃至社会和哲学偏好等等的差异。这种时候的比较,就早已不只是作品和创作者相关了——比如,如果一个人只承认英语文化作品的价值,那么汉语作品对他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胡言乱语。这时的冲突更多是审美标准之间的冲突。 那么,由于在进行交流和争端的时候,一定要通过中介/媒介才能进行,这种时候传播和媒介的影响就必须被考虑进来。比如,如果争议发生在B站上,那么就会受到B站本身视频网站定位,管理情况,乃至于UP自己的粉丝影响力等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甚至,传播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数量和类别,而对整体的舆论产生多级反馈的影响。这个时候就不做隔空的混乱分析了,理解一点就好——到接近现实情况的这一步,作品本身在争议很可能已经处于不重要的地位了。 那么,就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整体性的回答:饱受争议和优秀是两个不同尺度的概念。作品优秀与否在限于你个人范围时,完全是你的自由,取决于你的审美,在这里更偏好小众作品完全没有问题;但当涉及到其他观众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作品理解带来的差别,以及这二者层面的比较。这时,你将”迎合观众却真正受人们喜欢,有些作品迎合观众却让人唾弃“作为标准的话,显然是绝不够说服人的。争议性,则更多的偏向于作品的传播和舆论方向,与作品自身的优秀与否关联性偏低。 最后,提供一个建议吧。中二绝对不是错,但是想要让中二变得更酷,是要不断耗费精力去追求的 1 链接到点评
love1 发布于昨日 01:42 作者 分享 发布于昨日 01:42 · 只看该作者 7 小时前,林与希说道: 感觉你的问题把很多感受和话题冗杂在一起了,不过我辈试着做个简单的梳理还是能做到的。 “饱受争议”和“优秀”是两个在不同维度上的判断基准。前者的判断基准是传播和舆论意义上的,后者则是文化和审美意义上的。在没有区分清楚这两者的时候,直接引入观众/接受主体,那么的确只能让话题变得更复杂。按照你的表述整理一下,我辈觉得你想问的是,你可能认为的优秀作品遭受了争议,或者不被大部分观众欣赏,由此产生了争议和困惑吧。那么,这里就稍微引入一些可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的概念了。 首先就是在观看文化作品之前,观众,作为既有的接受主体,会对自己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事先预先估计和期待,比如说“想看的是二次元啊“(对体裁的期待),”想看的是帅气的美少女啊“(对形象的期待),”想看的是燃起来的能拯救一切的大团圆啊“(对意蕴的期待)。同样的,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也会对接受自己作品的读者/观众/接受者有一定的预期。 那么,先进入一个最简单的情境吧。作品的观众只有你,涉及的关系只有你(观众),作品,和创作者。当你在观看作品的时候,可能作品的内容特别符合你的期待,满足了你想要看到的;或者虽然偏离了你的预期,但是反而更让你惊叹;这种时候你就会对作品有高评价。反之,如果作品内容的走向毫无波澜,或者偏离预期还让你觉得完全胡搞,那么你就会觉得作品在胡搞。此外,还可能有因为对作品偏离作者预期的误读(作者已死——作品完成后就和创作者分隔开来,对作品的解读是自由的,和解读偏离作者本意不冲突)。这些都会影响到对作品乃至作者的观感。 但是归根到底,在你(观众),创作者和作品的关系中,你对作品的评价是自由的,背后的审美也是自由的。这些完全是个人的绝对领域。 那么,我们加入其他观众后,这个问题就复杂了。他们可能具有与你所不同的期待视野(就是上文的预先期待)和审美倾向,然后在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解读,理解和感受,那么就会出现评价的差别。当这种差别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出现争端。是不是发生在某个人,取决于你要把每个观众的观感细化到什么程度。 这种时候,观众人多和人少的差别,就取决于哪些观众的解读倾向和审美观念更广泛和主流。观众的”优秀“与否,则往往是对审美标准的比较,一定会牵扯进来更多复杂的因素,包括生活经历,价值观念,乃至社会和哲学偏好等等的差异。这种时候的比较,就早已不只是作品和创作者相关了——比如,如果一个人只承认英语文化作品的价值,那么汉语作品对他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胡言乱语。这时的冲突更多是审美标准之间的冲突。 那么,由于在进行交流和争端的时候,一定要通过中介/媒介才能进行,这种时候传播和媒介的影响就必须被考虑进来。比如,如果争议发生在B站上,那么就会受到B站本身视频网站定位,管理情况,乃至于UP自己的粉丝影响力等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甚至,传播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数量和类别,而对整体的舆论产生多级反馈的影响。这个时候就不做隔空的混乱分析了,理解一点就好——到接近现实情况的这一步,作品本身在争议很可能已经处于不重要的地位了。 那么,就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整体性的回答:饱受争议和优秀是两个不同尺度的概念。作品优秀与否在限于你个人范围时,完全是你的自由,取决于你的审美,在这里更偏好小众作品完全没有问题;但当涉及到其他观众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作品理解带来的差别,以及这二者层面的比较。这时,你将”迎合观众却真正受人们喜欢,有些作品迎合观众却让人唾弃“作为标准的话,显然是绝不够说服人的。争议性,则更多的偏向于作品的传播和舆论方向,与作品自身的优秀与否关联性偏低。 最后,提供一个建议吧。中二绝对不是错,但是想要让中二变得更酷,是要不断耗费精力去追求的 一般来说,作品是有类别的,如果说一开始就抱着某种目的,那在不是本该的分类必然是难找到符合自己的作品,““想看的是二次元啊“(对体裁的期待),”想看的是帅气的美少女啊“(对形象的期待),”想看的是燃起来的能拯救一切的大团圆啊“(对意蕴的期待)”,像这种,都是很容易分辨的,但是,确实,观众对于作品确实是有一种期待,一种欲望,但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寻求个人感受的表达,但啊,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真正优秀的作品自然有其在的价值,就像真理一样,确实是相对的,但也有绝对的,争议性究竟是偏向舆论还是作品自身的优秀,我觉得你是对的,不过就我个人看法,小鬼与饭圈的争论毫无意义。 链接到点评
love1 发布于昨日 01:44 作者 分享 发布于昨日 01:44 · 只看该作者 9 小时前,较好的书呆子说道: 符合多数审美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饱受争议是必然的,比较暴论的说,饱受争议才是优秀作品的前提之一 因为“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天生就容易遭到小众哥的排斥 而世界上又没有完美的作品 所以说你哪怕是在四大名著中挑刺也能从中挑出不少细节上的问题 为什么有如此暴论? 因为平庸的作品和史诗粪作都没有所谓的争论(除了观众和粉丝之间的骂战) 平庸没有争议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评价的欲望,因为一早就知道作品大概有问题,所以期待值放的很低,最后看完来一句“一般”默默收工,就算真觉得恶心也就一句“难看”,路人一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而粪作就更不用提了,粉丝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一坨,骂起来只会增进大伙的感情(极端无脑粉除外) 确实,一般的作品反而少 不过,骂起来还会增进感情,真实了 链接到点评
音矛倫 发布于昨日 04:31 分享 发布于昨日 04:31 · 只看该作者 我認同二樓的看法,畢竟一千個人的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音矛倫路上捡到一枚勋章,然后把它交给了拍着手跳来跳去喊着“咸鱼”的萌妹子,获得4节操。 链接到点评
啦呵哈呀哈 发布于昨日 04:40 分享 发布于昨日 04:40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我想到gal《献给神明般的你》。这个纯爱游戏的单线剧情有双人行;某角色的非角色线最终和他老哥润到国外生活。 后者有人说没什么,有人说正常。但我是觉得这个gal不算上优秀,而且是那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至少月咏线还是合格的说。 链接到点评
林与希 发布于23 小时前 分享 发布于2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3 小时前,love1说道: 一般来说,作品是有类别的,如果说一开始就抱着某种目的,那在不是本该的分类必然是难找到符合自己的作品,““想看的是二次元啊“(对体裁的期待),”想看的是帅气的美少女啊“(对形象的期待),”想看的是燃起来的能拯救一切的大团圆啊“(对意蕴的期待)”,像这种,都是很容易分辨的,但是,确实,观众对于作品确实是有一种期待,一种欲望,但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寻求个人感受的表达,但啊,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真正优秀的作品自然有其在的价值,就像真理一样,确实是相对的,但也有绝对的,争议性究竟是偏向舆论还是作品自身的优秀,我觉得你是对的,不过就我个人看法,小鬼与饭圈的争论毫无意义。 你语境里的“作品具有自己的价值”这个判断是个自指结构,如果没有其他的判断基准或者倾向,这句话就变成了“作品的价值就是作品的价值”这种同义反复了。我辈觉得你可以试试再仔细想想你说的作品,谈谈到底为什么喜欢,尝试把模糊的感觉搞清楚一些。 链接到点评
love1 发布于19 小时前 作者 分享 发布于19 小时前 (已修改) · 只看该作者 3 小时前,林与希说道: 你语境里的“作品具有自己的价值”这个判断是个自指结构,如果没有其他的判断基准或者倾向,这句话就变成了“作品的价值就是作品的价值”这种同义反复了。我辈觉得你可以试试再仔细想想你说的作品,谈谈到底为什么喜欢,尝试把模糊的感觉搞清楚一些。 嗯,我想一下,作品本身有什么作品本身的价值呢,我想自然是基于人类社会的吧,也就是基于某些感受的表达,但是,就像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事物本身是客观的,这自然是有价值的,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也许有自己的看法,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客观的事物,当然,这不是否定一些无厘头的作品,必须生硬,符合现实的设定,恰恰相反,都是基于人自身的感觉,由衷的觉得优秀的作品 19 小时前,由love1修改 链接到点评
推荐贴
创建帐号或登入才能点评
您必须成为用户才能点评
创建帐号
在我们社区注册个新的帐号。非常简单!
注册新帐号登入
已有帐号? 登入
现在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