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co 发布于三月 19 分享 发布于三月 19 我个人对于mygo的评价比gbc要高,而理由则正是和你喜欢的gbc的原因一样,gbc涉及了一些家庭矛盾,霸凌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问题的探讨,它的内容深度更高这一点是我不否认的,但剧中却通过正论战士的女主通过一种近乎童话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作为娱乐媒体,这种处理方式合情合理。但确实让我这个老社畜感受到了出戏,可能是我年纪大了没梦想了吧。 反观mygo,很多人诟病它小时代,屁大点事闹麻了。剧情里虽然表现得要死要活,但其实无论是下跪,拉黑还是哈气,仔细想想其实最多也就是两人组不组乐队,绝不绝交这点事而已。mygo的故事的涉及的议题是十分狭小的,就是青春期女生之间的屁大点事,但他却用细腻演出和回旋镖表现得很不错(反观am..唉..),女女关系性也十分的美味,可以说是用一种很高技法去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得益于主题的狭小,矛盾的解决在我看来更有说服力(青春期的孩子不就这样吗说绝交就绝交,说和好就和好),所以我评价更高。反观am就是剧情里的涉及的矛盾太多太夸张了,现在完全无法让人相信其剧情的合理性。 链接到点评
olico 发布于三月 20 分享 发布于三月 20 1 小时前,蘑菇汤in说道: mygo的主题很小,但独角兽的剧本打磨非常细腻,众多矛盾和冲突点的把握也很到位,这才造就了这么多名场面的诞生,B站各种玩梗二创也将mygo的热度推波助澜,而且和小时代一样,不用考虑现实因素,吃瓜玩梗才能百无禁忌。 而我对GBC的理解是,剧中的主角们其实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GBC的结局是不完美的,一路兜兜转转,刺团又回归了独立乐队,前景依然堪忧。GBC的剧情就和主角nina的性格一样矛盾、别扭、麻烦。nina的人设其实并不讨喜,她也许靠着她剧中的魅魔体质说服了刺团的其它四人,却没办法说服观众相信她的选择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许多观众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剧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公,却都选择了妥协,一个个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并在内心对自己说这么做才是对的。 我看过一句对GBC的评价,我觉得很好:为什么选择对生活低头的我们可以这么一路普普通通地走下去,而选择说不的刺团却必须得过一个相对失败的人生呢? 如果有第二季的话,你希望GBC的剧情怎么发展下去? 我没看法,因为我到第8话拦车就彻底出脑看不下去了,后面都是被朋友强制和论坛讨论云的。 但真有第二季,现有抛出来的主要矛盾:女主家庭,霸凌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悬而未决的就是乐队自身追求的矛盾,而这个主要矛盾是否能支撑起第二季,或者是否能支撑起能满足第一季观众的第二季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家庭问题、学业问题大家都会遇到,都能共鸣。但是否走商业出道还是坚持独立乐队这个问题离大部分观众就太远了。第二季真以此为主要矛盾去展开,估计受众会少得多,这样写写作难度会很高,而且一旦写完就意味着现有角色就彻底完成了塑造没故事可讲了,对于一个2.5次元企划来讲我不认为会是这种展开,我也不太认为这种比较严肃主题的故事真的能写好。 还有一种写法就是回归传统花田最舒适区的偶像番写法,再第一季的故事风格不变的前提下,引入新角色或者现有角色的新设定,通过引入新的围绕着角色的矛盾和冲突来推进故事的发展,整体还是会轻故事逻辑而重人物情绪,以塑造人物为主。故事仍会更加聚焦于主角们的心理而非外在矛盾,到结尾会让主角们在现实层面上获得小成功甚至可能是失败,但在角色内心层面上则会大赢,大进步。维持整个故事不在意外在看法,不妥协,坚持自己的主基调。且保持故事留有余地可以写下去。但这种写法往往要么就会导致空降新角色抢了老角色戏份。要么就是为了继续塑造老角色强行增加新矛盾,因为老角色往往在前作已经完成成长的弧光了,老角色的人物塑造就会出现回撤,导致角色反复成熟,都会影响观感。 gbc和mygo都是重情绪轻情节的作品,只是情绪的方向不一样,所以受众可能有差。所以我认为这种作品的气质是很难延续和复制的,续作无论是我上面提到的两种写法还是其他的展开,带给观众的感受一定是无法复刻前作的。而且这两部作品本身相对完整的讲完一个故事的前提下,结尾就给人强烈的在路上的感觉,这种感觉给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一旦出第二部就会扼杀了这种想象。我个人觉得从作品本身的角度不出第二季最好。 链接到点评
推荐贴
创建帐号或登入才能点评
您必须成为用户才能点评
创建帐号
在我们社区注册个新的帐号。非常简单!
注册新帐号登入
已有帐号? 登入
现在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