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十三周年庆】【制作颜面】二五一十整,费尽心思慢慢磨,知足常乐吧


推荐贴

发布于 (已修改) · 只看该作者

游戏时廻者短评——一份合格的答卷,而且完整

剧透

很短的短篇,不用Ctrl大法三个半小时能推完(我边吃午饭边买的游戏,一顿午饭加一顿晚饭摸鱼就推完了)

剧情简单来说就是龙骑士07翻拍angel beat,因此评价这部作品很难不和ab比较。

有人说是群像剧,但我觉得这完全就是男女主单线,小队的其他成员完全是为了塑造男主形象存在的。当然了,俩闺蜜确实算得上是一条支线但我依然觉得主要是有服务男主形象和交代设定的成分在。女主塑造相对于男主貌似确实少了,但是几段男女主的关键剧情我都很心动就够了。

而angel beat就很明显是双女主双线叙事,我个人对女主的感觉就是融合angel beat的仲村由理和立华奏的形象。但是angel beat的篇幅长的多,因而女主的人设丰满度是不如另一部作品的两位的。
综上,我评价这部作品剧情和形象塑造上严格差于ab,但是我觉得这是由于篇幅,而不是龙骑士07或者剧情本身的硬伤问题。

有人说“短篇小说才是作家真正实力的竞技场”,就算这部作品距离麻枝准老师的传统key社作品有差距,但是龙骑士07用三个小时的篇幅讲出一个“短篇”angel beat,我依旧是认为是能体现这位老将的笔力的。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麻枝准将angel beat弄分割商法改编成gal还弄砸了捏,交一份刚刚合格的卷子也比交白卷好吧。

动漫的长板理论与短板理论——2025年4月番漫谈

剧透

一部番剧的评价维度确实很多:画面、剧情、人设……诸如此类。但是我再此更想讨论的是那几部我认为长板显著、短板也相当明显的作品——《拉撒路》、《小市民系列第二季》、《鬼人幻灯抄》和《防风少年第二季》。

首先看看bangumi的评分吧:《拉撒路》6.2、《小市民系列第二季》7.0、《鬼人幻灯抄》5.7、《防风少年第二季》5.6。而我的观点与这评分有点类似:6.0以上的两部作品是我认为还可以的作品;6.0以下的两部作品是我认为不太行的作品。

我首先想先用《拉撒路》与《鬼人幻灯抄》作比,引出所谓的动漫的“长板理论”与“短板理论”。《拉撒路》可以用一个标签来概括它的特点——爆米花片。《拉撒路》的动作戏在2025年4月番中我认为是首屈一指的。主角团的几场追逐戏,就如成龙的动作片那般流畅;而其剧情和人设又如爆米花片那般不知所以。但是他动作部分的长板又实在太长了。在日本番剧之中得到这样动作戏体验终究是新奇的,因而,即使剧情上有“在面临大危机却无人在意”的重大缺陷,但是能享受这样的动作盛宴也足以吸引我把这部番剧追下去。甚至如果你能理解成龙电影那种喜剧式剧情,那么更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而另一方面,《鬼人幻灯抄》试图通过鬼与人之间的故事,表达一种对现实的思考,就如那《奇诺之旅》那样,但是几场打戏都实在一般。反而使得抒情部分完全不能打动我,如果我读的《鬼人幻灯抄》的小说,我大概率是能读下去的,即使是番剧中的几个故事剧情本身,我的评价都是良好,但是其在动画上的短板,使得我不太能继续读下去这部作品。

管理学的学者曾经提出一个“短板理论”,认为一个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木桶的长板,而取决于木桶的短板,而管理者因而应当重点修补长板;但是在市场营销学中,学者却提出了“长板理论”:一个产品应当尽量加长其长板,从而令长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上面两个例子的对比来看,动漫似乎更像适用于营销学中的长板理论。《鬼人幻灯抄》剧情和动画都仅仅是及格线水平、使得其在评分之中落于平庸;《拉撒路》剧情逻辑上存在明显的短板,但是其作画动作上的长板足够地长,使其在观感上以及能俘获相当观众的内心。

那么,难道说动漫就是作画决定论了嘛。只要作画好,那就万事大吉?反例不胜枚举:《电锯人》、《国王游戏》、《颂乐人偶》等等。我可以举《小市民系列第二季》作为反例。第二季的观感是显著好于第一季的。但是从作画来看,两个季度并无显著差异;那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剧情,第一季的开头是若干个单元剧组成的短篇,而第二季直接引入的是长篇推理。正如我在上一篇中所引用的那样:“短篇小说才是作家真正实力的竞技场”。在《冰菓》也稍有体现的是:推理作品大抵确实是需要较长的剧情线来给读者提供信息的,米泽穗信最精彩的那批故事往往都很难用一集讲得完。第二季观感上巨大提升个人认为一方面是整个事件的推进留了一段足够长的预热来营造悬疑的气氛;另一方面,第一季结尾的解密篇给男女主以“福尔摩斯”对“莫里亚蒂”的人设,形成了足够的戏剧冲突,使得第二季的观感大为提升。在第一季时,同样的作画风格,却被认为终究落下个《电锯人》的所谓“虚假电影感”的下场;第二季剧情张力的提升,也带着这作画从扣分项,变为加分项。

而《防风少年第二季》则个人认为则是相对《小市民系列第二季》一个明确的反例——防风少年第二季的第一场打戏是一场群殴戏。B站曾有UP主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群殴戏比单挑戏难得多”。第一季以一场场的擂台战贯穿全场,角色之间以拳头代替语言、传达情感,剧情张弛有度,抒情也能。第二季的群殴戏却显得混乱无序,每个角色只给了两三个镜头就解决了战斗,看似公平分配,实则虎头蛇尾,过于简略;打戏的过于简略,反而使得后期的抒情部分,全然没有第一季的感动,而只令人感到尬。这即是这一部分的短板,拉了剧情的后腿。(《鬼人幻灯抄》也是如此)

一部优秀的番剧当然是在各个维度都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当资源不足时,动画制作者是改“补齐短板”还是“拉长长板”?我的观点是,对于动漫这一题材,如果作画不行,那我宁愿看漫画、看轻小说、推gal;剧情则面临一个刚性的变化——如果是加分项,那它的边际效应很弱;但如果是减分项,那么就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了,像《异度侵入》那般,高开平走,可能才是最好选择。而我们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选择番剧鉴赏时,我的选择标准是:只要剧情没有特别明显雷点,挑作画最好的那部去看。

 

电影——观《最后的决斗》有感

剧透

这部片使用多视角的拍摄方法,通过一些细微的剪辑差异,体现出不同角色中所谓的真相…但与罗生门不同的是,电影的事情经过是一目了然的,而剪辑的差异更多的体现在表现了不同角色价值观取向,通过对比这种差异,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一些人不以为意的事件,对于另一个人却是十分在意的。

一个值得留意的思考:是否要设立诬告反坐罪这一问题上,电影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案例表达:假如有诬告反坐罪,那么反而会导致那些确实受到侵害但又受到歧视的人因为害怕被反咬成诬告而不敢维护自己的权益。

风险提示:如标题所言,本片有决斗的血腥画面


动物——猫猫仙人与野猫

我这栋楼有一位“猫猫仙人”,就是一位特别爱喂猫的女士。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总能见到她提着一个大大的透明盒子,里面装满了猫粮下楼。猫猫大抵确实是有灵性的动物,知道了猫猫仙人在我这栋楼,于是都在这栋楼附近安了家,久而久之,上班期间,楼下总会有七八只猫在楼下等着送饭。每当“猫猫仙人”下楼,就能见到她领着一群大大小小的红色、蓝色的猫猫去夹层喂饭,可以说是一个奇观了。到喂饭的地方,仙人将盆放下来,猫猫就自行跑上去吃了,仙人就在猫猫吃饭的时候撸,猫猫也不躲,好一幅和谐的画面。

但是野猫对我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完全的好事。当当猫猫在猫猫仙人的庇护下安了家之后,这栋楼邻居的电动车可遭了殃——成了猫猫的游乐场,猫猫闲来无事就喜欢蹲在电动车的座位上,更有甚者,直接在座位上拉尿……一些邻居不厌其烦,在座位上铺上一层塑料钉子垫子。物管也贴告示告诫业主不要喂养野猫,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处“猫猫仙人”依旧喂着她的猫猫。昨天骑电车回家,到停车位的小路本来就窄,还有一只猫猫蹲在路中央,鸣笛也不走,看看猫猫真是有灵性的动物,知道我这种人好欺负。

结语

昨天刚开始写的时候还斗志满满的,写完动漫部分之后,直接昏睡过去了;看来还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几天上班上的真是累啊。想起来昨天连游戏日常都没时间刷,还是不要太难为自己了,知足常乐吧。

【新手村活动热烈展开!参加最高可拿150节操!见此传送门

,由羊駝修改

创建帐号或登入才能点评

您必须成为用户才能点评

创建帐号

在我们社区注册个新的帐号。非常简单!

注册新帐号

登入

已有帐号? 登入

现在登入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