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本命の柴静】向雾霾开战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巧得很,我刚刚看到了一篇关于该视频的评论,观点跟柴静不甚相同。其中言辞过激、人身攻击之处大家可以无视,谈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倒是很有意思的——对这方面有了解的坛友不妨讲讲相关的知识、例如天然气发电价格等等

566,3712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339145ff2246b607b0eb27cdbf81a35/f4cbe2cec3fdfc037f75a9b4d03f8794a4c22660.jpg[/img]

话说刚才在群里看到一个截图,大意是柴静在这段视频里面说:美国有6300家能源企业,所以每年能开采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国只有一个中石油。如果中国开放这一市场,那么每年天然气产量可以翻一番、探明储量可以翻一番。

 

老实说,我不理解这个逻辑:企业竞争就能增加探明储量?勘探人员再多、勘探频次再密,能够凭空变出新的可采区和可能含油区?难道未勘探地区竟然是会随着勘探人员的增加而增加么?哪怕就只是针对这一点,我也完全无法信任柴静和她的视频

 

 

 

 

链接到点评
水犀梳斜 发表于 2015-3-1 18:53

[ 本帖最后由 水犀梳斜 于 2015-3-1 18:55 编辑 ]\n\n表示被4L的阴谋论惊呆了

 

这个..为什么我总 ...

 

产业空心化确实是欧美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但历次工业革 命和当今现实不都证明了高端产业对低端产业而言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么?更何况,要想想资金源头和核心技术掌握在谁的手里啊。印度不是制造业大国,所以跟印度联手其实没什么用……而就中国而言虽然是“世界工厂”,但是制造业的企业不都是国有企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不是,他们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如果其中某个或者一部分企业抬高价格,岂不是正好给其他竞争对手提供便利么?如果说要把全国那么多相互处于竞争状态、大小不一的私有或者合资还有外资企业团结到一起……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至于为什么做不到……这样说吧,制造业产业不是由少数几个垄断性的巨头掌握的,而是由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占了总百分比的大头,而中小企业的资金薄弱。别说完全不向西方供货以求压价,单看2008年经济危机就搞垮了多少中国企业?那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算是相对比较小的

 

至于师先生所言与其说是阴谋论,我感觉他倒是点出了一个关键:雾霾的主要成因到底是什么。不搞清这个问题,单纯去骂国企骂体制是不会有任何改善的——何况柴静提出的“解决方案”(即天然气)从成本上完全无法接受

 

链接到点评

话说刚才在群里看到一个截图,大意是柴静在这段视频里面说:美国有6300家能源企业,所以每年能开采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国只有一个中石油。如果中国开放这一市场,那么每年天然气产量可以翻一番、探明储量可以翻一番。

 

老实说,我不理解这个逻辑:企业竞争就能增加探明储量?勘探人员再多、勘探频次再密,能够凭空变出新的可采区和可能含油区?难道未勘探地区竟然是会随着勘探人员的增加而增加么?哪怕就只是针对这一点,我也完全无法信任柴静和她的视频

 

链接到点评
水犀梳斜 发表于 2015-3-2 20:09

自由市场博弈果然很复杂..

 

最近看了另一篇评价 有一些经济学的思路

情怀党感慨系之很容易,但要解决这种问题可不能单靠感慨和表象,拿具体数字分析虽然枯燥、不容易打动人,但这却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链接到点评
游客
此主题已关闭。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