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inuisanaa

【文漫】贸易市场
  • 内容数

    2,105
  • 加入

  • 最后访问

  • 赢得天数

    2

帖子发自 inuisanaa

  1. 目录

    6 传送器

    6.1 传送器基础知识

    • 传送器由三个不可拆分的方块组成,既可以用锤子改变形态,也可以用制动器虚化。传送器形态.png
    • 传送器可以互换两个传送器上方3×3范围内的生物,包括玩家,怪物,npc,傀儡。传送器0.png
    • 多个传送器用一根线连接时,总是交换距离信号源最近的传送器与最远的传送器上方的生物。

      1. 拉动控制杆时,商人将传送至E传送器

        传送器-1.png

        传送器-1-1.png

      2. 拉动控制杆时,商人将传送至A传送器

        传送器-2.png

        传送器-2-2.png

      3. 拉动控制杆时,商人将由A传送器传送至B传送器

        传送器-3.png

        传送器-3-2.png

    • 只要生物碰撞箱与传送器的传送区域重叠,传送就可以生效

    虚化传送器.png

    当生物站在左侧传送器下方的平台上时,拉动拉杆,生物会被传送至右侧传送器的同一位置

    • 由于传送器存在bug特性,因此可以制作浮空家具,具体步骤如下:

      1. 放置一个传送器,并在上方放置任何家具

        悬空1.png

      2. 挖掉支撑传送器的方块或平台

        悬空2.png

    6.2 双向1传8

        由于泰拉瑞亚中电线有四种颜色,在保证相同颜色电线见不相互干扰的前提下很容易做到一个传送器传送至另外的8个传送器

        如下图:

    1传8.png

        中间的传送器左右两侧各4个开关,每一个开关连接一种颜色的电线,拉动开关就会传送至对应颜色电线的传送器上方。由于外侧的8个传送器同样可以传送回中心传送器,所以将这种传送叫做双向1传8

    6.3 双向1传20

        由于传送器的检测空间有3*3,而传送器又可以重叠。所以可以依据这一性质制作双向1传20,如图:

    1传20.png

        双向1传20的原理和双向1传8是一样的。不过双向1传20的布线更巧妙一点。另外需要注意电路中4色电线有两处电线互相交叉,这里要放置分线盒以防互相干扰。

    6.4 单向多传1

        由6.1小节,我们知道多个传送器如果用一条电线连接,那么生效的传送器总是电线长度距离信号源最远的和最近的两个传送器。因此可以制作单向多传1。

    多传1.png

        在上图中,下方无论哪个传送器到上方传送器的距离永远是最长的,这样就造成了多个传送器均可以传送至上方的传送器。然而如果从上方的传送器传送,那么只能传送到5号传送器,因为5号传送器的距离最远。

    更多传送阵方案见Part 6

  2. 8 小时前, 掌上萌助 萌小雨 说道:

    :a11:我去!你丫的也太精啦!!原来还能分篇写的说??!早知道GAL区天结分几篇写赚疯啦!!写了快1万字没累死我!!后来看篇幅太长了又删减了很多......满分也只有300血亏啊!

    :mx042:所以各种意义上都很感谢这篇攻略的推荐呢!看了一下全坛活动游星区的任务字数500就是最高档了呢!我似乎有点想法了www:mx027:

    主要是太长了...到现在已经1w字了。然后我计划还有两章

    不分篇写大概也没人愿意看:YangTuo_u:

  3. 如果是转载机翻,如果是带有宣传意味的(比如在游戏封面加了宣传群,二维码这种)我建议还是直接砍了吧。不只是巴比伦,某回廊,某盟国。这三家只是比较大的机翻组。在这三家的阴影之下还有很多干同样的事但是因为作品较少不被大多数人了解的组

    但对于当妈的个人机翻的看法,我觉得如果只是用别人的工具制作了自己的机翻也不要发比较好。如果不加润色,机翻就是机翻,就是无法阅读,就是影响心情。这种机翻发出来有意义吗?况且有⑨大佬做的机翻工具,只是简单的制作机翻然后发在资源区收节操这样做法...好意思吗?

    如果是个人写的工具做的机翻测试我倒是觉得值得鼓励的

  4. 目录

    5 显示器

        上一章已经了解了逻辑门的各种应用。在电路中,我们可以依靠火把的亮灭读出来现在的状态是1或0。然而只依靠火把来读取电路的状态太抽象了,我们需要更形象一点的东西展示,那就是显示器。

    5.1 二进制数字显示器

        二进制数字显示器是最简单,原理最容易理解的数字显示器。因为显示器只有0和1两个状态。

    二进制-0.png

        用火把摆成一个0,当ABC三个方向火把都熄灭时,这个0就变成了1。

    二进制-1.png

        那么就接线就很简单了。下面把数显和前面讲的译码器结合,如图:

    38-二进制显示.png

        将显示器连接至译码器的输出端,这样读取输入的数字就很容易了。三根输入端的火把都亮起,表示的是111(7)。右边的显示器同样显示的是111。

    5.2 七段数字显示器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使用的是十进制,十进制的数码不只有0和1,而是由0~9共10个数码组成。那么如何显示这10个数字?

        在现实的电路中,有一个叫做七段数码管的元件,它将一个数字分为7段显示。在泰拉瑞亚中同样可以通过电路和火把模拟这个七段数码管。

    5.2.1 七段数显的原理

        用火把摆出出这个数字8,只要点亮或熄灭各部分就可以组合成一个数字了。

    七段数码管

    七段数显-原理.png

    5.2.2 七段数显的布线

        泰拉瑞亚的电线只有4种颜色,数字显示器有7段,如果用一个开关控制一个数字不同的电线之间必然会发生干扰。将数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用三种颜色,下面用四种颜色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将数显分为上下两部分,由两个故障逻辑门控制。上方使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电线分别控制A,B,F三段,下方用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电线控制D,C,E,G四段。在逻辑门下方先铺好一根混合了需要颜色的电线的总线。接下来就可以依次接通需要控制的线路。

    七段数显-基础布线.png

        分析数字与数显中需要熄灭的部分如下表:

    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需要熄灭的部分 G ADEFG CF EF ADE BE B DEFG - E

        以0为例,需要熄灭的是G,在线路中是由下半部分的黄色电线控制,那么只需要在0对应的最下面的逻辑门连接黄色电线到总线即可。

        以此类推,最终布线如图:

    七段数显-完整布线.png

    5.2.3 七段数显布线的简化

        分析上一节最终的布线成果,每一个数字分别由一个开关控制的两个逻辑门控制。开关是电源,逻辑门也是电源,那么一个数字最终就由3个电源控制。换一个思路,如果将一个七段数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3个电源控制这三个部分,那么就可以简化这个电路,减小电路占地。

        考虑到之前使用的是100%的故障逻辑门,我们可以将故障逻辑门换成与门。

        首先和5.2.2一样铺好基础的线:

    七段数显-压缩.png

        接下来连接每一个控制开关控制的线,思路和5.2.2相同。成果如图:

    七段数显-压缩完整.png

        下面把开关换成一个4位输入的译码器,并连上5.1的二进制数显,为了美观再给物块和背景墙刷上暗影漆。成果如下:

    七段数显-压缩完成.png

        线路如下:

    七段数显-压缩完成线路.png

    5.3 矩阵显示器

        七段数显只能显示数字,如果需要显示符号或图像就需要另外一种显示器了。这就是矩阵显示器。

        下图是矩阵显示器单个像素的控制电路:

    矩阵显示器-像素.png

        蓝线控制逻辑灯的开关,从而控制逻辑门是否输出信号;红线作为控制线控制逻辑门的输出;黄线控制火把的亮灭。

        将上面的单元排列就可以制作一个矩阵显示器:

    矩阵显示器.png

        这种显示器做逐行扫描,上方的四个控制杆用来控制每行的四个像素,然后左侧的一个控制杆控制火把。

    矩阵显示器-0.png矩阵显示器-9.png

    用矩阵显示器模拟七段数显显示数字0和9

    矩阵显示器-?.png

    用矩阵显示器显示"?"

        推荐一个使用显示器的视频:bilibili YouTube

        有屏幕的地方就有bad apple!

        这个视频里用到的是另一种像素排列的方式:

    矩阵像素2.png

        可以注意到红线和蓝线会干扰火把,但是我们可以额外再激活一次来抵消这个干扰。当这条线激活基数次时就会产生干扰,我们只要再激活一次就可以抵消掉这次干扰。反之,当这条线激活偶数次不会产生干扰,也就不需要再额外激活。

        另外,因为制作的显示器可能会超过屏幕的显示范围,造成显示不完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小地图来代替屏幕。bilibili YouTube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