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七十三

【会员】初级会员
  • 内容数

    316
  • 加入

  • 最后访问

帖子发自 七十三

  1.  

    省流助手: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审视自己的利己主义,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前言:以前阅读推理小说的时候,我的速度总是很快,说起原因嘛,是因为我总是迫不及待看到真相大白的部分。这两天我整理书房的时候,发现以前买的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麒麟之翼》然后重温了一遍。

          如果你是初看这本书,你一定好奇他的书名《麒麟之翼》,为什么时作者取这个书名,我以前也好奇过。

          麒麟是中国传统的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诗云: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另外,也将麒麟比喻德才兼备之人。

           故事前半部分对情节进行铺垫时,我一直没懂为什么书名叫麒麟之翼。直到结尾时才恍然大悟,麒麟不仅承载了吉永母亲对孩子平安康复的祈祷与希望,也承载了青柳先生无声的父爱,即使胸口插着刀,在生命垂危之际也要叫醒儿子为当初的错误赎罪。父爱就是这样,深沉、没有过多的话语,而坚实、有力。

           故事的主角,警官加贺恭一郎,执着、聪明、对案件线索有着独有的敏锐嗅觉,但在这个故事中,引领他追踪真相的,除了他自身的职业精神,恐怕还有他对自己父亲的弥补。

            故事一开头护士登纪子就三番五次催促加贺为自己的父亲准备两周年祭,而加贺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敷衍回答。这一部分,我刚开始不太懂作者的用意,这和案件有什么关系?塑造一个爱岗敬业的侦探形象?后来,加贺、松宫再次和登纪子见面,登纪子说了这样一番话:“我见过很多即将离世的人,在死亡临近时,人们会回归真正的本心,扔掉所有的自尊心、意气用事,直面自己最后的心愿。接受他们发出的信息是生者的义务。”这番话不仅为案情的进展做了很大的推动,也唤醒了加贺对父亲的悔意。因此,加贺在此之后所做的努力,除了对真正事实的探寻外,也是为父爱的正名。

         《麒麟之翼》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埋藏在心底无法轻易吐露的爱,一种表面冷若冰霜实际包容热切的爱,一种用生命来教导孩子正直负责的爱,小时候很多人都认为父亲是不爱自己的,可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父亲的苦心。

           对于小说的结尾,出乎我的意料。这个结尾有着让我无限的感动,也让我更加认识了东野圭吾。我真的很喜欢这个结局,不论是谁,我们可能都对自己的父亲有所误解、有所亏欠,这本书真正让我泪目的是当儿子终于理解了那一直守护在身后的父爱时,父亲却再也无法得知了。愿我们及时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

  2. 省流助手:怎么说呢,与其说是推理小说,还不如说是在讲述几家人的家长里短的小故事。

    前言:《新参者》这本书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尘土味,十分贴切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同于其他推理小说的高高在上,《新参者》给我的感觉一点也不像推理小说,反倒像那些讲述生活的戏剧,剧本里的都只是我们身边平凡的小人物

    新参者,在日语中是“新加入、刚到来的人”。而这个也意味着刑警加贺恭一郎,以及受害者三井峰子。

    刚刚到日本桥地区的刑警加贺,虽然睿智犀利,但所有的不平凡都掩盖在平凡的外表下面,他总是T恤配短袖衬衫,打扮随意,没有半点刑警的样子,至于传闻中非凡的头脑和猎犬般的眼神,却仿佛都只是传闻。

    他日常穿行在日本桥地区,走访案发地附近的一家家店铺,他的调查看似琐碎与案情无关,但却暗有玄机。

    东野圭吾继承以往的风格,总是将一个一个看似独立的小情节完美不失逻辑地串联起来,抽丝剥茧般将真相揭露,每一个都可以是独立的小故事,但连接在一起,就是一个想也想不到的结局。

    看加贺查案时关注的焦点,通勤轨迹不同于往常的保险员,仙贝店里的家庭亲情,替老板情人买人形烧的料亭小伙计,关系不好的陶瓷店婆媳,乃至于因女儿私奔而断绝父女关系的钟表店老板……

    这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不就是邻里间的家长里短,这些俗套的不能再俗套的故事,不知为什么,在东野圭吾的笔下,看起来却那么温情,亲切感十足。

    看惯了东野圭吾对人性人心的揣测,看惯了那些痛彻心扉的人生经历,再看这样一本如冬日暖阳般的书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

    至于故事的结局,有时候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而重要的是阅读中的小小的感动。

  3. 7 小时前, vx黑铁 说道:

    关键不是看5个人和一个人协商的结果吗,感觉这问题可以用博弈论来看,1换5或4从这个整体来说是比较赚的结果,当然对那一个人来说最差结果,另一方面5死一活对于5人是最差结果,同时集体的最优解收获的利益可能不足以超过局外人自己称为下一个祭品的风险,所以这个·局只能靠6人或其家属协商破局。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除非根据汉密尔顿法则rb − c > 0,基因传播收益大于成本,本可以活下去的一个人很难表达出1换5利他性行为,除非5人能给1人其他利于其基因传播的利益。1换4也是一样,除非能给出牺牲者·足够的利益,不然对于5人来说最优解是拿其他倒霉蛋献祭。

    woc,同盟原来这么多大佬嘛!!:Genshin_Ganyu_002:

  4. 省流助手:曾经拥有的东西被夺走,并不代表就会回到原来没有那种东西的时候。

           前言:很多看过这本书的人会觉得桐原和雪穗是一对,个人感觉并不会,只是两人互相利用,互相前行的故事,emmmm至少这不是个有爱情的故事。

           笹垣坚持的搜寻让两个徘徊了几十年的恶灵无处藏身。

      剧情篇幅很长,时间的跨度也特别大,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有新的关键人物出现,随着剧情我的思路越来越混乱,但是能感觉的到真相却离我越来越近。

      故事后半段当雪穗渐渐开始暴露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一度觉得这个女人太可怕了,为了自己的利益用下作的手段铲除自己的阻碍,亦或者是情敌。不管对方是对自己的计划不重要的人或者是在他人眼里要好的朋友或者是自己的女儿。更难以接受的是往往还要扮演老好人来换取他人的感激。

           往期每一本书我其实最期待的就是凶手在追查下暴露踪迹的那一刻,尤其是被在场的众人看清她表象下隐藏的丑恶嘴脸。一开始对于雪穗,我也一直是这样期待的。可是越接近剧情的结尾,我的心情越紧张,真相里藏着真相,罪恶的灵魂总有他罪恶的源头。

      这个故事里最大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让亮司和雪穗连接在一起又最终成为无法分割的一体?

           东野圭吾最终给了一个人性的答案。

      桐原洋介用他龌龊的欲望同时夺走了两个孩子世界里的太阳,让白天成为了“白夜”。两颗惺惺相惜的幼小心灵本应在图书馆里结出美丽的花朵,小亮为雪穗剪着漂亮的图案,雪穗用她甜美的眼神望着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那独一无二的爱情滋生。那是多么美好的画面,美好的让人心生不忍。可是这一切还是因为他们至亲的背叛而从此不复存在了。

      当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对雪穗的感觉没有那么黑暗了,不得不说邪恶的人都是坚强的,坚强是个很普通的字眼,可是确实只有她能表达我对他们的看法。但是不代表雪穗是可以原谅的,比起雪穗我更愿意给予小亮一些原谅,小亮是在用极端的方式保护自己和雪穗。

      亮司说:我希望能在白天行走。

      雪穗说:我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

           东野圭吾用朴实无华的文笔写下了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剧情上不特别却又让人另眼相看。个人觉得他还是适合写长篇故事,这样能发挥出他对复杂故事结构的掌控。不同于其他推理小说着重于作案手段与技巧,东野圭吾善于挖掘作恶之人那些让人无奈(我总是不愿用同情这个词形容对他们的感受)的动机,并给他们戴一个看似完美的假面,然后自己亲手一点点摘下。

     

  5. 省流助手:也许真相藏在更深的地方,不去直面的话,就不能明白别人的内心。

    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想问各位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罗老师所问过的一个哲学命题:

    假定在医院里面有五个人等待器官移植,一个人心坏了,一个人肺坏了,一个人眼坏了,一个人肝坏了,一个人肾坏了。结果一个年轻人从旁边过,医生说小伙子身体怎么样,要不过来一下,牺牲你一个,幸福千万家。

    可能看到这里你认为这个医生有脑子可能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牺牲一个健康的人去换这五个人活下去,那么如果发现这五个年轻人都是北大的高材生,而这个走过来的年轻人是一个智力残疾者。那你会怎么想?牺牲一个智力残疾者的器官,来挽救五个大有前途的年轻人,大家觉得合理吗?如果你觉得这个合理,那其实纳粹的种族屠杀似乎也有合理之处。纳粹当时就认为,对于没有生存价值的精神病人和这种弱智,可以进行人道毁灭,因为这符合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

    以上就是罗老师提过的一个值得人去深思的问题,那我们再加上一点其他条件呢?这次坏掉的人是你比同龄人优秀无数倍的儿子,而进行器官捐献的是你老年痴呆的母亲呢?

    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去深思好了。

            很多人提到东野圭吾最好看的推理小说,一般都是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等等,但是这本书真的是我心里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前五,东野圭吾的小说迷们一定要看!

            这本书是东野圭吾的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五本,我看过三遍,每次读到最后真相大白的地方,眼睛都忍不住湿润。

            这本书不长,很快就能读完,尤其是最后反转的地方,真的唱出一口气。一定一定要读到最后。

            读完脑中有一个灵魂拷问:一个是你的儿子,一个是你的母亲,你会选择牺牲谁?有多少人会为了盲目保护自己的孩子,而献祭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未成年的不懂事的儿子,犯下大错杀了人,这对中年夫妇惊恐失措,不想让儿子坐牢,所以最后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年迈痴呆的老母亲顶罪。

            然而,在刑警加贺准备把母亲当成犯人带走的的时候,男主终于良心发现,说出了真相。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刑警其实也早就知道了真相,在看到母亲手指涂红的那一刻。

            紧接着的另一个反转是,这个痴呆的母亲,原来根本没有痴呆,痴呆只是因为面对冷漠的儿子儿媳,选择沉默选择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觉得难过,生气,震撼,又让人若有所思,关于教育和溺爱,关于抚养老人的问题,关于各种中年家庭的矛盾。那个不知悔改的儿子真的看得让人特别生气,想要打他一顿的感觉!

            如果各位认真看过我上面提出的问题,并陷入了沉思,可以去试着读读这本书。

  6. 省流助手:

    你以为是凶手,其实是死者。

    你以为是死者,其实是主谋。

    你以为是主谋,其实是正派。

    你以为是正派,其实是元凶。

    反转了!不是自杀凶手是死者的妹妹她爱上了姐夫!

    反转了妹妹死了真凶另有其人其实是岳父!

    反转了真凶不是岳父其实是主角!

    反转了主角没杀人死者是自杀!

    反转了妹妹没死其实是演戏!

            这本书是我入东野圭吾坑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我第一次从书中真正看到了推理小说的魅力所在

            剧情全程比坐过山车还要刺激,在我没有看过阿加莎的《长夜》之前,都无法找到可以在架构上与之媲美的社会派推理小说。

            东野的小说或者说大部分的推理小说往往都有些套路化。例如:先给读者画了个大概的框架,误导读者进行错误的思考,然后再不断打破原有的框架,从而给读者反转刺激之感。最后结尾再给出难以想象的惊天大反转。

            但是就算是从小就开始看推理小说,电视剧的我而言,还是觉得这本书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同于《控方证人》那种前部分特别平淡结局爆炸的小说,他反而是一种高强度的连续性的输出,让人想要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一点也不夸张。

            我记得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有汗毛竖立,在很多关键情节倒吸一口凉气,特别是最后的结尾部分,我感觉自己像被高之掐住脖子一般难以呼吸。看多了推理小说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这本书让我更想把他的书全部读完。

            喜欢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不仅仅是因为刺激,因为他的书中不仅仅有冷冰冰的缜密逻辑,更多的是鲜活的人物和情感。(可能这就是社会派推理的魅力吧)

            结局不禁让人感叹:人生不就像一出戏吗,比尸体更可怕的是人心。

  7. 省流助手:小说版的《古畑任三郎》,真正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很早以前买的书了吧,一直放在书架上吃灰,直到疫情期间才翻出来看。在正式开始看之前,就被介绍吸引住了:侦探与凶手之间的斗智,偏偏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暧昧的情感。让人想到之前的番:《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书不算厚,很快就能读完,读完之后的感觉:的确是一本佳作。

    诡计

            由于是倒叙推理,从凶手的视角已经详尽地描述了犯案的过程,制造密室的手法也很平常,故在这一部分没有什么好讲的,也不是本书的重点。

    注:所谓倒叙推理,又叫反叙式侦探小说,指作者一开始就把凶手和作案手法提供给读者,读者只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证明凶手的证据即可(仅为个人理解),所以又被称为最公平的推理小说

    故事

            上面已经提到了诡计没什么好看的,凶手也已经知道是谁了,因而只剩下动机能够吸引读者了。作者一开始就交代了凶手和手法,故意留下动机不说。尽管读者能看到凶手的每一个想法,但始终没提到动机,直到最后才揭晓。

            在刚开始看时,还可能觉得作者有点啰嗦,恨不得把主角每一秒想的事情都写出来。但仔细往下看,就会觉得很有意思,越来越能够代入主角,仿佛自己亲身经历着书中紧张的时刻,自己也在考虑着每一个细节。而在这些描写中,也隐藏着揭开谜底:凶手犯案的动机的关键。

            作为倒叙推理,作者在细节和逻辑上都处理地很好,这背后是需要深刻的功力的。

    人物

            很多人觉得凶手动机很奇葩,我觉得在作者的铺垫下,还是可以接受的;最奇葩的应该是侦探的三观,你以为她是想破案,其实她是想嘿嘿嘿。这侦探简直比凶手还可怕。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