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darkmoon233

【会员】限制会员
  • 内容数

    22
  • 加入

  • 最后访问

darkmoon233 发表的所有内容

  1. 我们学校也是,不过人气差别很大,基本上都被蜜雪吸走了
  2. 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3. 各类坚果,开心果,巴旦木之类的
  4. 别的不说,光是写论文一事就逼迫着你天天都想要一台电脑
  5. 不管是什么题材都有写的好的和烂的,仅凭个人偏好的话还是喜欢比较简单的,至少别死人
  6. 不割的话,发情期会很吵,激素水平上来了之后无处宣泄会让它脾气变差,以及到处尿尿来保护自己的领土
  7. 本来非常繁忙的旅游和酒店业突然门可罗雀,公司倒了一批又一批,工作虽然清闲了,但是工资却变少了
  8. 只要需要算数就会很难!
  9. 蒙着头很有安全感,为了防闷一般还会留个小缝透气
  10. 也许不喜欢玩游戏的原因,正是因为自己认为年龄越大就越不喜欢玩游戏?
  11. 把电脑黏在天花板上如何?
  12. 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虚拟世界是一方乐土,不必要映射到现实里也有宝贵的价值
  13. 如果不是不用就无法通关那就绝对不用!
  14. 把握好机会啊,失不再来
  15. darkmoon233接下了主线任务新人报到 任务链接:https://sstm.moe/topic/298750-%E6%96%B0%E4%BA%BA%E6%8A%A5%E9%81%93/
  16. 害怕的时候会存,但是一般死因都是不谨慎
  17. 事前觉得超值,事后爽了一小会,没出货就得难受一整天了
  18. 因为疫情,早考试晚开学,寒假将近两个月)
  19. 知音漫客!小时候期期追,连着漫画世界一起买,那时最喜欢的是《暴走邻家》
  20. 深有同感,有时候甚至因此去害怕看新番
  21. 如果不是没空间或者特别不喜欢,一般都不会删掉的,无聊的时候翻翻文件夹会有种温馨的感觉
  22. 大家新年快乐,我是darkmoon,爱好是读书和游戏。一时语塞,不知道说点什么好,姑且用我最近写的随笔凑凑字数:关于游戏的理解 相信我们在阅读文章,尤其是摹景状物的文章里,可以感觉到仿佛文章里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而同时,那个世界与我们所在的世界却又是有些区别的,而我们能够很显然地感觉到,我们并不能进入到“书里面的世界”去。书籍就像是一个窗口,使得身处“现实世界”里的我们窥见了“书中世界”的景象。 可是,书里面怎么会有一个世界?说到底,书籍上不过是一大堆整齐排列的符号串而已,它们和现实中的景象完全不同(至少和那些声称自己能够看见书中世界的人所描述的长得不一样),举个例子,就像是“深圳是个拥有一千七百万人口,总面积约两千平方千米的城市”和“深圳是个总笔画为17画的二字词”的差别。两种解读都是对的,但是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当我们说“深圳”的时候,一般都会指向前一个解释,也就是“词的意义”,就像是我们在说书籍的时候,一般都会指向“书中的内容”。 此外,在读书的时候,某些人能够有一种很特别的体会,仿佛他们已经进入书中世界,而忘记自己身处何处了一般。就像是有些自恋的人照镜子,为自己在镜子的形象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其实那不过是自己的倒影而已。可是,人们就是有可能进入这种为内容所迷幻的状态,就像传说中的那喀索斯为自己的倒影所迷醉,而以为自己能够和“镜中世界”的那个美男子交配一般。 我们可能会觉得那喀索斯很可笑,怎么会觉得镜中世界是真实的呢?同样的,看电影被感动得落泪的人也会被嘲笑——哈,那不过是剧情的刻意罢了,有什么好感动的?一种“冷静”的情绪把我们从沉浸在镜中的世界,沉浸在“内容”的状态中拉出来,让我们看到自己身处何处,甚至再拉出来一些,看到所谓的内容其实根本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我们对书籍(符号串)、电影(连续图像)的解读,就像是认为“深圳是个总笔画为17画的二字词”一样地清醒。对于游戏而言,也是如此,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进行解读。可是,就像是对“深圳”这个词的解读,不需要进行说明也知道它所指的应该是在层次2上的意义,而层次1和层次3便因此需要说明语境,比如识字读本中,“深圳”是层次1的意义,而在一篇抒情散文诗里,“深圳”是层次3的意义。游戏大部分时候,尤其是我们正在进行游戏的时候,都是处于层次3的意义的。就像是我们在玩竞技游戏时,被击杀的感觉就像被打了一拳一样疼痛,无可奈何地输掉时更是会暴跳如雷,因为网络原因而受到干扰会烦躁不已,而艰难取胜却好像赢了钱一样高兴;玩赛车游戏的人有时会跟着赛车一起左右摇摆,被人戏称是“体感游戏”。这些例子都说明,游戏具有将我们卷入内容,或者说使我们深深沉浸在“镜中世界”的能力,而且非但如此,我们便体会不到游戏的乐趣。 这就是游戏的本质所在。那个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把我们深深卷入的东西,那个我们自己在“镜中“的倒影,就是游戏使我们能够卷入其中的关键。在游戏中,我们把自己投射到游戏中的人物上,在那个状态中,我们觉得(或者很大程度上觉得)那个人物就是我自己,于是那个人物受损,就像是自己受损;那个人物得意,就像是自己得意,情绪的激发使得这种代入更加深刻,而代入的深刻又反过来增加情绪激发的程度。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