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搜索
显示标签 ''情感'' 的结果。
-
这世界人很多,有新生儿,也有死去的人 于是我就在想,死后会是什么感觉呢,是睡过去,再也起不来吗? 还是说被复活呢,人死后,意识对时间的感知可以说是0,倘若宇宙有无限的演变的话,会不会对我们个人感知而言直接活过来了 不过感觉很不可思议呢,不太现实呢
-
本人快25了,谈了个对象快满4年了吧(第一任)。我自己本身属于那种比较不愿刻意遵循传统,不喜欢“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更偏向于追求个人自由的人。自己从单身的时候起就不想要小孩,因此也就没觉得结婚有啥必要性。谈对象的时候也和对象说了一下我的这个想法,对于对方觉得还是要结婚的想法表示理解,当时也觉得“既然自己无所谓而对方可以获得安全感的话”那这也算一种结婚的作用意义吧“。可是现在又对这个问题有点犹豫了,可能再过几年就要严肃讨论这个问题了因此给我带来了一些压力。 我自己的想法是,在不要小孩的前提下,婚姻既没有维系感情不褪色的功能,也不非要是感情的最终结果。不管是“因为感情很好”,还是“为了感情更好”这两种意见,都说服不了我去想结这个婚。但如果要结这个婚,办酒席婚礼会让我承受社会传统方面的更多要求和束缚(结婚了就要咋样咋样,不能咋样咋样了),领小红本会让我承受法律层面的管辖(婚姻法),但却不会给我带来什么保障。 并不是说我不想结婚就是为了可以违背社会传统的要求和法律的管辖。因为我个人认为对于结婚这件事来说,无论社会层面还是法律层面的要求或规定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吧(彩礼,酒席,离婚冷静期,私生子继承权,婚前财产这些等等)。更重要的可能是,我认为感情完完全全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想做啥就去做,不想就不做,完全不想让双方的家庭亲戚,传统法律掺合进来。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结婚都需要想好,这个婚姻需要自己付出什么,会给自己带来些什么。想好,和对方沟通达成一致,拟婚前协议。而婚姻就像是国家提供了一份模板化的婚前协议,规定了结婚后要咋样咋样不能咋样咋样,不然有什么后果。 所以如果这个模板化的婚前协议很好很公平,那么应该是对结婚有促进作用的。而如果有一方或者双方都不满意,那就会对结婚造成阻碍。而现在相比于之前感觉大家也都越来越追求自由,自我,个性化。因此这种大家都用同一份标准模板的方式感觉其实有些不顺应时代了。。 我感觉,如果现在的婚姻法只写些绝对重要的条款,剩下的由双方讨论拟婚前协议来决定。婚前协议适用合同法,有争议时国家负责评判是否协议是双方自愿,协议是否顺利执行,过错方是谁,执行惩罚等。这样对于彩礼问题,离婚流程,私生子,出轨相关的种种,只要双方讨论好达成一致即可,这样会不会好很多。 大家也说说对结婚时什么看法吧
-
各位,聽過『復發性角膜糜爛』這個病嗎? 角膜的傷口以容易再次受傷的方式復原,導致很容易傷口再次糜爛掉,就是復發性角膜糜爛了。 我問醫生是不是卡在結痂前的狀態,醫生懶的解釋就說大概就是那樣。 雖然左眼爆了看起來超級聳動,但更正確地來說是我左眼的角膜裂了。 事情的一開始是這樣的,我眼睛痛爛,而且左眼明顯紅掉了個幾天,所以被抓去看醫生, 醫生說:「你的角膜有一道傷口,最近有什麼外傷嗎?」 當醫生說明這種傷口大多出現在有人被砸到或者有尖銳物掉進眼睛裡時, 我一點想法都沒有,我一個家裡蹲根本不可能有這種狀況。 醫生或許是懶得幫忙找理由,又或許是覺得有沒有找到都沒差(反正都要醫), 總之,開完藥就放還沒想出答案的我離開了。 這邊突兀的放上維基裡的眼球結構圖,然後讓我正式來說明紓壓小物的意思。 我以前有個壞習慣,會把手指隔著左眼眼皮,抵在眼白位置然後往瞳孔方向稍微擠壓, 這時角膜會因為一個被稱為aqueous humor(房水)的流動性結構被集中而感覺澎起來一點。 我不確定是不是敘述正確,至少剛剛跟AI聊天,他說比較有可能是這樣。 有眼科專業的可以幫我補充(? 這種感覺就好像去擠還沒長成熟的青春痘,或者玩不會爆的泡泡紙,所以我才說是紓壓小物。 右眼就沒這個問題,右眼擠不動。 看到這邊,如果忍不住擠擠看的你各位,沒感覺到我說的感覺就別試了,畢竟連我自己都有左右眼差距。 說到底也不該擠就是了,等等也和我一樣角膜裂掉。 又過了幾周,康復後停藥了的我,睡前手賤又去擠,結果隔天睡醒的時候再一次痛爛。 這次去看了醫生之後,醫生才正式的將病名『復發性角膜糜爛』跟我說。(我在想或許要重複發作才能符合復發性這個詞吧?) 當然這次醫生依然不知道我是怎麼弄破角膜的,但這時的我是處於一個太丟臉不想說的狀態。 現在雖然壞習慣已經戒掉了,但偶爾真的很偶爾,睡醒的時候突然給我痛一下,痛到我睜不開眼睛,但又不會痛到睡不回去的程度。 以個人經驗,奉勸你各位真的不要玩眼球啊。 總之,因為海龜湯那篇解答已經公布了,想新湯的時候想到這個,但這做為題目實在是太不可能被解出來,所以就寫成農場勸世文啦。 啊,不過青春痘擠破也有人說是擠爆,或許還不算那麼農場吧?
-
我觉得这种想法挺不好的,本身其实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自己的生活,不过好多人都是这种想法,哎 不过以后就有养老机器人了,可能会比较热门吧
-
虽然说是分享,但也只是倾诉而已,倒也不必担心,本人问题也没那么严重,也去过医院,但偶尔有时还会难受 以下只是本人个人情况,不能代表所有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他会放大你的负面情绪,曾经一些糟糕的事,以及一些人的关系 本人的发展历程是这样的,我因为一些原因,不太喜欢接受他人,或者说是选择性的接受 可能也因为本人的性格,也很难有真正的朋友 这些还好,至少没那么糟糕,但在高中时期,压力很大,导致一些偏激的心理 我这人可能比较犟吧,一但不喜欢谁,就真的长时间不搭理,虽然只是小的问题 其实这也还好,虽然是有些问题,但也没那么严重,人总是有缺点的,我也不完美 然而,就如我所说的,之前发的帖子,高中遇到的傻逼,让我真难受,越加偏激 这种偏激影响了许多方面,我隔断了一些东西,比如某种关系,让我感到些许难受 自卑,自责,愧疚,兴奋不断地周期变换 不过比较感慨的是,世界对于病人真不友好啊,我个人感受而言,倘若我真是个彻头彻尾的病人,可能要完蛋了吧 这样说可能不太好,要分地区的,也理解古时候的精神病是什么情况吧 话说回来,自然对家庭关系也是很不好的,不过现在也慢慢接受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方面,不过都写的话,就太多了,本人觉得高中影响的最大了 感觉语言很难体现啊,这种感受其实一旦发生,真挺绝望的,就像一个坎,很难迈过去 现在其实有时还会很难受,但至少比以前强多了,也希望世界所有的抑郁都会好转吧
-
RT!LZ肯定偏向逆耳的忠言了,虽然这玩意确实很伤人,对人打击也很大,也容易让心理素质不佳的人崩溃,红温等症状。但是你一旦能接下来,便是若是接下来并承受,那是一种鞭策,一种使人进步的鞭策,一记猛料,一记强心针。 反观后者,虽然听起来顺耳,也很如同春日的暖风,让人感到非常舒服,但是却是LZ要提到的”毒鸡汤“容易让人坐井观天,故步自封。属于慢性毒药,安眠药,让人死于安乐。 所以大家认为是,完全正确把你骂的狗血淋头的忠言好?还是”温柔“的夸赞让你如沐春风”赞美“好? LZ先说偏向于真伤忠言,毕竟LZ不喜欢虚伪。
-
高中有一个傻逼,天天骚扰我,上了大学结果是同一所大学,虽然不是同一个专业,但有时能碰见,每次见面都很烦啊,有时还拍照,妈的,都不知道怎么对他,感觉骂他还让他爽到了
-
在很小的时候,我看过乞丐,当时我给了一包零食,后来一想,他好像在盯着我,并且,这种施舍好像会使这些人打你,理由我自然是不知道的 现在想想,感觉比较危险,我们讨厌苦难,但经历苦难的人是另一回事 我个人所给出的原因,对于那些人,那是他们的生存环境,那么生存方式和价值观不一定和我们是一样的 这也只是个人看法罢了,勿喷
-
网上突然冒出这种视频,我对于这种新的梗其实是没什么欲望的,但当打进去看的那一刻,感觉很不一样 不仅仅是情绪,逻辑各方面的表达各方面也很棒 而且我感觉到了很多现实的无奈,当然,只讨论游戏 我觉得如果从马原的角度考虑,这种视频满足了人民对于自身感受的表达,是有价值的 我感受最深的是,“把你往死里逼,结果你受不了了,说你负能量”,关于这点,不知道大家对于现实自身经历特别无奈,又特别受不了,是如何应对的呢
-
忘记这个网站好久了 上次来还是16年 时过境迁啊 当时还是愉快的高中生 打着16年最好的守望先锋 转眼间自己也是残疾老登了 生活总是百般波折啊
-
之前发帖聊的都是朋友的感情经历,没聊过自己的。我本来觉得自己感情上不是很受欢迎,没想到新冠放开之后这两年挺受欢迎,去年追我的人意外的多,没想到我虽然长得一般,又矮又胖,还是挺多人看好的,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感情经过,聊一下我这种普男在发展女性关系上有什么能做的点 首先就是要亚撒西,温柔,温柔是必须的。我没什么特别的优点,最大的就是给人感觉心态奇佳,非常平和。虽然我其实感情非常激烈,说干就干的,但我绝对不会将负面情绪外露出去,给人永远都是积极向上阳光,幽默风趣大度,而且永远保持微笑。绫波丽那种。不管妹子怎么和你吐槽,抱怨,生气,都要心平气和先听人把话说完,绝对不指望帮助对方,尽自己能力给她建议,但绝对不下场去做。这样就给人很礼貌,但又很热心的感觉。这样就不会给人负面观感 其次就是要懂礼貌,能表面上尊重别人。我在这方面比较有研究,怎么讲礼貌和讲规矩可能是我这辈子研究的最多的事情,一开始给人非常客气,能带动别人,给人感觉非常庄重,就会让人觉得你可能有什么特长。虽然我不过尔尔,但就是让人感觉看不懂hhhhhh 再然后,就是耐心和长期主义了。我是个宏大叙事和长期主义者。我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最开始的失误和挫折感到有负面情绪,所以我对任何人都很有耐心。我本来以为这种耐心在感情里面非常吃亏,毕竟女孩子更多是激情驱动的,但没想到这种特质还挺让女生信任。相处时间越长,女孩子的好感度是会累积的 最后可能就是果断了。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给人感觉还挺反差的。就比如我做生意,从开始接触到谈下来,基本没有超过一周,说两点见面我一定一点半前就到,还有减肥,去年最胖的时候我都一百八了,过年开始减肥到现在已经减了快二十斤,所有人都疑惑我怎么跟吹气球一样变大变小变漂亮2333333 我问挺多妹子,他们就是挺惊讶我看着平时那么平静,做事的时候又这么果断,喜欢上我这种反差感,这种感觉可能还挺吸引人的? 写了一大堆,感觉像我这种普男还是得从性格上抓起,心态好才是最重要的啊
-
如题,之前的大学室友有抑郁症,他自己说的。但生活上看不出任何区别,平时也挺开朗的,感觉比我还吃得开。 之前问过他抑郁症具体是什么感觉,他说他也答不上来,大概就是犯病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干,特别懒,还说抑郁症好像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表现不一样。 以前没特别在意过这个话题,但毕业以后才知道他尝试紫砂了= = 活下来了,但还是让人感觉挺揪心的。所以说有无抑郁症坛友讲讲,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的,怎么和有抑郁症的人正确相处啊
-
生活了几十年,感觉比较深的就是自己有时就像个巨婴,比如说本来好好的一件事,总是自以为是的觉得不好,瞎几把折腾变得更加糟糕了 当然,倒也不是否定自己,当时那个情况,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其实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 与其说像个巨婴,还不如说是无知与天真,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很正常吗?( 但生活不会在乎,代价随之而来 所以啊,要努力了解这个世界,万一被忽悠了,难受啊
-
不知不觉抗癌路走过了三年。 这三年为了她可以说是精疲力竭,钱基本全花光了,罪也受了,最后还是走了。 下午她还不差的,说想吃鱼,我就出门给他买去,结果回来的时候已经走了。 从头到尾也就20分钟,我想她是没受什么大罪,只是可惜她走的时候我没在她身边,希望她不会孤单。 明明好不容易出院了,轮椅都买好了,想找个太阳足的日子带她出去逛逛,结果一次还没坐就走了。 今后的日子只能一个人走了,我今年25岁,如果按照我妈离开的年龄算,人生已经快走过一半了。 母亲离婚后和我一起生活了10年,她一个人赚钱养家供我上学,本来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结果她查出来了这病,只能放弃学业出来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她。也是运气好,找到了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虽然累,但是疫情后大家也允许在家办公了,能一边照顾亲人一边赚钱。 连轴转了近四年,现在感觉就像绷紧的弦突然断了,突然对工作也好,吃饭也好,以前爱看的小说和新番也好,都提不起兴趣来了。 因为要停尸五天,周二才送她走,这几天就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也什么都不想干。 其实从得了这个病开始,已经和她一起做过很多有条件做的事情了,带她去吃过牛排,吃过烤鸭,去看野花,去看灯展,还有很多很多。 但到最后,还是觉得遗憾,还是觉得不满足,还是想一起经历更多。 躺在床上,耳边还会响起她叫我过去的声音,想起她给我包的猪肉白菜饺子,想起她和我一起刷碗,过年的时候一起扫房,贴一次性的对联和灯笼。 人到最后总会经历离别,可是离别之后呢?我的童年最后还是结束了,再也没有能让我撒娇的人了。 我还是想再一次在一个温暖的阳光下和她一起睡午觉,可现在躺在床上的人只有我自己了。
-
感觉在生活中,大家总是能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做过各种各样的选择,在这个庞大的世界,我们就好似乎大海里的小鱼,有各种各样的洋流,很多,很复杂。交叉的在这个大海中交错,我们拼劲一生在这些洋流寻找自己游向何方,借助哪一个洋流,直到生命的尽头
-
首先作为一个死宅家里蹲的社恐懒人,现在还是感觉结婚什么的无所谓(已经30了都),从朋友口中来说是我还没遇到真正喜欢的。父母每次找的相亲对象又不像是宅圈子的人,更加没有话题,作为社恐却又迈不出脚步,每次轮到休息日也只是在家里打游戏看小说看漫画补补番。压根就没有出门的动力。对于社恐人来说地球OL太难了。
-
昨晚上做梦,梦到了一个很离谱的人物,(是春梦) 那就是超兽武装里的人物,雪皇 就是这个: 就是那种她对你百依百顺,然后作为女性本身她又独立自主的感觉,就是那种纯爱的感觉。 她愿意和你在一起,你愿意保护她的那种感觉,而且愿意为了她牺牲自己的那种感觉。 有种那种动漫里的美好,真是tm的纯粹。 起因可能是因为前两天b站看的一个视频,讲超兽武装剧情的,在背景设定里,雪皇挺拉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下,养出了大瘤子,圣母婊一个。 但是在梦里,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就是纯爱。 现实中应该很难遇到这种感情吧 如果有人遇到过这种感情的话,要珍惜吧,也许对方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是两个人之间的感觉更重要
-
前几个星期还是挺摆烂轻松的,每周上四休三,剩下的大批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于是乎报应在这个星期就来了 首先前两天刚赶完社团的评定材料,之后下周三要进行转专业考试,但是准备得很不到位,而且竞争还挺激烈的,今天剩下的时间估计都要放在上面了。 再之后是下下周周一需要交读书笔记的小组作业,但是我连书都还没读完,更别提有什么感想了 同样是下下周,有一个社团的大型活动,因为姑且算是个社长所以需要主持策划和各种准备 顺便之前还参加了某个小群里的短篇小说写作,看起来又要鸽一阵子了 评价为引以为戒,能早点干的事情还是不要拖到最后才准备了
-
我发现在P站上很多涉及东方大国的H文都是换国家和朝代名称的,甚至连地球都不说了。 我寻思不翻墙应该也上不了P站吧,都翻墙了还在乎这种避讳的东西吗?倒是有个繁中的选手直球如花的,似乎也没见被开盒
-
读小学时家里买了台MEDELI MC-100A电子琴,当时自然是不识谱也不懂乐理,镇上也不可能会有音乐教师,所以一是在键盘上贴上贴纸写上数字,然后照着播放示范曲目时的屏幕上的按键提示抄写数字,不过自然是完全弹不来,后来就单纯用于听示范曲,很多名曲,不论是摇滚、古典还是民谣,虽然当时不知道(因为琴的说明书被我弄丢了,所以无法得知示范曲目的名字),但那确实是自己与它们的第一次接触。后来便只是偶尔拿出,也只是当个大型玩具罢了。 升上初中时开始学民谣吉他,同时也开始听摇滚,便发现HOUSE OF RISING SUN这首歌早在电子琴上听过,再后来喜欢上俄语歌曲,又发现第一次听喀秋莎便是在这台电子琴上。升上高中时开始听古典,许多原本不知其名的曲子便在记忆中逐渐有了对应的名字。 如今已是大学即将毕业,在家中准备着驾考与考公,无聊时便听国家大剧院在网易云音乐上更新的古典音乐电台,再循着推荐曲目去听更多,即使乐理一窍不通,作品记不住名字,听完也是脑中空空,但还是听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的十部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为《牛虻》写的配乐,李斯特的《巡礼之年》,肖邦的夜曲,就只是听着。终究心中想要去演奏它们的欲望变得愈发强烈,虽然自己并无全身心投入音乐的信心与财力,但这欲望仍时不时跳出,令至今几乎一事无成的自己胸口发闷。看着视频网站给自己推了关注的钢琴演奏者(Vinheteiro)的初学者钢琴课,五小时的内容,价格在现实世界里值一节钢琴课,脑子一热便下了单。 直到今日,已经每日练琴15分钟以上持续一周了。 时隔多年被重新取出摆放工整的电子琴,身上的灰已被抹去,在清晨的阳光下似乎正要放声歌唱。 即使现在还只能弹奏称不上是曲子的练习,但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日能以演奏表达心中所想吧。 写了一堆矫揉造作的文字,明明才只是个初学者orz
-
邻居之间的噪音是真的难受 特别的循环播放 每天一大早都最大音量,循环播同一首歌,一播就是好几个小时 如果播不同的歌还勉强能接受 忍无可忍,用魔法打败魔法 在家里放lost rivers,然后去外面走走 回到家,对方也安静下来了 真的很好用 不过受伤的都是无辜的百姓,对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