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你们这么能写/看/水,平时肯定也读过不少书吧~~~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我注意到静岳在这里着重强调了“对我来说真的很特别”……那么这个推荐榜单就值得斟酌了:有些书很好、有些书很有名气,但不一定很“特别”。由于这个原因,我从推荐榜里面踢掉了《宰执天下》、《暴风雨中的蝴蝶》这一类以前每次推书必定会提到的书目,尝试着换换思路、注重“特别”。

 

柳田理科雄《空想科学读本》、《空想科学大战》(漫画)

动画漫画特摄剧,大家看的不少了。很多人小时候也憧憬着获得里面的各种“能力”,乃至于在放学路上一边向小伙伴们大喊着“龟派气功”一边像模像样的摆姿势也并不鲜见。随着时间的流逝,昔年在电视机前一边兴致勃勃的观看节目、一边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要是有这个能力会怎么做”的我们,已经一点点长大成人、渐渐知道那绚丽的招式都是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可是,有几个人会在想象的道路上再前进一步、问问“这是为什么”呢?

柳田理科雄这样做了。

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与许多人们“不明觉厉”的科学原理,在柳田教授的笔下奇妙而和谐的融为一体;横亘在美丽而遥远的幻想之乡同平淡(或许还有点枯燥)而无处不在的日常之间的“现实之壁”在一段又一段妙趣横生的推论和假设之中渐渐清晰,却出人意料的并不让人感到厌倦。有人说柳田是在打破孩子们的梦想,可我认为: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梦想世界的人固然伟大,但在梦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划出一条清晰界限的人也同样伟大——谁又能说,“现实之壁”不是一种连接方式呢?

 

普祥真人《锦衣笑傲行》、《青云仙路》

说到武侠你想起什么?快意恩仇的侠客?神奇诡异的武功?或正或邪的门派?

说起玄幻你想起什么?古朴深奥的秘籍?灵光一现的感悟?各具特色的修炼?

是的,这种种元素都可以用来表现武侠、表现玄幻,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本本武侠小说或者玄幻小说的框架。许多元素是如此的广为人知司空见惯、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官设”(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什么“官方机构”像给馒头制订国家标准一样、给武侠小说或玄幻小说制定标准),例如力量/等级体系、例如正邪门派……

可是,并不是只能通过这些元素来观察武侠世界、玄幻世界的。侠客们也得一日三餐、修真者未必四大皆空。褪去武功法术这类矛盾的“表象”我们就会发现,驱动矛盾运转的“动力”无论在江湖、仙界亦或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其差别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巨大。

古龙先生告诉我们江湖是什么,而普祥真人则试图用风趣的方式揭示江湖为什么动起来——或者也可以这样说:试图用类比的方式揭示现实为什么动起来。

 

本来还想推点其他的书,但是刚才吃饭的时候好像有个米粒呛到气管里了、很不舒服……看到前面有不少人推书,捡看过的几本简单说说我的感受吧:

《鬼吹灯》与《盗墓笔记》——《鬼吹灯》更像一个故事集,这个系列里面的每一本单独拿出来都比较完整(我就是从上卷第三本看起的,毫无违和感),线索清晰明了;相对而言,《盗墓笔记》里面的线索就要复杂许多、就说是千头万绪也不为过,各部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鬼吹灯》看完给人的感觉是意犹未尽,似乎作者还可以继续展开、多写许多后传外传同人之类的;然而《盗墓笔记》看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有点一头雾水了,似乎前期作者雄心勃勃埋下了各种伏笔、最后却草草结尾来不及回收。用“适可而止”和“过犹不及”来形容这两部书,我感觉是比较恰当的。

《三千美娇娘》——其实我前面提到过的普祥真人就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紫钗恨在这本书里面的风格,许多讽刺和类比、隐喻手法都可以在《长风》和《三千美娇娘》里面找到。“后宫救国”的评价某种意义上很恰当,有时候给人感觉是靠“收后宫的过程”来推动剧情。优点是女角往往性格鲜明、比较像真实存在的人(而非花瓶或者圣女),缺点则是后期角色太多难以一一兼顾、于是有些出场时令人印象深刻的女角到后来就泯然众人了。

《史上第一混乱》——我看了几十遍之后仍然笑的肚子痛,这的的确确是本好书、也是本非常特别的书。虽然张小花的历史功底确实不大行,但《混乱》本身也不是主打这方面的……遗憾的是,小花是“一本红”,此后的两本《我就是妖怪》和《史上第一混搭》水准大大下降。反倒是此前的短篇《我和“卖狗饭的”》读起来颇为感人。

 

欧洲各类二战史这个范畴有点大……只能挑自己看过的谈

《第三帝国的兴亡》——作为一个美籍德裔的记者,威廉·夏依勒一些比较细致的观察是值得一看的。然而,他毕竟只是个记者、而非史学家或者军事学家,这也就导致了他过分依赖当时公开发表的材料,结果许多结论和描述出现了非常令人遗憾的错误、其中一些是很流行并且具有代表性的。

约翰·基根——单独挑这一位出来是因为前两天我去新华书店的时候偶然翻到了他的书……像许多西方历史学家那样,他擅长从个人或者小单位的角度来描绘战争、能弄到许多珍贵的材料来描述某个人或者某个排于哪一天在哪个村子战斗。相对的,从宏观角度进行的论述就不时会犯一些可笑的错误、选择性的忽视一些关键问题。

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在回忆录中扬胜讳败并不鲜见,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中不会多说勒热夫战役,在丘吉尔关于一战的回忆录中也不会对加里波利之战夸夸其谈;把责任推给他人(尤其是不会还嘴的死人)也是常有的做法。不过,把“甩锅”发展成一门艺术的,在欧洲二战史这个领域还是要首推曼施坦因。按照这位“曼不群”的说法,胜利是因为他的英明指挥,失败是因为希特勒反对他的英明指挥(此外还有苏联无耻的玩人海战术等等),战争中的罪行源于上面下达的命令、与他这个执行人没有关系……在一票战后写回忆录诿过于人(尤其是诿过于死人希特勒)的德军将帅中,写了《失去的胜利》(《一切都怪小胡子》)的“曼不群”以其诿过之多、诿过之全面而成为当之无愧的掌门人。

德军王牌的回忆录(例如卡尔乌斯的《泥泞中的老虎》)——这些回忆录给人的印象是德军在战争中全程都在大放无双……但为什么还是败了?原因很简单:只有活人才有机会写书。

 

亚太二战史

《华北治安战》——从日本的角度深刻揭露大陆这些年来是如何给老蒋领导的“正面战场”涂脂抹粉的。

贝特兰《中国的新生》、《华北前线》,爱泼斯坦《中国的未完成的革 命》,卡尔逊《中国的双星》,斯坦因《红色中国的挑战》,福尔曼《北行漫记》,克兰尔、班威廉《新西行漫记》,白修德《中国的惊雷》,费正清《中国之行》、《剑桥中华民国史》——从“友邦”的角度深刻揭露大陆这些年来是如何给老蒋领导的“正面战场”涂脂抹粉的。

《缅甸战役(从灾难走向胜利):1942-1945》——从“友邦”的角度深刻揭露老蒋是怎么添乱的。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