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冈仁波齐的观影感


推荐贴

文前,敬谢鸽子的老婆·水蜜桃,在闲暇之余选了这样一部电影,看完之后还选择了推荐给自己的老公,以至于我通过鸽子有幸接触到了这部电影。
换一句话说,如果是我,很有可能是不太敢于将这样的作品推荐给别人看,但是我衷心地祝愿这个导演,作品大卖,成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也仅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向各位坛友们叙述一下这部两小时不到,以纪录片塑其形,以虔诚塑其灵魂的作品,冈仁波齐。
剧透

 

镜头开始于西藏芒康地区的一个山村,没有BGM,没有悠远的长镜头,没有聚焦在任何一个仿佛有很深刻意义的细小物件上,轻轻一拖,只是一个平凡山村里的日常生活。他们白日农忙,准备着过冬的柴火,储备着粮食,喂牛;夜晚缝衣,聚在灯火前安静地吃饭,吃的是糌粑,用手将糌粑面与茶水和酥油搅匀揉压成团然后食用。昨日是如此,今日也是如此。
 
今日稍有一些些不同,村里七十岁的老人家杨培,和自己的侄子在喂牛时说起了自己的想法。侄子的父亲,自己的兄弟,早些年去世了,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朝圣去拉萨。何为朝圣,就是一路磕三步等身长头,白话描述便是以行走磕头用身体丈量每一寸前往圣地的路。杨培爷爷决定前往拉萨朝圣,侄子尼玛扎堆决定陪同叔叔前去。正好赶上马年,似乎是一个非常吉祥的年份。
扎堆在今日晚餐时向家人宣布了这个消息,并安排了一些准备事宜,还需要准备些许日子才能够凑足供给这次朝圣的消耗。
 
扎堆家杀了牛风干牛肉用作路上的干粮,在囤积柴料的地方铸好了朝圣用的防磨木板,家人缝好了耐磨的皮革氅子,还有许多镜头外的准备工作不做赘述。一个家徒四壁手里有点闲钱就跑去喝酒的屠夫想要加入他们,一个快要临盆的孕妇要加入他们,小女孩儿也加入了……出村送行时,仿佛村子里少了一半人,然后从这一刻开始,一个宁静人心,让我再无法生起其他心中波澜的镜头开始了。除了七十岁的杨培和那个有些残疾而负责开着拖拉机运送物资的少年,其他无论男女老幼,开始了一个相同的,简单、虔诚、艰难、拷问人心的行为,去用自己的身体,丈量脚下这条通往心中圣地的道路。
 
接下来,他们经历着一段,我绝不敢说是短的,朝圣之程。
 
双手穿过套有绳条的木板,仿佛用手穿了一双拖鞋那般,身前披上耐磨的皮氅子,在胸前轻拍,上中下三处各拍一下,然后匍匐下身躯,整个人贴上大地,额头着地轻磕一下,同时双手持木板在头顶作揖。白日里,所有人就这样重复着这个简单的动作,一步一步走向拉萨,走向冈仁波齐山的路。黄昏,他们在停止朝圣前,由杨培老人从路边拾起三块石头垒在一起作为标记,然后一众男女老少,就开始扎桩筑营,生火造饭。夜晚,众人聚在炉前安享晚餐,餐后他们会做集体的诵经,然后一起安睡。
 
也曾发生过一些意外。
 
孕妇在一日夜里腹痛难忍,恐怕是要临盆了。一众人赶紧把孕妇扶送上拖拉机,送往最近的医院接生。在医院里我听到了全篇唯一那么几句普通话,不用字幕就能听懂真是太好了。孕妇安全生产,诞下一男孩,来探视的一众人都非常高兴,然后修养了几日后大家坐着拖拉机又回到了来时的地方,继续朝圣。
 
在他们走过的路当中,有一处发生了微型雪崩,小女孩有些不知所措,趴在原地。村里最倒霉的男人赶紧扑上去护住了女孩,不幸被掉下来的石块砸中了腿。晚上众人在帐篷里听他诉苦了一两句,然后相互安慰,吃饭诵经,决定在此休息一两日,再继续朝圣。
 
还遇上过地面积水,过往的车辆掀起的水花都能把人给冲懵。年轻的小伙子看了看这水深,就试问一句:“要不试试磕头吧?”,众人欣然应之,换下皮氅,轻装上阵,仿佛扎猛子一样一头就扎进了地面积水里,熟悉的动作和熟悉的木板敲击声,只是浑身湿透了。好不容易过了这一段路,众人赶紧找了个地方拧干衣物,打理休息,收拾行装,明天继续朝圣。
 
甚至还发生了车祸,一小车载着两个生命体特征垂危的旅客,司机开车过快,为了躲避往来的车辆,一不小心把扎堆队伍里的拖拉机给撞进了沟里。司机为了保住乘客的生命特征迅速向扎堆一行人解释,众人表示理解然后目送小车远去。但是拖拉机的轮轴已经断掉了,这车是没法用了。扎堆指挥男人们先把车从沟中扶出,发现车头无用后只能弃置车头,一众男人先推车拖车,将车舱的物资往前一点点运,然后女人孩子们跟在车后面磕头前行。车拖了一大段后,女人们就地休整,男人们回到开始的地方从头磕过来,然后如此往复继续。男人们推累了,女人们也来推,有时候路太陡了,男女老少一齐推,悠扬的藏家小调从众人嘴中唱出,就这么艰难的,一点点的,继续朝圣。
 
也曾遇到不少人。
 
磕着磕着,有一个带着圆帽的老爷子,见到他们朝圣路过此地,点拨了几句,朝圣磕头时不可头顶系红丝带,不可戴帽子。朝圣磕头不可走太多步路才磕一次,需按喇嘛所说,按自己许愿的步去走。众人受到老爷子邀请,在他家留宿了两晚,第二天白天帮老爷子赶在雪后之初犁了地,当晚老爷子还送了他们一匹新的皮氅子。告别了老爷子的庄园,继续朝圣。
 
又在路过某个村庄时,正逢庄里的人正在盖新房子,众人受邀过去小坐了一阵子,聊了些家长里短,吃一餐热食,也没有逗留多久,还得继续朝圣。
 
某日路边扎营休憩,恰逢另一支朝圣的队伍路过此地。这个队伍只有两人一驴,是一对夫妇。男人一路磕过来,女人拉着板车载着物资,毛驴陪着走,一家三口很巧遇上了扎堆一行人,路过此地小憩片刻。女人心疼毛驴,在拉得动车的地方都是自己拉车,男人说毛驴就是自家人,将来到了拉萨,要带毛驴去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转三圈,还要把毛驴的毛发剪下来放在“觉卧”面前许愿。临行时,扎堆还送了他们一袋糌粑面,夫妻俩和小毛驴踏上了继续朝圣的路,扎堆他们也准备扎营休息,来日继续朝圣。
 
到了拉萨后,他们手边的钱粮已经不多了,去完布达拉宫朝圣后还需要前往冈仁波齐山朝圣,于是扎堆让众人先在拉萨附近打工挣取足够的费用,为接下来的朝圣筹备开支。寄住的旅店老板娘向他们提及了自己的事情,喇嘛希望她去布达拉宫前磕头十万个,这样有好,但是她身体不适,因此希望扎堆一行人代替她去做,作为回报她免去了扎堆一行人的旅宿费用,扎堆平静允下,然后一众人在拉萨驻足两个月,期间队里的小伙子还在拉萨一家发廊里相中了一个姑娘,他希望姑娘与他一同前往朝圣,但是姑娘挂念门店无人打理,小伙只好许诺朝圣完了回来拉萨看她,然后跟着队伍,继续朝圣。
 
终于,到了前往冈仁波齐的最后一段路。杨培爷爷也加入了磕头朝圣的队伍,他佝偻的身形总是停在队伍的最后一位,但是无比虔诚,无比认真。年迈的身体不堪高原风霜的侵蚀,杨培爷爷在朝圣向冈仁波齐的途中去世了,扎堆选择了天葬掉自己的叔叔,然后带着一众朝圣的队伍,继续走向镜头前最后一幕,渺小的人们,虔诚的用身体丈量着土地,磕头行向,那为雪白头宁静安详的冈仁波齐山。

 

 

这是一篇仿佛只有剧透和流水账的,难以被说成是影评的影评;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只有真实没有艺术加工,难以被我认为是电影的电影。我无法从这当中凝练出合适的辞藻,它通篇只讲了一个行为,它没有感情曲折和矛盾冲突,它纯净得让人看了余韵犹存又不想再看第二遍,我无法说它是一部好的电影,但是它绝对是一场拷问人心的心灵旅行。
我衷心地向诸位推荐它,推荐你找一个能懂你的人陪你去看,推荐你去一个安静的小厅,推荐你在该笑时笑,该沉默时沉默,该感慨时感慨,只因为它充满力量,透过镜头透过声音,你的一切的一切,都将被鼓舞,被拷打,被激励,被问责,然后你会选择淡忘掉无关紧要的东西——
引用

“与其感慨路难行,不如马上出发”——骷髅弓箭手·克林克兹

稍微艾特一两个人,其他的,随缘吧www
 
,由zy4265856修改
注释
苍云静岳 苍云静岳 18.00节操 好长评!私糖一发~
尤菲斯 尤菲斯 25.00节操 艾特失敗了喔~
链接到点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段:

剧透

还遇上过地面积水,过往的车辆掀起的水花都能把人给冲懵。年轻的小伙子看了看这水深,就试问一句:“要不试试磕头吧?”,众人欣然应之,换下皮氅,轻装上阵,仿佛扎猛子一样一头就扎进了地面积水里,熟悉的动作和熟悉的木板敲击声,只是浑身湿透了。好不容易过了这一段路,众人赶紧找了个地方拧干衣物,打理休息,收拾行装,明天继续朝圣。

寒冰用词非常准确。

【众人欣然应之

当时什么情况?

一路磕长头到圣山已经很辛苦,结果某日路上遇到路面低洼的地方积水,大概10cm厚,挡在他们的必经之道上。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有两种选择,一是趟水走过这段不太好走的路,然后继续磕头;二是直接不管有水没水,都直接磕长头磕过去。

按这个故事的套路,我不惊讶他们无视积水,磕头过去

...

让我惊讶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淡然。

就像寒冰说的,听了小伙子说“要不试试磕头吧?”之后,“众人欣然应之”。

真的,是“欣然”应之。

我现在脑子里依旧能回想起他们一头扎进积水时脸上的表情。

那种表情不是痛苦;

而是喜悦

...

...

很难说看到这段的时候自己是什么心情。

说是感动都好像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地有点廉价了...

——会觉得自己仿佛稍微回忆起了人生的某个时候。自己或许当时也在想着自己心中的“圣山”,一路一步一叩首,怀着虔诚的心前进。而当前路上出现一个水洼时——

自己也曾淡然地,毫不犹豫地,喜悦地,一头扎进去。

“走了这一步,就离圣山更近了”

...

——我心里仍有自己的冈仁波齐,但我有时会忘了这种喜悦。

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想起。

链接到点评

既然被召唤就不能当作没看到了好烦啊,

看完这篇影评的我表示晚上看的变形金刚是个what?!

因为没看这部纪录片所以说不出个所以然,

但至少看完这篇影评也感悟到了点什么,

希望在下映前能有机会去电影院亲眼见证这段简单又不平凡的故事。

,由芝士猫修改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