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突然想到各国很少用石头木头做护甲防具的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第一,石头不可重铸性导致它无法被应用于防御装备的开发,石头较重且分子结构并不唯一,有的脆弱有的又过于刚硬,即便是能让石匠数十月打造石制甲也会出现一撞就碎的部分和因为过于坚硬而把里面的人划伤割伤的情况(打磨技术的发展要到元代了)。所以石头的这个特性更适合做武器。
        石头还有个问题就是对力的分散不好,一个冲击力过来只能正面吸收,所以如果被冲撞,这个效果……你可以看看《拆弹专家》那一段,炸弹爆炸了,拆弹专家的衣服丝毫未损,但是里面的人已经……


        第二,木甲有一定厚度的话的确可以有效抵御攻击,而且整体对冲击器的分散性能很好。但是木甲的缺陷是火抗属性太低,一引即焚。火在古代而言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战鼓擂起,灯火通明,但凡作战正面冲突的,为了体现国之强盛必引火以示其壮阔。此外,作为极有效的杀伤手段,作战必有火具。最简单的形式就是火把了,打脸上被油溅射的部分必伤,甚至导致对方没有反抗能力。
        另外就是木甲和石甲同样有个不能灵活移动手肘的问题,如果要灵活移动手肘和肩胛组织,就必须增加护甲间的间隙,这就让盔甲失去了应有的防护意义,自己的弱点也必将暴露无遗,你想古代尤其是秦代(真实系)和封神时代(超级系)是以击杀敌人取其首级作为论功行赏的标准的,谁会愿意被断手断脚之后再被枭首?……那简直太可怕了。所以古代盔甲(可以说不论哪个时代)基本都是有很小间隙的。话说回来,既然间隙小,那么钉在胸前的火焰就无法通过移动肩胛和手肘将其拔出,最终肯定是被焚烧,造成丢盔弃甲的局面——即便你没被敌人打死,没被烧死,那估计多数情况下也会因为叛逃被督军搞死。
        还有就是木栅结构可以抵御较早期冷兵器的攻击,也能靠分散力来抵御冲击力所造成的伤害,而且为了更能有效抵制武器攻击,制作也非常耗时。三国时期南蛮藤甲兵每身藤甲制作要两月有余,但是还是那句话,火抗太差,且因为藤条非常易引燃,所以到最后几乎可以说是藤甲兵丢盔弃甲的时候又把周围的战友也引燃了。藤甲兵可以说是木甲缺陷的最集中体现,感觉历代战役里真正能做到杀敌到片甲不留的地步的仅此一役了。

 

        此外,古代生产力相对落后,且古人对打造可持续的有健康生态的发展环境根本没有认识,也没法认识。靠山吃山是最典型的发展趋势(没办法,战争年代没有环保可言)所有战争资源必然是靠账目的中所记载的资源来分配。木材和石头是古代最主要且常见的资源。不论是建设防御工事、构筑兵器工程、制作武器核心还是打造攻城武器,木材和石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用石头木头做护甲太过浪费了。
        最后一点,其实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对私有制经济主体或资本的占有,说白了就是用小代价换取大代价,历史教训是每个领导人的必修课。古人用火攻的例子太多了,光三国时代就有火烧藤甲兵、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上方谷(虽然最后没烧成吧)……石浴火即脆、木浴火即焚,所以这种可能导致严重损失的事情各位主公们是不会去做的。

 

说了那么多火烧,我都饿了……去买点椒盐火烧吃吧……

链接到点评
21 分钟前, gududelangtao 说道:

藤甲算不算木甲呢?话说藤甲真的有像神话里那么坚固咩

工程车石头砸下来人该碎也是要碎的

战锤擂在胸口人该死也是会死的

但是中国古代冷兵器中主要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没有一个是钝器,这才铸就了早年坊间藤甲的传奇

 

换句话说,如果那个年间孔明的军队配置的是战锤,估计藤甲兵都不用火,一个个都因为内出血或者脑震荡死一地了……

,由胡子大叔不洗头修改
链接到点评

创建帐号或登入才能点评

您必须成为用户才能点评

创建帐号

在我们社区注册个新的帐号。非常简单!

注册新帐号

登入

已有帐号? 登入

现在登入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