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关于乙一、《我所创造的怪物》以及其它种种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初次见面的读者初次见面,不是初次见面的读者也初次见面,大家好,我是又在摸鱼的时雨。距离第一卷remix的交稿时间只剩下一星期了,然而还有两章的负担的我并没有动笔,甚至在难得的周末专门找出了一天的时间在摸鱼,而摸鱼的内容除了会被强制移动到其他区域的游戏之外,就是最新买到的乙一的小说:《我所创造的怪物Ⅱ》

第一次读乙一的小说是在高中,想想虽然不是很久,但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某日中午在学校附近的书店无意之中瞟到了《我所创造的怪物》,因为书名实在是太与正在写的小说(没错,《恶魔的迷宫》很早就开始写了)契合,所以拿出来看了一下。让我下定决心把它买下来的并不是看了也和没看一样的内容简介、或是腰封上过于夸张的宣传用语(跟没接触过的人说黑乙一白乙一谁搞得懂啊),而是封面。

空旷的教室中,散落着数把椅子,被这些椅子所包围着的,是一名独自作画的短发水手服少女。如此传达出来的孤独与冷漠立刻让我认定了,如果不读一读这本书的话,一定会有相当的遗憾。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封面欺诈,至少在目前来说,封面与内容基本无关。不过因为内容的质量实在是让人满足,封面的问题也就不打算诉讼了,虽然也并不会真的诉什么讼。

开始读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儿童奇幻么?直到读完,我发现,确实如此。从作者简介中我大概知道了乙一的作品类型,而这部被宣传为同时具有黒乙一和白乙一特点的书,居然是一本儿童奇幻???所以虽然当时觉得有一点莫名其妙,但比起因为封面而买了一本子供向作品,我更多地还是被乙一的文字功底给吸引了。因为是翻译版,作者与读者之间隔着译者这么一道墙壁,阅读所能感受到的与作者的本意一定会有所不同,但终究还是能感受到的。这其中也多亏了优秀的译者,像是我曾经买的一套《境界的彼方》,因为翻译菜到家了,根本没办法读下去。

乙一擅长使用颜色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描写,形成了鲜明的画面感。这种画面感据说在乙一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不过我只读过《我所创造的怪物》两部、《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而《花与爱丽丝》没有很有这种感觉,所以我只能说在《我所创造的怪物》中,这种强调画面的手法有着大量运用。虽然那些根据茶叶所起的名字我记不太住,但是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因为这种画面化的描写而深入人心、每一个宏大而奇妙的场景也都因之而如在眼前。而人物和舞台不仅只有外表令人印象深刻,其内在也体现出作者精妙的构思,其中尤为值得称道的就是作为主舞台的“Arknoah”的绘画世界。这个世界由无数个超巨型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主题”,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不老不死,食物和用品取之不尽地由“造物主”提供,“造物主”也是创造了这个世界和世界中人的存在。这样的设定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思考与疑问,然而因为一开始仅仅将这部作品定义为“儿童奇幻”,我也没能注意到,仅将这些设定定义为是为使作品更适合儿童阅读而设计的逻辑合理化设定。

与之相比,《怪物》第一部的情节就相当普通了,只是普通的王道系成长冒险故事而已:突然被丢入异世界的主角兄弟在困难中成长,最终弟弟消灭了由自己所生的怪物返回了“外面”,哥哥则继续冒险的故事。明明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世界,却只是以最普通的方式使用了这个舞台,我都在怀疑,乙一究竟是故意而为之,还是确实只是将这部作品仅仅当作儿童奇幻进行创作。读了《怪物Ⅱ》之后我大概知道:《怪物Ⅰ》只是一本设定书。乙一将其故事情节设计得如此简单,是为了将一幅静态的绘本呈现给读者,这种“动态的静态”,也是Arknoah的天然状态。

上文曾经大致介绍了Arknoah的基础设定,而有着这样基础设定的绘画世界,表现得也正如同一幅固定的绘画。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们虽然都在活动、思考、感受,具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其中的建筑物乃至房间本身都可以被肆意破坏、河水在流动、有龙卷风、暴雨、冰雪等多种天气,然而这一切都是由“造物主”事无巨细地设计出来的,连所有人的情感都是如此。居民们更是对造物主抱有极端的崇拜,没有人会,也没有人能对这些自自身存在以来就如此存在着的世界产生疑问。居民死亡之后只会失去当天的记忆然后在次日复活,被摧毁的房间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被修复。河流永远不会流进,天气只是房间中的一个舞台设定。所以,这个世界没有日历,因为不管经过多久,这个世界还是一如最初,不曾改变。

唯一的改变来自外界。看了同样名为Arknoah的绘本的人会被带入这个世界,他们的内心会产生怪物,并最终破坏这个世界。对于这些“异邦人”,Arknoah的居民们有一套成熟的应对方法:见到“异邦人”的居民必须将其送往中央楼层,之后由“铁锤女孩”领导“深绿兵团”的志愿兵们便会去寻找并杀死怪物,届时“异邦人”便可以返回原来的世界。若是来不及消灭怪物,则由丽泽·利普顿(也就是铁锤女孩)直接杀死异邦人,进而消灭怪物。这一套处理流程,也在世界被创造出来的同时被创造了出来。

《怪物Ⅰ》正是将这一动态的静态世界以同样动态的静态呈现了出来。主角兄弟在第一部中的冒险,也只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对怪物的处理流程。从发现到处理,在战斗中成长、在相遇后离别,这样简单的冒险是世界的常态。和我们的世界一样,虽然也有惊心动魄的冒险和曲折离奇的诡计,但总得来说,世界还是那么普普通通。

就像《EVA:破》打破了《EVA》TV版旧的故事,《怪物Ⅱ》也将这一静态的世界打得粉碎。第二部中新登场的少女深爱着自己所创造的怪物,却憎恨着自己曾经所在的世界。尽管她也在Arknoah中成长,明白了自己那创造出怪物的内心,却仍然不愿意回到外面的世界,而是与怪物一起在Arknoah中展开了大逃亡。在追与逃之中,会死去的生命与不会死去的生命的价值、实在的造物主所创造的人与不知道是否有造物主的人、房间中的世界与没有天花板的世界,这一切的区别与矛盾统统暴露出来。这次乙一留下的,不是第一部那样的开放式结局,而是实实在在地将两个世界与两个世界的人分隔开的大决裂。此时,两本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了伏笔,甚至连那与内容无关的封面也让人浮想联翩。第一部仅仅为故事搭建了一个舞台,而真正冒险的开始则是第二部的结束。

这样精巧的布局谋篇实在是让人羡慕,而这种精巧不仅存在于宏观层面,每一本书的布局与节奏也是恰到好处。虽然第一部是平常的王道系剧情,但节奏依然舒服得停不下来,第二部则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之外,还有着多线多视角叙事和更为跌宕而脱离了王道系的优秀剧情。想象一下,一部二十四集的番剧,第一季是剧情平平无奇而制作精良、设定优秀的流水线番,第二季又在保持同样精良制作的同时,将第一季深深埋下的伏笔尽数回收,最终话更是从异世界剑与魔法的冒险一下变成了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这谁顶得住啊!比起乙一,《小圆》的慢热简直热得快,要给慢热系作品找一个典型代表,《我所创造的怪物》系列绝对应该位列其中。

然而,悲报是,第三部还遥遥无期。在一二部之间,相隔时间是两年,第二部去年才在大陆出版。要想完全揭开Arknoah的神秘面纱,还要等到明年下半年(不开花,不开花)乃至后年。总算也是体会到了那些热切(四声,不是一声)催更的读者的心情。

然而,我还是鸽子。

乙一的最初积累来自轻小说,而出道作同样也是轻小说,因此也被定义成了轻小说作家。但乙一本人并不认同,其之后的作品也并不能被归入轻小说之中。

轻小说的地位,与中国的网络文学很相似,更侧重于消费品而不是艺术作品。我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戴望舒曾将艺术定义为对感情的表达 ,文字消费品与之相比,更加倾向于满足受众的感情而非表达作者的感情,如果问我网络文学与文学之间的距离,我会将上述理论作为区分的根据。网络文学与文学的区别更多在于消费品与艺术品的区别,而非传播方式与信息载体的区别。当然,文字消费品很多都具有艺术性,就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同样具有设计美,乃至流水线本身就具有一种工业美了。

要我来选的话,我当然是希望能在写字的同时恰上饭,但是如果真的只能在这二者之中选一边,我大概会选写字而不是恰饭吧。对我来说,我所创造的人物和故事真的像是我的孩子,也许以后会越来越多(也可能不会),但是孩子多了也是孩子,要我专门培养出孩子去做爱抖露,那我是断然拒绝的。如果我的孩子一定要面对普罗大众,那我也希望她是靠着自己永恒的才华与精神,而非短暂的青春的肉体。这种说法对爱抖露的各位可能不太友善,说这话可能也要被炎上的,但我还是说了,如果真的炎上了,就当我炎上营业罢。

说营就营。

火 ID 火

迷迭迷迭

当然,我很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我可能并不能靠写字吃饭了。这在今天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所以把在SF和另外一个名字忘了的平台的连载给停了,也不去看那边的点击量啥的了。就像女儿和恰饭选女儿,在女儿和恰零食之间,还是一样要选女儿,依靠出卖女儿来恰东西,这父亲就完全失格了吧?

当然,也会有很不像话的女儿和很不堪的女儿。前者纯粹是我的不足,后者则是意外怀孕同样重要的女儿。就算是只能发到另一个区去的文字,也只会表现出我自己的性癖,而不会为了增加点击量去加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设定和play。

人类是有极限的。我确实很想在之后从事文字工作,但是也知道与其无缘的概率相当之高。不论如何,我还是会继续写东西,也会继续鸽。也希望初次见面和并不是初次见面的读者(话说根本没见到面吧)们多多指教,也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乙一这位优秀的作家和他优秀的《我所创造的怪物》

最后,四月之前,《迷宫》第一卷是会玩完结的。大概吧。

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链接到点评
4 小时前, 食人魔提辖 说道:

那我也算个题外话...?

我很喜欢的作家河野裕经常说自己受到乙一的影响深远,今天看完这个介绍总算是明白了——原来看似到处乱挖坑实际上逻辑极端严密的主线剧情就是这里学来的啊(笑)

(当然他的内容就比乙一更轻小说化了...虽然还是老是被人嫌弃全篇不说人话就是了((

如果动笔,这样的文章大概就是我的目标吧。能够写的像朋友聊天一样”想到哪儿扯到哪儿“,到最后揭晓谜底的时候”这他娘的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说的话是废话“

....然后发现太难了

才刚开始写大纲呢,就把自己纠结的头皮屑掉下来两三层。明明是从结局倒推回去的,却生怕自己前后矛盾闹笑话。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googledoc里躺了半年的大纲的忏悔,希望大纲你能再接再厉,在冷宫里多熬几个月(?)后会有期后会有期(

我一向是觉得,作者能创造的内容只有舞台和人物这两种,而故事如何发展则是人物们利用舞台产生的某种反应。这不是说作者无法控制结局,只是作者控制结局的方法不是强行让角色做出某个行为,而是在舞台上放一个能够被他们所利用的工具。而提前就把工具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在舞台上准备好,就是一种伏笔。这之中当然涉及到对结局的逆推,但又不止于此。所以首先还是要先把故事讲好,至于工具怎么提前放,那是锦上添花的事。

并不愉快的ID君路过听到路过酱的歌声,不小心被路过的鸡仔绊倒,受到了路过酱的赔偿金3节操

链接到点评
10 小时前, 面包公主 说道:

我很羡慕那些能把令大家喜闻乐见的元素以崭新的姿态摆在作品之中,同时又不失其魅力,并且还能从中引申出于现实于读者有益的思索的作家。

最棒的是那些能把现实摆进大家喜闻乐见的舞台上,还能不失两者风味的作家。

而我还在把大家喜闻乐见的元素摆进舞台并且不让作品变得奇怪这个阶段挣扎...

对于我来说,自己所接触的那些元素丰富的作品(西式奇幻,如《龙枪》,日式轻小说,如《丹特里安的书架》)对我影响最深的却不是写作和构思的方式,而是对某个主题元素的巧妙运用,还有通过故事编排带来的非同一般的史诗感。我一直渴望置身于那样的世界里,或者干脆自己创造这样的世界(特别难)。

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做到吧。

文学创作于我而言可能是人生终极目标之一,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想拿来恰饭...但是我已经一只脚迈进其他行业了啊(事实上,这才是我大学学的专业),也是有生之年的梦想了!

不如说在传统出版业界不景气的现在,靠文学创作恰饭比以前还要困难了

并不愉快的ID君抓到了盗链的熊孩子,受到了环姐的嘉奖9节操。

链接到点评
9 小时前, 面包公主 说道:

不过只是寻求故事的话,曲线救国的方法也是存在的。

毕竟需要故事的地方也不止有文学嘛,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的艺术...啊,我其实说的就是游戏啦。

虽然要无基础地进入那个行业恰饭也很困难呢...

ADV的话倒是不要求技术力,但是多出了联系画师的问题,恰饭恰起来也不一定就恰得上。如果国内版权保护再做好一点、环境更开放一点的话,应该会容易一些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