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废墟中的灰色童话故事—《少女终末旅行》杂感


StarL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我看完整部漫画和动画,然后又去参考了一些作者的相关信息,我觉得这部漫画可能就是作者本人鼓励自己战胜抑郁的一部自我勉励,首先作者本人有相当严重的抑郁症,在作画后的很久依然饱受困扰,抑郁这一特质也能从主角身上看到:尤的绝望是抑郁消极的一面,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表达,只有一种朦胧不真实的颓废和荒凉感,因为她的快乐被作者无限放大,所以给人的体会是在末世也能快乐的过活,但其实早就丧失了求生的欲望(与绝望和平共处了);小千的绝望则是积极的,虽然被清楚的表达并且被放大,但是由于小千还努力保持这正常人的思维,所以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早就没有希望,而一直在努力求生,努力消除那些看上去非日常的事物,也是造成小千和尤彼此拌嘴的最大原因——小千代表努力挣扎的希望,而尤则是已经放弃一切,发自内心的绝望。

全篇表现其实是相当轻松的,哪怕是结尾,也并未透露出什么压抑,感觉像是一个小美人鱼或者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绝望的基调,诙谐的场景,以及最终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的主人公。“与绝望和平相处”是这类童话的共同点,因为主人公一定会失败,故事也会在一个比较压抑的结尾中结束。但这类故事一般给人们的印象则是与怅然若失相对的美丽且不可方物,仿佛主角的苦难和最后的结尾才是最好的结局。小千和尤从开篇就已经奠定了这个故事的基调,而途中钓鱼,雨之歌,遇上飞行员,其实全都是以诙谐的剧情来描述末世中的种种令人绝望的场景:生物大批死亡,人类存在的痕迹千疮百孔,几近乌有;幸存者则由于寂寞和绝望而自陷疯狂。正因如此,小千和尤的日常才如此梦幻,如此珍贵——因为她们是人类仅存的美好:友情,和谐,对过去的记忆,对未来的思考。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在两位少女身上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将她们代入进自己生活中的美好,最后在结尾中,小千放弃了过去的记忆(撕日记),放弃了对未来的思考(洗澡),但其实这些也都是为了完成目标——生存,并且找到救援。但最终到达塔上的一瞬,朦胧的美好和童话被撕破,绝望的现实被展现在眼前,本来应该是极致压抑,痛苦的画面。却并未有想像的尖锐矛盾,少女最后依偎在一起进入睡眠。这即合理,有不合理。合理的是按照故事发展,少女的在绝望下走向结局;不合理的是,我们作为“读者”无法感同身受认为这个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对于尤和小千,我们才是不正常的,就像对于抑郁者来说,那些正常人行为才是非正常的一样。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就是信奉“大结局”,好的结局应该是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才对。很多人在看完终末之后执着于给尤和小千安排一个好的结局,就好像小时候听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想要去给她带回家,好好照顾她的小孩子一样,这其实真的很美好,这是人类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就是因为有这些特质,人类才能彼此了解,彼此包容。而造成终末中末世的罪魁祸首——战争,正好是最缺乏这两种特质的。美丽的结局会让人为之哭泣,而凄美的结局会让人为之相拥而泣。我大胆的猜测,也许作者本人,也在抑郁的时候想过,如果能人们分享彼此的温柔,也许绝望也能与之友好相处吧。

注释
DDD0325 DDD0325 40.00节操 优秀回复糖(递pwp
链接到点评
游客
此主题已关闭。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