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大家怎么看待萌属性的钝化这种现象?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所谓的钝化是我自己编的一个词,指的是:

一个萌属性在发展的过程中,被业界磨平了棱角,变得简单易懂,变得用户友好,但也失去了特色。

 

比如说:

最典型的例子可能是伪娘。从原本对女装欲拒还迎的那种内心纠葛,到现在的画女硬说男。

老牌人物属性傲娇,在广泛使用的过程中被简化成了一边对主角进行言语或者肢体的暴力,一边会和接触主角的其他女性争风吃醋的奇怪角色。

人外娘。人外度肉眼可见地在下降,渐渐地抛弃了本来就没多少的魔物和动物特质,最为常见也是钝化最严重的猫耳如今约等于就是个会动的发饰。

 

这或许是一种必然。

想要让大众接受,想要商业化,就得牺牲掉那些既难以量产,又容易劝退新人的特色。

随后,量产品消磨了大众的兴趣,然后目标又转向另一个人物属性。

注释
DDD0325 DDD0325 30.00节操 主题奖励(递pwp
链接到点评
54 分钟前, 天降昏君 说道:

人物塑造的扁平化早几年确实大行其道,把某种属性符号化,简化,然后给角色贴上标签,不同的角色贴不同的标签,借助简单的经典桥段迅速立起人设。哪怕直到今天也有很多这种做法的作品。

这种做法的原因,一方面也有简化以迎合观众的意图;但同时也有很多并不是为了迎合观众,而是投机取巧,降低创作成本,把人物塑造的艺术创作变成了流水线生产活动以降低创作难度。

量产品消磨大众兴趣,所以创作者不断修改热门标签,但最终发现真正能够获得长久人气的还是那种认真塑造的饱满人设。实际上近些年来有一些作品所谓的多属性角色就是这种结果。这些年来不少人气角色实际上身兼多种属性,不再是过去的钝化标签模式下的角色了,但又和最初那种复杂人设不同。过去塑造的往往是“充满细节的属性”,比如针对伪娘属性做出内心纠葛,社会认知冲突等等,在属性本身上下功夫积累厚度。经历了一轮属性钝化扁平之后的再次复杂化塑造,并没有简单的回到过去的做法上去,而是变成了把一个人塑造成多属性,比如一个伪娘,在内心纠葛上描写一些,同时又是个黑长直,然后又是腹黑,多种属性每一种都不如最初那么复杂,但又都比扁平化的套模板要生动,如今的趋势似乎是这样。

很难说当下的多属性塑造与过去充满厚度的单属性塑造孰优孰劣,但毫无疑问属性钝化是一种创作者偷懒迎合低级趣味的投机取巧。

这么也可以说是萌属性这个概念整体到点了

 

但另一方面,削弱萌属性的特质,对这个属性原本的爱好者来说是否称得上是一种背叛呢?

比如说人马娘的爱好者无法认同两条腿的赛马娘——即便赛马娘确实各具魅力,两条腿还算什么马?

,由pedofile修改

pedofile在主题公园被可爱的布偶兔子招待,临走时兔子掏出 3节操 作为赠礼.

链接到点评
游客
此主题已关闭。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