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音乐分享】超前两百年的作品,疯狂和理智的完美结合——贝多芬《大赋格》


t44xie

推荐贴

一、赋格介绍

赋格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最早是器乐的体裁,后来根据器乐赋格曲的创作手法也发展了声乐的赋格曲。

赋格曲是一种多声部的音乐。除去极端的案例,大多数的赋格曲都是三到四声部,少数有二到五声部的。

赋格最早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利切卡尔。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得到解放,生产力得到发展,器乐文化空前繁荣,乐器制造水平提高,器乐体裁也变得多样化。

而复调对位(也叫多声音乐)的写作手法则可以最早追溯到中世纪的音乐。最早的复调创作是格里高利圣咏衍生出来的平行奥尔加农。

二、作曲家介绍

贝多芬基本的介绍可以去翻阅https://sstm.moe/topic/348822-【音乐分享】古典音乐入门之-(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这里拓展一些。简单介绍一下贝多芬早中晚期的风格。

贝多芬早期风格袭承他的老师海顿,手法还相对青涩,但是以及有了个人的风格。代表作,前三首钢琴奏鸣曲,前两首交响曲。

中期风格显露出典型的史诗性,戏剧性。音乐恢弘壮观。这时期他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个人风格。代表作: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后人命名:3英雄,5命运;贝多芬自命名:6田园)

晚期风格转向深沉内敛,重视对个人感情的表达,失去了中期的恢弘特质。不过我个人认为晚期的作品是贝多芬真正的创作高峰。

 

三、乐曲介绍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大赋格》(德语:Große Fuge,Op. 133),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25年至1826年间创作的单乐章弦乐四重奏,原本打算用作第13弦乐四重奏的终曲乐章。乐章以技术上难度及其内省性格(即使是贝多芬晚期作品之中)出名。乐曲创作时贝多芬已全聋。

贝多芬起初作此曲作为第13弦乐四重奏的结尾,但由于乐章对于当时乐手的演奏技术要求太高,听众亦不太能接受,因而出版者请他另写一段新的终曲。一向不理会观众意见及口味的贝多芬却同意了,于是以作品编号133出版此赋格。

大多数19世纪乐评都不看好此大赋格。丹尼尔·格里戈里·梅森批评此曲使人很“反感”(repellent),而路易斯·施波尔就称它及其它贝多芬晚期作品为“无法解释和无法修改的恐怖”。但自从20世纪初,人们对其评价逐渐好转,现在大赋格被认为是贝多芬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说:

“这绝对是首当代音乐,而且永远都会是当代。”

录像版

曲谱同步

四、我想说的话

今天轮到困难的曲子了,这绝对是个硬货,啃到你牙都掉一地那种。

这曲子没几个人能欣赏。你要是能咬着牙听完,就已经超越99%的不学音乐的人和50%学音乐的人了。

由于目前是入门向分享,我这里不放出解读视频,我自己也不会在这里对其作曲手法进行分析。

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话:交给你的耳朵去判断。

你要是真感兴趣,可以b站搜关键词,看看各路大神怎么解读这首乐曲的。

 

附录:音乐定位

音乐类型:古典音乐、欧洲严肃音乐

时代与流派:古典时期音乐,晚期古典音乐,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欣赏难度:5.9(没到6仅仅是因为它还能听,不向现代派音乐完全不照顾听觉。它的作曲复杂度完全值一个6)

(欣赏难度:1入门级;2易接受的;3标准古典音乐欣赏难度;4稍有难度的;5难度很高的;6极为先锋的)

 

 

,由t44xie修改
注释
厭世平胸雞 厭世平胸雞 50.00节操
链接到点评
1 小时前,luaseeo说道:

因为先前听过《春之祭》,所以在面对开始不和谐的声音时能够接受,也确实听完了全曲,随后看了看创作时间——1825年

而春之祭首演是1903

确实是先锋作品(感叹)

不过也仅仅到能听完了,解读欣赏总结之类的是一概没有产生:mx043:

知道有这么个曲子,听个耳熟就好,分析的话至少也要明白复调音乐的基本原理才能分析。这首乐曲的音响效果是非常炸裂的,很耐听。

如果有时间可以多听几遍,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不是“仅仅是听完了”的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