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关于动画作品中“死别”的讨论——《尼尔:自动人形ver1.1a》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死别的关键在于“死”,因为“死”天生就会带来“别”,写好了死也就基本写好了别。

“死”又分为几种:

精神意义上的“死”,例如Z高达的卡缪,石头门重回α线的钢轮

生理意义上的“死”,这个例子就太多了

社会意义上的“死”,例如二柱子的叛逃

总而言之,死带来的是某种价值的消灭,精神,肉体或者名誉,也就是埃及人认为的人的三个组成部分。正如鲁迅所说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死”作为一切的结束,悲剧的终结,它毁灭的则是人本身。

相对的,终极的毁灭就必须带来终极的意义,取决于你想怎么描写,“无意义”本身也可做为一种意义例如高达0080,或者西线无战事。但是万不可滑稽——一旦陷入滑稽,“死”作为崇高的毁灭价值就消解了,建构和解构是不可并存的。奥尔加就是犯了这个错误,试图构建崇高却在表现上过于无逻辑而失败了,建构滑向了群体性的解构,就沦为了滑稽。相反杨文理遇刺并不比奥尔加挨枪子更合理,但是合适的表现手法与前后衔接就让杨提督保住了名誉。

而即使同是铁血,三明的死就相对在表现上更为英雄主义从而保住了合理性,只是蝴蝶女和冈妈很恶心人而已。

,由吹雪吹雪吹修改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