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miKAMI 发布于4 小时前 发布于4 小时前 (已修改) · 只看该作者 前言:我就不叠甲了,反正就水一篇。——我不知道,我是云玩家,我是鲨臂。(叠一下)【你真是个垃圾人,作者。】 【无一例外!好游戏都有好音乐!好世界观!好好好的东西!我爱OST!我是车万冰雕人!我爱音游(云云云)】 本文将通过几个广为人知的二次元相关游戏来讲讲 【环境?】不其实是【分析】 有请我们的大哥大!《原神》2025年了,想必原神的名气可能比圆神都要大很多,但好评嘛,微妙,现在越来越两极分化了。 从最早的崩坏系列,老米就很擅长抓住市场机会!《原神》这个项目是 天时 地利 人和 的 完美体现,毫无意义《原神》是特别成功的! 并且为后面的《绝区零》《崩铁》都攒下了大量的资金池!但让人诟病的还是那个 老米 和藤子一样 都是搞英雄联盟 和CF这套的,甚至老米的吃法更激进! 所以老米非常像某个 故人!官渡之战的曹操!孟德是蒙德!所以知道蒙德城为什么是蒙德了吧???但老米同时也是个吕不韦——万物皆可吕不韦! 天下人!不负我,我便成神——不是,很明显不是这种风格的孟德,而是很传统的,你想咋滴?我比纳屋助左卫门还有钱,吃我一刀!三颗【不是】 有请我们的海猫络合物!《明日方舟》——这是一款好游戏!评价就是!这是一款好游戏!它比《阴阳师》好很多!是的,《阴阳师》如果是早期的探索船……那么 《明日方舟》会成为大秦帝国的吕不韦加上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它就是这么有魅力,同时有实力。——它是全能战士,并且将在《终末地》之后,成为帝级选手! 有请那个不断重振旗鼓,敢于挑战大哥大的库洛!《战双帕米什》《鸣潮》——库洛一直在时机上落后老米,同时被老米视作是微不足道的挑战者,但似乎库洛的重振旗鼓, 有点猛啊,如果库洛一直耕耘它的技术力……emmmm其实也能活得很好,而它的那个以前的股东就很抽象了《二重螺旋》?我看……这是一个失败的示范——它落入了三重陷阱。 《鸣潮》早期无疑是失败的,特别失败。它的逆天优化——就算是3A大厂来了也救不了。但它的学习能力和突围能力很强,产能也集中于一线突破! 这造就了《鸣潮》在小圈里能获得大量好评!——英白拉多 决战篇后 《鸣潮》终于成为了 符合市场需求的一款游戏,但——库洛在技术力上一直追求顶尖??这可能会导致——伏笔。 库洛看似中式!其实是欧美十一区派别的技术流的代表!——祝愿某位表哥能有三吧……【某个游戏已经快被放到烧烤架了】 游戏界能出三?有的有的,崩坏三!早就打破规则了!! 有请老不死!《碧蓝航线》!舰队!小黄鸡!你是对的,《蓝色旅原》你是对的!歌颂就完事了,它绝对是老不死们的典型——当然还有那些老战士,但我就不提了。 因为里面有一个脑子有泡的家伙……哇哦,你猜猜为什么派对没有你? 有请老皇帝!《FGO》和它的十一区阵营!——十一区阵营是很丰富的,但基本上是很典型的海外市场氛围——FGO——无人不知道,无人不晓得,甚至无人!!——也不至于啦,只是部分地区已经燃尽了。 还有别的吗?肯定有的,但是希望不要出现那些魔怔游戏——因为这样子很不好!讲一讲头牌就好了,并且这些头牌也有争议,只不过还是可以拿出来讲讲的。 结语: 哥们呢——纵横游戏界二十余年,想说的话肯定不止这些,但也就这样了。嘿嘿嘿——随便讲讲 警告:请勿回复危险级别过高的游戏名——因为分析者都没提到它们就是因为哇哦,不好说,很危险,容易引战。 但其实上面这些的各自社区战斗也挺激烈的?嘛,开心就好。 3 小时前,由TsumiKAMI修改 1
土豆炒生姜 发布于3 小时前 发布于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就我个人感受,二游和二游圈目前的趋势现在是越来越恶臭了,可以说是整个中文互联网里风气最差的地方之一。很难想象玩一个手机游戏硬是搞出党同伐异,线下人身威胁这一套。很庆幸自己早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就不再玩二游,甚至连手游都不玩了,二游不仅需要大把大把投入时间和金钱,甚至你投入获得的东西也会因为游戏策划的意愿而毫无意义,甚至变得恶臭。比如无期,尘白和档案。喜欢二游的立绘就单独看立绘和涩图,喜欢剧情就去找剧情切片,没必要为如今已然变成粪坑的二游投入精力和金钱,它们不值得。 注释 TsumiKAMI 5.00节操 明智的,特别是忙了就更没有意义了。
土豆炒生姜 发布于3 小时前 发布于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说到二游我就来气,二游恶臭连带着本子的评论区都变得恶臭起来了,以前看二游的本子不管啥类别,大伙都算和和气气的,现在一看到不合自己意的本子,立马就是开骂加举报,真是有够无语的。
七宗 发布于3 小时前 发布于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老哥你这说的跟没说一样,说是胡言乱语结果就真是胡言乱语,连个中心主旨都没有也太散了吧 注释 TsumiKAMI 1.00节操 废话文学引来废话回复,咱俩就是废话兄弟!
TsumiKAMI 发布于3 小时前 作者 发布于3 小时前 (已修改) · 只看该作者 18 分钟前,七宗说道: 老哥你这说的跟没说一样,说是胡言乱语结果就真是胡言乱语,连个中心主旨都没有也太散了吧 分析二游让我带中心主旨,你是想害死我吗……哥们是真的不怕被冲啊 你看看楼上的土豆兄弟不是帮我补充了吗……别冲我。阿巴阿巴。 这文不是评测噢,是分析是分析!是我胡言乱语的分析! 3 小时前,由TsumiKAMI修改
stmspitfire 发布于3 小时前 发布于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认为当今二游圈(juan)的乱象本质源于原神没有被正视得到一个合理的历史评价,我深以为然。在刚开服时,原神受到的攻击明显过多,夸不得;而随着口碑回暖成绩打出来,又被过誉骂不得。尤其是散兵以后,夸的和骂的不看内容,先就会被打身份标签。既然夸不得也骂不得,就只能搞抽象了,又像夸又像骂。 我认为原神毫无疑问是国内二游市场最高的山,其影响力毫无疑问突破了二次元圈子,以后跟农药、吃鸡、CF乃至斗地主消消乐这种坐一桌,属于一代人(甚至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一代人?)历史记忆的那种。这是其影响力决定的,跟它有多好有多烂关系不大。
TsumiKAMI 发布于3 小时前 作者 发布于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1 分钟前,stmspitfire说道: 有人认为当今二游圈(juan)的乱象本质源于原神没有被正视得到一个合理的历史评价,我深以为然。在刚开服时,原神受到的攻击明显过多,夸不得;而随着口碑回暖成绩打出来,又被过誉骂不得。尤其是散兵以后,夸的和骂的不看内容,先就会被打身份标签。既然夸不得也骂不得,就只能搞抽象了,又像夸又像骂。 我认为原神毫无疑问是国内二游市场最高的山,其影响力毫无疑问突破了二次元圈子,以后跟农药、吃鸡、CF乃至斗地主消消乐这种坐一桌,属于一代人(甚至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一代人?)历史记忆的那种。这是其影响力决定的,跟它有多好有多烂关系不大。 那是肯定的,《原神》神就神在它已经做到是神级作品了,而其他的?最多也就是【王级别】,甚至还不到 【帝 级别】。 《原神》一出来就已经是【帝级】了——这就是老米的威力。
stmspitfire 发布于3 小时前 发布于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1 分钟前,stmspitfire说道: 有人认为当今二游圈(juan)的乱象本质源于原神没有被正视得到一个合理的历史评价,我深以为然。在刚开服时,原神受到的攻击明显过多,夸不得;而随着口碑回暖成绩打出来,又被过誉骂不得。尤其是散兵以后,夸的和骂的不看内容,先就会被打身份标签。既然夸不得也骂不得,就只能搞抽象了,又像夸又像骂。 我认为原神毫无疑问是国内二游市场最高的山,其影响力毫无疑问突破了二次元圈子,以后跟农药、吃鸡、CF乃至斗地主消消乐这种坐一桌,属于一代人(甚至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一代人?)历史记忆的那种。这是其影响力决定的,跟它有多好有多烂关系不大。 上面这段话有点只看影响力罔顾质量的意思了。怎么说呢,原神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这是很难模仿的。好在游戏玩家还是很在乎游戏质量的,市场反馈大抵上也是质量跟口碑正相关。谁没事那一半以上的制作成本用于宣发啊,脑子有坑是不是(蛐蛐企鹅) 注释 TsumiKAMI 5.00节操 说得还挺好的了,补充的也很独到!
七宗 发布于3 小时前 发布于3 小时前 (已修改) · 只看该作者 14 分钟前,TsumiKAMI说道: 分析二游让我带中心主旨,你是想害死我吗……哥们是真的不怕被冲啊 你看看楼上的土豆兄弟不是帮我补充了吗……别冲我。阿巴阿巴。 看二次元社区互相角斗可比游戏有趣多了,如果你假定自己站在某一立场就能享受到赛博斗真人蛐蛐的乐趣。而且相信法治吧,绝大部分网络冲突不会真的衍生到线下去。网络怎么口嗨都不用负法律责任但线下会,真有这个血性就该玩pvp游戏,而不是玩pve二游进行社区ttk了 3 小时前,由七宗修改 七宗在看最新一期的月报时想起以前的月报一时兴起前往整理,发现以前留下的私房钱 10节操
TsumiKAMI 发布于2 小时前 作者 发布于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1 分钟前,七宗说道: 看二次元社区互相角斗可比游戏有趣多了,相信法治吧,绝大部分网络冲突不会真的衍生到线下去。网络怎么口嗨都不用负法律责任但线下会,真有这个血性就该玩pvp游戏,而不是玩pve二游进行社区ttk了 你猜猜哥们从事的是不是法学啊或者是我有没有法学基础啊?哥们身边有没有神秘人物能不能接触地球online的版主啊【后台啊】——我只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你觉得后台有多大才算大?和top1握手算不算大?】 网络口嗨啊,别了别了,小破坛可能还好一点,现在新法出来后,内部网络口嗨者——一律杀无赦!你的信息版本该更新了。 PVP啊……我还真就在地球onlinePVP呢——咱能不能讨论和游戏相关的?别歪楼了!谢谢你的回复。
七宗 发布于2 小时前 发布于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2 分钟前,TsumiKAMI说道: 你猜猜哥们从事的是不是法学啊或者是我有没有法学基础啊?哥们身边有没有神秘人物能不能接触地球online的版主啊【后台啊】——我只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你觉得后台有多大才算大?和top1握手算不算大?】 网络口嗨啊,别了别了,小破坛可能还好一点,现在新法出来后,内部网络口嗨者——一律杀无赦!你的信息版本该更新了。 PVP啊……我还真就在地球onlinePVP呢——咱能不能讨论和游戏相关的?别歪楼了!谢谢你的回复。 我说的pvp是lol、dota、瓦罗兰特这种pvp游戏,你想哪去了,国内又不是美国闹不到哪种程度。
TsumiKAMI 发布于2 小时前 作者 发布于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1 分钟前,七宗说道: 我说的pvp是lol、dota、瓦罗兰特这种pvp游戏,你想哪去了,国内又不是美国闹不到哪种程度。 对啊,我说的也是英雄联盟 魔兽争霸 和瓦和CS2,我真的有在玩啦,我没想多噢。——但至少跟你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友好和谐交流才是正确的】 然后,少一点现实世界,多一点虚拟空间——OK?我们可以看看还有哪些被我遗漏掉的游戏—— 而不是去关注那些【很离谱的事情】【毕竟哥们我在三次元也不是什么好人。(不是,其实我还是很好的)】 TsumiKAMI在诱导萌新女装时被路过的随便拦下,被批评教育并收取学费-4节操
七宗 发布于2 小时前 发布于2 小时前 (已修改) · 只看该作者 27 分钟前,TsumiKAMI说道: 对啊,我说的也是英雄联盟 魔兽争霸 和瓦和CS2,我真的有在玩啦,我没想多噢。——但至少跟你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友好和谐交流才是正确的】 然后,少一点现实世界,多一点虚拟空间——OK?我们可以看看还有哪些被我遗漏掉的游戏—— 而不是去关注那些【很离谱的事情】【毕竟哥们我在三次元也不是什么好人。(不是,其实我还是很好的)】 我只是看斗蛐蛐的,又不是下场的蛐蛐,小说起码还能揣测作者的下一个剧情,这个才是真正的不可预测的命运之舞台。而且不同于我纯当热闹看,是真有人看斗蛐蛐看出门道了(我是指写论文)。 剧透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研究者们发了一篇论文,关于“反串黑”(Fanchuan)。 一种被称为“反串黑”的新型网络攻击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反串是对一个特定实体的间接攻击,比如名人、视频游戏或品牌。它包含两个主要行动:(i) 个人首先伪装成某个名人、游戏或品牌的粉丝,并广泛展示这种忠诚;(ii) 然后进行冒犯性或刺激性行为,通过发表攻击性、引战或令人不适的言论,来蓄意破坏其“偶像”和真实粉丝群体的声誉。 ▍如何在36亿条弹幕中,精准地找到那些“反串黑”? 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Bilibili(B站)的直播平台。 研究者认为,自己可能很难判断谁在“反串”,但直播间的其他观众,尤其是那些资深粉丝,往往火眼金睛。当一个“反串黑”出现时,总会有人在弹幕里指出来。 于是,研究者们改变了搜索目标。他们不再去大海里捞那根“反串”的针,而是选择去寻找那些在岸边大喊“看,那里有根针!”的人。 他们锁定了三个关键词: “反串” “串子”:一个对“反串黑”的蔑称。 “别串”:意为“别再反串了”。 通过搜索这三个关键词,研究者利用了“众包审核”来标记数据。 当然,有时候人们在弹幕里提到“反串”,可能只是在闲聊这个话题,而不是真的发现了“串子”。 为了把这些“闲聊”剔除出去,研究者们使用了 GPT-4o-mini,让AI去阅读每一条包含关键词的弹幕,判断这到底是一次“现场举报”还是“日常讨论”。最终,AI以高达95.5%的准确率,帮助筛选出了13万次真实的“反串”事件警报。 研究者还需要确认,究竟是谁在“反串”。 这同样是个困难的任务。研究者们又用了两个办法: 寻找付费的“反串黑”:在B站,有一种叫“醒目留言”的功能,用户可以花钱让自己的弹幕置顶。有些“反串黑”为了确保自己的言论被看到,会不惜下血本。由于醒目留言数量稀少,研究者可以轻松锁定发布者。 寻找被封禁的“反串黑”:当“反串黑”的行为被房管发现后,通常会被立刻封禁。研究者通过观察在“反串”被举报的极短时间内,有哪些用户被封禁,从而高精度地锁定了反串者。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们最终从270万场直播、36亿条弹幕中,成功识别出了13万次“反串黑”事件,并锁定了5267名高可信度的“反串黑”用户。 凡是涉及高强度对抗和粉丝阵营对立的领域,都特别容易滋生“反串黑”。 在所有直播分区中,游戏区是“反串黑”行为的绝对高发地。 其中,“网络游戏”分区独占鳌头,占了所有“反串黑”事件的33.03%,几乎是三分之一。 在所有网游中,《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的直播间堪称“反串黑”的“中心战场”。 如果看“反串黑”事件在各类直播中的“浓度”(即发生过反串的直播场次占该类总场次的比例),“赛事”分区以8.52%的比例高居榜首。 在所有被“反串”攻击的目标中,“职业电竞”相关实体(选手、战队等)以54.06%的比例位居第一。 “主播”(21.07%)和“手游/抽卡游戏”(20.90%)这两个看似更“和平”的领域,竟然紧随其后,成为了反串黑的第二和第三大攻击目标。 尤其是以《原神》(Genshin Impact)为代表的手游,这个结果非常反直觉。因为《原神》这类游戏,本身并没有强烈的玩家间直接对抗(PvP)机制。这里的冲突,并非发生在游戏内,而是发生在游戏外的粉丝社群之间。玩家们对游戏角色、公司、剧情的强烈情感认同,催生了庞大而稳固的粉丝社群,同时也为“反串黑”提供了绝佳的攻击土壤。 这表明,即使在非直接对抗性的游戏环境中,基于社群认同的冲突同样会诱发“反串”行为。 网络上的敌意不只来源于直接的胜负竞争,更来源于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 一个“反串黑”的威力有多大? 当一条“反串”弹幕出现的前后三分钟内,直播间的弹幕数量会瞬间飙升。然而,这个飙升的背后,并非是大家在热烈讨论,而是充满了大量的重复弹幕。人们在疯狂复制粘贴,比如“?”、“呃呃”、“串子来了”等等。 在“反串”事件发生时,弹幕的负面情绪和“毒性”(Toxicity,指辱骂、仇恨言论、人身攻击等具有伤害性的内容)也随之急剧上升,而正面情绪则相应减少。 整个过程就像一颗“情绪炸弹”被引爆,其影响大约会持续2分钟左右,之后才会慢慢平息。 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词是“串子”。数据显示,在“反串”事件发生的核心时段,弹幕中“串子”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比平时高出360%! 这说明,观众们被成功地从观看直播的正常状态,拖入了“抓内鬼”的混乱状态。 “反串黑”的成功,不在于他的言论多有道理,而在于他成功地劫持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并污染了公共讨论空间。 “反串黑”是随机的路人喷子吗?完全不是。 研究者对这5267名“反串黑”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画像: 他们是坚持反串的惯犯: 88%的“反串黑”用户不止一次地进行“反串”攻击。他们是屡教不改的。 他们是“专一”的黑粉: 99%的“反串黑”只在一个特定领域(比如只在游戏区)活动,而93%的人甚至只专注于攻击一个特定目标(比如只黑某一个战队或某一个游戏)。他们是目标极其明确的“垂直领域黑粉”。 他们是潜伏的刺客,不是“速攻型”机器人: 最关键的发现是,70%的“反串黑”行为,发生在用户进入直播间超过5分钟之后,与典型的垃圾信息发送者的“即时攻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他们不是那种一进直播间就开火的低级机器人或垃圾信息发送者。他们会像普通观众一样潜伏下来,观看直播,等待一个最佳时机(比如主播讨论到某个敏感话题时),再发出致命一击。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反串黑”用户在平台上的整体活跃度,又发现了一个现象。 总体来看,“反串黑”用户比普通用户的平台活跃度更低。他们平均活跃天数更少,观看的直播场次和主播数量也更少。 这似乎很矛盾:他们明明热衷于攻击,为什么反而不那么“活跃”? 答案就在于他们的“专一”。 当研究者把统计范围,从“全平台”缩小到他们进行“反串”的那个特定领域时,他们的活跃度数据就和普通用户几乎没有差别了。 这说明,他们几乎把所有的上网时间,都投入到了他们所专注的那个小圈子里——一个充满了对立和攻击的圈子。 此外,对他们日常聊天内容的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平时的发言中,“反串黑”用户的弹幕负面情绪比例(35% vs 30%)和毒性比例(30% vs 22%)都显著高于普通用户。在所有负面情绪中,“愤怒”占了绝大多数(79%)。 这或许能让你对这些人的行为多一丝社会学层面的理解(而非认同)。他们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仇恨驱动的“信息茧房”里,上网的乐趣并非来自喜爱和创造,而是来自攻击和摧毁。他们的世界可能本就充满负能量。理解这一点,可以让你在面对他们的攻击时,从个人情绪的愤怒,转向一种更抽离的观察。 有可能预先识别出“反串黑”。 研究者们利用他们总结出的用户行为特征(比如历史活跃度、聊天毒性、是否是新账号等),训练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一个用户有多大的可能性会成为“反串黑”。 他们表现最好的模型叫“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侦探顾问团”。研究者找来了成百上千个独立的“小侦探”(决策树),每个“小侦探”都根据自己学到的一点点经验(用户的某些行为特征)来判断一个用户“可疑”还是“清白”。最后,让所有“小侦探”投票表决,票数最高的结论就是最终的判断。这种“集体智慧”的方式,远比单个侦探判断要准确得多。 这个“侦探顾问团”可以在“反串”事件发生前,就给出直播间里所有用户的“反串指数”排名: 34%的概率,真正的“反串黑”会被模型排在第1位。 53%的概率,“反串黑”会出现在前5名的“嫌疑人名单”中。 81%的概率,“反串黑”会出现在前50名的名单中。 一个热门直播间可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房管根本不可能监视每个人。但有了这个模型,系统可以直接给房管一份只有50人的“重点观察名单”。只要盯住这50个人,就有超过八成的概率能提前拦截“反串”攻击。 网络上的攻击和操纵,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隐蔽”。 “反串黑”不是简单的辱骂,它是一种社群层面的心理战。它的目标不是击败某个人,而是污染一个群体的形象,瓦解一个社群的凝聚力,操纵旁观者的看法。 “反串黑”深刻地利用了我们认知上的一种脆弱: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所属群体的标签化印象。一个群体的形象,并非由其最理智、最温和的成员来定义,而是常常被其最极端、最引人注目的声音所塑造。 反串黑的操纵者通过扮演一个“愚蠢的队友”,来系统性地“污染”整个群体的形象,让所有旁观者都相信——这个群体,正如你所见,就是如此不可理喻。 这种策略,在商业竞争、饭圈大战、时事舆论场上,都屡见不鲜。 在这个世界上,最有效的攻击,有时并非来自公开的敌人,而是来自那些伪装成我们一员,却在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摧毁我们尊严的人。 下一次,当我们再次在网络上看到那些足以让我们血压飙升的“无脑粉丝”言论时,我们或许可以给自己一个三秒的的停顿。 眼前这段文字,真的是一个被情感冲昏头脑的狂热粉丝的真实表达吗?或者,它更有可能是一个冷静的、深谙群体心理学的“反串黑”,在巧妙地执行一场旨在激怒我们、操纵我们看法的表演? 📄 Wei, Y., He, J., & Tyson, G. (2025). Understanding Fanchuan in Livestreaming Platforms: A New Form of Online Antisocial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9(7), 1-31. #世上神马研究都有##微博兴趣创作计划##上微博涨知识##冷知识百科# 2 小时前,由七宗修改 注释 TsumiKAMI 20.00节操 好!BRO!你做得好!
JoshuaO 发布于2 小时前 发布于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二游各种恶臭吧,ml仙人,莫名其妙的文青编剧,烂的要死的运营,还有各种孝子。。。还不如玩玩掌机老游戏 注释 TsumiKAMI 3.00节操 吾御心清泉,掌机净土桃花源,二游似云烟!
TsumiKAMI 发布于1 小时前 作者 发布于1 小时前 (已修改) · 只看该作者 27 分钟前,七宗说道: 我只是看斗蛐蛐的,又不是下场的蛐蛐,小说起码还能揣测作者的下一个剧情,这个才是真正的不可预测的命运之舞台。而且不同于我纯当热闹看,是真有人看斗蛐蛐看出门道了(我是指写论文)。 显示隐藏内容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研究者们发了一篇论文,关于“反串黑”(Fanchuan)。 一种被称为“反串黑”的新型网络攻击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反串是对一个特定实体的间接攻击,比如名人、视频游戏或品牌。它包含两个主要行动:(i) 个人首先伪装成某个名人、游戏或品牌的粉丝,并广泛展示这种忠诚;(ii) 然后进行冒犯性或刺激性行为,通过发表攻击性、引战或令人不适的言论,来蓄意破坏其“偶像”和真实粉丝群体的声誉。 ▍如何在36亿条弹幕中,精准地找到那些“反串黑”? 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Bilibili(B站)的直播平台。 研究者认为,自己可能很难判断谁在“反串”,但直播间的其他观众,尤其是那些资深粉丝,往往火眼金睛。当一个“反串黑”出现时,总会有人在弹幕里指出来。 于是,研究者们改变了搜索目标。他们不再去大海里捞那根“反串”的针,而是选择去寻找那些在岸边大喊“看,那里有根针!”的人。 他们锁定了三个关键词: “反串” “串子”:一个对“反串黑”的蔑称。 “别串”:意为“别再反串了”。 通过搜索这三个关键词,研究者利用了“众包审核”来标记数据。 当然,有时候人们在弹幕里提到“反串”,可能只是在闲聊这个话题,而不是真的发现了“串子”。 为了把这些“闲聊”剔除出去,研究者们使用了 GPT-4o-mini,让AI去阅读每一条包含关键词的弹幕,判断这到底是一次“现场举报”还是“日常讨论”。最终,AI以高达95.5%的准确率,帮助筛选出了13万次真实的“反串”事件警报。 研究者还需要确认,究竟是谁在“反串”。 这同样是个困难的任务。研究者们又用了两个办法: 寻找付费的“反串黑”:在B站,有一种叫“醒目留言”的功能,用户可以花钱让自己的弹幕置顶。有些“反串黑”为了确保自己的言论被看到,会不惜下血本。由于醒目留言数量稀少,研究者可以轻松锁定发布者。 寻找被封禁的“反串黑”:当“反串黑”的行为被房管发现后,通常会被立刻封禁。研究者通过观察在“反串”被举报的极短时间内,有哪些用户被封禁,从而高精度地锁定了反串者。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们最终从270万场直播、36亿条弹幕中,成功识别出了13万次“反串黑”事件,并锁定了5267名高可信度的“反串黑”用户。 凡是涉及高强度对抗和粉丝阵营对立的领域,都特别容易滋生“反串黑”。 在所有直播分区中,游戏区是“反串黑”行为的绝对高发地。 其中,“网络游戏”分区独占鳌头,占了所有“反串黑”事件的33.03%,几乎是三分之一。 在所有网游中,《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的直播间堪称“反串黑”的“中心战场”。 如果看“反串黑”事件在各类直播中的“浓度”(即发生过反串的直播场次占该类总场次的比例),“赛事”分区以8.52%的比例高居榜首。 在所有被“反串”攻击的目标中,“职业电竞”相关实体(选手、战队等)以54.06%的比例位居第一。 “主播”(21.07%)和“手游/抽卡游戏”(20.90%)这两个看似更“和平”的领域,竟然紧随其后,成为了反串黑的第二和第三大攻击目标。 尤其是以《原神》(Genshin Impact)为代表的手游,这个结果非常反直觉。因为《原神》这类游戏,本身并没有强烈的玩家间直接对抗(PvP)机制。这里的冲突,并非发生在游戏内,而是发生在游戏外的粉丝社群之间。玩家们对游戏角色、公司、剧情的强烈情感认同,催生了庞大而稳固的粉丝社群,同时也为“反串黑”提供了绝佳的攻击土壤。 这表明,即使在非直接对抗性的游戏环境中,基于社群认同的冲突同样会诱发“反串”行为。 网络上的敌意不只来源于直接的胜负竞争,更来源于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 一个“反串黑”的威力有多大? 当一条“反串”弹幕出现的前后三分钟内,直播间的弹幕数量会瞬间飙升。然而,这个飙升的背后,并非是大家在热烈讨论,而是充满了大量的重复弹幕。人们在疯狂复制粘贴,比如“?”、“呃呃”、“串子来了”等等。 在“反串”事件发生时,弹幕的负面情绪和“毒性”(Toxicity,指辱骂、仇恨言论、人身攻击等具有伤害性的内容)也随之急剧上升,而正面情绪则相应减少。 整个过程就像一颗“情绪炸弹”被引爆,其影响大约会持续2分钟左右,之后才会慢慢平息。 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词是“串子”。数据显示,在“反串”事件发生的核心时段,弹幕中“串子”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比平时高出360%! 这说明,观众们被成功地从观看直播的正常状态,拖入了“抓内鬼”的混乱状态。 “反串黑”的成功,不在于他的言论多有道理,而在于他成功地劫持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并污染了公共讨论空间。 “反串黑”是随机的路人喷子吗?完全不是。 研究者对这5267名“反串黑”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画像: 他们是坚持反串的惯犯: 88%的“反串黑”用户不止一次地进行“反串”攻击。他们是屡教不改的。 他们是“专一”的黑粉: 99%的“反串黑”只在一个特定领域(比如只在游戏区)活动,而93%的人甚至只专注于攻击一个特定目标(比如只黑某一个战队或某一个游戏)。他们是目标极其明确的“垂直领域黑粉”。 他们是潜伏的刺客,不是“速攻型”机器人: 最关键的发现是,70%的“反串黑”行为,发生在用户进入直播间超过5分钟之后,与典型的垃圾信息发送者的“即时攻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他们不是那种一进直播间就开火的低级机器人或垃圾信息发送者。他们会像普通观众一样潜伏下来,观看直播,等待一个最佳时机(比如主播讨论到某个敏感话题时),再发出致命一击。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反串黑”用户在平台上的整体活跃度,又发现了一个现象。 总体来看,“反串黑”用户比普通用户的平台活跃度更低。他们平均活跃天数更少,观看的直播场次和主播数量也更少。 这似乎很矛盾:他们明明热衷于攻击,为什么反而不那么“活跃”? 答案就在于他们的“专一”。 当研究者把统计范围,从“全平台”缩小到他们进行“反串”的那个特定领域时,他们的活跃度数据就和普通用户几乎没有差别了。 这说明,他们几乎把所有的上网时间,都投入到了他们所专注的那个小圈子里——一个充满了对立和攻击的圈子。 此外,对他们日常聊天内容的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平时的发言中,“反串黑”用户的弹幕负面情绪比例(35% vs 30%)和毒性比例(30% vs 22%)都显著高于普通用户。在所有负面情绪中,“愤怒”占了绝大多数(79%)。 这或许能让你对这些人的行为多一丝社会学层面的理解(而非认同)。他们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仇恨驱动的“信息茧房”里,上网的乐趣并非来自喜爱和创造,而是来自攻击和摧毁。他们的世界可能本就充满负能量。理解这一点,可以让你在面对他们的攻击时,从个人情绪的愤怒,转向一种更抽离的观察。 有可能预先识别出“反串黑”。 研究者们利用他们总结出的用户行为特征(比如历史活跃度、聊天毒性、是否是新账号等),训练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一个用户有多大的可能性会成为“反串黑”。 他们表现最好的模型叫“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侦探顾问团”。研究者找来了成百上千个独立的“小侦探”(决策树),每个“小侦探”都根据自己学到的一点点经验(用户的某些行为特征)来判断一个用户“可疑”还是“清白”。最后,让所有“小侦探”投票表决,票数最高的结论就是最终的判断。这种“集体智慧”的方式,远比单个侦探判断要准确得多。 这个“侦探顾问团”可以在“反串”事件发生前,就给出直播间里所有用户的“反串指数”排名: 34%的概率,真正的“反串黑”会被模型排在第1位。 53%的概率,“反串黑”会出现在前5名的“嫌疑人名单”中。 81%的概率,“反串黑”会出现在前50名的名单中。 一个热门直播间可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房管根本不可能监视每个人。但有了这个模型,系统可以直接给房管一份只有50人的“重点观察名单”。只要盯住这50个人,就有超过八成的概率能提前拦截“反串”攻击。 网络上的攻击和操纵,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隐蔽”。 “反串黑”不是简单的辱骂,它是一种社群层面的心理战。它的目标不是击败某个人,而是污染一个群体的形象,瓦解一个社群的凝聚力,操纵旁观者的看法。 “反串黑”深刻地利用了我们认知上的一种脆弱: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所属群体的标签化印象。一个群体的形象,并非由其最理智、最温和的成员来定义,而是常常被其最极端、最引人注目的声音所塑造。 反串黑的操纵者通过扮演一个“愚蠢的队友”,来系统性地“污染”整个群体的形象,让所有旁观者都相信——这个群体,正如你所见,就是如此不可理喻。 这种策略,在商业竞争、饭圈大战、时事舆论场上,都屡见不鲜。 在这个世界上,最有效的攻击,有时并非来自公开的敌人,而是来自那些伪装成我们一员,却在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摧毁我们尊严的人。 下一次,当我们再次在网络上看到那些足以让我们血压飙升的“无脑粉丝”言论时,我们或许可以给自己一个三秒的的停顿。 眼前这段文字,真的是一个被情感冲昏头脑的狂热粉丝的真实表达吗?或者,它更有可能是一个冷静的、深谙群体心理学的“反串黑”,在巧妙地执行一场旨在激怒我们、操纵我们看法的表演? 📄 Wei, Y., He, J., & Tyson, G. (2025). Understanding Fanchuan in Livestreaming Platforms: A New Form of Online Antisocial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9(7), 1-31. #世上神马研究都有##微博兴趣创作计划##上微博涨知识##冷知识百科# 我正愁这几天 那些水货论文看得我头皮发麻——你转的这篇论文——还行!有点东西!还很多!品了一下,好茶! 基于这篇论文,我脑子里多了很多灵感!十分感谢—— 【黑条!为何!要乱刀砍我】 1 小时前,由TsumiKAMI修改 TsumiKAMI水回不料路遇小白,被乱刀砍死.-4节操
wuliaoa 发布于1 小时前 发布于1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你在说什么。我就二游随便聊点。现在二游圈子是真的又臭又烂,我认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众群体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就是厂商原因。二字游戏我是开服玩的,退的时候好像是申鹤刚出。我不否认二字在商业上的成功,但在游戏质量上跟他爹差远了。在退坑之后,我有幸接触到塞尔达传说。在玩塞尔达之后我越发觉得二字的烂。这个烂就感觉是这厂商在故意恶心你。与其玩这些二游,还不如找几款优质的单机游戏玩。
推荐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