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变革之潮——第三次世界大战风云录(10.4 铁幕装置)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 回复 1.1k
  • 创建于
  • 最后回复

本主题的最活跃

热门回复

红色精英兵

【由于论坛改版后精华主题不能轻易修改首楼,故今后目录的更新将在二楼进行,望周知】   这是我做的一个关于红色警戒3的设定,利用了原版红警3和命令与征服:将军的部分框架,但是整个设定的时间线是我设计的。由于这个设定太大,有几十万字,不可能一次发完,所以请各位坛友帮忙回帖、这样我就能避开三连了……   这个设定最开始是在我的百度空间和百度红警3贴吧发表的,受到了

红色精英兵

科迪亚克级战巡舰    定位:重轰炸/运输单位    科技需求:T3    原产方:未来科技公司    量产方:无(由建造场在防御界面召唤)      关键指标:    三联装“白田”型400毫米舰炮(x3)    天西VX型脉冲导弹和伊卡洛斯近防系统组成的防空单元(x4)    质子撞击反应堆  

红色精英兵

任务“先发制人”     指挥官同志,华北战事已然进入最关键阶段。在此前几天,旭日帝国因损失过大而被迫放弃对大连-旅顺的进攻,并且也未能从我军手中夺取承德。这意味着帝国既无法将其最强大的海军舰队投入对渤海西岸的进攻,也无法穿过燕山山脉迂回北京,现在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强行突破狭窄的辽西走廊、冲入华北平原,凭借优势兵力展开对京津的包围。当然,帝国军队也很清楚在没有水上力量策应的情况

20 小时前, 红色精英兵 说道:

如果这里的“自律兵器”指的是那个最后被步战车撞到水里的大家伙的话,我的回答是具备可行性和实用性。但是可以运用的范围比较狭窄。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该兵器人工智能的发达程度,以及它的构造是否能适应战场。

从电影中反映的情况来看,该兵器在索敌(包括分辨敌我)、寻路、抗干扰这些方面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它难以应对突发情况、只能机械的执行命令:这主要表现在它被仅仅一个步兵目标引离核弹(毫无疑问那是此次任务的主要保护目标),并且为了追杀该目标甚至无视了步战车的表现上(如果该兵器有音响/震动接收与识别系统的话,它不可能发现不了正在接近的步战车;如果该兵器压根就没有安装这类系统,那么这说明它的观察能力不符合战场要求、根本就不能脱离步兵的引导,但影片中又没有表现出步兵对该兵器的指挥或引导)。这说明这种智能等级的兵器只能执行最简单明了的任务,譬如射杀位于攻击范围内的一切没有特定标记的活物之类的,其用途限于要地防守——事实上,这正是2016年11月《俄罗斯报》所报道的俄军机器人哨兵正在执行的任务,即守卫卡卢加州的战略火箭兵固定设施。

从构造来看,该兵器的优点在于射界广阔、火力较强、能抵挡步兵通常装备的武器的攻击(包括单兵反坦克导弹)。该兵器主要依赖机械足或轮子进行机动,这决定它很难远离道路或平整过的地面活动(从该单位的高重心来看,急转弯和状况糟糕的地面对它来说都是很大威胁,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这个速度上有明显优势的兵器居然那么久都没追上一个在没有助力机械帮忙的情况下负重逃跑的步兵)。该兵器比较适合于巷战,在装甲部队容易受到来自上方(高层建筑)、侧翼(街道两旁)甚至下方(临街地下室)攻击的区域,取代坦克或装甲车成为伴随步兵前进的火力支点。但它目前装备的武器尚且不能完全取代坦克或自行火炮的主炮执行支援任务(也就是说,火力不足),而且在巷战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它必须依赖步兵的指引、并且不脱离步兵班组的战斗队形。

多谢指点!

看来这是一种用于与步兵协同作战的兵器呢,如果想要一种能够进行独立作战的兵器,至少需要哪些方面的装备或者怎样的设计呢?

链接到点评
  • 铃Beru将标题更改为变革之潮——第三次世界大战风云录(9·8 “玄武”号浮岛要塞的陷落)
  • 2 周后...

(这里是代发w

————————————————————————

“庇护”级水翼船
战场定位:防空/反舰快艇
科技需求:T1
原产方:阿根廷圣地亚哥河造船厂
量产方:邦联船坞
F技能:高射/平射切换

关键指标:
“伊卡洛斯”20毫米高平两用炮
“海妖”式鱼雷与声呐探测器
U型结构水翼
双涡轮喷射装置
信条:“愿圣父庇佑我们安然归航。”

背景:随着美国和墨西哥境内的反抗运动在新华约的压制下日渐衰微,拉美邦联漫长的海岸线就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在登陆北美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浮岛要塞同新华约设置在墨西哥与加勒比海诸岛上的海空军基地相互配合,使得中国和苏联具备了绕过狭窄且设防严密的中美地峡、在拉丁美洲的其余部分发起一场大规模攻势的能力。邦联的军事领导人们相信这次进攻之所以迄今尚未到来,只不过是由于新华约还没有通过突袭、骚扰和渗透的手段摧毁邦联的海岸防御系统(包括那些耗能极高的“裂缝产生器”和“西格玛协调器”)。因此,邦联海军需要一款强力且灵活、能迅速投入量产的轻型快艇来拦截新华约一方连绵不绝的袭击行动,不论这些行动来自天空、水面还是水下。


不过,为此重新设计一款新式舰艇显然已经来不及了,负责这一项目的阿根廷圣地亚哥河造船厂很快打起了改造既有装备的主意:在三战中为盟军立下汗马功劳的水翼船看来是个好选择,它性能优良、技术成熟,既能满足军方的要求又能快速量产。圣地亚哥河造船厂认为只要将它装备的“伊卡洛斯”20毫米高射炮改为高平两用,就能轻松对付敌方用于渗透或袭扰作战的轻型舰船。这一改动在技术上并不复杂,只是改造后的炮架挤占了原本用于安装干扰射线发射器的空间。三战中雄心勃勃的盟国海军当然不愿意失去这样一种有力的辅助手段,但对于把重点放在近海对抗、主要目标吨位不大的邦联快艇队而言,拥有平射火力显然更重要些。


话又说回来,20毫米火炮(不论它射速多高)对于防护比较到位的敌舰来说威力还是略显不足的,它也无法有效对抗水下目标。为此,圣地亚哥河造船厂给它装备了“海妖”式反舰鱼雷和声呐探测器,它们已经在“激流”ACV上经过了多年的实战检验、是成熟而可靠的武器系统,为改装后的水翼船赋予了相当程度的反舰/反水下目标能力。自此,这款被圣地亚哥河造船厂命名为“庇护”级的水翼船正式填补了邦联水面轻型战斗舰艇方面的空白,“成为捍卫邦联自由的海上防波堤”,至少在官方通报上是这样说的。


实际上,“庇护”级水翼船从应用角度来看更多被用于进攻。邦联的前线指挥官们在整个亚马逊河流域频繁使用这种船只,用来突袭游击队营地、支援遭到围攻的据点或者切断游击队的水上运输。一些更加激进的指挥官甚至命令“庇护”级水翼船前往新华约控制的墨西哥海岸或加勒比海岛屿,向那里的“军事目标”(很多时候干脆就是民用设施)倾泻一顿炮火后快速撤回,他们声称这是对于新华约渗透行动的反击、并主张这种反击有利于破坏新华约在靠近前线的地带“建立威胁邦联的前进基地”。这种反击的成效如何颇可怀疑,不过其危险程度倒是在被执行任务的水兵们所证实——即便在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邦联军队中,也很少有人像“庇护”级水翼船的水兵们那样,时刻把“圣父庇佑”挂在嘴边。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几点关于“庇护”级水翼船的情报
全向火力——改装炮架之后,“庇护”级水翼船装备的“伊卡洛斯”20毫米防空炮现在也能够平射开火了。“海妖”式鱼雷和声呐探测器则允许“庇护”级水翼船攻击水下目标。


需要掩体——“庇护”级水翼船虽然增加了更多武器,但并没有新增防御措施。某些损失过大的邦联海军军官开始频繁向上级申请突击驱逐舰的支援,他们认为这将有助于在海战中更好的掩护“庇护”级水翼船。


对岸支援——如同原版水翼船一样,“庇护”级的两栖改装也以失败告终(据说主要原因是这么大的改装将影响“庇护”级的量产时间)。但邦联海军开始更多的将“庇护”级水翼船派往内河,用20毫米机炮去支援地面作战。


脚底抹油——尽管在高级防御设施或敌方主力舰面前非常脆弱,执行骚扰任务的“庇护”级水翼船总算还可以利用高航速来逃离危险。只不过没有干扰装置的现在,“庇护”级的船员们只能祈祷上帝真的能庇护他们逃出敌人射程了。

链接到点评
  • 铃Beru将标题更改为变革之潮——第三次世界大战风云录(5.22 任务:“惊涛拍岸”)
  • 铃Beru将标题更改为变革之潮——第三次世界大战风云录(10.4 铁幕装置)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