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322853384

【会员】新手上路
  • 内容数

    158
  • 加入

  • 最后访问

帖子发自 322853384

  1. 13 小时前,sdfsfs说道:

    这指的是精英意识吗?如果是的话那可能还能延伸到很多非文学领域——毕竟现在各行各业知识壁垒这么严重,隔行如隔山,我以前有个老师说“知识壁垒是人为创造的”,她这话对也不对。但是这确实有害社会发展,同时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说的是那群在学校教授传统文学的教授,老师,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附庸学者,这些人里不乏真的按照古代文人礼仪规范生活的。不愁吃不愁喝,觉得什么吟诗作对是人类最高深的艺术,追求酸臭文人那种所谓的“逍遥境界”,实则鼠目寸光,思想逼仄。这种人活着就是荼毒人民,浪费国家资源。

    13 小时前,sdfsfs说道:

    这个我很认同。我一直是认为存在更好的解决方式。

    但是是不是懒惰我就不知道了。我小时候一直认为是懒惰,但是现在我不怎么觉得了

    ——因为在我自己尝试之后,切身品尝了这份绝望。

    可能他们努力了、失败了。

    或许有的人一直在努力,但是从未成功淹没在历史里于是无法成为“非懒惰”的典型

    或许有的人在努力且失败后放弃了原先的方法——哪怕后患无穷,也得下猛药。这种例子反而频繁的出现在历史里。

    99%的绝望出自无知(不是说你),我隔段时间就能看到有无知的人拿出一副末世论的腔调呻吟,上面说的酸臭文人们也多半这个样子。到底他们面对社会问题并没有什么责任感,只是把玩些乱七八糟的学问,根本不进脑子的。

  2. 4 小时前,Kris Dreemurr说道:

    :NEKOMIMI_PARADISE_8:虽然你这样说 我只能排除那些乱七八糟的歌就是了x

    比如说古典音乐里面浪漫主义,个人不喜欢那种花里胡哨的风格。流行里面欧美基本不听,受不了美国佬的粗鲁,而且白人的声音也不好听。剩下一类不听的我称之为瑟琴歌,比方说某向夜色奔去(不知道能不能get到),韩国和欧美也是盛产瑟歌,所以不听。剩下的多少都涉猎一点,vocaloid因为入坑时间早,攒了很多歌平时可以反复听,虽然新曲质量基本也都一言难尽。其实听得多了就大概有数自己喜欢什么,不太会在乎流行,前卫,爵士,民歌之类的划分,所以只有风格的描述

  3. 14 小时前,sdfsfs说道:

    研究生的工作条件和厂子比确实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啦,我是想说研究生被导师的压迫,之所以要提它

    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和 老板之于工人,企业之于员工 的同一种压迫:榨取剩余价值。

    是的,自信毫无节制。有人说科技没有让人变得更文明,只是助长了人类的傲慢。人类对其他物种的法西斯主义等级惨绝人寰(这种形容会不会很讽刺?)。

    您对于刘慈欣和中国教育的看法对我而言是振聋发聩的。中国的思想教育过于填鸭式了。我的朋友(真的有这个人)更我探讨了这一点,他认为中国这个现状源于历史时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属于历史残留问题。类似前苏联的重工业和轻工业。中国重心放在了首要目标,其他软实力就没完全顾得上(救命我这样说会不会被论坛警告处分啊,这个要是不能提及的话我立马删改)

    不过因此我也觉得,应该再给“中国文史和教育环境”一点时间。它值得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白左问题,确实很难处理呢。据我所知,但凡有保障制度的地方就会有漏洞可钻(不特指任何群体/事件)。要么是杯水车薪连原先要保护的群体都没顾上(你都保护了什么呀。jpg),要么是油水肥厚人人来分瓢羹。但是我们不能没有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我只能说,期待未来。

    历史地考察很复杂,但我可以说一点(因为我觉得你朋友这个观点简陋得没什么意义,用的类比也不对):古代中国那套教化系统和普通人生产活动脱钩,而且几乎没法在伦理信念上给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完全就是给当官的读书人准备的,各种繁复的礼仪,华而不实的文辞崇拜,脱离社会的个人修养。很不幸的是这种东西现在还被继承了下来,即便我感觉语文课完全就是bullshit,还是有那么一小撮(我见过)文人,骗吃骗喝的文人利益集团维护,甚至信仰这种东西。中国民间真正有效力的是一套完全世俗,容不得半点不切实际价值诉求的小市民思想,各种厚黑,阴暗操弄人和资源的权术(进而也抵制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近代理工技术在中国能这么被推崇,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契合了那群人无底线压榨自然压榨人(实际上人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种资源,耗材)的旨趣,这种人上知乎一抓一大把,我每天都能看到有那种想把低智商人类屠戮来促进人类进化的疯子,简直和纳粹一样。刘小说里面充斥着技术威权主义和对人类原始情感的轻蔑,对人非理性一面的嘲弄在我看来也多多少少受这种传统影响。

    而且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人的意识形态,那些刻意制造恐慌,把人类说成好像要出于灭亡边缘(就比方说资源耗尽)的说法通通都是些空洞的借口和幌子。这是近代各种社会运动,变革尝试失败的产物,因而有些人就觉得社会问题没法办通过常规的方式,比方说zz权力的移交,依靠社会团体解决,只能(在他们幻想中)以一种突变,激进地方式进行彻底洗牌,这多少带有些绝望感,同时也是思想的懒惰。而且以他们的思路,人类到底需要什么多高效地掠夺资源才能摆脱“灭亡的危险”还是个未知数,都没人去讨论它,这太奇怪了,说明他们根本对自己想要什么没有一点头绪。而且我也没听说过某个什么科学家,逻辑学家团体(他们中也有关心社会问题的)想了个什么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甚至连像样的社会理论也没有,一切都只是他们在温室里表达不满发的牢骚,隔着温室玻璃横加指责。只是他们在学术建制中的地位保护了他们的权威,而且那种不断扩张的思想也恰好符合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也就没有反对声音了。

    哦,我可以把刘这种叫做技术马基雅维利主义。

  4. 1 小时前,伽蓝之堂说道:

    其实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虫师的故事主题终究是人而不是虫/自然,而代表自然规律的虫只是用来隐喻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隐喻梦想的彩虹色虫子,隐喻倾听自己内心声音以从无声虫中解脱的治疗方式,还有那个原本想随水虫放弃生命却又重拾生存愿望的女孩子,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所处的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

    我觉得如果要欣赏虫师的那些悲剧,而不是单纯觉得说好像它从头到尾都在讲些遗憾故事的话,需要相当客观的视角,不能把很多人为的看法带进去。我记得有一集的主角因为某种虫重复了很多遍人生,所以看什么都有既视感。一次轮回的时候银古告诉他如果不想再重复就不要靠近散发花香的山洞(虫)。结果过了些日子后他妻子病倒了,为了“救”妻子他再一次开始了轮回。整个过程也没表现主角怎么悲伤或者挣扎,最后只是淡淡地做了决定,要解释说这个故事里有什么隐喻的成份就很牵强了。文艺作品也没有真正“自然”的,又不是纪录片,只是虫师相对那些喜欢鼓吹理想主义,能动性的而言在叙事上相当克制,更愿意给人加上限制,告诉你哪些是人办不到的。

  5. 19 分钟前,sdfsfs说道:

    你说的都对。我首先要认可几点,我认可的是以下内容。

    ①科学的进步不代表文明的进步,(需要还岁月以文明的感觉

    ②底层劳动者的待遇极其恶劣

    ③某些企业管理者和某些企业的运行方针是5s级压榨花生油,比如臭名昭著富X康(这一点其实我也有提到

    ④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近乎温床。(但是但是,真的很黑暗····来当研究生吧,感觉和电子厂拧螺丝差不多。更别提学术霸王和学术妲己。

    我稍微想要反对的只有一点:各种媒体影视作品

    我的见解可能(非常可能)狭隘而幼稚。但是我不看电影和电视剧。

    然后自媒体方面,我的口味是毒鸡汤/现实主义文学。然后二次元影视作品我最近看的是边缘行者、电锯人和老片 黑之契约者。

    (这样讲能get到我的点吗XD

    然后我想提出的是以下内容

    企业的压榨行为注定猖獗。但是对于反垄断我们是坚定的。

    机械劳动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落后。我本想类比的是工业革命。ai的用途和工业革命的机器其实差不多,在ai出来之前,它服务的领域(大数据、建模等等等等)都由人类低效且不精准的完成。ai出来以后,自然替代了人工。但是,就像机器没有完全替代人工一样

    独具一格的特色手工艺机器无法完成,ai同理。

    使用机器的效率反而比不上人工的地方是存在的。同样存在烧显卡也比不上的人类定位的功能。

    使用ai和机械或许尚未完成劳动力的解放,使得很多流水线一样的机械劳动仍需大量人工

    但是这可能是将逐渐改善的状态。人类的职能会随着生产力进步而获得改善与结构性优化

    (比如农业。可能不是人人用得起自动化大棚,但是用联产收割机总比在寒冬酷暑暴晒刀割好

    希望这一天不要来的太晚。乃至民众都看不见希望。

    另外以“迫切的希望员工像拉磨的驴子”的企业们,祝他们出事。

    就这样。

    我就是研究生,我以前暑假的时候进厂996,研究生的环境跟那种机械重复工作的麻木,窒息的管理制度相比简直就是天堂。最起码国家每个月还给你600块嘞,那种贫困山区有的人种地一个月都挣不了600。

    媒体影视作品只是一个侧面,现代意识形态是人对于技术和征服改造自然毫无节制的自信,对于人类这个抽象的征服者身份的认同。这是由百年来技术进步造成的工业飞跃积累出的,早就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讨论各种事情不言而喻的假设和前提,没什么人可以自诩不受它影响。尤其是在国内这种差劲的文科教学和提倡理工科的教育环境下你这种话更难以让人信服,你还说什么给岁月以文明。。。我觉得刘慈欣就是典型的中国文史和教育环境下走出来的那种技术官僚精英,自带一套不切实际,形而上,懒惰,生硬的世界观,对社会和人类历史充斥着幼稚的偏见。你看他小说从哪个时期开的头,简直太典型了,典型中国理工科精英的想法,把人类历史简化成一个什么从迷信,昏庸走向理性(特指技术理性,计算理性,博弈论,数学家)的过程。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发展就是从一个崇尚抽象,先验信念到回归务实社会经济运作的过程,这种回归的成功给了一群食渔利者自信。欧洲人经历过理性国家机器的屠杀,自然就反思技术理性带来的问题,而这在国内还没有苗头,虽然欧洲白左那种毫无底线的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妥协也有很大问题。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