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蓝鱼

【会员】初级会员
  • 内容数

    364
  • 加入

  • 最后访问

蓝鱼 发表的所有内容

  1. 非常遗憾:没有 我的注意力已经被潮水般涌来的碎片化信息冲得支离破碎,我总是把时间花在一连串细碎的信息上而无法专注于某些长段的享受 呜呼!
  2. 要把梗收录到词典里什么的... 前面也说过,很多梗都是朝生暮死的现象,很快就会被遗忘,没有收录的必要 此外,尽管它们对年轻网民来说很有趣,但实际上普及率在整个社会还是很低的
  3. 新“收录”的词?如果说收录到字典里的词话可能不会有,但介绍新的梗的视频有的,像我前面说的
  4. 如果吃灰了就挂二手平台处理掉吧 因为线上购物花的不是实体钱,少了付钱这一步就让花钱这种行为变得很没实感,所以冲动消费是很容易发生的 要时刻提防这种行为啊
  5. 词汇总归是要被人使用才能变得正式 如果一首歌没有足够广的传播范围,也没让它的听众会自觉地使用那个词汇,那这想必是不会变成正式词汇的
  6. 毕竟有点艺术性起来就会变得严肃,而严肃和娱乐性常常是互斥的 人们毕竟关注的是娱乐性嘛
  7. 版聊嘛,就是相互引用帖子回复,能很快地增加内容量 还有就是参加最近那个周年庆活动,也很赚
  8. “文雅”的梗?似乎是有的 像什么“我那迷人的老祖宗”是一些人在表达对秦始皇统一的贡献的敬佩 但这毕竟是少数...
  9. 梗有艺术价值吗?不好说哦。 现在的梗都有哪些呢? “大香蕉”、“你的钢门比较松弛”、“不是哥们” 至少,除了整活以外,没有谁会在正式或高雅的场合使用他们 (这不是在瞧不起梗,毕竟我自己常常玩梗。这只是在阐明梗和成语间的本质区别)
  10. 比起说“进化”不如说是“被替代”... 成语的艺术价值是专业术语所不具备的,这也是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11. 成语够不够多我不清楚,但我突然想到还有些东西抢占了成语的生态位,那就是专业术语,像什么“帕累托最优”或是“囚徒困境”,这些东西的放在古代也会有人发明个成语,但在现代这些词汇就足够了
  12. 也许是现代化的成果? 古代人上书进言、书信交流的时候,都喜欢写兼具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章。毕竟车马慢,书信也慢,时间充裕 但现代不一样,现代人快节奏,讲究实用、便捷,没那么大兴趣咬文嚼字,也就不会把故事概括为成语
  13. 不知道呢,那些古人的传统似乎没有流传下来。 就现在很多梗那朝生暮死的生命力,要把它和成语相比还是太勉强了
  14. 先是有了典故,然后有人用典故做文章,之后这个典故就会被概括,并且被赋予那篇文章的内涵。 到了这一步,成语就变成了一种语言的压缩包,不但便于表达,还能彰显学识渊博和气质高雅,那后世的文人、官员就自然乐意去用了。
  15. 有一点像,那就是它们都要求交流双方明白其背后的典故及寓意。 但不同点在来源。成语大多是历史典故、奇人异事,但梗嘛...丰富到只能用灾难来形容,内容的抽象程度亦如是。
  16. “梗”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反映了互联网时代某些有趣的现象呢?毕竟,数以百万计的人对着那些看起来荒诞不经的画面哈哈大笑,这种事情放在以前没人会相信吧
  17. 梗的出现虽然没有明确规律,但造梗是有利于平台流量的,平台有动机去造梗。 尽管如此,我还无法确定是否有人会特意造梗。
  18. 如果说是看到梗的发源视频的话那是经常遇到。 但其他时候...梗就是突然出现了,比越共还神出鬼没
  19. 互联网上,梗产生的原理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人研究出来。 “图一乐”,这就是现代的互联网精神吧
  20. 嗯,断网补全计划算一个集锦,除此之外还有梗百科、梗指南这样的梗科普号... 虽然梗现在貌似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但我也越来越不感兴趣了,说实话。有的时候我完全不会点进某个梗的视频,直到它过气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21. 更新的速度?还算快吧。 不过说起快,现在的梗更新换代也超快。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梗爆火,然后半个月就冷下去了。
  22. 好网友?不好说,实际上我也没多少网友。 我的习惯只是花上大把时间刷B站,所以理所应当地学到了一堆梗。 这个时代的网络梗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得清的,如果想要了解可以上B站搜“断网补全计划”,这是为一段时间没上网而跟不上最新动态的人准备的网络梗科普
  23. 有坚持做这些高强度运动的意志力就已经超过95%的人了呢。 如果想在锻炼的内容上有所改变嘛,试试KEEP这个软件? 前几年火过一阵的,可惜我这种家伙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没再用了。 但毕竟是专业的健身软件,按照里面的指导来锻炼可能可以提升效率。
  24. 我的上网习惯虽然没法帮助我搜集什么现实世界中的资讯,但网络流行文化我可是信手拈来
  25. 就是“不是,哥们”的谐音啦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