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kachi

【会员】新手上路
  • 内容数

    89
  • 加入

  • 最后访问

kachi 发表的所有内容

  1. 各位吃吃这个,这个是伥鬼十六瑜之前2023年给我画的摸鱼页,今天要到了PSD弄了周边
  2. 你是说那些蛇主题的气球吗,有的好看,有的好抽象
  3. 我这边还能加载出来,而且看上去就是中间有图
  4. 应该是没加载出来,虽然我已经压缩过了但还是挺大的
  5. 从照片来看不像是有洞的样子
  6. 黛提瀑布吧,之前玩死亡搁浅感觉这里真漂亮
  7. 不太想,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家里蹲那类的,不喜欢到处乱跑,如果要出国的话我宁愿去冰岛看冰川而不是跑到纽约或者东京的兽展上面听用自己不太熟练的语言搞的讲座什么的
  8. 对于非常喜欢社交的爱好者来说还是值得一去的,还有一些对兽装比较痴迷的人,有的画师也会趁着这个机会去参加兽展的签绘
  9. 是不够的,在国内特别大陆这一块,furry社群里面99%都是文化轻度爱好者,社交重度爱好者,不像某些地方除了办漫展之类的活动,还会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公布他们对于furry社群研究的成果以及向轻度爱好者科普文化的历史之类的,虽然这种讲座都是爱去不去,但是至少最后能产出一些东西 我去的三个展会其实已经算是比较良心的了,都是酒店展,就是把展会地点设置在酒店的某个大厅或者租会展中心,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露天社交,会有那种音游跟pc或者主机游戏的区,还有一些类似迷你足球跟海绵池这样的区 但是说实话,对于大部分以“旅游”心态特地参与的爱好者来说,非常无聊 跟二次元的cos不同的是,furry们大多是以兽设作为名片社交的,通常会写较为详细的设定跟拥有自己约或者自己创作的形象,所以个人品牌的元素非常重,加上好工作室的兽装效果好看、昂贵且订购周期长,所以这方面也有某种品牌效应的加持,有的人不远千里万里跑来聚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去见一下那些知名的兽装扮演者,整个感觉有点像小明星见面会
  10. 错误的,属于对"furry"这个单词的望文生义,通常只有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家接触furry文化才会出现这样的误解,这类科普我之后会单独发帖说明为什么不是这样以及为什么furry会使用furry一次代表这个文化
  11. 关于宝可梦与furry的美学表达的关系涉及了分类问题,这个我会在以后的科普中写明,不多赘述 以ehentai举例的话,几个大的分类是欧美的大雷兽娘、日本的兽娘本、欧美的南通(或更多)、扶她跟少数feral、大陆跟港澳台地区画的少数杂图跟短漫画 但是如果你注意的话,比较知名的异性恋或兽娘furry画廊艺术家 咬伤堂(团体、feral、tf、女性furry为主) reliex lenov(个人,女性furry为主) zummeng(个人,正剧式长篇系列本作者,有《欢迎来到新曦室》、《预言》、《生命之树》等超知名作品》 hioshiru(个人,知名的哈萨克斯坦furry艺术家之一,有《9Tales》这样的长篇本跟《流明之窟》这样的20页级本数个) 水贺(个人,知名的日本feral艺术家,主要创作feral类的内容,同性异性都有》 其他的类似dagasi、buboniku、bunnybits 之类的人主打一个什么都画,你说的”男同”占据了五六成不知道是以什么标准认定的,至少从我得到的信息来看,更多的作家倾向于“都画”,而不是选其一
  12. 就跟二次元人现在不再自称二次元一样,一个词语被污名化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这点在同为亚文化的furry上表现的很像
  13. 我去过三次不同展商的展会,分别在上海、广州跟广东,我觉得体验不是特别好,可能是因为商业展的原因,就跟某些看动漫买手办在家里画七七八八图的御宅族去线下展会的感受差不多,挺无聊的,可能有的人特别喜欢兽装想要线下rua,或者有很远的朋友靠兽展这个契机聚一聚才是国内兽展的主要意义吧
  14. 这其实是一种污名化传播后的认知结果,如果从网站检索的结果来看,不过是SFW作品还是NSFW作品,各种性取向的内容貌似都没有处于一个非常明确的倾向,国外在这方面玩的相对是花,但并没有呈现出一种”全都是“的状态 不管是”重口“还是”男同“都是一部分,就好像二次元领域里面的各种男娘、性转跟guro内容呈现的效果差不多
  15. 兽展类似Furry界的漫展,最早是1983年左右开始的,现在兽展的内容主要是兽装游行、各种工作室跟摊位还有一些小游戏之类的
  16. 有的,APA这种形式就是早期的艺术家俱乐部,传统漫画家通常也有自己的圈子,而且作为先锋艺术家们,他们在当地的Furry群体里面的名誉也挺高的,不少人之后也当了相关的编辑或者出席兽展之类的
  17. 可能能通过他们的朋友或者家眷联系,但是我从来没那么做过,既然已经去世还是让人家安息吧,只是缺少了一个信息源,不值得我为此把人家不喜欢提的事情再提一遍
  18. 我的规划是从美国发源地->日本韩国->港澳台->大陆的历史来探索 我之前跟edd vick 有过联系,基本靠蹩脚英文跟翻译器,但基本沟通是没关系的,之前还有一位六十来岁的漫画家给我开放了她几十年前写的我没有权限访问的帖子 有些人是在2024年7月去世的,失之交臂了,再过十年能联系到的人就更少了
  19. 资料整理非常耗时,很多网页本身没法访问了,得靠其他的渠道找到信息,甚至还得联系还健在的老漫画家们,所以可能是以月为等级的更新
  20. 有点兴趣,但是暂时没有想法加入幕僚团,我现在是Furry内容专精,对整理除此以外的信息兴趣缺缺 :3
  21. 大致看了一下,之前说的应该是wiki中“系列贴”里的内容吧,同一主题超过3个的话就可以加入这样? 我很期待之后可以在wiki中有一席之地,出于对Furry的喜爱,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在某个板块里面弄一个Furry专题的区域甚至Furry板哈哈,我之后会尝试在同盟发布更多类似内容的
  22. 感谢喜欢! 图图是2025年的合委贺图 :3
  23. 还没仔细看过论坛wiki,我估计会分成很多篇,可挖掘的内容还是挺多的
  24. Furry文化指的是以拟人动物主题为主的现代亚文化,其脱身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科幻文化 未来主义盛行的20世纪 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由于冷战背景、航天探索以及经济复苏跟科技发展,大家开始关心科技、社会、艺术和文化在未来可能会发展的样子。 1977年的《星球大战》开启了现代科幻大片的热潮,1980年的《帝国反击战》更是巩固了这个流行趋势 这个时期不仅未来主义盛行,同时由于互联网、个人电脑的普及,在加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同时,信息传播的效率也开始出现了质的飞跃 在这个科幻题材爆发的黄金时期,科幻展会也就成了一个应运而生的产物 Albedo Anthropomorphics 根据Fred Patten 最初在 《Yarf!》发布的1966-1996 年Furry爱好者图解年表 记录 在1980 年 NorEasCon 上, 史蒂夫·加拉奇( Steve Gallacci) 展示了他的漫画《Albedo Anthropomorphics》中,一个名为Erma Felna的角色的插画 这引发了一部分科幻爱好者对于拟人动物的讨论跟兴趣 从而催生了一个名为 “Gallacci ”的拟人动物内容的讨论小组,这本漫画被认为是 Furry 这个漫画子类型的开创者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本漫画,整个Furry文化的出现可能会延后很长时间 在此之前,1966 年 9 月手冢治虫的《丛林大帝》;罗伯特·克鲁姆的《弗里茨猫》 以及迪士尼的罗宾汉、Vootie的创立等funny animal 类型内容就已经为此奠定了一定的爱好者基础 《Albedo Anthropomorphics》或许不是拟人动物这个创作形式的起点,但却是Furry这个亚文化的起点,但此时Furry还并没有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亚文化 Vootie 与 历史上第一个公认的Furry漫画之母 里德·沃勒(Reed Waller) 创办了Vootie,这是一个以Funny Animal为主题的业余出版协会(APA),也是 Rowrbrazzle 的前身作为一个地下漫画(Underground Comics),它拥有跟普通的地下漫画相似的特征:非主流、反叛精神跟成人主题 Vootie 是一个以 Funny animal 为主题的 APA(业余出版协会) 但同时,它对于NSFW的某些部分相比于一般的地下漫画来说太少,甚至可以说清汤寡水,于是,同为Vootie成员的韦恩·麦克唐纳(Wayne MacDonald)向沃勒写了一封信,信中写着: 他为此在2010年的Visions of Paradise #155 专门用一个叫做“It's True – It's All My Fault!”小章节写到: 于是《 Omaha The Cat Dancer》( 猫舞者奥马哈)就在这个场景下诞生了 猫舞者奥马哈 《猫舞者奥马哈》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明尼苏达州米普尔市(Mipple City) 漫画中的世界由拟人动物角色组成。 这个故事最初是对当地蓝色法律(限制娱乐活动的法律)的讽刺,但后来发展成了一部漫画版的肥皂剧 它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个成功将现实主义与 Furry 融合并被公开认可的漫画系列 Furry亚文化的诞生 1983年2月Vootie停刊,Vootie的前成员Marc Schirmeister和Timothy Fay继续创建了Rowrbrazzle ,并于 1984 年 2 月发行了第一期。 Fred Patten认为Vootie和Rowrbrazzle之间的过渡是Funny Animal 转变为 Furry 的关键点,类似 furry 的拟人动物艺术其实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当时的爱好者数量少、创作零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 而 Rowrbrazzle 的出现意味着这个群体已经足够大,足以支撑起一个独立的亚文化。 因此可以将1983年视作 furry 亚文化的开端 根据 Rowrbrazzle 的前主编——也就是被公认的 Furry Fandom 创始人之一 Fred Patten 的说法: 因此现在一般的看法认为,拟人动物这个创作形式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的动物崇拜,而Furry是基于这个艺术表达诞生于1983年的现代亚文化 结尾 Furry在现代亚文化中也算是历史较长的那类了,从早期的互联网时代开始活跃的Furry群体之后传播到了许多国家并且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 如果可能的话,这类帖子我会做成一个系列,除了赛博考古去探索历史,也会去研究拟人动物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在furry文化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各位如果有任何对Furry的疑问,可以随意问我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