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这是一个难以用只言片语去诠释,但对于它每个人心中都能有个大致概念的词语。
它象征着命中注定,象征着殊途同归,象征着徒劳无功,也象征所有无力的挣扎。
无论是最终堕入原力暗面的阿纳金,还是站在末日火山山口,终于被魔戒的力量击垮的佛罗多。无论是一席黑衣,将长剑刺入鲁路修心口的朱雀,还是将霜之哀伤拔出冻土的,洛丹伦昔日的荣光——阿尔萨斯。他们的故事之所以震撼与悲壮,全因“宿命”二字使然。
当那一头橙发,朝气勃发的男孩跟另一个性格内敛却自视甚高的少年被编入同一个忍者小队时,我们便已经意识到不久的将来,二人终将因为观念与理想的不同而不可逆转地刀剑相向;当一个曾经俊美但却因为修习黑魔法而形如枯槁的苍白男子对尚在襁褓中的小男孩痛下杀手之时,我们就立刻明白后者终有一天会带着失去双亲的满腔仇恨与之拼个你死我活。
大概,我们的都怀有一颗幸灾乐祸之心,或许,我们只是坚信那“无巧不成书”的铁律。所以,尽管许多人在现实里并不承认命运,但都乐见文学作品里,那一场铺垫已久的世纪大战的来临。
于是,在一个个成功案例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乐于将“宿命”作为故事的主轴来展开故事。无论合理与否,无论是真有新意还是新瓶装旧酒,仿佛只要在种种伏笔与设定的背后以宿命为旗号,那么一切的不合理都能得到理解与原谅。
突然的黑化?那是宿命的安排。毫无理由的背叛?那是宿命的安排。牵强附会的你死我活?那,也是宿命的安排。
如今鱼龙混杂,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是否已经把“宿命”这个设定玩得烂大街了呢?如果是,写手又该从何角度进行革新与创作,让这个设定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