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通宵列车】Dance Of Magic


不死猫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日本一个并不是特别有名的作家给轻小说下了个定义,“所谓轻小说,就是通过在亚文化中已有共识的概念去构筑故事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个典型的轻小说作品,如果不是对日式奇幻有过了解,明白“亚人种”,“贤者之石”,“神秘”,“概念”这些种种,或者至少大概是有个印象的人,是很难缕清这个故事的。当然,每个作者下笔前都会假设有些概念读者早已知道,要是这次的通宵列车征文每篇开头都得解释一下什么是列车,那就没法写也没法看了。这不是个缺点,毕竟那么多日本作家都用的技法,凭什么我不能用是吧?而且这个技法确实尤其在短篇中有所优点,毕竟总共就一万来字的篇幅,要是逐一介绍,这节奏就太拖沓了。至于对这些概念不甚了解的读者,想来也不是你的目标客户。

      缺点在于人物印象的刻板化。省略大幅的解释和介绍之余,自然也难以塑造复杂的人物,全篇难免陷入“萝莉会长,哦,这个我好像见过”,“忠犬女仆,哦,这个我懂”,“恋爱脑公主,哦,果然是这样”的阅读体验,就连反派都坏得传统。虽然以你这篇结构来说,也不好插入闪回或者独特的生活哲学什么的,但若是想把这个故事扩展成长篇,是可以多考虑一下人物立体化复杂化的问题——当然,像《他将通向墓园》里那样与外在与内在的极端对立又有些不必,那毕竟是整个故事的主题,要从头到尾为其服务才能写出效果的了。

      而谈及具体内容,王道一点的故事没什么不好,从头到尾打打打没什么不好,每年好莱坞都靠着这个赚上几十亿票房呢你怎敢小看它?但作为,嗯,被其他人奉承说是比较擅长战斗场面的作者,我会觉得这篇的打戏部分……后面的大场面处理得很好,足够有气势,但前面却显得有些,没有分镜。分镜,这是一个漫画,或者电影名词,但我会觉得这个概念在文字上也是有用的,其本质是通过视角的不同和画面占比的不同,来引导读者去注意重点,而在故事的高潮,没什么比一个凌厉的分镜更能煽动观众情绪。但在这个故事里的或肉搏,或枪战之中,却有点失却重点的感觉,大致上你只是把具体发生了什么,和两方是怎么想的一字一句敲了下来,而没有通过适当的裁剪,突出,来营造气氛,渲染情绪。

月见闪光遭妹子发现人渣诚本质,而被柴刀,求医花去了-2节操

注释
用钢笔的人 用钢笔的人 80.00节操 长评糖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