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什么才叫作爱呢 - 已大致解决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爱”作为人的一种感受,它的感性决定它无法被实际规范,当下人对他的理解来源于文化环境与社会规范。

不同认知的人,不同社会中的人对“爱”的理解具有差别。

比如老一辈的老话:打是疼,骂是爱。叛逆不听话,父母老了日后连报孝的机会都没有。:mx031:

放在现在,“有人疼”=“有人爱”?

这是家暴。:mx035:

齐桓公食易牙之子,本不舒服。易牙解释失去儿子我很心痛,但为大王身体安康,我愿献出儿子。

齐桓公感慨:“易牙爱我!”

三岁的易牙之子:“6”

易牙之妻:“9”

——————————————————

现在人的普遍理解的“爱”实际上是经过文化聚合而成,看似实际存在的产物,但每个人的情感活动不可能完全一致。

当一个人有种地为另一个人产生情感,做出行为。在旁人看来,这一行为便被称作“有爱”。比如爱狗人士见到狗狗救援视频,纷纷叫着这是好人。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这一行为不能证明他是好人——万一他黑心且不法的野狗肉商家呢?有人从中感受到“爱”,有些人嫌弃犬科的人就感受不到。

——————————————————

“爱”这个词,在当下语境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文化名词,而是作为行为动词。

在当下,爱人,这个词停顿的不同决定作用,用作动词为“爱(某个对象)”,作为名词时有“我所爱的人”,“妻子”。

从这两个方面。

作为动词时具备实际意义源自于文化社会赋予。什么样的行为叫作“爱”?——这样的行为叫作“”爱。

作为名词时,需要通过某段感情而结缔的身份关系,社会联系,被冠以“爱”字。如鲁迅遗言中自言他活着不为他的爱人,更多是为他的仇人。

所以,“爱”这个词,从诞生之初,便有所谓的“话语权”,是某文化共同体规定的范本,代表着共同体普遍接受的价值观。:mx048:

当我们引入历史的视角,随着不同时期的文化不同,爱的定义也不同。——因而永恒的“爱”不存在,只有感受留存。怎么理解全凭个人,

个人精神的构成是离不开环境的,“爱”得以拥有“意识形态”,不同意识形态下的人对爱的理解完全不同。比如有“苦痛美德”的宗教,把灾难视为“主”对其子民的磨炼,“主”的目光即是“爱”。

很多宗教都有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它的个体性作祟。

———————————————————

所以你要理解“爱”是什么,首先得剥离掉当下已经有的对“爱”的一切定义,然后去考察,什么样的行为被社会公德所接受,什么样的行为又会被反对。

这样你才能看出“爱”这个意识形态后面的真正虚影——真正的“爱”。不存在物质界,而在人们精神当中的东西。

———————————————————

你有提到“缺憾”显然是注意到,正因为“恨”的存在,而有“爱”的产生。

不知死,焉知生,万物负阴而抱阳。

爱是无法观测到的,它必须辩证得出,故而总会和“缺憾”绑在一起。

优秀的作者必须精于此道,不然无法打动人心,书卖不出去。文化作品中也能经常看见,如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名画·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柱子没有画)

普遍认为当一个人某个方面得不到满足,有另一个人提供帮助,没有挟恩图报,我们称其为爱人。

————————————————————

我这么解释,你可能不理解,毕竟在中文语境下,我们对“爱”的理解多来源于修饰与行为。

换成“LOVE”或者“情”可能更好理解。对“爱”有明确的定义可不是好事,如贞节牌坊与赎罪券……

————————————————————

以个人理解,我们可以给“爱”暂时定义这么几个要素。

1、“爱”非物质界的事实之物,但事实存在与人的精神界。——爱是人类定义的社会性虚影。

2、“爱”需要论证才能得出结果。——需要遗憾,才能看出是否有爱。

3、“爱”是某种文化意识与文化符号,根植于人类社会,不同意识形态会有不同的体现。

4、人拥有对爱的定义,同样也受其影响,最终聚合成某种范本。比如:某流量明星向粉丝打招呼,被粉丝理解为爱。

5、“爱”说到底根源自人的感觉,有个人性质。又随为社会责任与道德所规训,最终发乎情止乎礼。

道德感低的人会倾向于个人感受,忽视社会道德,若同时对公序没有敬畏,可能会做出反社会性行为,如无差别强奸或杀人。

6、结合以上,“爱”具备个人性,社会性,普遍为社会公德趋同。被目前主流文化赞同的行为,一般会被称为有爱。

——————————————————————

若是一个人只为爱情而结婚,那终究会因为失去情感中的美感后为爱情而离婚。

一般而言,“爱”责任,情感,性的三者合一。

道德心与责任感>个人情感>性需求。

社会性>个性>性欲求。

所以到底什么是爱,这就得问你自己了。

——————————————————————

性欲求最高,没有社会性,强奸犯,反社会人格。

个人性最高,缺乏社会性,渣男渣女,闪婚。

社会性最高,缺少个性,老婆买来的?还是要让自己不舒服?

所以,这三者虽有高低,但都是需要的。

——————————————————————

顺便一提,现在的人普遍没法谈恋爱,就是因为社会性这一节出问题——布尔乔亚主义下的信任危机——人们联系的成本过高,导致个人性或性欲求高。(精致利己主义,消费主义,精英主义,功利主义,理性主义,后现代文化,后工业时代)

,由雾茗修改
注释
字母菌 字母菌 20.00节操 平时不活跃,这是我能给的最多评分了。很感谢!
  • 喜欢(+1) 2
  • 感谢(+1) 1
链接到点评
  • 字母菌将标题更改为什么才叫作爱呢 - 已大致解决
  • 骚男锁定了本主题
游客
此主题已关闭。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