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突然想来感叹一句我和现在真正的年轻人群体的信息茧房


推荐贴

23 小时前,autok9999说道:

你比我还小一岁。看你的说法,好像你是个比较有学问的老师吧?似乎你已经脱离网络环境比较久了,那什么G夺冠已经是2018年的事了,我国的IG战队在2018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夺得冠军。

没事,脱离环境就脱离环境,现在网上那些玩意,不知道才比较幸福。

不过呢,就这几天,NGA论坛总知道吧?这论坛现在早不是当年的模样了。总之前几天还有个清北的教授,01年拿过CMO金牌的,在NGA上跟人对喷呢。

早年读书和刚进社会的时候,被这些玩意摧毁过不少睡眠,我知道自己意志力很差,所以就尽量少去接触这些玩意。现在虽然平息了不少了,但习惯已经养成,也懒得改了

 

23 小时前,danielrosen4说道:

一般来说信息茧房专指一个群体因为受到各种媒体和信息推送的蒙蔽而只能了解到一个立场的信息,看不到其他角度的事情

你说的这个情况可能更接近——“代沟”

 

18 小时前,貞銘不存说道:

簡單來說就是代溝啦~知道了也不錯。:YangTuo_Y:

不過想追求對方 開頭的話題就是電玩也太缺心眼了吧WWW:1240732356_SSB(1):

 

19 小时前,nmy9172说道:

更像是代沟

不过信息茧房肯定也是有部分身边人的影响,导致忽略了整个社会的大体印象

不要只在一个平台里呆着,多看各个平台就会认识到差异,进而可能就能意识到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了

 

不过像我这种纯单机用户,不玩网游不看直播的,人听说我玩游戏想找我聊发现根本聊不到一起

我也发现他们的用语也有点听不懂或者抽象了

是代沟,也是茧房,总的来说是信息隔离

 

21 小时前,fh说道:

可能是重灾区吧 网络带入生活终归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身边的年轻人没有这种的  年轻男性喜欢从游戏入手找话题是真的

 

20 小时前,seko2012说道:

:YangTuo_4V:虽然咱也看电竞,甚至可以说对你提到的这些如数家珍,但是咱真不会入脑把这些东西讲给完全不懂的人。说真的不了解还是远离这些东西更好。

感觉本质上是短视频养成的梗小鬼严重扩大化,已经影响到现实了

影响现实这种感觉一直都有,只是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一般人生活可接触到的领域中。比如很久之前问我就见过戒色吧的传单,后来也见过女权的传单,类似这俩这样对现实侵染比较强的断断续续的一直都有,就是程度问题而已。

 

21 小时前,ho_Billy说道:

感慨,原来现在大学生都已经变成梗小鬼了吗

写作文还玩梗,这种事我只在小学干过

没想到代沟来得如此之快(我才刚准备毕业啊喂)

你后面有个人对这个事情的总结挺不错的,就是最后那个。

其实这样的人比例不算高,不过我这次带的班规模比较大,我自己加上五个助教带了一百多人,所以能断断续续的碰上不到20个这样的选手。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真的没意识到,是自己在比较严谨的论述中突然插入了几个,应该是被过去的日子的日常交流影响太深了。

链接到点评
3 小时前,克洛伊木马说道:

是代沟,也是茧房,总的来说是信息隔离

这种情况,很明显是 回音壁,你的那些学生,自己在过去的大学生活中,一直在使用或者这么做

不管是 学校还是周围的人,都没有对此表示出什么不对,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得到强化

并不是不聪明,而是 网络用语开始渗透现实生活,而你觉得 正常的话语,例如 报纸 新闻联播之类的在他们眼中,何尝不是正确的废话

并不是 信息茧房,如果真有倒还好了,你不知道,我告诉你就成了,最可怕的是 知道但是不在意,你说的话都是空气,我看都不想看,心药难医

而 上面为了弥合这种,也在有意无意的希望靠着使用一些脱敏了的词语来吸引年轻人,例如 yyds之类的(主要是网媒,毕竟纸媒的阅读受众不同)

 

链接到点评

和楼主与前面的朋友说到的一样,我再来补充一些观察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

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以前放学后,学生出没的可能是各类文具店、报刊亭,再高龄段可能是网吧。

但现在这些都逐渐消失了,并且在愈演愈烈的家庭焦虑下,只有各类托管班和全封闭式学校能成为学生的归处,但这些真的只是课堂的延续而已。

那么他们唯一的社交生活时间,就真的只是手表或者手机上的那点网络时光了。或者说,对这一代人来说,他们社会化的第一步就是在网络中进行的。

这批真正的网络原住民,很多需要现实中培养的沟通原则都还没来得及建立,就已经被丢入了风险巨大的匿名化环境中。再加上他们本身也是被现实世界“驱赶”到网络世界的,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栖身之所。

于是各种缩写和黑话产生了,圈外的看不懂,被排除,圈内的人共鸣,增友情。这也多少属于一种标识身份、排除异己的自我保护手段了。

而且他们还撞上了信息流推送时代。以前上网的第一步往往是各类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在获得信息前往往还需要一步检索过滤。但现在上网的第一步就是各类app,不说首页推荐和信息流广告,连内建搜索都有面向用户筛选的。再加上现在的富营销,目的就是铺天盖地的精细化的创造茧房,让你产生某种言语或商品就是很火很普世的幻觉。别说缺失了一部分社会判断能力和主动搜索能力的新z世代了,我们自己究竟什么时候踩进了茧房都要打个问号。

至于未来嘛,说到底,有什么群体有动力打破现状吗?

链接到点评
于 2024/3/12 于 PM4点42分,海孤云说道:

现在大学生(我)都不理解10后那些小学生的文化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独特文化阿,还有能教教申论和行测技巧咩:mx051:大二学生还不知道要怎么为考公做准备了(可能是因为还没开始了解?:UI_EmotionIcon5:

到时候报班系统培训吧,这真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哪怕最快的班,全程加起来没个两周也拿不下来

链接到点评

网络用语不仅嵌入到上面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了,而且他们对于考试和网络没有明显的区分,居然把考试当作玩游戏一样随意的对待,没有能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能把“哈基米”“青铜王者”“抽象”这些网络词汇写在考试的作文当中我是真的惊了:1529987897_SSA(2):

链接到点评
于 2024/3/12 于 PM9点17分,Leopard2cv说道:

我觉得这不算信息茧房,而是我这一代年轻人受到的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

楼主花一些篇幅来讲了很多人区分不开网络用语和口语,虽然这里和年轻人自己玩圈子玩的有关系,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上课下课之外,唯一的精神慰藉可能就是晚上偷偷玩手机。对于他们来说,上下课是“工作”,而玩手机上网就是“生活”。加上由于现在大部分中学院校大量运用“衡水模式”,这种带着强制性生活常态自然会让他们模糊“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边界,比如一个年轻学生,每天一言不发的上课自习14个小时,上完课以后想方设法偷偷玩4小时手机,剩下六小时强制睡觉。久而久之,他思维中的“生活”就定性了,那就是每天空闲时玩手机的那四个小时。当这些年轻人熬到了大学大专或者出了社会,发现自己突然一天不需要“工作”14个小时了,而是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之前在高压环境下养成的生活习惯很快就会改变他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整日整日的沉浸在互联网世界中。如果说高中起码有些管制能稍微遏制这种倾向,大学大专对学生的放养就会加速这种倾向。这个时候,如果这个年轻人周围的年轻人(比如舍友或同学)与他也是同类,就会很快营造出一种现实和互联网之间不存在边界的氛围。这时候,他就会开始失去对一个词语是否是网络用语的判断力,因为他身边的人也在用网络用语与他交流,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总是如此。这样一来,他会将网络用语纳入自己的口语词库中,想要表达或者指代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优先使用这些词汇,因为这些词汇与古代的成语定位很类似:双方都知道这个词汇背后的典故,直接使用这些词汇比客观的叙述更能传递说话者的感受。当然,仅仅只是口头上使用网络用语,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有时候还会帮助增进友情。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现在的书写的白话文,并不是完全的书面语,而是在现代汉语基础上进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一旦某个人日常使用的口语中掺杂了很多互联网用语,那么这个人的书面用语中出现互联网用语就只是时间问题。

要纠正这种现象,必须要改善年轻人的教育现状和目前的教育体系,让年轻人之间有时间交流,让他们有地方交流,让他们有精力交流,不能把人逼得太紧,让他们沉浸到互联网的世界中去寻找精神慰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样的现象。不过很可惜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二三十年内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的。

本来我以为是初或高中,结果一看申论给我整懵了。特别是楼主写电竞粉混喷和女生反唇相讥:“你是不是看孙吧,玩原神?”那段的行为我怎么都不能和大学生联系起来。

但看了一楼最后一页的老哥写的好像突然悟了。在这些年轻人看来,网络不再是一个和现实泾渭分明,需要分清的世界了。而是好不容易从沉重的学业枷锁解脱出来时的自己的“生活”。甚至还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甚至说——网络世界就是现实世界!虽然这话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或者换个说法——十四个小时的沉重学业是在强制坐牢,网络世界才是现实世界,才是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有大问题了?

但层主你写——加上由于现在大部分中学院校大量运用“衡水模式”让我很疑惑。我不太了解中学现况,就算河北学子对衡水的也是巴不得它早点死,或不想去但为了好前途又不得不卷这种无奈的态度。

想问下层主,国内真的不分地域的大部分中学院校大量运用“衡水模式”了吗?如果是真的那可太吓人了..... 希望老哥能解答下我的疑问。

链接到点评
15 小时前,623HS说道:

本来我以为是初或高中,结果一看申论给我整懵了。特别是楼主写电竞粉混喷和女生反唇相讥:“你是不是看孙吧,玩原神?”那段的行为我怎么都不能和大学生联系起来。

但看了一楼最后一页的老哥写的好像突然悟了。在这些年轻人看来,网络不再是一个和现实泾渭分明,需要分清的世界了。而是好不容易从沉重的学业枷锁解脱出来时的自己的“生活”。甚至还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甚至说——网络世界就是现实世界!虽然这话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或者换个说法——十四个小时的沉重学业是在强制坐牢,网络世界才是现实世界,才是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有大问题了?

但层主你写——加上由于现在大部分中学院校大量运用“衡水模式”让我很疑惑。我不太了解中学现况,就算河北学子对衡水的也是巴不得它早点死,或不想去但为了好前途又不得不卷这种无奈的态度。

想问下层主,国内真的不分地域的大部分中学院校大量运用“衡水模式”了吗?如果是真的那可太吓人了..... 希望老哥能解答下我的疑问。

我个人是四年前在省重点高中毕业的,当时这种情况还不算明显,早上八点上课,提前二十分钟早读,下午六点下课,午休两个小时,晚自习是十九点四十分到二十二点十分。学校允许带电子设备,相对来讲氛围很宽松,也没有养成互联网依赖。但是最近出来工作以后,很多认识的学弟学妹都在抱怨最近学校的作息时间收紧,比如早上提前跑操,晚自习提前晚读等等,侵占了他们的自由作息时间,还有就是周末和寒暑假补课越卡越严,以前来不了请假也没关系,老师不会在补课时讲基础课,现在卡请假像正式上课一样,老师也把基础进度放到补课的时候讲,不能随便请假了。重点高中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稍微次一级的高中或者普高了,我一个初中同学考得差了一些,上了普高,当时他就天天跟我诉苦,说他们每天早上七点就要到教室早读,晚上晚自习也是上到十点半才放人,他屁股快坐出痔疮了,他也不是能读进书的人,整个人高中时被这一套整的,非常的厌学,整个人也很萎靡,最后考了个专科警校,进去后没一年直接主动入伍了,今年刚退役出来,精神状况好了不少。

我个人大学后和现在工作玩游戏都比较多,加了很多游戏群,能跟很多现在的中学生交流,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每天中午一点到晚上十一点后开始水群,但是要一起打电脑游戏普遍只能周末才上线,而且普遍就打一晚上或者干脆两个小时,然后又回到水群状态。我有时也问过一些人他们的作息情况,现在很多人都是早上六点就要起床,然后六点四十要去到教室早读或者跑操一类七七八八的事情,晚上晚自习更是恐怖,有些人二十三点才下晚自习,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能熬过来的。我都不用多想,就知道他们早上起来就是一脸没睡够的样子,听课做题的样子更是想都不用想,不是失魂落魄的梦游症患者就是半睡半醒的白日梦大师。这种情况还相当的普遍,基本上在游戏群里面一说就有不少人出来忆苦思甜,而且不管换了什么群都一样,情况非常的普遍。老实说,如果我早两年毕业,我兴许真会去当个老师,但是这两年以来这类情况越来越严重,我考了教资以后,去问了几个学长学姐,发现他们作为新教师,周工作时间普遍在50小时以上,薪资却只有2K-3K不等,还不如地铁的保安,所以最后决定留校找了个工作考公。我觉得现在的教育体系有非常大的问题,不但折磨学生,也折磨老师。在这种畸形的体系下,培养出有互联网依赖性的做题家可以说是必然了,学生没力气学习,老师没精力教育。尤其是疫情结束后经济下行,政府各部门都要缩减支出,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是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层政绩的,所以为了卷出成绩和升学率,采用衡水模式的学校是越来越多了。但还是那句话,大家都卷等于没卷。我自己是非常的担忧这种现象的,但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时代大势,是个人没有办法扭转的。我只能说,希望各位以后遇到从学校里面出来放风的学生老师,对待他们和善一点,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心理负担,就算是做一点好事了。

链接到点评

本来不怎么爱看长帖的还是看完了,也是不免有些感慨。

网络输出真的可怕,一天一个样不为过,常常在各种评论下看到各种难以理解的东西,又不想专门去理解这些东西,正像楼主所说:每个字都认识,有一部分词汇似曾相识,但是连起来我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有一部分过脑即忘,有一部分却能渐渐融入到生活中。我自己也偶尔蹦出来网络词汇了。

粉丝群体也是有点吓人,一部分是友好的,一部分只能容得下自己圈子里的人。我也有喜欢的up主,发了视频就去看一看,得到了知识也好收获了乐子也好但没有特别,嗯,在乎吧。有一部分的粉丝群体是真抽象,他们的喜欢的明星,up主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切实的东西嘛,有时候会感觉就像信徒一样,不得不敬而远之

链接到点评
游客
此主题已关闭。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