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大家觉得生儿可以养老吗?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于 2025/3/15 于 PM6点27分,love1说道:

我觉得这种想法挺不好的,本身其实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自己的生活,不过好多人都是这种想法,哎:wn004:

不过以后就有养老机器人了,可能会比较热门吧:wn026:


“生儿可以养老”这个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请允许我先把这个问题拆开
生儿,可以,养老

生儿:为什么“生儿”?是作为一种动物繁衍后代的本能,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本能吗?当前,公民享有生育自由权,包括选择是否生育、何时生育以及生育数量的权利,生育并不是义务。咱家目前鼓励生育,然后因涉及到文化伦理,道德义务的深厚影响,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基于这些出发基点,我们是应该要选择去生育的。

然后我们再结合现实的实际情况(之前相当于理论指导部分)去看,现在就业结婚生活(买房供车)等等压力很大,养育成本很高,因此造成当前社会生育欲望相对之前十几年几十年要低。
养育,养育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尤其对亲生或法律认定的子女),以及有非常强烈的伦理责任伴随。可能有些人觉得,我连自己都过不好,我还要再养一个?从一个方面看,前面提到的现实压力确实存在,导致对生育产生更多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从另一个方面看,社会的风向。人的价值观略微发生变化,对比以前,以前的人比现在过的更苦吧,如果有人觉得现在过的更苦,那我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温饱,现在多少人说找不到工作要饿死,实际上只是过的不好,并不是真的啥也不能干啥也不会干然后干等着饿死。
社会在发展,因此人的标准也逐渐提高,因为人觉得生活在一个相对更好的环境,理应有比之前更多更好的选择,当在某一发展大阶段的某一发展缓慢时期,这种“比之前更多更好的选择”比人更少达到一定的阈值,就会更多地引发人的不满,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说回来,人的价值观略微发生变化,我觉得还更多体现在要求更多的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但是很容易往往陷入“精致利己”里面去(这里并没有说利己是错的),“精致利己”的直接影响,个人认为就是及时行乐,更多考虑当下,更多考虑个人,倾向于把个人从集体,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中抽离更多,降低道德对个人的束缚,这里还是阐述一种现象,并不讨论对错或好坏。

养老:养老有这几种方式,1.靠自己养自己 2.靠所谓的AI智能机器人 3.靠社会,也就是那些养老院等等 4.靠亲属家庭,也就是子女
依个人看,第一种不现实,如果能一直靠自己养自己,那也不需要“养老”去形容了,而是用“生活”了,当前人的生理机能会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这是自然规律。
第二种,也不现实,这里直接分为两类,一类是,AI还没有自我意识,那这种就还是设定好的程序,基于“”AI的“创造力”是对人类创造过程的模拟,而非意识驱动的原创”的观点,AI不具备意识、情感和意图驱动上的创造力,依赖算法设计和数据输入,本质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创新。因此,我认为AI不具备充分的“养老”能力。ai如果有“自我意识”,那么AI不和你有强伦理的,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血缘关系,如果仅依靠契约关系或者别的关系,在有“自我意识”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可能更加是冰冷的理性(当你没用的时候就停止你的生命),因此,我认为AI不能很好提供“养老”能力。(这里多说一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肯定是能有承担部分甚至大部分养老责任的养老机器人出现,我并不忽视这种趋势或者反对这种技术的发展)
第三种,个人认为还是是属于“契约关系”,“功利主义”,花钱获得服务,这点有好有坏,好的方面就是护工可能照顾地更专业,有更多时间照顾“老人”,不好的方面就先略过了,大家都懂。
第四种,靠子女。要子女养老,首先得养育子女长大,同时教导他们健康成长,等等。如何教导子女这里不提,直接说结论现象,有些子女缺少赡养的道德伦理观和意识,忽略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里单指从精神上,从出发点上,不涉及其他显示因素),或者同时缺少思路做法(也就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因为现实原因,难以照顾好老人(这里指有心赡养老人,但是“”行动受阻“”)等等

可以:把这个词转化一下,生儿的目的是为了养老?如果楼主想讨论的主要方向是这个:生儿的(唯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养老。这个问题我觉得并不是简单对错就能说清楚的,硬要说就是部分正确,不完全正确。根据前文所述,生儿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还是社会,国家,人类种族发展的事情,所以生儿的目的并不单一,你可以以某一目的作为目标,但实际上达成这个目标后别的目的也相应达到了。
如果楼主想讨论的主要方向是这个:为了养老而生儿,在我看来,这种表述加重了子女赡养父母的道德压力和现实压力(或者说本来就存在这种现象,不是楼主说才”有“的,楼主只是借题发挥阐述现象),同时结合楼主的话“本身其实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自己的生活”,我理解为,子女因为被加重了上述压力,而导致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非常笼统且不太准确的概括表述)(这里再多说一句,个人认为的“ 更好地 ‘实现个人价值’ “是包括赡养好父母的)
那我觉得最终还是看一个人的价值观,
“不过好多人都是这种想法”在我看来,好多人认为“生儿可以养老”并不是唯一目的,而是给自己多一个选择,而且,在良好的教导,和谐的家庭环境等等下(子女能健康成长),子女赡养父母并不会存在更多的道德压力或者其他因素干扰(这里的”其他因素干扰“,例如,如果子女从小没得到什么父爱母爱等等,那他长大后愿意赡养父母的想法肯定更少)
这是建立在,父母与子女都有正确正常的认知和做法的情况下,如果有一方的认知或做法发生偏差,那么就会导致另一方的压力变大。
假设有个对我的是一个非常坏的老登,那我会更愿意给他养老吗?也许不会,可能还巴不得老登早点不再祸害人,也许会,因为自己思想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从更高更大的角度而不是个人利己的角度去看,接受“自己吃点亏”,而这都取决于当事人的价值观和实际情况。

最后,我也有想过生育是了为什么,我觉得,如果不生育,“生儿不能养老”不能作为这个理由之一,如果生育,“生儿能养老”可以是促使我生育的理由之一,然后或许楼主会接着问我,那你是否是“否定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没有自己的生活”呢?我觉得并不会,为什么会否定我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不允许他有自己的生活呢?在子女有正确正常认知情况下,子女是愿意主动赡养父母(也是义务)的,可能由于生活现实压力原因等等做不好,但是我觉得我会和子女一起积极解决问题,而且我相信大多数当前家庭也是默默在做这种事。
我倾向于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养老),并且认为是应该共同积极去解决。未来的养老的形式,我认为是1.2.3.4多方面结合的,并且还是以靠4.为主,即使作为主要的比例持续降低。
:a4:
 

Lanvic约寒幼藏出去郊游,结果被放了鸽子,只好抓住鸽子煲汤,小鱼路过喝了一口点了个赞并扔下3节操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