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alot 发布于九月 25 发布于九月 25 11 小时前,苍云静岳说道: 一般西幻背景的吟游诗人拿不动那么大的笛子(笑),戈林有那么勇该当团长的就是他了。 是啊,一切誓言都是会走向黄昏的,人心总是会变的,这大概就是这篇的主旨之一了。能看到这个双关,很敏锐哦~ 读完的时候我还在思考女主人公到底是什么来头,总给我感觉是古龙种人形化了。然后一看迷雾,沼泽,噢!是雾障尸套龙 几百年前曾与一名苍蓝星级别的人类英雄猎人产生过爱情。 不过说起来道德第一性还是欲望第一性也是经典主题了,戈林好歹还挣扎过。换了于连怕是早已将老家的妻子忘记了,事后得知对方有了新的婚约还要回去狠狠开枪。我寻思文本里还是对娜塔维亚的行动理念最能体现某种存在主义哲学——大家都是无缘无故被丢进这个世界里的,事情的意义得由做出抉择的人自己赋予。所以欢愉归欢愉,爱情归爱情。爱情也没必要非得永恒,每一段爱情都可以有不同的铭记意义。戈林的行动就很向死而生了,唯有在面临死亡时才能展现人的最本质形态,放下对道德的纠结后拥抱了原始的性本能同时也可以履行自己的誓言。莉莎同样需要在生活的细节中赋予人生意义,拒绝了戈林对自身客体化的要求,虽然具体行为还是在通过新的婚恋来完成自己的主体化认识(显然是女拳的攻击点,在传统或现代语境下女性结婚都是丧失主体性的,虽然现在的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但是毕竟文本就是在讨论一个忠与不忠,双方不约而同选择了婚内出轨是文学性的表达,同时也是体现娜塔维亚超脱凡俗价值观其上的超人哲学的背景板。不管是性侵团员也好,还是勾搭戈林诱惑其对妻子不忠也好,本质都是利用强力来使他人客体化的行为。突出一个我行我素,我想要我就去做。娜塔维亚,我们敬爱你呀。 那么显然黄昏之誓还有第三个含义,那就是对超越世俗价值的存在来说,这不过是一个由庸人赋予扭捏价值的优美小插曲罢了。对不可避免的死亡和背叛,我们为何不嬉笑看待呢?
missalot 发布于九月 25 发布于九月 25 2 小时前,苍云静岳说道: 是这样的,虽然我是带着人本主义的情怀写的这一篇,但其实本质是类似的。我觉得涉及的每个角色都算是在娜塔维亚的参与下完成了自我实现,我自己很喜欢这样的结局。 莉莎的话,考虑到西幻设定默认的风俗和文化背景,她的选择已经相当进步了。她毕竟不是一个读过波伏娃的现代女性(?),让她做更加超越的选择会显得有点怪。 我想探讨确实是这一点:对不可避免的死亡和背叛,人当如何在承认这些东西的基础上依旧认真对待它? 如果你的忠贞在遇上娜塔维亚的瞬间就已经完蛋了,那你到底是从此对爱情嬉笑看待,还是选择全力挣扎,还是捡起自己破碎的忠贞,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这也是我觉得写这些幻想作品也有现实意义的点。在我看来,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也是一个巨大的娜塔维亚(?),有太多挣不脱逃不过的东西。有时候,通过创造一个文学形象,反而可以借由这个文学形象的隐喻让很多现实中隐藏起来的暴露出来,让我们更好的看见自己,也因此做出更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我中午寻思这更像是高等生灵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在玩弄或者试炼。她可能象征了厄洛斯对逻各斯的反转,创造了一个不存在道德规训的纯肉又纯灵的世界——我们只是在单纯的男欢女爱为什么会有道德包袱呢?只是凡人既无力抵抗厄洛斯的诱惑,又无法摆脱世俗的道德压力,最终一生被娜塔维亚神像的光芒所吸引,在追寻的道路上推着巨石惶惶不可终日。被吸引的英雄们就好像骑士文学中的主人公,为了博得心上人的欢心而甘愿自我流放,挑战不可能的敌人,以至付出一切。 可能对已婚的传统基督徒来说娜塔维亚是对第七诫律不可奸淫的试炼,是撒旦的诱惑,是专门来拷打传统道德秩序的敌基督。但在那之前她可能是诗人,艺术家们的缪斯女神。被她一强奸马上灵感喷薄而出,不同版本的赞美诗传遍整个雅典。可能但丁碰到她了之后写了神曲;维吉尔碰到她之后写了阿涅阿斯纪;萨福碰到她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合诗人的生涯并传授女学生她的写作技巧。中世纪天主教的神父们可能碰到她第二天表示看到了圣母玛丽亚的幻象强奸了自己,甚至治好了自己的不举之症,不再对小男孩有任何兴趣了。 娜塔维亚手下的人们就仿佛圣德肋撒,在被天使用箭矢刺穿心脏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并非折磨,而是强烈的、甜蜜的灵性痛苦——如同神圣之爱的甜蜜燃烧。我甚至感觉这是某种对圣人的考核。你被娜塔维亚上了约等于你有了封圣的资格。至于那些道德败坏者,撒旦是不屑于对这些人降下试炼的,狐狸精也未曾有勾引土匪马贼的传说。 幻想小说是有意义的吗?当初暗喻幻想问过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有意义的,通过幻想作品(高质量的)我们得以发现那个理想中的自己,并获得勇气向那个形象靠近。只是那一步终究是需要当事人自己踏出去的。 注释 苍云静岳 66.00节操 你是懂娜塔维亚的(笑) 1
推荐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