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变革之潮——第三次世界大战风云录(10.4 铁幕装置)


推荐贴

        维和轰炸机

 

        用途: 近距空中支援

        制造方: 阿斯图里亚斯工业

        原产国: 西班牙

        量产方: 盟军机场

 

        信念:“我们是自由之鹰!”

 

        装备:

        BD-8 "投枪" 激光制导炸弹 (x2)

        IndroSys多光谱全向激光目标器

        用于快速部署的垂直起降设计

        升级套件有扫描距离、装甲、载弹量

 

        背景:

        相对于那些士气低落的陆军同袍而言,飞行员们通常更少受到艰苦战地生活的困扰:他们基本上都能享受到美味而且热气腾腾的饭菜和温暖舒适的住所,即便是在前线野战机场也是这样。这点使得空军——尤其是担当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的维和轰炸机——总是成为北约战争机器的核心部件,特别是当那些被疲劳和心理压力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地面部队明显已经无法阻挡住对手优势兵力的猛烈进攻的时候。可以说,正是这些能够利用垂直起降系统在前线机场中快速部署的维和轰炸机在战斗中的活跃,才使得盟军在很多场战斗中取胜或者不至于全线崩溃。

        当维和轰炸机接到任务、从机场迅速赶到前线的时候,BD-8“投枪”激光制导炸弹就成了它进行攻击的最好武器:在安装于飞机底部吊舱的IndroSys多光谱全向激光目标器的引导下,这种激光制导炸弹能够准确的击中建筑、载具、舰艇和人群并造成巨大的破坏,只有非常少的手段可以有效的反制维和轰炸机的攻击。

        为了弥合军种之间的矛盾、缓解陆军士兵和空军飞行员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之间的积怨主要来自于可以称得上是“天差地别”的待遇差距),盟军竭力宣传维和轰炸机飞行员的“汗马功劳”,声称这些飞行员马不停蹄的执行任务、因而并没有什么时间来休整(更不用说享受了)。不过,这种宣传偶尔会夸张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某个绰号“斗牛士”、出身富裕家庭的西班牙飞行员据说连续不停的飞行了超过29个小时,执行对地支援任务。这在交战各方的空军部队中都传为笑谈,因为即便是GLA那些经过非人的改造的“地狱复仇者”也不可能拥有这样充沛的体力、可以连续操纵飞机进行29小时的作战。

 

        战场情报

        战地侦查已揭示了关于维和轰炸机的至少以下几点:

        · 死亡之翼 -- 维和是最具威力的对地攻击机之一,为敌人所有地面单位所畏惧。它极其精确的激光制导系统保证击中目标,大块头的BD-8炸弹可快速解决战斗,除了重装甲载具以外。

        · 打完就跑 -- 维和先进的激光制导系统可保证炸弹命中,即使维和投弹之后马上离开。这一点,外加其相对厚重的装甲,让维和拥有极高的存活率。

        · 勇气可嘉 -- 尽管维和装甲不错,但其任务生来就是要暴露在大量敌方威胁之中。当战况变得十分紧张的时候,维和装备了自动驾驶装置,可使用紧急加力燃烧室立即返回基地。这使维和可以攻击防卫严密的目标,然后在被反击火力淹没之前撤离。

        · 升级套装 -- 一些指挥官正在让升级版的维和上场。这些维和拥有“高级航空学”套装,获得额外的装甲和升级的传感器。它们还加了一个弹药仓,容得下一枚BD-8导弹。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 回复 1.1k
  • 创建于
  • 最后回复

本主题的最活跃

热门回复

红色精英兵

【由于论坛改版后精华主题不能轻易修改首楼,故今后目录的更新将在二楼进行,望周知】   这是我做的一个关于红色警戒3的设定,利用了原版红警3和命令与征服:将军的部分框架,但是整个设定的时间线是我设计的。由于这个设定太大,有几十万字,不可能一次发完,所以请各位坛友帮忙回帖、这样我就能避开三连了……   这个设定最开始是在我的百度空间和百度红警3贴吧发表的,受到了

红色精英兵

科迪亚克级战巡舰    定位:重轰炸/运输单位    科技需求:T3    原产方:未来科技公司    量产方:无(由建造场在防御界面召唤)      关键指标:    三联装“白田”型400毫米舰炮(x3)    天西VX型脉冲导弹和伊卡洛斯近防系统组成的防空单元(x4)    质子撞击反应堆  

红色精英兵

任务“先发制人”     指挥官同志,华北战事已然进入最关键阶段。在此前几天,旭日帝国因损失过大而被迫放弃对大连-旅顺的进攻,并且也未能从我军手中夺取承德。这意味着帝国既无法将其最强大的海军舰队投入对渤海西岸的进攻,也无法穿过燕山山脉迂回北京,现在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强行突破狭窄的辽西走廊、冲入华北平原,凭借优势兵力展开对京津的包围。当然,帝国军队也很清楚在没有水上力量策应的情况

        阿波罗战机

 

        设计用途:制空战机

        原产国:瑞典

        制造方:埃斯特朗防卫武器公司

        量产方:盟军机场

 

        信念:“天空是我们的。”

 

        装备:

        >20毫米PV-7"太阳神"机炮

        >为快速部署而采取的垂直起降设计

        >三元矢量发动机确保了极大的稳定性

        >升级增加扫描范围和载弹量的装备

        >防烟防锈的钛拉丝外壳

        

        背景:

        埃斯特朗防卫武器公司原本应该作为西方国家一个主要的武器供应商而声名大噪的——如果没有未来科技公司的话。通过种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商业间谍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其中最“合法”的一种了),未来科技公司强迫埃斯特朗防卫武器公司与其在雅典娜炮和冰冻直升机这两个关键项目上进行“合作”、并且拿到了主导权,这让原本提出了这两样武器的原始创意的埃斯特朗公司在“合作”中只能得到未来科技从指缝里漏下的微薄利润。而支撑该公司到今天还挺立不倒的,就是它开发的阿波罗战斗机。

        依靠三元矢量发动机和垂直起降系统,阿波罗战斗机可以在任何一处野战机场起降、并且以惊人的高速赶赴战场——这意味着西方国家可以在所有爆发空中冲突的地方部署这种飞机,而不用担心它是否会“水土不服”,对于盟军这个巨大的“吞金兽”来说这无疑是很大的吸引力;而20毫米单管“太阳神”机炮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吸引力:在火控系统的指挥下,它可以用每分钟五百发的速度准确的倾泻炮弹、发挥不逊于那些昂贵的空空导弹的破坏力。依靠以上两种优点,埃斯特朗防卫武器公司才能够在一大票同样推出了垂直起降系统的飞机制造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薄利多销的方式让阿波罗战斗机成为了盟国空军最主要的制空力量、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即将沦为未来科技公司又一个分部的不幸命运。

        当然,埃斯特朗公司也曾经尝试改变被未来科技公司彻底压制的局面,手段是通过为阿波罗战斗机改装法国制造的光谱散射炮、以增加其攻击力并且使其能够一次攻击多个目标。然而这一尝试再次遭到了失败:军方试飞员(据说有未来科技背景)声称光谱散射炮在射击时会干扰视线、护目镜也无济于事。这个拙劣的借口(因为幻影坦克上的光谱散射炮显然并没有造成这种现象)最终使得埃斯特朗公司的改装计划流产,不得不继续赚取机炮版阿波罗战斗机的有限的利润。

        不过无论如何,这款只装备“太阳神”机炮的三角翼飞行器仍然是盟军最主要、也是数量最多的制空战机,盟军官方关于“荣誉”的宣传、飞机漂亮的外形和飞行员那优越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仍然使得众多渴望“建功立业”的西方青年争先恐后的涌入飞行学院(奇怪的是,他们宁可去争夺竞争极为激烈的飞行学院名额,也不愿参加因缺乏人手而苦恼的陆军,并且他们原本的第一志愿往往是参谋部门或者后勤部门这种远离战场的单位——后者还颇有油水)。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阿波罗战斗机的情报:

        天空猎手——盟军武器库中没有比阿波罗战斗机更专业的对空战机,虽然它不能对地面目标作出反击,但它的速度足以轻易逃开来自地面的攻击。

        要不开炮要不爆炸——和其他更多用途但也更昂贵的战机相比,阿波罗战斗机只装备了单一武器。从好的方面说,它的航炮可以瞬间撕开除了最重装甲之外的任何敌机,还可以在没有过热风险和精度损失的前提下持续开火。

        可用升级套装——经由盟军领导层批准,一些指挥官开始部署装备了最新航空技术的强化版阿波罗战斗机。这些升级套装增强了战机的载弹量、装甲和扫描器。

        ]接令返回基地——和其他一些盟军战机一样,阿波罗战斗机可以在自动驾驶系统下利用引擎的紧急加力燃烧室迅速返回基地,这使得它们可以迅速从危险中脱出,或者更快得到重新装填。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冷冻直升机

 

        设计用途:特种武器支援

        制造方: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原产国:荷兰   

        量产方:盟军空军基地

 

        关键指标:

        >定向冷冻光束   

        >“强匀质残余交互中子动能光束”,或称缩小光束   

        >同时代最顶尖的诊断系统   

        >机上的图书馆和迷你实验室   

        >加热皮革座椅

 

        信念: “对现状不满的狂热者就该冷静一下。”

 

        背景:

        曾经被寄予无数希望的21世纪如期而至,但是世界却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变得美好:贫穷和饥饿问题还没有解决,战火就再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熊熊燃烧,千百万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即使对于那些看似远离一切世间的困苦而高高在上的富人们来说,烦恼也是切实存在的——到了21世纪依然无药可救的绝症很有可能光顾这些被奢华生活淘空了身子的“天之骄子”们。不过,虽然医生们束手无策,但是“无所不能”的未来科技公司却不会被难倒:该公司研发出了一种冷冻技术,可以让那些舍得为了自己健康花钱的富豪们在低温下处于“冬眠”状态,这种“无梦的沉眠”可以把人的生理机能一直保持数十年(当然这是在冷冻设施始终工作下的结果,一旦冷冻设施停止工作,那么很快就会解冻)、直到医学技术发展到能够攻克这些“上流人士”所患的绝症为止。公开发表的实验记录(包括对人实验)表明这种技术是“绝对安全”的,从“冬眠”状态中醒来的人不会有任何不适感、也不会有这段“冬眠”过程的记忆。未来科技公司声称这种“划时代的技术”的研发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因此只对那些“有很高人生价值的成功人士”使用。

        然而,当干涉军在寒冷的俄罗斯大地上被红军新式战车打得狼狈不堪的时候,这种“划时代的”冷冻技术却迅速应用到军事方面:未来科技公司宣称他们“偶然”发现被冷冻住的物体十分脆弱,只要遭受一点震荡性冲击就会碎成粉末。这对苦于无法应付红军装甲部队厚实防护的干涉军来说不啻是雪中送炭,尤其是冷冻直升机上装备的“定向冷冻光束发射器”只需要发射一道光束并喷洒纯水和液化氮就能够快速的完成冷冻过程。冷冻直升机利用这个能力很快在东方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虽然冷冻光束没有任何直接杀伤力,但是有它的帮忙干涉军的战斗效率就大大提升了:在迅速普及到整个东方战场后,冷冻直升机帮助干涉军在他们原本不适应的寒冷气候下成功发动了2048-2049年份的冬季攻势。

        除了冷冻光束之外,冷冻直升机还有另一个杀手锏——“强匀质残余交互中子动能光束”,这个漫长而拗口的名字背后的技术来源于未来科技公司仿制铁幕技术的设想。那些科学家们认为苏联铁幕技术的原理就是让构成载具的最外一层装甲的分子结合的更紧密以达到增加密度并提高抗打击力的目标,虽然这个设想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事实上铁幕技术的原理始终没有被新华约以外的势力弄清楚过,就连新华约的盟主中国都不知道),但是他们却偶然研发出了这样一种能够暂时安全缩小被照射物体的体积的技术并将它装备到冷冻直升机上。干涉军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来削弱对手的战斗力(虽然同时会提升它们的速度)或者帮助己方部队潜越敌方防线。

        总而言之,这种新式的、极具科幻色彩的武器为干涉军在苏联的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没能挽回干涉军失败的命运,但是冷冻直升机仍旧让红军和苏联科研部门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在苏联经过漫长研究后才最终推出的秘密武器磁暴坦克在一枪未发的时候就被冷冻直升机摧毁之后。因此,尽管不断有未来科技公司利用战俘和平民试验冷冻直升机威力的丑闻传出,但是北约依然一如既往的为这种直升机砸下大笔金钱并致力于把它普及到每一个空军基地中。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冷冻直升机的情报:   

        低温贮藏——冷冻直升机可以向任何地面目标发射冷冻光束,使它行动逐渐减缓并最终被冰封,多架冷冻直升机同时攻击能使目标更快急冻。被冰封的单位是完全瘫痪并极端容易被直接攻击摧毁。

        缩小它们——强匀质残余交互中子动能光束的效果是最不寻常的,目标变得异常地小,威力也等比例下降。但它们的动力以这种方式存在似乎反而能使移动力上升,而不是预期那样降低。

        搞科学的——冷冻直升机没有任何常规武器,也不能靠自己直接杀伤任何目标。结果,北约竟然公开敦促苏联战争委员会把冷冻直升机作为非战斗人员对待,不过苏联理所当然的拒绝答应这一请求。

        封冻建筑——即便是一座军工厂都能够被一架冷冻直升机最终封冻。被冰封的建筑会完全瘫痪,并再一次地,变得极脆,连霰弹枪一枪都有可能对建筑的完整结构造成灾难性损毁。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世纪轰炸机

 

        角色定位:重型轰炸/运输飞机

        原产方:诺韦尔-哈克公司(美,德克萨斯)

        量产方:盟军机场

        价格:2000   

        需求:最高许可   

        弹药:6(先进航空学之后为9)   

        HP上限:1000

 

        装备:

        >可挂载“叶忒罗”式500磅普通炸弹 

        >便于维修的VTOL(垂直起降)设计   

        >可以获得更大储存空间的一体化机翼  

        >装甲客舱和弹舱   

        >防烟防锈的铝拉丝外壳

 

        信念:“我们要把你们炸回八十个世纪之前!”

 

         背景:

        毫无疑问,西方国家有能力平息国内的反战风潮而肆无忌惮的使用武力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快手段,庞大而无孔不入的传媒能够把残酷的战争描绘的花团锦簇、让人产生不了一点反感。但是这有一个前提:西方国家自己的军队不能承受过大的伤亡,否则再花哨的宣传也比不上成千上万份阵亡通知书带来的沉重压力。于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官员们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能在越远距离上造成越大毁灭的武器,就越能减少己方伤亡。这一结论体现在空军建设上就是“用战略轰炸摧毁对手或他们的抵抗意志”的论调的抬头,以及为常规战争准备的新式战略轰炸机的招标。

         经过西方各著名军工企业的一番激烈争夺之后,美国的诺韦尔-哈克公司最终拔得头筹:它提供的世纪轰炸机拥有坚固的外壳——保证它们能从敌方重要目标周围的防空火力网中逃得小命、优异的性能——引擎舱的冗余与防火隔舱进一步加大了它们受伤后的生存几率、先进的垂直起降技术——让它们能够如同轻巧的战斗机一般在前线简易机场上垂直起降并且依此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广泛的用途——宽大的机舱让它们可以运载大量步兵空降到敌人后方。然而,世纪轰炸机最终当选的最大也是最臭名昭著的原因从纯军事意义上看来却是十分荒谬的:它没有像其他厂家提供的轰炸机那样使用精确制导、而是采用了“地毯式轰炸”的方法。

        这一原因是在诺韦尔-哈克公司的一名高级员工跳槽到未来科技公司之后暴露出来的:他在未来科技公司专门安排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世纪轰炸机之所以淘汰那些可以执行精确轰炸任务的同行而中标,除了因为‘地毯式轰炸’减轻了飞机的成本之外,还由于它可以不分军民而更有效率的整个破坏对方的城市”。未来科技公司随后公布的一些信息显示,北约方面正在研制一种“比普通炸弹威力大几千倍”的新型炸弹用来装备世纪轰炸机、执行对敌人的“地毯式轰炸”。新苏联塔斯社就此发表社论:“······由此可见北约虽然唱着要进行‘零伤亡战争’的高调,但是这里面的‘零伤亡’所包括的范围仅局限于‘高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鼓吹着‘人道’的西方国家战争狂们无时无刻不在妄想着要摧毁世界上其他民族赖以生存的一切、以便把他们统统变成为西方增加财富的奴隶,而世纪轰炸机正满足了他们疯狂的要求。”

        尽管世纪轰炸机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轰炸机,但是新华约飞行员们发现在排除敌护航战斗机的干扰之后击落世纪轰炸机并不困难,地面防空火力的密集打击也可以收到相当效果。多次摧毁那些号称是“无敌”的世纪轰炸机之后,“飞牛”这个世纪轰炸机的新绰号迅速在中国援苏航空队的飞行员当中流传开来(“牛在天上飞是因为有人在地上吹”)。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世纪轰炸机的情报:  

  地毯式轰炸——世纪轰炸机从来不考虑精度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说是西方新“种族灭绝”的最佳工具之一。它们经常是对这坐标一路炸过去,以保证尽可能多的炸弹落到目标头上——无论那目标是城市还是基地。  

  带上小弟——虽然作为重型轰炸机来说世纪算是身手敏捷,不过它当然还是比制空战斗机来得慢。世纪轰炸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无视轰炸路线上的防空炮火,但最终还是需要能够驱逐对手战机的支援。  

  很多伞花——搭乘世纪轰炸机的步兵时刻准备着伞降出舱。伞兵当然是被防空炮暴打的命。

  飞翔的炸弹——虽然在诺韦尔-哈克公司看来,世纪轰炸机非常不可能在半空爆炸,但这种飞机在设计中还是包含了复杂的自毁系统。因此,尽管击落了大量世纪轰炸机,新华约仍然不是通过分析残骸来获得它的技术参数的。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先锋武装炮艇机

 

        设计用途:高级支援轰炸机

        原产国:荷兰

        制造方:未来科技公司

        量产方:盟军机场

 

        念:“自由的飞翔、撕碎敢于闯入射程的一切!”

 

        装备:

        120毫米质子撞击加农炮(x2)

        25mm消灭者链炮

        机载质子撞击燃料电池

        三重加强的涡扇引擎(x4)

        扫描和通讯组件

 

        背景:

        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盟军损失了越来越多的维和轰炸机与世纪轰炸机,一向被认为是“安全”的空军部队在西方国家的青年眼中也逐渐成了畏途。为了减少飞行员和飞机的损失,盟军准备用少数威力强大的巨型飞机来部分的取代数量众多的维和轰炸机与世纪轰炸机,以此减少被击落的机会。这一尝试的结果就是未来科技公司推出的先锋武装炮艇机开始列装盟国的空军部队,用它可怕的质子撞击加农炮和消灭者链炮执行对地火力支援的任务。

        先锋武装炮艇机拥有先进的传感和武器系统、使得它能够同时掌控和保卫很大一片区域,这就使得盟军不必派出更多 维和轰炸机或世纪轰炸机去敌方防空火力圈内送死;此外,该飞机也拥有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引擎,前者能够保障造价高昂的炮艇机不至于很快被敌方的对空单位击落,后者则可以在质子撞击燃料电池的支持和自我维修系统的帮助下长时间工作、使得炮艇机不必频繁降落在前线机场上——盟军地面部队士气的日渐低落已经使得对手可以越来越容易的威胁到前线的野战机场,盟军飞机在地上就被击毁的比率几乎每月都在增加。

        当然,作为一款对地支援用武器,火力无疑才是先锋武装炮艇机的核心所在:它装备的主武器是两门120毫米质子撞击加农炮——这款武器的原始技术来源是西方各国政府建造的质子加速器、但是该技术的军用化却是未来科技公司完成的,而未来科技公司也借此掌握了大型的质子撞击炮的研发主导权——这种火炮可以在传感器和通讯系统的帮助下轰击目标地点、造成规模巨大的破坏,而它的能量来源于质子撞击电池、所以可以长期在空中作战而不担心补给问题;作为对加农炮的补充,先锋武装炮艇机还拥有25毫米链炮来攻击轻装甲目标、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伤。

        遗憾的是,过于庞大的体积使得先锋武装炮艇机无法使用垂直起降系统、因而射击时必须保持盘旋状态。出于同样的理由,它也不能降落在前线机场上——所以前线指挥官必须在拥有最高权限后才能向总部和未来科技公司的区域防卫局呼叫先锋武装炮艇机来支援作战。这种特殊待遇使得盟军其他飞行员愤愤不平,私下里称炮艇机的机组成员为“飞翔的嗜血秃鹫”——据说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存在,在敌方优势空军部队来袭时、维和轰炸机甚至是阿波罗战斗机的飞行员会抛下行动缓慢的先锋武装炮艇机而独自打开加力逃走,完全不顾事后可能会遭到的惩罚。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先锋武装战艇机的情报:

        撞击加农炮——依靠质子撞击炮的巨大威力,撞击加农炮能够屠杀敌人的装甲师和建筑,但是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误伤。撞击加农炮的第一炮几乎永远能正中目标,但后续射击会因为过热和后坐力而产生些许偏移。即便如此,(除非是速度特别快的单位)接踵而至的大爆炸会让小小的误差不再(也不可能)重要。

        机鼻链炮——如果先锋武装战艇机遇到需要“收拾残局”的情况,或是脚下有需要优先照顾的目标,它可以切换到25mm消灭者链炮来完成这些工作。链炮缺乏全面的火力,但它可以利用致命的精度与极高的射速来弥补。

        保持运动或盘旋——先锋武装战艇机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时刻保持运动,哪怕是在攻击时也是如此。由于撞击加农炮安装在机身右侧,使得它在开火时一般向顺时针方向飞行。因此,先锋武装战艇机在进行突击时会把自身暴露在大量防空火力之中。

        一分货一分矿——先锋武装战艇机毫无疑问是盟军兵器谱中最昂贵的一员,造价甚至比航空母舰还高。此外,只有获得最高级别许可等级的战地指挥官才能够呼叫这种飞机,而且未来科技公司需要通过部署区域的防卫局来搜集运行数据。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海豚

        定位:反舰侦察兵

        训练总部:格拉斯哥市卡米切尔海洋研究院

        战场训练地点:盟军船坞

 

        信条:吱嘎 嘎-嘎,嘎咿!

 

        装备:

        >WP100声波瓦解炮

        >便携监测器阵列

        >使自身能被雷达追踪到的微芯片

        >形状适合的流线型“制服”

        >增强泳速的强化背鳍

 

        背景:

        动物参与人类战争的记载已经屡见不鲜——古代有火牛、战象,近代有军犬、信鸽,而在目前的三战当中、装备着金属护甲和扩音器的战熊和军犬正在互相厮杀。现在,盟军正在进一步拓展“动物士兵”的征召范围——这一次,他们把主意打到了海豚身上。

        在几十年前,将海豚训练成“蛙人杀手”就是各国海军部队经常采用的防御措施:受过训练的海豚携带着一根中空尖针、并将其刺入敌方蛙人体内,而后尖针连通的高压二氧化碳气就会杀死对手。而苏格兰卡米切尔海洋研究院为盟军海豚装备的是更加危险的武器:WP100型声波瓦解炮。这种特制的防水武器能够发出强大的声波震动海水,给目标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当然,无论盟军如何强调这种武器是“环保的”,它仍然会对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在海豚执行作战任务的近海区域、经常能够看到鲸类因为声呐系统受到声波瓦解炮的损害而搁浅死亡,更不要提大批被活活震死的体型较小的海洋生物了(几乎每场有海豚参与的战斗过后,海面上都会漂浮大片此类海洋生物的尸体)。

        盟军的战争狂人们并不满足于只给海豚装上武器,他们还希望能够操纵海豚的活动:为此他们给海豚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改造手术,包括给它们佩戴便携监测器阵列、向脑部植入可以被雷达追踪到的微芯片(接受到控制中心的指令后,这种微芯片就能发出电信号刺激海豚的大脑、使其按照控制者的命令行动)、强化改造背鳍以增强其泳速。这些手术不可避免的会损害海豚的健康,尤其是脑部芯片的植入:且不论因为信号失真、控制者操纵失误等原因造成的大量死亡案例,即便是控制者操作正常、信号准确,海豚也会由于大脑长期受到有害的刺激而导致健康情况逐渐恶化、最终几乎都没有活到野生海豚的平均死亡年龄。

        随着战事的进展,动物保护组织之外的人们也越来越怀疑海豚的战斗力:2047年秋天列宁格勒海域的那场战斗葬送了一整支特种部队和与他们共同行动的武装海豚,军事评论员开始质疑这些海豚面对苏联可怕的磁暴快艇时究竟有多少、以及这样脆弱的海豚部队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作为回应,盟军为海豚增加了一项训练内容:学习如何更长时间的跃出海面来躲避磁暴快艇的电流攻击。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海豚的情报:

        声波武器——盟军海豚是内行的战士,它们受训熟练使用安装在鳍部的声波瓦解炮。这些武器开火迅速并对各类型舰船都有实效,而又不会造成任何环境副作用。

        高飞高跳——盟军特训的海豚们真正掌握了从波涛中跃起的技巧,它们可以比野生同类跳得更高更远,这会带来各种战术利益。但同时却会被防空武器攻击。

        遥距扫描——海豚除了是值得敬畏的战斗员之外,他们还首先是出色的侦察兵。由于有着天生的高速度和最尖端的监测设备,它们可以远早于敌人之前发现对方的踪迹,然后在尾鳍倒泳后撤的同时迅速向基地汇报。

        天生苦力——因为盟军海豚是为了“自由大业”而生的,又由于它们不用发军饷,所以盟军用它们来作单位真划算。省下来的钱用来打发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和研究新的海洋武器。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水翼船

 

        战场定位:防空支援型舰艇

        生产厂家:托德太平洋造船厂

        原产国:美国

        量产方:盟军船坞

 

        信念:“不是只有太阳能融化你的翅膀。”

 

        装备

        >伊卡洛斯20毫米口径近接[CIWS]防空炮

        > 干扰束发射装置

        > 带有防护帽的追踪系统

        > 晕船专用袋

        > 违禁品储藏箱

 

        背景:

        一度领先全球的盟国空军装备现在已经因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而逐渐丧失其固有的优势,而议会对于空军提出的预算案的多次否决则令将军们只能无可奈何的看着一款款新型战机的研发进程永远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为了让盟军能够应付迫在眉睫的新一轮大规模战争、不被潜在的对手所赶超,盟军将领们除了继续在国会努力推动有利于空军的预算案之外、还使用了其他手段以备不时之需——其中之一就是水翼船的建造。

        作为一款轻型高速舰艇,水翼船造价不高、而且能承担战斗之外的非军事用途(例如海上缉私),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国会的议员大老爷们在审核军方提出的预算案的时候高抬贵手。但是不要因为造价相对低廉就轻视水翼船的战斗力,它拥有20毫米口径伊卡洛斯型防空炮——如同它的名字那样,这款防空炮能够向空中(当然也仅限于空中)的目标以极高的射速倾泻火力、将它们的翅膀撕得粉碎(附注:伊卡洛斯,希腊神话中戴达罗斯的儿子,在与其父使用羽毛和蜡做的翅膀逃离克里特岛时,飞得过高导致翅膀被阳光融化、坠海而死)。这就至少能够在海上为盟军的制空权提供有力的保障,避免缺乏新型战机的盟国空军被敌人打得措手不及。

        当然,盟军海军也不是空军的附庸,他们能够同意“配合”空军提出建造水翼船的预算是因为这款舰艇也能够有效的支援水上战斗:虽然伊卡洛斯型防空炮无法对海上或陆上的目标进行平射,但是它安装的高科技武器“干扰束发射装置”却能够有效的瘫痪海上或岸边的敌方单位的武器系统,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它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盟军海军的战斗力。尽管使用干扰束发射装置的时候需要调用全船的电力、因而防空炮此时不能使用,但这已经极大提高了水翼船的泛用性:它既能够为舰队提供防空支援,又能够使用干扰束干扰敌军、让激流ACV或者航母单方面发扬火力。遗憾的是,由于体型相对庞大、耗用能量较多而且容易与其他电子设备相互干涉,干扰束发射装置暂时还不能装载到盟军其他地面载具或者飞行器上。

        水翼船的弱点在于它对水下的敌人全无办法,潜艇能够对它脆弱的装甲构成致命的威胁。因此当舰队发出反潜警报的时候,水翼船通常会选择躲在突击驱逐舰张开的“黑洞”防护力场里面。

 

        战场情报:

        通过在战场上所进行的侦查和情报收集等活动,对于水翼艇来说,有下面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清爽的天空——水翼艇搭载了高强度的防空火炮:伊卡罗斯20毫米口径近接防空炮。任何飞入防空炮火力范围内的飞行器都很难逃脱被击落的命运。当然如果速度够快,运气够好,在防空炮停歇的间隔迅速向内陆逃跑的话,可以说是唯一能活命的方法。

        轻轻松松让你“闭嘴”——每艘水翼艇都装备了干扰束发射装置,可以与防空炮相互替换。就像名字所说的那样,该装置可以干扰敌方作战单位的武器系统,从而让其失效无法攻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翼艇对于地面目标的防护能力还是有一定限制的。

        声纳中的敌人——水翼艇的舰长一般都喜欢将时间花费在“瞭望”天空,而不幸的是,像苏联的阿库拉级潜艇这样的水下单位很容易就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击沉水翼艇。毕竟它对于直接攻击来说毫无抵抗之力,所以这些水翼艇有的时候会躲在盟军突击驱逐舰的“黑洞”防护力场中。

        海岸支援——即便水翼艇无法在陆地上移动(当然在初期已经尝试过很多次将其设计为水陆两栖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作为海岸支援型部队来说它们还是很适合的。它们搭载的防空武器在盟军中可说是非常先进,而其干扰束发射装置也能够对近海的内陆目标发挥作用。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tjhtjb1 发表于 2014-12-24 16:36

是类似生化危机,gla使用毒气让群众中招。然后病毒不断变异。所产生的东西啦。 ...

那个要到战后搞恐怖活动的时候才用……因为GLA一开始是打算占地方,占下来一块烂掉的地方统治起来太麻烦。到了战后GLA被击败,于是破罐子破摔开始研究这种东西。
链接到点评

        突击驱逐舰

 

        基本资料

        设计用途: 高级反装甲船只

        设计方: 格哈特•吉罗船业公司(和设计航母的是同一个公司)

        原产国: 美国

        量产方: 盟军船坞

 

        信念:自由是我们的荣耀!

 

        装备:  

        Reugart-GX 120毫米旋转机炮

        黑洞装甲——盟军科技的结晶

        经过加固的船体

        触地时部署的履带

        可以碾压敌方单位

 

        背景:

        自从红色革 命横扫原华约成员国之后,惊慌失措的资产阶级就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共 产 党人扼杀在摇篮之中,并随即派出了规模不小的干涉军。但是,在西方完善的道路网上威风八面的机械化部队却在东欧春天恼人的泥泞中寸步难行,尤其是在黑海与波罗的海沿岸的战斗更是让盟军头痛不已:熟悉地形且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红色游击队可以轻而易举地敲掉那些没有装甲力量掩护的小组步兵或运输车队,海洋也限制了盟军兵力的展开与移动。在登陆敖德萨半岛惨败之后,盟军痛定思痛,下决心开发一种拥有两栖能力与强大火力并且比地效飞行器更加坚固的武器供部队使用。这样,格哈特•吉罗船业公司的突击驱逐舰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盟军手中优秀的新武器。

        120毫米的旋转机炮虽然在海军中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付地面单位还是绰绰有余的,红军早期的装甲力量根本无法与之对抗,就算是铁锤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在它的火力下存活;黑洞装甲则是偷窃苏联磁能科技的产物,在干扰导弹攻击和减少周围单位所受伤害方面颇有建树,只是在开启黑洞装甲时不能开火,否则车内电路会因过载而起火,不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突击驱逐舰本身的厚重装甲也不是吃干饭的;触地时部署的履带极为宽大,允许这种沉重而巨大的武器可以安全通过泥泞的地区,不过这也让它难以进入那些狭窄的通道。

        作为一款可以同时在海上与陆上作战的武器,突击驱逐舰除了造价过高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缺点。无论是乌克兰还是波罗的海三国,红军多次在它手里吃苦头,因为除了数量较少的天启坦克之外很难找到能与它正面对抗的装甲单位。不过红军战士们在付出血的代价后依然找到了简单的克制方法:阿库拉潜艇,空中打击甚至是燃烧瓶都可以胜任。尤其是最后一种方法给一线部队带来了好消息:红军中从来不缺乏愿意为胜利献出生命的勇士,“燃烧瓶雨”一时间成为盟军重装甲单位的噩梦。

 

        战场情报

        战场侦查已经揭露了突击驱逐舰的以下几点:

  • 两栖突击 -- 攻击驱逐舰在陆地上和海洋中的角色是差不多的,虽然那些典型粗鲁自大的船长们一直在嘲笑这个建议,同时指出很多细微的差别,比如这种船在陆地上走得很不顺,等等。

  • 黑洞装甲 -- 突击驱逐舰的“秘密武器”是一种让船体超负荷运行所产生的能吸引火力的力场,同时船体的防御力大幅增强。这种科技的出现显然应当归功于盟军的情报部门,不过在红军所崇尚的重火力面前似乎得不偿失,反倒是后来对付GLA时颇具功效。

  • 只能对地 -- 突击驱逐舰固然强大,但也只是在面对地面单位时很有效,它不能对空。苏联的潜艇对突击驱逐舰也是个威胁。盟军内部的辩论仍在继续:这些船只是否势均力敌。而且红军逐渐摸索出了对付这种庞然大物的办法之后这种辩论显得愈发激烈。

  • 最好让路 -- 在陆地上,突击驱逐舰能够轻易的碾压小型车辆,更不用说碾压步兵了。那些指责红军坦克因碾压步兵而显得残暴的人通常对这一点选择性失明。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航空母舰

        设计定位:重型攻击舰

        原产方:格哈特·吉罗船业公司

        原产国:美国

        量产方:盟军船坞

 

        信念:“没有‘海上霸主’的国家不是真正的世界霸主。”

 

        装备:

        >“天空骑士”UCAV(无人战斗机)坞舱

        >“匿影”式导弹发射架

        >内部装配补充UCAV

        >超大通信距离

        >保证跑道空闲的封闭舱室

 

        背景:

        二战时期航母在海战中的杰出表现,为它在今后一百年的时间中奠定了“海上霸主”的宝座。然而,传统的大型航空母舰造价昂贵、建造周期漫长、而且需要众多人员负责操纵和维护,即便是美国这样的海军强国也不能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大量部署这种舰只。这种情况迫使盟军选择一种新的、更加廉价且轻便的舰艇来为自己面对的所有海上挑战提供火力支援。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代表美国军火集团利益的格哈特·吉罗船业公司提供的“更加符合盟军现有战术体系”的无人机航空母舰击败了德国的同行,成为了盟国海军新一代的“舰队核心”。

        相比旧时代的“海上巨无霸”来说,无人机航母的确要轻便许多,这是因为它的主要武器不再是那些庞大的载人飞机、而是相对来说更加小巧(尽管用途相对单一)的无人舰载机。这种名字叫做“天空骑士”的无人机受航母上的控制中心操纵、可以向任何地面(或水面)目标投掷一枚500磅的重型炸弹,航母上还装有只需少数训练有素的船员就能使用的无人机自动化制造发射系统,即便有无人机在战斗过程中被击落也能快速补充。更加可怕的是,借助船上先进通讯设施的帮助,这种无人机在很远的地方也能清楚的受到控制中心的指令、使得航母自身可以在敌方防御火力圈之外就发动打击。一名美国将军曾经感叹,可惜“天空骑士”无人机不能进行对空战斗、单艘航母一次出击的无人机数量也是有限的,“否则我们光靠突击驱逐舰和无人机航母就能称霸四大洋了”。

        尽管无人机航母不能像传统大型航母那样搭载制空战机、一次能够投放的攻击力量也比较有限,但是较短的建造周期和更少的舰员使得盟军可以豪放的(相对传统航母而言)部署它们、用数量来弥补缺憾。除此之外,无人机航母搭载的断路导弹发射器也是它的一大杀手锏,这种发射器能够发射一种可以将一定范围内所有电子设备暂时短路的导弹,它可以在战役的关 键 时 刻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正是由于无人机航母有了上述这些优势,盟军才在2050年GLA窃取离子炮、并使用它击沉了所有传统大型航母之后,永远的取消了建造新的大型航母的计划、而用较小的无人机航母完全取代了它们的位置。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盟军航母的情报:

        好多马蜂——航母的无人机中队甚至可以淹没防御最严密的基地。即使有无人机被击落,航母也能够对他们进行快速的自动补充。一些航母舰长因使用无人机保护其它宝贵的盟国战机而为人称道。

        拉灯熄火——除这些战斗无人机之外,航母起飞甲板下还隐藏着断路导弹,可以在超远距离上瘫痪车辆或建筑。这种导弹的防御力和攻击潜力能够大大增强航母独自行动时的生存能力,或是在集群部队中的作用。

        轰炸专用——因为打算和其他盟军部队协同作战,所以航母是个纯粹的对地打击兵器。盟军一直强硬回击对航母无防空火力的批评,由水翼船所提供的防空支援已经完全足够了。

        价格不菲的罚单——航母是贵重的高技术舰艇,这意味着她们难得一见。虽然比传统的大型航母便宜不少,但当前使用的型号仍旧是盟军最昂贵的作战设备之一。

,由红色精英兵修改
链接到点评
  • 铃Beru将标题更改为变革之潮——第三次世界大战风云录(5.22 任务:“惊涛拍岸”)
  • 铃Beru将标题更改为变革之潮——第三次世界大战风云录(10.4 铁幕装置)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