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眉毛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分享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 只看该作者 [p=null, 2, left]【动漫星空独家专稿 文/岑舟】[/p] 最近这些年,吉卜力可谓是身处多事之秋,风波不断,不时传出各种负面的消息,一再引发吉卜力动画爱好者的议论。 例如2013年宫崎骏宣布退休,再如宫崎骏宣布退休之前那部争议巨大的动画《起风了》,该动画被不少评论家批判为在宣扬军国主义或者是无视战争罪恶。 再如吉卜力在去年推出的动画《辉夜姬物语》和《记忆中的玛妮》票房都不佳,后来更是出现了所谓的吉卜力“解散”风波,引发舆论哗然。 似乎吉卜力真的面临了很多困境,而大众之所以如此关注吉卜力的一举一动自然也是因为这家公司的独特制作理念之故。 只不过在当下,吉卜力的这种独特制作理念似乎越来越难以为继了,吉卜力最近几年出现的种种乱象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吉卜力的神话似乎难以为继了[/align] [p=null, 2, left]吉卜力是孤独的求道者[/p][p=null, 2, left][/p] 任何一个吉卜力的爱好者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该公司制作的那些经典动画,从《风之谷》到《龙猫》和《幽灵公主》,再到《哈尔的移动城堡》,这些年来,吉卜力的每一部动画推出后几乎都是万众瞩目,尤其是宫崎骏的作品。对于很多人而言,吉卜力和宫崎骏代表了一种信仰,或者说是宗教,就像本世纪初很多尚在少不更事年龄的80后都希望能够未来进入任天堂制作马里奥游戏一样,那个时候很多人也都想进入吉卜力或者制作出像《幽灵公主》这样的传世动画。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传世经典《幽灵公主》[/align] 吉卜力的这种成功主要是依赖于宫崎骏个人对于动画艺术的极致追求,这种追求颇为类似于一个武林高手或者日本工匠孤独的求道之旅。 在根本上,吉卜力和宫崎骏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且和日本动画业的主流趋势背道而驰。 日本最早的动画行业霸主是东映动画,东映的早期杰出人物是著名动漫大师手冢治虫,东映动画的热点是高成本、制作精良,风格鲜明,人物动作逼真,也就是所谓的电影动画风格,这种动画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手工作画的工作量非常巨大。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一代动漫宗师手冢治虫[/align] 后来随着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手冢治虫离开东映后创立了虫制作动画公司,该公司打造的《铁臂阿童木》等经典动画在制作理念上和东映理念背道而驰,与制作周期长、资金宽裕的电影动画相比,电视动画制作节奏快、成本低,工作强度极大。《铁臂阿童木》每周制作一集,每集近30分钟,在当时简陋的创作环境下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高压下,虫制作的不少职员每晚睡在睡袋里,在办公室过夜。但他们的收入却不像他们制作的动画那么光鲜。虫制作为了抢占电视台的渠道,不惜一再降价,《铁臂阿童木》的单集预算仅为50万日元。很快,动画行业陷入了恶性竞争,从业人员的薪资也被压得很低。 为了节省成本,虫制作将每秒24帧的动画,缩减为每秒12帧,甚至8帧。此外,手冢治虫还采用了美国“有限动画”的方式,只修改画面中有动作的部分(如说话时人的口型),其余只用一张画作。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铁臂阿童木》动画代表了日本TV动画的崛起[/align] [p=null, 2, left]由于虫制作的这种风格快速高效,因此很快逐渐普及进而成为主流,并且极大的带动了日本TV动画市场的成长,时至今日,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TV动画都是这种风格,最为典型的就是像《柯南》等动画中只有主要人物有动作,而作为背景的路人NPC都是静止的情况。[/p] 在另一边,于手冢治虫离开东映之后一年进入东映的宫崎骏则扛起了电影动画的大旗,并且在《铁臂阿童木》动画出来后,对于这种廉价而简单的制作方式表示了强烈的抨击,甚至认为手冢治虫这么做是一种背叛行为,在后来的岁月中,宫崎骏也多次抨击这种制作模式,并且对TV动画一直贬斥甚多。不过宫崎骏的恼怒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虫制作的风格虽然带动了日本动画行业的发展,但是也因此使得日本动画中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尤其最近这几年更为严重。 [align=center][/align] [p=null, 0, center]最近几年日本动画中的擦边球卖肉作品增多,反映出日本动画业的沉沦[/p] 宫崎骏则始终坚持东映动画的制作理念,为了追求这种极致的艺术理念,所以才出现了吉卜力这个工作室,而且宫崎骏的种种做法都和虫制作风格截然相反,相比于那些TV动画大多采取计件付费的制度,吉卜力采取的是罕见的全制工资制度,因此财务负担巨大,此外比起大多数TV动画在作画量上偷工减料并且采用3D技术,吉卜力则一直坚持2D手绘这种最传统和古老的制作方式,而且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而这样制作一部动画出来,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巨大,远不是其他公司的作品可以比拟的,这样固然可以生产出佳作,但是风险也非常大,一旦某一部或者几部作品水准下滑,就难以为继。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吉卜力动画《悬崖上的金鱼姬》画稿有170万张之多,堪称天文数字[/align] 但是正因为宫崎骏坚持这种独特理念,而且他自身就是一个天才人物,所以使得吉卜力这家工作室居然从最初诞生的不被看好竟然延续到了今天,好比是北京城赫赫有名的宫廷菜厉家菜,制作食物坚持慢工出细活,而且不放味精鸡精,并且顾客不能点菜,只能点套餐,而且价格不菲,一天只制作几桌食物而已,要吃必须提前预定,但是正是这种传统的制作模式,反而在如今同质化的餐饮业市场显得别具一格,也因此吸引到了不少达官贵人光临,这和宫崎骏的动画能够吸引很多观众的道理是类似的,都是在商业化同质化的年代提供了一些不一样的传统精品而获得了成功,但是这种成功过太过于依赖个人也是问题所在,并且难以商业化扩张。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著名的厉家菜[/align] [p=null, 2, left]后继无人的吉卜力[/p] 宫崎骏是吉卜力王国的国王,他可以制作出令人无比感动的动画,但是他在进入暮年后就面临接班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多年前就已经展现,至今却无法解决。 宫崎骏早年其实有一位非常合适的接班人,即近藤喜文,他年纪和宫崎骏所差不多,而且因为多年跟随宫崎骏和高畑勋之故,所以风格上融合了两位大师的长处,这在近藤喜文制作的动画《侧耳倾听》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宫崎骏后来就说过,《侧耳倾听》正是他们年轻时候就梦想着做出的那种动画,由此可见宫崎骏对其评价之高,但是遗憾的是近藤喜文后来英年早逝,给予了宫崎骏沉重的打击,接班人之事他后来也无暇顾及。 [align=center][/align] [p=null, 2, center]英年早逝的动画大师近藤喜文[/p]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动画神作《侧耳倾听》[/align] 宫崎骏毕竟是凡人而不是神,所以到了后来他年纪渐大,感觉力不从心之时,不得不重新思考接班人的问题,于是在吉卜力社长铃木敏夫的提议之下,他同意了自己的儿子宫崎吾朗执导动画一事,后来宫崎吾朗在吉卜力执导了《地海战记》和《虞美人之坡》,两部动画的评价都谈不上太好,毕竟宫崎骏的高度实在太高了,而宫崎吾朗的磨练又实在太少了。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宫崎吾朗[/align] 另一方面,宫崎骏起用了麻吕(米林宏昌)这位动画制作师,而他起用麻吕和近藤喜文也有莫大关系,因为麻吕当年正是看了近藤喜文的《侧耳倾听》深受感动后进入吉卜力的,麻吕在吉卜力执导了《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和《记忆中的玛妮》,这两部动画的反映也是平平,麻吕在进入吉卜力之前是制作短篇动画出身,所以在制作这种长篇剧场动画的时候总会暴露叙事不足和混乱的问题,而且他在吉卜力长期都是担当动画师制作人员,突然被提拔为动画导演,磨练期也远远不够。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麻吕一度被视为宫崎骏的接班人,但是难堪大任[/align] 此外细田守也颇为值得一提,这位后来凭借《夏日大作战》而声名大噪的导演现在是日本的中生代领军级导演人物,他早年疯狂想进入吉卜力,却遭到宫崎骏的冷遇,宫崎骏认为他才华横溢,不适合呆在吉卜力,因此没有让他入社,但是后来邀请他制作《哈尔的移动城堡》,结果他自己拉到了一帮人员制作该动画,到了制作末期,宫崎骏对于细田守的制作理念非常不满,因此中止和他的合作,亲自上阵,此后吉卜力与宫崎骏一直成为了他的禁忌,甚至使得细田守一度想放弃动画。 [align=center][/align] [p=null, 0, center]细田守脱离吉卜力之后反而靠《夏日大作战》名声鹊起[/p] [p=null, 2, left]宫崎骏其实很像一个独裁者,不但干涉了细田守制作《哈尔的移动城堡》,宫崎吾朗和麻吕最初的作品也都被宫崎骏干预很多,后来宫崎骏吸取了教训没再干预,结果两人制作的作品还是无法达到太高的水平。[/p] 所以结果就是因为宫崎骏的过于强势和光环太强大之故,使得吉卜力根本无法出现一个和宫崎骏制作能力相当的动画导演,甚至连接近宫崎骏的程度都做不到。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宫崎骏的光环实在太强大[/align] [p=null, 2, left]扑朔迷离的未来[/p][p=null, 2, left][/p] “我们制作一部电影,如果它成功了,就再做下一部。如果失败了,那这个工作室就得解散。”吉卜力社长铃木敏夫在《吉卜力工作室十年史》(1995)里这样说过。成立吉卜力,也是纯粹建立一个“为高畑勋、宫崎骏他们两人专用的创作平台”。后来吉卜力成为独立公司时,他再次提及,“原则上当高畑勋与宫崎骏引退时,便是吉卜力结束的时候”。 作为吉卜力三元老之一的高畑勋在2013年推出的《辉夜姬物语》是他过去14年唯一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79岁的他实际上也接近于退休状态。 关于吉卜力工作室“解体”一事一直是去年下半年的热门话题,余波也延续至今仍未消散。而围绕着工作室是否“解体”也是一波三折堪称悬疑剧。2014年的时候,8月3日,社长铃木敏夫在节目中说“将解体动画制作部门”;8月5日吉卜力发言人否认“解体”说,并声称这是社长战略;而8月7日,铃木敏夫在NHK的直播节目上更是否认了“解体”,只是战略方向的改变。铃木还放话说在2013年9月引退的宫崎骏可能会复归,不过不再制作长篇动画,而是短篇。当然后来宫崎骏在领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时候表示将来会制作短篇动画,印证了这一消息。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吉卜力社长铃木敏夫[/align] 只不过这次解散风波似乎极大的影响到了吉卜力的声誉,也说明了吉卜力面临的诸多困境。 有媒体称,自宫崎骏1986年公开《天空之城》算起,直到2013年9月正式引退,前后一共放出了5次引退宣言,而每一次都吸引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所以这次所谓的“解散”也算是吉卜力的一种惯用宣传手法。只是铃木敏夫发言的节目配合到《记忆中的玛妮》不佳票房的节点,引发了让人惶恐的传言,而让吉卜力不得不提前出面辟谣。 吉卜力解散动画制作部门的消息在全亚洲范围内引起震荡。不但日本国内哀嚎遍野,中国和韩国的广大粉丝也表示心碎。而在发言人辟谣消息刊载后,就有愤怒的日本网友留言指责”吉卜力是大骗子“。也有网友表示更喜欢“小作坊”时代的吉卜力,而非现在这个商业挂帅炒作的吉卜力。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吉卜力要解散的消息震惊了很多人[/align] 但是处在铃木敏夫的这种地位,恐怕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吉卜力面临的种种问题,用心培养的两大接班人宫崎吾朗和麻吕,前者已经在去年离开了吉卜力,制作了电视动画《绿林女儿罗妮娅》,目前尚不清楚他将来是否会回归吉卜力,而麻吕则已经于前不久离开了吉卜力,就《记忆中的玛妮》票房惨败的情况来看,麻吕应该是在为这一事件承担责任,而且在吉卜力工作日久,麻吕想必也早已经身心俱疲了,这从那些广泛流传的反映近几年吉卜力制作动画内幕的纪录片里面不难看出。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记忆中的玛妮》很可能是吉卜力最后一部动画[/align] [p=null, 2, left]正如一位动画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电影总要靠欺骗和透支观众的感情来赢取票房的话,这能长久吗?其实,这种“一流的宣传策略”恰恰说明吉卜力影片正面宣发能力的薄弱,需要频繁靠这种手段来营销自己也恰恰反映了吉卜力的沦落。[/p] 其实吉卜力的最大问题是过于依赖宫崎骏,其本质上相当于是宫崎骏的个人工作室,没有了宫崎骏,其他人根本难以维持和延续他的那种理念和制作水准,而且吉卜力带有浓厚的日本手工作坊气质,无法像美国的动画大公司迪斯尼那样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大型动画公司,迪斯尼早年初创之时确实极为依赖创始人华特·迪斯尼,但是在华特逝世之后,迪斯尼动画一直也都保持了极高的动画制作水准,并没有特别依赖于某个人,协同化团队化的现代梨念使得迪斯尼得以延续至今,虽然也遇到了3D动画大潮等问题,但是每次都能快速调整适应时代。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迪斯尼并非是依靠某个人而延续到现在的[/align] 宫崎骏是一位武功绝顶的高手,但是他教徒弟的本领实在不行,因此他虽然是武林中的天下第一,但是无法将武功更好的传承下去,因此也难以使得他的门派和他的绝学延续下去,这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王重阳一样,自身是五绝之首,但是教出来的全真七子几个徒弟全都不是特别能打,以至于在后续小说中,全真教武学衰微得厉害,在江湖中影响力也不如王重阳时期。 吉卜力走到今天这种难以存续的地步,主要还是因为这种充分追求艺术的理念难以适应快速发展时代的缘故,这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一旦失去了宫崎骏的光环,就立刻会出现太多危机,《辉夜姬物语》和《记忆中的玛妮》票房不佳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而这种情况在其他领域也并不鲜见,例如在游戏领域,像刺客信条系列和使命召唤系列这样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年货游戏虽然在艺术上没有什么成就,但是商业上大赚特赚,而研发时间长投入巨大并且艺术成就非常高的《生化奇兵:无限》在商业上却并不算成功,而且制作人Ken Levine也感到身心俱疲,之后关闭了该作的制作公司Irrational Games,由此可见,充分而彻底的追求艺术在这个年代是一件风险巨大的事情。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游戏艺术杰作《生化奇兵:无限》[/align] 而且大众似乎对于精致的艺术也没那么执着了,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大师李安执导的电影《饮食男女》,里面的主角老朱从大陆去了台湾之后,本来对自己的一身厨艺引以为傲,后来发现大众对于口味没以前那么讲究,于是自己也就失去了追求厨艺的心思。 《饮食男女》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影片,反映的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台湾面临的一些迷茫和冲突,而老朱所面临的困境,现在也在游戏和动画等多个行业扩散,Ken Levine的遭遇和吉卜力的困境都能说明这个问题,在以后,精致的艺术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多的流水线作品,看看日本动画领域那些题材雷同世界观雷同剧情雷同的作品吧,虽然会令很多资深动画爱好者感到厌倦和恶心,但是却可以持续不断讨好普通观众,游戏领域也更是如此,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存在大量同质化的手游,但是在手游崛起的狂潮之下,只要作品素质不算太差,总能吸引到一些玩家。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电影《饮食男女》反映了当下时代快速发展后出现的很多问题[/align] 今年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30周年。可以说,形式上的吉卜力仍将继续存在下去,或许将来还会有短篇动画作品出现,或许将来宫崎吾朗会回归吉卜力制作长篇动画,但精神上的吉卜力或许将随着宫崎骏的引退而逐渐淡弱,并将随着宫崎骏终有一天的离开我们而彻底消散。 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感到遗憾或者惋惜,宫崎骏这样不世出的人物可以说是几百年才能出现一个,我们生逢其幸,能够活在这个时代,能够看到那么多的大师杰作,这本身不就是一个奇迹么?我们又何必去苛求那么多呢?况且天下本就无不散之宴席,再风光再美好的事物也都有逝去的一天。 只不过,不管那些美好事物如何消散,那种美好的精神都依然会长存人间并传承下去,这恐怕才是宫崎骏动画带给我们的最大意义吧。 [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宫崎骏动画最大的意义是那些永不过时的美好精神 [/align][align=left] 最后那句话 感觉真的说得蛮对的。有些东西总是会因为跟不上时代而被抛弃在历史的角落里,吉卜力与宫崎骏 2者的关系,也许这位被名满全球的大师名声早就压过了前者。当过分依赖的支柱离开后,吉卜力也许真的很难创作出当年的佳绩,小作坊变成了大公司 但是自身成功的可能性也从大公司变成了小作坊 甚至还不如小作坊。 在近些年 随着11区动画这个行业画质和制作水平越来越高速的进化,如果再想着像当年一样的那种用美好精神和怀旧的画质去赢得很高的成就 无疑于无稽之谈,一部作品沦落到只能靠老本和死忠还有广大群众的感情后 某种意义上说真是失败啊。 [/align] 链接到点评
frelia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分享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 只看该作者 依然记得当年第一次看《侧耳倾听》时...主角骑车爬坡那段...看到那个超有层次感的背景时那份震撼... 链接到点评
gary790905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分享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 只看该作者 110cxv 发表于 2015-5-17 01:03最主要的还是,现在只看市场,只看利润,内涵什么的完全没必要了 真的 當該堅持的不再堅持...那就也只是大眾潮流中的一片落葉罷了 链接到点评
Titor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分享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 只看该作者 吉卜力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於後继无力吧 因为会买单的宫崎俊粉丝不能说是少数 没有了後面的强力继承人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链接到点评
ppzt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分享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 吉卜力和大型动漫工作室的对比就像曾经的手工作坊与机械化工厂的对比一样 不可否认的 手工作坊型的作品 当作坊技师技艺高超的时候 确实有着工厂型产品无法相比的精细度以及艺术表现力 即所谓精品之作 但是也不可避免的 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技师本身的艺术水平之上 抛开技师本身而言 手工型作坊可以说毫无优势可言 那么当大师迟暮后继无人之时 作坊的没落也只能说是个必然了 相反的 工厂型的工作室 并不依赖于某一个大师而生存 诚然这种流水线的产品很难会有那种巅峰之作 但是中规中矩的表现能力起码胜在高效高产 一方面可以说这是粗制滥造 但是反过来说 又何尝不是依靠数量来弥补精品率低的缺陷呢? 链接到点评
7thPreon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分享 发布于五月 16, 2015 · 只看该作者 只能说是现在的消费心态不一样了吧。。 多数人都在寻求快餐式的娱乐,对于那些节奏缓慢但内涵深刻的作品常常没有耐心看下去 在这种阅读都是在手机屏幕上的环境下又有多少人能去细心钻研作者精心刻画的生命呢? 咱平时所见过的人中很大一部分在阅读的时候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在翻页,小说、漫画,甚至游戏剧情都恨不得按下快进键 如此咱便有些不解,他们真的读到了,或是感受到了字里行间作者独特的味道了么? 无论是影视、游戏,还是小说、漫画,常常会有艺术风格浓厚又别具一格的作品 在此之中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感觉,会使读者的内心随之共鸣 但是这些作品通常只在推出时被提及其与众不同,之后便没有了音讯 咱给几位好友推荐过,但他们都在半途放弃了,而他们放弃的地方剧情才刚刚开始 这种现象难道能说是谁的错么? 我们常说ea和育碧是最烂的游戏公司 然而他们的作品常常是最畅销的 我们会批评某些卖肉番没有内涵 但往往他们是最吸引眼球的 也许在适当的时候退出市场是一个工作室最好的结局吧 迎合市场推出的拙作会招致骂名,而过度追求自己的高度反而会陷入经济困境 不知是他们跟不上时代,还是时代跟不上他们, 也许艺术本身就是为小众服务的吧 不管怎样,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在现实面前总归会感到很无奈 链接到点评
红色精英兵 发布于五月 17, 2015 分享 发布于五月 17, 2015 · 只看该作者 这也就是说,宫崎骏一个人撑起了吉卜力和整个时代,而他退休后就没有人能接过这个担子了? 这还真是遗憾…… 链接到点评
wgur 发布于五月 17, 2015 分享 发布于五月 17, 2015 · 只看该作者 采访中每次提到庵野秀明,或者跟庵野在一起老爷子都笑得合不拢嘴。。感觉比跟亲儿子还亲。现在庵野的Khara大神越来越多,麾下不仅有G社黄金时代的功臣,还有一票与他关系密切的自由人,最近连IG的冲浦启之都加入了Khara,简直像是挖去了IG三分之一的战斗力(笑)。动画人系列之后Khara如果好好干活的话。。实力不敢细想。 链接到点评
Wemius 发布于五月 18, 2015 分享 发布于五月 18, 201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几年日本动画中的擦边球卖肉作品增多,反映出日本动画业的沉沦” ……我只想说为啥用啥不好要用天麻这种燃番的图{:7_534:} 链接到点评
推荐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