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一切都和性有关,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
——王尔德
关于夏天的故事好似永远没有尽头,无尽的蝉鸣,灼眼的日光,许久未见的少女……这些陈词滥调的设定早已被套用过无数次,却又每次都能勾起我的神经深处,唤醒心中那份我自己也觉得陌生的乡愁。
这类夏日乡村爱情故事里的男主总有一个类似的模板:要么是多年社畜突然回乡,要么是即将升学回乡下避避的应届考生,他们厌倦了在钢筋水泥里日复一日的生活和城市丛林里那些喘不过气的法则,通过回到乡下来达成自我的复健和生命力的解放。而同乡的幼驯染恰好也对千篇一律的乡村生活感到厌倦,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却有着类似的叛逆和绝望,再加上一点夏日的辅料,化学反应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你我二人一齐对抗这个世界……
我一开始也以为这只是个单纯的boy meets girl的故事,对于将来一无所知却又不得不马上长大的少年少女以自己的方式和世界对抗,和学校对抗,和成长对抗,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抗。在这蝉鸣声压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房间里,二人水乳交融,热汗攥在手心,呼喊含在口内,肆意地染上双方的颜色,过剩的荷尔蒙随着射精的高潮一起被宣泄,灵肉相合,世界仿佛都为之停转……这一瞬间便是永恒。
如果仅限于此,这部作品我在心中的地位也会一点不减,但作者山本直树似乎和大家开了一个玩笑,上演了一出“人鬼情未了”的戏码。主角深志在中途做了一个梦,小菊已经死去,家里的祭坛上摆着她和亲人(母亲?)的合照。
深志猛地惊醒,却发现小菊就在他旁边,两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有一搭没一搭地谈着盂兰盆节过后就不得不回去城里的事实,短暂的无言后,又是一番云雨……
海浪依旧翻涌,深志又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他一年过后再度回到乡下,小菊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对于他两的事则是一副完全不记得的样子了。
回城的那天,深志上了巴士,小菊也和他挥手告别,我有一瞬还以为要上演一出“追赶公交”的青春戏码,可再一回头,街道上已是空无一人,就连蝉声都无迹可寻。
故事就这么有头无尾的结束了,小菊是鬼?是人?抑或一切都是世界线交汇时期擦出的一种可能?看似每种都有其道理,但我个人并不想这么简单地为这个故事盖棺。
它在我心里有着特别的地位。
夏天,少女,蝉声,日光,大海,西瓜,榻榻米,旧门阑……当我们谈论这些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青春”,多么方便的词语,仿佛所有的东西一和青春扯上关系都会自然而然地添上一层滤镜,但我今天想谈的不止这些,具体一点,我想谈谈这份“青春”背后所承载的东西。
还记得我说的这类乡村爱情套路里面的模板化主角吗?他们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不得不马上长大的孩子,这里的长大并不单指生理或者年龄上的成熟,而是不得不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升学或是打工,留在本地还是外出打拼……无论如何,他们必须马上做出选择。
这就是权力开始作祟的地方了。
或许是钢筋水泥和朝九晚五钝化了我们的思考,或许是日复一日的劳作使得现代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同质化,繁重无趣的工作使得每一天都成了翻版,最终,大家都不情愿地变成一颗颗轮下的铆钉……这本来不是什么新鲜的知识,但在某个午后,我手边放着刚刚读完的黄金时代,望着天上变幻形状的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田舍的光景和气味,有如一道雷光闪过,这时候,我才突然明白“青春”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使得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趋之若鹜的精神乐园。
因为那是权力触及不到的净土。
少年少女们挥舞着性与爱的旗帜,向这个权力无处不在的世界开战,我想不出来比这更浪漫的事了。即使夏天还是会结束,即使两人没有未来,即使一切终归虚无,但它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证明一切。
小菊究竟是幽灵的残影,还是一时的情人,或是思春期的幻梦,是真实存在还是黄粱一梦,有或没有意义,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在我心里,她永远是十○岁的少女,是洛丽塔之于亨伯特,是爱丽丝之于卡罗尔,是法国少女和她的中国情人,是我青春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