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禦夢輪翬

【会员】新手上路
  • 内容数

    55
  • 加入

  • 最后访问

禦夢輪翬 发表的所有内容

  1. 这几年一年比一年热,40度就已经让大多数人出不了门了。研究说是不可逆转的,我无法想象以后到达50度60度时,我们该怎么生存。
  2. 我的观念很传统,信奉教员说的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我挺喜欢教员那个时代的风气,虽然大家都是将就着过,但也不像现在这样礼乐崩坏。说什么效仿西方追求西方文化。其实美国这种乱搞的风气也是二战以后才开始,越战达到顶峰。因为打战归来的士兵,没处发泄,娱乐活动的匮乏,得过且过的思想导致男女乱搞,贞操观念淡薄。 一直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学别人精华还没学多少,糟粕就尽学了个透彻,这是何其的悲哀?加上现在上梁不正下梁歪,我已经对现在的爱情不抱任何希望了。
  3. 我的xp已经接近古神了,想想不可名状物就激动,毕竟玩的第一款黄油就是沙耶之歌。唯一接受不了的是残肢肉块,把美丽的事物毁灭,我可没有这种恶趣味。
  4. 可以喝的有很多,快速解渴的推荐绿茶,但是喝多了尿也多。快乐水追求喝的爽,比较刺激。提神醒脑就来杯罐装咖啡。
  5. 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经典评析〗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长期以来,人们的解释都是沿用原文的意思。诗文的字面意思也十分浅白,不难理解。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是保温饱的粮食、成富贵的金钱、续姻缘的红粉佳人、显身份的车马随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重教的风气之下,这些自然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功名之后来实现。人们单单提出其中的两句具有代表性的物质——黄金和精神——红颜,来表明读书的重要和功效。只要是将书读好了,或者是读好书,无论是金钱还是美女都会有的,都可以获得的到。因此,多少后生都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五经勤向窗前读”。因此也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一大景观“千军万马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 此诗常常被人们拿来鼓励人们读书,以至于说是“不必讲求读书动机,只要爱读书,胜于不读书”。功利名誉能成为读书的极大动力,但这个动力好比“兴奋剂”,对社会发展有利。读书当然不排斥功利性,但是,当动机高尚的时候,功利就在其中,不必再去求金屋美女而自然会得到;当动机邪恶的时候,不如不读书。 君子求学读书,目的是“正己”,再有能力则可以去“正人”,这就是“政者,正也”的意思,是中国文化中“政治”的意思。如果自己能做到“正心”、“诚意”了,那么,人生的目标也就不会是追求“金屋美女”了。因为“修身”修好了,那么,就能做到:得到金屋美女不会像范进中举,失去金屋美女也不会像祥林嫂丧子。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因此,君子还要“知命”,也就是说,君子还能知道:有意追求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只要觉得想做、能做、该做,那就不要管过去和将来如何了。只要我们每一步走得都正确而且高兴,那么,我们的一生就永远正确高兴,即使一时走错,也不会后悔。 中国文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的心态,以读书来谋取金钱、权势、美女、声望,中国知识分子整个阶层终于整体蜕变沦落,或摇身一变成为某个时期某个政权的帮闲,或卖身以逞坠落成为某一政党文化喉舌,也许已成为身穿白大褂的捞钱能手,也许拉帮结党自喜挤入了教育腐败的殿堂,成为整个压倒骆驼的结局中最后一根草。 论赵恒励学 最近在看《大宋十八帝》,突然看到一首儿时时常背诵的诗词,当时也就是阿宝背书,根本不懂研究出处、作者何人;最多也就认为赵恒是个落魄书生,后来真正到了读诗词的年纪,又把这茬给忘了,主要是这首诗虽好,终不够风月,不合我的口胃,也就没料想其诗出名人了。结果,没想到原来不但是个名人,还是出自御笔;不过没想到的还有,这么个靠封禅来愚昧百姓的皇帝,竟然写得出如此兢兢业业的诗。 现在想来,其实是因为他:不愁千钟粟、住在黄金屋、三千颜如玉、车马多如簇,才会万般皆不恨,唯向五经勤。那他到底有没有向窗前勤五经,还是问床头颜如玉去了,谁都不得而知;他这么做,跟他的封禅一样,无非一个是愚昧百姓,一个是玩高雅一点,为招揽天下贤才而作秀。不然,天下那么多读书人,若真能向书中求得这些,他皇帝还做不做啦?!真是讽刺。 不过,话说回来,他万般皆不用,还能想到向五经勤,已经算是不错了;现在有些莘莘学子,父母把他当皇帝般贡着,可惜他万般皆不愁,仍不愿向窗前学。 02.集杭州俗语诗 清·黄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经典评析〗 真心相爱的人,尽管不迷人,但是对方却会认为很迷人;在对方眼里都是完美无缺的,男赛潘安,女赛西施。 如果彼此有缘分,即使相隔千里,也终会走到一起,因为偶然一笑而为之痴迷。 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经典名句,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最早出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03.题桃花扇传奇 清·陈于王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经典评析〗 《题桃花扇传奇》是清代诗人陈于王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 04.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经典评析〗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的困境。 05.夜坐·其二 清·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经典评析〗 所谓“美人如玉”,即用秦女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艺术锲而不舍的审美追求;所谓“剑如虹”,即用荆轲入秦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祖国不惜献身的伟大襟怀。 [注]砉然【xrán】:砉然是属于象声词,多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 06.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经典评析〗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同学们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07.竹枝词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经典评析〗 “四海一家皆弟兄”出自《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结合创作背景,虽然此时黄庭坚被贬蛮荒,周围都是陌生面孔,但所到处也还是宋朝的土地,都是祖国的亲人,应该相亲相爱。 08.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经典评析〗 此句常比喻人得过且过、只顾眼前及时行乐而不思明日愁苦,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在政治腐败的晚唐社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率直洒脱呢? 09.己亥岁·其一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经典评析〗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曹松的这首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 10.自嘲 宋·陶谷 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经典评析〗 北宋年间,陶谷自认为久在翰林院,功劳不小,便指使党羽向皇帝推荐自己,希望能得到重用。宋太祖笑道:“我听说翰林学士起草诏书,都是参照前人旧本,再换几个字句,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而已,算不上什么贡献。”陶谷听闻后,便题此诗自嘲。太祖得知,更加不愿重用陶谷。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