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代替了“地”与“得”的“的”


推荐贴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近几年发现越来越多的文字作品里面本应使用“地”或“得”的地方都使用了“的”,问的时候大多都被回答了“可以这样去代替”这样的话。
明明在以前“的”、“地”、“得”这三个字几乎没什么人会用混的……更不要说是替代了。
诸位认为这种能够帮助厘清前后连接对象关系的关键字的逐渐合并(抑或说是消失)就当下的环境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还是这也会和历史上的各个势力一样,进行所谓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循环,“生命在于折腾”?:45080532_SSA(1):
以及……在保留“地”、“得”、“的”的区别用法与用“的”去替代其它两者这两种派别中,我属于前面一派,各位平时又是怎么用的呢?
请不吝赐教。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9 分钟前,辟邪白泽说道:

我是尽量自己分开。现在的不区开一部分是打错了字,懒得再重新打。还有一部分就是已经分不清了,说不定连地是多音字都不知道

好哦!有偏好相同的友友了!:SS08:
虽然历史上的文字也是不断地进行着转变的,但是转变也有损益之分。帖子里所说的这种转变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使得语义模糊不清,虽然用更少的字对发信者而言可以变得更轻松,但是收信者读起来有时就没那么方便了。
而文字不就是用于传递信息给收信者用的嘛……:45080532_SSA(1):
这种做法,感觉是在不宜偷懒的地方偷懒了。:656393010_SSB(7):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1 小时前,mitrauer说道:

分不清,我知道规则,但是我分不清。

那就只好多练练或者等这门文字发展出能够补足这种转变带来的不足的内容了……
如果要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内在自我和外在环境总得至少有一个去进行正向的积累。:SS04: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5 小时前,AnonymousREG说道:


啊……那版主也是用“的”去代替其它两者的吗……
感觉持有我这种做法的一派逐渐式微了……:1529987897_SSA(2):

得看是什么吧...有些替换了真的很奇怪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10 分钟前,月晓说道:

得看是什么吧...有些替换了真的很奇怪

是呢——有些即使替换了,参考上下文和主背景之类的还是可以推断出其要表达的含义。
但是这种推断在现阶段很明显无法解决全部的由于替换而产生的问题。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语言演变的正常现象,从知识分子到广大人民群众,通俗性增加了,字典上以后也可能会跟着改。但我个人对这种趋势嗤之以鼻。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6 小时前,AnonymousREG说道:

是呢——有些即使替换了,参考上下文和主背景之类的还是可以推断出其要表达的含义。
但是这种推断在现阶段很明显无法解决全部的由于替换而产生的问题。

只能说....可能现在就是趋向于简化了。但有些还是无法替代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1 小时前,nayue说道:

这是语言演变的正常现象,从知识分子到广大人民群众,通俗性增加了,字典上以后也可能会跟着改。但我个人对这种趋势嗤之以鼻。

其实我比较支持降低文字的使用难度,不过必须是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进行演变,否则不如不变。
像本帖提到的这种造成了“虽然发信人在发的时候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收信人,甚至是连发过之后的发信人自己都会觉得搞不清楚文字含义”的这种现象的演化在我看来则是属于弊大于利的那种不如不变的演化。:656393010_SSB(7):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16 小时前,AnonymousREG说道:

近几年发现越来越多的文字作品里面本应使用“地”或“得”的地方都使用了“的”,问的时候大多都被回答了“可以这样去代替”这样的话。
明明在以前“的”、“地”、“得”这三个字几乎没什么人会用混的……更不要说是替代了。
诸位认为这种能够帮助厘清前后连接对象关系的关键字的逐渐合并(抑或说是消失)就当下的环境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还是这也会和历史上的各个势力一样,进行所谓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循环,“生命在于折腾”?:45080532_SSA(1):
以及……在保留“地”、“得”、“的”的区别用法与用“的”去替代其它两者这两种派别中,我属于前面一派,各位平时又是怎么用的呢?
请不吝赐教。

区分的地得对我来说很简单,但是我很多时候也不会去刻意留心这些用法了

语言的更迭与演替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学者与专家能起到的倡导作用微乎其微,再怎么说现在也是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者更多,普及文字的正确用法难度非常高。

所以我感觉平时并不怎么需要太在意。自己觉得不能改的就不改,觉得无所谓的就改,语言的更迭本就是使用者的拉锯战嘛。

再说,守住了一个的地得,更多的字也守不住。像是鼻塞sè这个读音,打字打bise已经打不出来了,这么多的音近字生僻字绝对不可能记下来的,该变还得变,该淘汰就是淘汰。

一句话,随心,按习惯就好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4 小时前,nayue说道:

这是语言演变的正常现象,从知识分子到广大人民群众,通俗性增加了,字典上以后也可能会跟着改。但我个人对这种趋势嗤之以鼻。

我反倒认为没必要嗤之以鼻…文字的传播本就是以功能性为主的

像是血xuè债血xiě偿,鼻塞sè这样的读音一百个人里有没有一个能在不蒙的情况下答对都是问题。除了中高考要抠字眼,其他时候都看个人习惯的。易错字之外还有生僻字,如果说想要这种趋势停止那是对所有人的苛责。

我其实也很守旧,但是我对于语言的底线是古文古诗的字音得守旧。否则会失去原有的韵味。例如说shuì服没关系,但是长河落日斜xiá不能动。都学古诗了就得学规范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大家打字怎么方便怎么来,错了也懒得改了。

慢慢习惯之后可能也就忘了本来应该是什么样。

不过话说回来,汉语语法之类的相关知识,普及度还是不高。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7 小时前,rrrfffzzz说道:

我反倒认为没必要嗤之以鼻…文字的传播本就是以功能性为主的

像是血xuè债血xiě偿,鼻塞sè这样的读音一百个人里有没有一个能在不蒙的情况下答对都是问题。除了中高考要抠字眼,其他时候都看个人习惯的。易错字之外还有生僻字,如果说想要这种趋势停止那是对所有人的苛责。

我其实也很守旧,但是我对于语言的底线是古文古诗的字音得守旧。否则会失去原有的韵味。例如说shuì服没关系,但是长河落日斜xiá不能动。都学古诗了就得学规范

现在你说的斜还有骑在古诗中的发音都比以前模糊了,和你不同届的学生可能学的和你不一样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3 分钟前,nayue说道:

现在你说的斜还有骑在古诗中的发音都比以前模糊了,和你不同届的学生可能学的和你不一样

同一届不同地区可能都不一样了,还有些不负责任的学校干脆只在意字形不在意字音

发布于 · 只看该作者
1 小时前,rrrfffzzz说道:

同一届不同地区可能都不一样了,还有些不负责任的学校干脆只在意字形不在意字音

确实。搞的我现在都分不太清了

游客
此主题已关闭。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