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突然想来感叹一句我和现在真正的年轻人群体的信息茧房


推荐贴

虽然我现在刚满30,还不到31,不过我现在和真正的年轻人们已经有一层厚厚的信息茧房了,我是刚感觉到。

前些天,我为了机构给我的2000一天的工资,出去兼职带一个省考申论班,在机构里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男学生想泡自己同学。第一次讲完大作文课下课的时候,我在教室里改卷子,就听那个学生在对某个女生发挥:他一开口就是自己英雄联盟dota2王者星际2什么段位,然后想用一些名字里带一堆乱七八糟的这G那G的电子竞技选手打开话题,女的耐着性子接了几句以后直接找借口跑路了,之后这女生在网上联系我,希望我安排一个离那个男的远点的座位。除此之外,在批改学生写的申论大作文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直接在申论大作文里写“青葱”“哈基米”“青铜王者”“抽象”之类的网络用语,还出现了“大力推进新时代治理智慧从青铜到王者的转变”这种申论大作文题目。

于是,后来我在课堂上专门给学生们讲了一下网络用语和现实中的用语要注意区分开的问题。在课后,我也被不少学生在微信上问,大部分都是这个词能不能用,那个词能不能用这种。那些被拿来鉴别的词汇经过我的百度查找,我发现大部分都是主播和电竞选手们引发的梗。我发现,好像为数不少的人在读本硕的过程中已经让这些词汇彻底融入了自己的口语习惯,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区分不开。于是第二天我又说了一下:只要你们知道这个词来源于互联网,来源于主播,来源于电竞选手,那就不能用。因为不管是申论还是公务员面试,参与改卷子和当评委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和这些文化彻底隔绝的。

下课之后,我在走廊抽烟以及课后教室里改卷子的时候和几个学生聊了几句。然后我知道,对这些学生来说,那些主播、那些这G那G的英雄联盟或者其他游戏的战队,对他们来说已经彻底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一个学生还给我说了一下他见过的某两个G的粉丝之间对骂,结果一个G的粉丝把另一个G的粉丝的女朋友撬过来一个,撬人的那一方当成自己的胜利的事情。我随机问了几个男生,发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男生都有电竞圈里或者主播圈里的偶像。

但是女生们好像完全和这些东西是隔离的,她们全部的印象只有以前一个什么G拿了冠军的时候在学校里被那些男生们大声吼叫弄得很恶心(我听到的原始词汇就是这个),一个女生还说早年她们学校当天晚上有几个男生拼命嚎叫到晚上两点多,被女生们群体举报,让那几个嚎叫的人吃了处分,其中一个还因此丢了预备党员的身份。结果当场男女对立战争差点在我的班级里打起来:男生说那些女生们粉爱豆的时候的表现比这些嚎叫的也没好到哪去,要不是现在女生在被执行层面有优待谁知道会怎么样之类的话,之后女生反唇相讥:“你是不是看孙吧,玩原神?”虽然我知道原神是个手机游戏,我也不觉得玩原神有什么值得赞扬或者贬低的地方,但是她的神态和语气明显告诉我这不是什么好话,我看有吵起来的势头就强压下去了。

那几天里,我接触到的这些东西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发生在外星球的一样。我当然不是不上网的人,但是我上网的时候主要是看小说和在微信群和人键政聊天。早年我也看过新闻、贴吧和微博的热搜,但是差不多16年前后这些东西都被娱乐圈占满之后就没往后看了。比起看那些充斥着垃圾信息的热搜,我更喜欢看各种途径看到的国内外相关专业报道经济金融类新闻的报纸,因为这些和我行业以及专业关系大点。我也不怕因此错过什么行业相关的新闻,因为如果这种真的发生,那么我肯定会从身边得到消息,也不需要从网络上海量的垃圾热搜里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成本、冒着被吸引进注意力参与什么网络对抗的陷阱的风险去慢慢筛选。

回来以后,我特意去网络上查找了一下,发现电竞领域那些事情在网络上占据的已经不是一般的多了,不仅多个媒体都有参与,而且历史也最少有五年以上了。在互联网上除了这些新闻之外,还有与之绑定的规模巨大的不同的G之间的网络粉丝对战,光是B站百万以上播放量的相关视频都有一堆。在提到的那些电竞和这G那G有关的名字里,就一个孙笑川我以前因为抽象文化知道一点,我以前还以为这人是网上发骂人视频出名的,仔细看了我才知道这是个播英雄联盟的主播。其他的什么大司马、五五开之类的名字我是根本没听说过。你直接给我说大司马的话我还以为是古代官位呢。而女生们沉浸的饭圈那些,我稍微查找了一下,类似二创表情包无数的TFBOYS、肖战、蔡徐坤之类的我还听过名字,虽然没听过看过任何作品,但是什么朱一龙之类的人我是压根听都没听说过,相关的新闻下面的评论我看着跟看法语似的:每个字母都认识,有一部分词汇似曾相识,但是连起来我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然也和我根本不想理解有关系。

但是这些东西,不是上了这次申论课程的话,我真的是一点也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承认,虽然我刚满30,但是我和那些真正的年轻人之间已经有一层厚厚的信息茧房障壁了。但是从我破茧的这次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来看,我还是继续服了老不接触这些玩意更好,毕竟那些动不动对骂几个小时的粉丝们看着实在是太吓人了,我可不想未来某一天成了他们的一员。

当然,这些也和我真正的爱好不会和身边的人说有关系。毕竟不管是本站里我玩的那些游戏,还是我经常关注以及在网上和人交流的政治话题,都是很不适合在现实中和别人交流的领域——说前者的话我不知道会碰到什么,说后者的话说不定就重蹈毕福剑的覆辙,哪怕不会因此被逮捕,只是说几句的话大几率也不会丢工作,但是首先是我不喜欢节外生枝,其次是嘴巴不严实也绝对不是能够在领导心里留下正面印象的因素,对以后的发展也绝对会有巨大的影响。另外,虽然我偶尔也玩名声特别好的盗版3A单机游戏,但是我也不爱和别人聊这些玩意,毕竟我玩单机最想要的是沉浸感和成长起来的感觉,而不是当成社交的资本。我现实中留给身边的人都是专注工作、偏向古板和严肃以及没什么爱好的印象,我可不想打破这个人设。

就让我当一个枯燥无味的old ass man吧。

,由克洛伊木马修改
链接到点评

你比我还小一岁。看你的说法,好像你是个比较有学问的老师吧?似乎你已经脱离网络环境比较久了,那什么G夺冠已经是2018年的事了,我国的IG战队在2018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夺得冠军。

没事,脱离环境就脱离环境,现在网上那些玩意,不知道才比较幸福。

不过呢,就这几天,NGA论坛总知道吧?这论坛现在早不是当年的模样了。总之前几天还有个清北的教授,01年拿过CMO金牌的,在NGA上跟人对喷呢。

链接到点评

这些都是互联网的带来的影响,岁数小的人容易接受这些,楼主比我岁数大,你能接受这些的年龄,国内互联网还刚刚开始

学生时期我也经常看电竞比赛,因为那时除了学习之外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娱乐和同龄人有讨论的话题

工作之后嘛,对这些东西就明显提不起兴趣了,空闲的时候大假出去旅游,小假追番

游戏这些也就偶尔玩玩名著,比如王泪、博德之门什么的,其他的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电竞这些什么这这对抗,什么什么队伍之间的历史渊源,现在回看这些就是觉得搞笑

链接到点评

现在大学生(我)都不理解10后那些小学生的文化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独特文化阿,还有能教教申论和行测技巧咩:mx051:大二学生还不知道要怎么为考公做准备了(可能是因为还没开始了解?:UI_EmotionIcon5:

海孤云遭妹子发现人渣诚本质并被柴刀,求医花去了-1节操

链接到点评
2 小时前,autok9999说道:

你比我还小一岁。看你的说法,好像你是个比较有学问的老师吧?似乎你已经脱离网络环境比较久了,那什么G夺冠已经是2018年的事了,我国的IG战队在2018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夺得冠军。

没事,脱离环境就脱离环境,现在网上那些玩意,不知道才比较幸福。

不过呢,就这几天,NGA论坛总知道吧?这论坛现在早不是当年的模样了。总之前几天还有个清北的教授,01年拿过CMO金牌的,在NGA上跟人对喷呢。

说的是EDG吧,IG都快远古冠军了:45080532_SSA(1):

最强哈尼路上捡到一枚勋章,然后把它交给了拍着手跳来跳去喊着“咸鱼”的萌妹子,获得5节操。

链接到点评

:YangTuo_4V:虽然咱也看电竞,甚至可以说对你提到的这些如数家珍,但是咱真不会入脑把这些东西讲给完全不懂的人。说真的不了解还是远离这些东西更好。

感觉本质上是短视频养成的梗小鬼严重扩大化,已经影响到现实了

链接到点评

更像是代沟

不过信息茧房肯定也是有部分身边人的影响,导致忽略了整个社会的大体印象

不要只在一个平台里呆着,多看各个平台就会认识到差异,进而可能就能意识到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了

 

不过像我这种纯单机用户,不玩网游不看直播的,人听说我玩游戏想找我聊发现根本聊不到一起

我也发现他们的用语也有点听不懂或者抽象了

,由nmy9172修改
链接到点评

感觉你看到的这几个都是特别抽象的个例?虽然现在确实各种个例有点多。还有就是生活环境不同确实差很多,像你上面说的这些,除了电竞圈,其他的我都知道,而我也只是工作比较清闲的,上网时间比较多,自然看到的多点。至于和别人交流,那种不知道和什么人说什么话的人,那是思想有问题,直白点叫蠢

链接到点评

我觉得这不算信息茧房,而是我这一代年轻人受到的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

楼主花一些篇幅来讲了很多人区分不开网络用语和口语,虽然这里和年轻人自己玩圈子玩的有关系,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上课下课之外,唯一的精神慰藉可能就是晚上偷偷玩手机。对于他们来说,上下课是“工作”,而玩手机上网就是“生活”。加上由于现在大部分中学院校大量运用“衡水模式”,这种带着强制性生活常态自然会让他们模糊“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边界,比如一个年轻学生,每天一言不发的上课自习14个小时,上完课以后想方设法偷偷玩4小时手机,剩下六小时强制睡觉。久而久之,他思维中的“生活”就定性了,那就是每天空闲时玩手机的那四个小时。当这些年轻人熬到了大学大专或者出了社会,发现自己突然一天不需要“工作”14个小时了,而是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之前在高压环境下养成的生活习惯很快就会改变他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整日整日的沉浸在互联网世界中。如果说高中起码有些管制能稍微遏制这种倾向,大学大专对学生的放养就会加速这种倾向。这个时候,如果这个年轻人周围的年轻人(比如舍友或同学)与他也是同类,就会很快营造出一种现实和互联网之间不存在边界的氛围。这时候,他就会开始失去对一个词语是否是网络用语的判断力,因为他身边的人也在用网络用语与他交流,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总是如此。这样一来,他会将网络用语纳入自己的口语词库中,想要表达或者指代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优先使用这些词汇,因为这些词汇与古代的成语定位很类似:双方都知道这个词汇背后的典故,直接使用这些词汇比客观的叙述更能传递说话者的感受。当然,仅仅只是口头上使用网络用语,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有时候还会帮助增进友情。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现在的书写的白话文,并不是完全的书面语,而是在现代汉语基础上进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一旦某个人日常使用的口语中掺杂了很多互联网用语,那么这个人的书面用语中出现互联网用语就只是时间问题。

要纠正这种现象,必须要改善年轻人的教育现状和目前的教育体系,让年轻人之间有时间交流,让他们有地方交流,让他们有精力交流,不能把人逼得太紧,让他们沉浸到互联网的世界中去寻找精神慰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样的现象。不过很可惜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二三十年内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的。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