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短篇】枷锁


13312552

推荐贴

  • 回复 101
  • 创建于
  • 最后回复
吐槽の橙子 发表于 2014-3-24 11:06

但是,注定不会有第一个成功的人

即使有,也是【死人】

 

你这样规定了,也没法,但是越狱啊,总有成功的例子,就是你说得那个,但是如果他死在路上的消息没传来,甚至有人怀疑他那个消息是假的,而愿意认为那只是官方发出的假消息,那么越狱的人还是不会停下来的

链接到点评
linjinhai 发表于 2014-3-24 15:36

你这样规定了,也没法,但是越狱啊,总有成功的例子,就是你说得那个,但是如果他死在路上的消息没传来, ...

 

嗯,越狱的人不会停下。

然而,越狱注定了会是【失败】的,会【死】

这便是监狱给予的信息。

那个人死了吗?还是没死?

谁也不知道。而只会被恐惧蒙蔽了双眼罢了。

链接到点评
吐槽の橙子 发表于 2014-3-24 23:34

嗯,越狱的人不会停下。

然而,越狱注定了会是【失败】的,会【死】

这便是监狱给予的信息。

 

是啊,我倒是觉得如果有人对此作出怀疑,认为官方给的都是假象,于是就有了反抗

或许逃狱是一种反抗的方法吧

但是还有一种,他们就没想到可以通过**去取的他们该有的权利吗

打倒原来的掌管着监狱的人

 

 

如果把这个监狱比作中国古代的帝王之家

他们代表天

反抗他们都得死

逃离他们掌控也得死

 

 

但是最终还是有**

还是有**

 

 

所以等他们的情绪战胜了恐惧

也不难想象他们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链接到点评
linjinhai 发表于 2014-3-25 01:15

是啊,我倒是觉得如果有人对此作出怀疑,认为官方给的都是假象,于是就有了反抗

或许逃狱是一种反抗的方 ...

 

然而很残念,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麻木了

仅存的几位有想法的人,也无法带动大家

而只能被同化,被【杀】

 

 

甚至最后,M.C打开了监狱的大门,也无一人愿意出逃

这便是【监狱】的可怕之处

链接到点评
吐槽の橙子 发表于 2014-3-25 12:55

然而很残念,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麻木了

仅存的几位有想法的人,也无法带动大家

而只能被同化,被【杀】

 

但是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总有例外,即使在监狱,特异分子总会存在,没有永远都不会被逃离的监狱,因为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进来,不管是监狱的长官还是犯人,监狱总有一天会改变

链接到点评
  • 3 周后...

[align=center]枷锁·长评[/align]

[align=center]一[/align]

枷锁,或者与其意义相反的,自由,自古以来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热门主题。

卢梭曾云:“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位以《社会契约论》和《忏悔录》闻名于世的法国人常被冠以“启蒙思想家”的名字,而对自由的认识与追寻,也常被视为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或者换句话说,即启蒙。

于是从这个角度讲,虽然枷锁的题材也许曾经被重复过无数遍,但是这绝不能用“世界上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美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这样的观点解读这一现象。对枷锁题材的无数次重构,其启蒙意义远大于其文学意义。这种写作,抛开作品的文学性与创新性,其本身就是作者自身思想的深化与升华的体现。

所以我很高兴文区能有人首发这样的作品,并且引发了很多延伸的讨论。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缺少一个机会,让我们去多思考一些这样有关枷锁和自由的问题。

如果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那么真正可怕的就不是这个事实本身。

可怕的是:我们因为习惯于披枷带锁的生活,以至于我们早已忘了这个事实。

 

[align=center]二[/align]

橙子的这篇枷锁近乎白描的笔法很难说让这篇文章失色多少。描写本身,还是要为文章的内容服务。枷锁并不是盛夏诞生,它不需要丰富和生动的语言去做景物描写,来烘托整篇文章的氛围——比起细致的描写与刻画,白描的手法其实与枷锁中描述的单调,充满桎梏的生活浑然一体。好的白描和绚丽的笔触一样难得,只要本着为主题服务的想法良好运用,二者并无高下之分。

当然这不意味着白描的手法可以配合一切。如果枷锁这个主题想要扩充到更长的中篇或长篇的篇幅,描写监狱的高墙,囚犯麻木冷漠的表情,主角的心路历程,就要为烘托氛围和突出主题好好服务了。

此外枷锁中的隐喻,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读。“做得好,便可以加刑”这一条,读书的孩子也许会想到读书好便可以升上更好的重点学校;工作的人也许会想到工作做得好便可以在这公司做的更长久。其实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过也是让人的灵魂在肉体这个枷锁中呆上更长的时间——不要误会,我不信宗教的,我只是说说而已。

总而言之,对枷锁中的隐喻进行深入的思考,总会有更多有趣的结论。这篇文章内在的价值,确有可以挖掘之处。

同样的一篇文章,秋叶理解出“生命的刑期”,续篇想到“一生的拼搏”,DD想到“肖申克的救赎”,狂徒想到“围城”......——橙子以“物质为意识的桎梏”为思路构筑的文章,能有如此多种的解读,本身就证明着枷锁此文是成功的。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align=center]三[/align]

最后来说说我关于枷锁这篇文章的理解。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在这句话的之后又补了一句,叫“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句话的诞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但是却也不妨碍我们在枷锁这篇文章的背景下对其进行解读。

枷锁一篇中,谁身上所带的“枷锁”最多?不是囚犯,不是被带上枷锁的M.C.,而是最终成为监狱长的M.C.,或者说,是所有的监狱长。

文章写来,M.C.的成长经历,其实也是枷锁在他身上越积越多的过程——从开始的越狱思想的启蒙,到后来身上有了有形的枷锁,到出狱后被心灵中无形的枷锁召唤想要再次回到监狱,最终到他成为监狱长,开始为别人带上有形,或无形的枷锁。而事实上,随着我们所知,所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的思想也会越来越被常识所束缚,甚至,我们会开始不由自主地用这种常识带来的束缚,去束缚别人,为别人套上枷锁。

常识,并不是真知。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挪威哲学家乔斯坦·贾德在他的哲学入门读本《苏菲的世界》中曾讲过这样一个关于想象力的故事:假如某天早上,一个两岁孩子的爸爸在用餐的过程中突然离开地面漂浮了起来,他的母亲一定会跳起来惊声尖叫,而这个孩子只会指着爸爸天真的说:“爸爸会飞~”

正是由于普通人总是为自己的思维套上枷锁,在生命中渐渐失去了这种说出“爸爸会飞”的能力,所以是那些不被常识束缚的人【这一点不止适用于幻想乡哦】,而不是普通人,最终被苹果砸到脑袋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最终通过观察鸟儿的翅膀造出了飞机,最终伴随着他们不拘泥于常识的创建,让这个世界日新月异。

至于那些曾用常识质疑他们,妄图想用枷锁束缚他们自由的思想的人,有两句诗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Fin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