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长篇互动向历史架空文】真王 【诈尸,1.21新更第二十四章】


fby1999

只显示该作者

只有该作者的内容显示中。 返回到主题

推荐贴

  • 回复 535
  • 创建于
  • 最后回复
  • 2 周后...
  • 1 个月后...

 

 

秋瑾屠城啦,奸淫掳掠啊!{:7_509:}

。。。。。。。

这就完了!!!400,271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9c688cd5c6034a829e2b889fb1149d9/8d1db0510fb30f24d244edcfc895d143af4b03b0.jpg[/img]

 

 

咳咳。

 

一天而已,政委把话题都升到天上去了{:7_472:}。

先回归一个主题,我看到大多数人貌似都选了B,好吧。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确实是个好选项。不过打算去送礼,问题来了,谁去呢?

亲自去?这貌似是个好主意,目前看来,秋瑾似乎是智勇双全,跑到中央搞搞公关不成问题。名分定下来,日后搞事名正言顺。不过我脑子里倒是出现了这个场景:

 

秋瑾带着脑白金来见朝廷,经过了一扇巨大的门。

 

门有多大?能藏三百个斯巴达那么大。

320,172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64550da564e9258a63486e6ac83d1d1/8ebf800a19d8bc3e8e53be74828ba61ea9d345f7.jpg[/img]

 

朝廷看见秋瑾后很生气:大胆秋瑾,你还有脸来见我,老子刚封的Lil Wayne家的young money260,156http://v162.56img.com/images/29/7/r568522447i56olo56i56.com_138484486989hd_m.jpg?4153[/img],你就把人杀了,我的面子往哪里搁。{:7_534:}

 

于是他掏出一个精灵球。。。呃,不是,酒杯往下一扔,于是能藏三百个斯巴达的大门后面跑出了五百个刀斧手。

文武双全,特别有钱,风采翩翩的秋瑾就被朝廷用精灵球,呃,酒杯召唤出来的刀斧手:120,120http://musicdata.baidu.com/data2/pic/115304481/115304481.jpg[/img]

给砍死了

砍死了

死了

 

后人万里狂徒有诗赞曰:秋静岳,十八岁,参加革,命的游击队。。。{:7_504:}

 

历史上被伍佰从门后面蹦出来大喊“德玛西亚”杀的算算还真不少20111231231441-1305452262.jpg,以“多多益善”为广告词给趣多多打广告的淮阴侯,以在“大义灭亲”中出演最佳配角出名的卫州吁。

在政委的大段陈述中,试图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央不会拒绝秋瑾。

为什么?

因为不合理性,政委说。

 

 

 

想想前一章,你刚刚干掉了名正言顺的地方长官啊!我凭什么非要让你当地方大佬甚至养虎为患?

 

好吧,我相信大家会有一千个理由说明,但是我个人之见,并非所有的决策都一定会是最合符自己所想,最正确的结果。

 

韩信一事司马迁和司马光两人都意见不统一暂不提,篡父夺权的州吁至少还尊重王室,而他死后卫国后面的几个没见比他更好,反而更加蔑视王室,卫惠公干脆率军攻打周王。

 

近点举个政委肯定会熟悉的例子就是二战前苏联对德国的态度,他们认为德国最符合利益的决策应该是和他们交好,但我们都知道最后的决定,是,这个决策的确不怎么好,可能还招致了失败。但是苏联还是因为这个躺枪了很多人。

 

所以,人除了作正确的决定之外,还会作死,而——

 

people die if they are killed476,301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178442303087bf47dec57e1c2d2575e/a27975f0f736afc385dc440db219ebc4b64512b8.jpg[/img]

 

所以决策有时候最好别一步算十步当先知,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按常理出牌的。谁知道皮卡会怎么设定,政委关于天时的考量也许欧派皮卡根本就没想过——至少我觉得朝廷不会想到冰河紫龙啥的。{:7_527:}

 

那么就不能亲自走一趟了,因为存在风险。那么派人怎么样。确实,选b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主动把朝廷往自己想要的态度上引导,可是,地方官面圣还要找个代梨人。。。看来你需要有一个有张仪的舌头,公孙的逻辑,相如的机智的人妖才行。秋瑾手上有这样的人妖吗?我不知道。

 

好吧,最后还是直说吧,如果没有一定人才条件,b就是个风险选项。比起来,a反而保守保险一点。上表表态就足够,回应好最佳,没回应看皮卡的定位也无所谓,而要追求诚意的责任之类的,找个理由忽悠忽悠就过去了,反正天高皇帝远不是。

 

皮卡现在要做的是表态,a完全达到了目的,而b要求的则是更多,是摊牌,考虑到他说朝廷还有个300,240http://img2.wikia.nocookie.net/__cb20081211110622/evchk/images/thumb/0/07/Sony_guilty.jpg/300px-Sony_guilty.jpg[/img]

 

我不觉得一定会有好的回应。

 

a比b要好的理由就是没有在没把握的情况下(有个10级满级口才的就是有把握了另算)急着在实际掌握一切之前摊牌,也没逼朝廷摊牌,一表,不过是做做样子留条路。

 

皮卡一直把秋瑾定位于吴,而事实上的吴更大程度就是这么干的,既不反,也不急着抱大腿。就这么打太极打了那么些年。

链接到点评

 

 

皮卡又更新了啊,看到你这个皇帝第一个反应是一个著名的帖子:

580,435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deab85ba18b87d65042ab1737092860/7016adaf2edda3cc822fb24a01e93901203f92b5.jpg[/img]

 

{:7_527:}

这种《三国机密》式的阴谋论确实是近来蛮受欢迎的一种设定。

不过我也跟政委同一个观点:似乎处理的有些草率了。我的意思是,宫廷斗争也许结果就那样,但过程描写其实还可以再细点。。。当然啦,这是个人意见啦,按你想法写就是了。

 

嘛接下来,是些比较走题的回复了。请不要介意我占点板块了。

 

在上一个我随意的回复中,我只不过想要逗比的一边抠脚一边打字乱扯几句。我原意是尽量不偏离主题的说点关于皮卡的小说本身的人物走向和看法,而不是针对任何人的讥讽和嘲笑。但由于政委最具特色的观点,充满逻辑思辨的发言,和他独到的热忱。我可能不可避免的提到了一些我与他想法相悖的部分,而这些部分由于我过于2b铅笔的发言方式可能会引人不快。对此我做了些反省。

 

必须指出的是,我上一个评论本意只在对那个选择本身,不是针对任何人的观点的。所以我并没有@红色精英兵

 

而这个贴子可能call一下会比较好。

在上一个帖子发后,政委对我的草草评论很热心的给出回复,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让我觉得必须也得有所回应才对。所以这个帖子是在有限的范围内稍稍偏题跟政委说说我上次的看法。

 

第一,精兵不赞同我的人才论,并坚持他的大局观决定人物行为。恩,我不能说他是错的。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合理逻辑和历史依据的。在国际政治决策中修昔底德就说过“强国做它们所能做的,弱国做它们所必须做的”,表面上的选择也许很多,但实际上经客观环境层层限制后,往往只剩下有限选择。但容我指出,如果相信这个理念是绝对正确的那么本身就是对决策体系的一种嘲讽:如果最后无论怎么样都只会导向最正确的结果。那专门的决策机构和决策本身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我是不怎么完全赞同这点的。在决策理论不成熟的古代,我个人更倾向于人对决策的推动作用。所以以舌战群儒为举例我认为倒没什么不妥。以精兵逻辑的说法来说,须知任何时候一个集团不存在绝对的利益统一,孙权那时候首下的主降派也不乏位高权厚,才智之人。所提出的观点也不无道理。但是诸葛亮确实主导了后来的舆论走向从而引导了最后决策。

 

而换到皮卡这边的情况。中央无力控制地方基本可以判断决策机构已经瘫痪多年了。而这种时候,某个人物的决心和意志往往更容易影响决策走向,外交家相信自己的智慧,将军们信任自己的暴力,商人对金钱杠杆笃定不移(题外话:说起来,我觉得皮卡文里完全可以出个沈万三之流的人物)在他们的巨大力量面前,如果一味深信理性决策是不智的。“吾女嫣能嫁权子(虎女焉能嫁犬子)”虽然是个笑话但也是合符一定历史依据的。偶然因素与误判的风险哪个时代都存在。所以我觉得历史在有自己逻辑的同时,也拥有巨大的偶然性,且繁杂纷乱。

 

是故我提出要么自己去主动引导,要么别去打模糊牌。而别去的理由也不过就是最后提到的“臣诚恐宵小”之类的,我倒是奇怪为啥得出的同样结论最后也成了反对我说法的依据。。。

 

嘛,不过最后证明比卡打算专注战争,没在我说的这些方面闲工夫,我一直觉得别人想多了,事实反倒证明我想多了(~ ̄▽ ̄~)

 

第二,精英对冰山的解释我是不太认同的。但我接受关于此的衍生解释。游牧民族的南侵狂潮,和粮食危机。但我还是有些质疑两种之间的关联性,不过这都是小问题。

 

第三,关于理性决策的举例,这点可能是我做的比较失败的一点。我特意排除了韩信的例子而以战国陈桓公杀州吁与石厚的例子和近代二战的例子。但事实证明前者太偏僻,而后者我说的有些模糊了。精兵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破坏有些与主流观点不太一样的看法。这个我觉得扯下去就要彻底的偏了,还好我本意重点并不在这里。精兵特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我原本举例子时脑海里却并不只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时还有那个害的达拉第(怕挨揍)不敢下飞机的《慕尼黑协定》。苏联觉得德国要打人肯定打西边,西方觉得德国肯定往东打。结果是希特勒两头打。而两线开战是比德国侵略政策更被普遍认可的败因,也作为领导人非理性决策的一个案例,这个我相信精兵就不会有太多异议了吧。我特举苏联本意是强调苏联做出了(自认为)理性的决策让步,而结果还是因为他人的非理性而躺枪就是证明了冒险赌博式的单一纯理性判断并不适用于重大决策。

 

第四,精英对摊牌论的异议其实依然归结为我和你之间的关于决策的理性和感性的争论,故此不再特别扯开好了。不过看了你的很多发言后我有一些感想也许可以归纳一下你我上面想法不同的原因。只不过下面这些一家之言我不知道会不会引起不适,我还是预先道个歉好了。

 

看了精英包括在我魔物娘文章在内的发言与我想法的差异。让我有这么一种感觉,你看到一个事件和人物时往往会立刻做出直觉性的判断和情感性的反应,然后才是逻辑和理性上的推理,而这时,逻辑和推理就变成了对直觉判断的维护。尤其你热情而真诚的发言让我想起那句大卫,休谟的名言:“理性只能是激情的奴隶。”

 

我得说明,这种现象其实我觉得很正常,用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的说法来说:“人们不会随意采纳某种意识形态,也不会轻易吸收所有观点,但一旦加入派别,陷入早已编织好的道德矩阵内,则他们眼中所见的,可能都是对本派别叙事的进一步证明。“如果你站在阵营外与他辩论,那么让他承认你的观点几乎不可能。

 

你有兴趣可以看看《The Righteous Mind: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中文译:正义之心:人们为啥总是觉得“我对你错”),这本书里海特认为道德观念不适合以理性对错来区别,他拿了两党来做对比,认为这有点像甜咸党大战:作为自有派,他们的道德观喜欢“关爱”,“公平”的味道,而对手保守派则更看重“忠诚”“权威”“圣洁”三种道德品质的意义。因为道德感知不同,双方都觉得对方的口味没法忍受。

 

不过不出所料这人把观点发到网上,招来自己人的一顿狂喷。

 

这确实挺有意思的:人人都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因为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柯南的名言“真相只有一个”(呃,凶手就是你这句就不要说了)。但是在生活中,我觉得大多数的事情都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放在这个五花八门想法频出的今天尤为如此。

 

这书的作者还真是蛮贱骨头的感觉,居然跑到大街上问路人这种问题:有个男人每周去超市买一只鸡,但在煮鸡之前,他要先跟这只鸡ooxx,你觉得道德吗?

不出所料,这人得到的评价自然是“有病”,“变态”之类。他居然还追问为什么不道德,而在别人找出的各种理由支持自己看法他还要反驳的情况下,很让我怀疑他有没有被人打。

 

不过我也没忘记当他在学院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些左倾自由主义的学生会思考一番后皱着眉头表示:虽然会恶心,但他们能容忍这只鸡的故事。

 

希望你也是一个如此的理性主义者。

 

 

不好意思,作为一个解构主义倾向的人,似乎天生就喜欢唱反调,以前是写杂文,而现在是写这种东西,皮卡你不要介意哈。。。

 

 

 

 

 

 

链接到点评

治世乱世,一念之差。直接把静岳的条件全盘接受,连点象征性的惩罚或者开释都没有,更别提实际性接触和协力要求。这皇帝也是从小当傀儡养的吧。。。封疆以前他还有机会学康熙杀鳌拜镇三番。现在起码我是看不出还有什么办法了。除非另一个势力打着王室旗出来,要不然他很难活下来了。正是:作者要你三更死,看表准时服毒药啊。

 

几章下来,只见秋瑾杀杀杀。别说人和,估计连富庶这一地理都丢了。很难想象最后他能赢啊。。。除非其他人杀气更重。虽然我想选b,但是。。。我几乎看到结局了。

链接到点评

 

 

fby1999 发表于 2014-10-28 22:27

历史上,凡是屠城者,都可大胜呢?这虽然未必,但是的确得胜比例很高。

 

曹操,五胡入侵,至日后的唐、金 ...

你说的那些基本都是胜券在握的情况下。曹操我是不清楚,但是屠的惊天动地的基本都是外族,而秋瑾明显是体系内分化。不一样啊。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别人把屠城当大势已定后的乐子,比如最惊天动地而且赢了的基本都是接下来没事了。其他的都是作死啊。秋瑾几乎把宣州杀了个遍。这是在搞种族政策么。。。

 

最后再补充一句,西方思维和东方思维不太一样的啊。静岳这搞法换到杀与操之歌那种环境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东方国度这么搞。。。

链接到点评
  • 1 个月后...
  • 3 个月后...
  • 1 个月后...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