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cctv少儿也许还有美好!


推荐贴

  • 回复 503
  • 创建于
  • 最后回复

节目上确实是狭隘了。不过这也是由于——这篇论文里说的——恰好走到这一步的结果: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084438

 

(略)

 

同为社会主义体制语境中的“体制艺术”,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学派”更为辉煌,有赖于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中国动画不幸在于所遭遇的体制剧变太过频仍,以致屡次被迫改弦易辙、无所适从:民国时期,动画不过是“走马灯”一类小把戏,政府无暇也不屑政治干预,影响动画发展的是“商业/经济”因素。“动漫是一个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动画艺术家们无论政治觉悟、艺术理想如何,在创作中都需要有适当商业妥协,否则无法生存。即便民国时期唯一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万氏兄弟也融入了大量商业因素,真正的“抗日”台词不过寥寥几句,而且颇为含蓄。有人看到《铁扇公主》票房回报十分可观,有意投资拍摄《大闹天宫》,后因物价飞涨中途作罢。倘若当时社会稳定,中国动画行业很可能形成美式动画的商业模式。然而随后几十年间,中国社会变动剧烈频仍,动画拍摄很快由取决于“经济”投资,变成取悦于“政治”风向:建国初还算有得有失——在动画理论严重受限的同时,却因政府资金支持得到了创作丰收。“文革”期间,险些沦为标语口号的视频载体;80年代,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以上海美影厂“被抛”为标志,中国动画同时遭遇“政治”、“经济”的两面夹击。

 

“从1957年到1980年代,……上美厂每年得到一定的维持生产的资金,保证完成每年300-400分钟的产量计划……在1980年代发生改变,……随着政府对上美厂控制和支持的减少,上美厂除制作教育性、艺术性动画片外,必须分出力量来生产商业动画以维持自身生存”,“1993年……政府……保证了厂里职工的基本工资和大约总支出的70%……1998年的报告显示,……只有30%的收入来自国家财政。”作为中国动画艺术的发源地与传承重镇,上海美影厂被抛入市场自生自灭,是否应该?如果被视作一般企业,为何1995年国家主席致信上海美影厂时强调:“要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动画艺术精品”?为何上海美影厂还会煞费苦心地拍摄那些成本极高而无利可图的“教育性、艺术性动画片”?片面指责上海美影厂没能及时转型、缺乏商业意识,是不公平的:80年代末,上海美影厂就开始了电视动画等商业尝试。只是当时恰逢国门重新开放,外国动漫为抢占中国市场而低价大肆倾销的档口。日本甚至由政府出资购买动画,在东亚诸国免费播放……以企业化待遇履行公益性、事业化使命义务与责任承担,上海美影厂与中国动画内外交困而日趋没落实属必然。“今天,上美厂似乎仍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出有资格参加国际动画节作品的动画公司,但是,由于国家财政支持逐年降低……在过去的三年中,上海美影厂仅创作了这样水平的动画片三部,而1988年一年就创作了十部。”虽然90年代后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但缺乏全盘规划、过于急功近利,注定了那些投机性质的动漫频道、动漫基地、动漫公司,只能韭菜般一茬茬被收割了事。

 

(略)

 

 

 

从历史上看是上面那样,从深一层次,也就是从我们动画本身的艺术水准上来看则是这样:

 

(略)

 

“中国动画学派”当年的成功,可称为“形式主义”的胜利。此说并无贬意。“形式”在西方美学史上地位极高,很早就“被定位为美和艺术的本体存在”,形式主义理论可追溯至赫尔巴特、康德甚至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20世纪初,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倡导的“形式主义美学”直接推动了结构主义和符号美学产生。贝尔坚信“有意味的形式”“就是所有视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那种共性”;弗莱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其最基本的性质”,强调再现性内容引起的感情会很快消失,形式引起的愉快感受则永远不会消失和减弱。

 

中国动画学派”没有如此系统深入的理论认知,但建国初民族意识空前激昂,与思想探索相比,民族艺术形式探索的前途显然更为光明。1955年上海美影厂厂长特伟提出“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动画家集中精力于改编各种民间艺术、拓展新的动画片类型,以民族艺术形式取胜的整体风格逐渐形成,无意间暗合了“形式主义美学”,“中国动画学派”由此而生。

单凭“形式”特别便可名扬海外吗?一般不能,可“中国动画学派”适逢其会:一来,中西方历来多战争、贸易而少艺术交流,集中展现中国民族艺术的“中国动画学派”自然令西方人眼前一亮。当年“中国动画学派”在国际上的巨大成功,大半来自这种“少见多怪”的惊艳感。此类成功,要求不断花样翻新。故而“中国动画学派”对从京剧、木偶戏、剪纸、年画、皮影、敦煌壁画等民间艺术中寻找素材与灵感。这种“轻内容开掘、重形式改编”的创作模式,胜在短期内易于成功,但过于依赖改编并非长久之计,对原创动画的发展不利

 

(略)

 

 

 

创作理念上则是这样:

 

“寓教于乐”之说,出自贺拉斯的《诗艺》。杨周翰几十年前的译文是:“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仿佛贺拉斯主张文艺创作中“教诲”、“趣味”缺一不可。其实考诸原文语境,艾晓明的新译文更符合诗人本意——“诗人应该给人教诲或愉悦,或者寓教诲于愉悦之中”。即便以道德说教闻名的西方古典主义名家,也并非时时处处为道德教益聒噪不休。多米尼克·塞克里坦曾以蒲柏为例,强调“不应夸大法国古典主义作家的道德意向”,事实上“蒲柏的机敏胜过技巧,……他比他同时代人中任何一个都更善于以文字自娱。”

 

动画领域更应如此。动画原本就是为愉悦大众而诞生的艺术类型,“趣味”乃是促其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首位动画大师迪斯尼创立的动画帝国以“趣味”立足世界影坛,绝非偶然。同样,如果不是从小被动画“趣味”吸引,万氏兄弟怎会在民国时倾家荡产地探索动画片奥秘?道德“教益”,至多是搭便车的乘客。抗战救亡的政治使命感,或许促进了《铁扇公主》的拍摄,但没提高其艺术水准,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的幽默叙事。万籁鸣虽说:“当时国难家愁,我也无闲情逸致搞娱乐性的动画片”,但《铁扇公主》实际上相当幽默,猪八戒变作牛魔王骗得芭蕉扇后,一路得意洋洋唱的那个桥段让人忍俊不禁,“牛大嫂太风骚,众小妖都俊俏,老猪真有点受不了……”,诙谐滑稽而颇具性格喜剧色彩。有成人动画的倾向而无低俗情*弊病,此类幽默元素在中国动画史上极其匮乏。只是万氏兄弟当时没意识到“趣味”乃是“教益”存在的前提,后来更是为政治热情而压抑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的电影公司向我提出要仿照美国动画片,搞一些荒诞不经、低级趣味的胡闹玩意儿以获得暴利。我和弟弟们表示坚决不干,我们坚持要配合当时的形式和斗争,……”——创作理念的迂阔死板,直接造成了作品数量稀少,客观上削弱了动画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虽然万氏兄弟1933年就已解决声、光、画合成的技术难题,但始终筹不到资金拍摄动画长片。1941年才因迪斯尼《白雪公主》的巨大成功,得到投资拍成《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的宏大构想则拖到60年代才夙愿得偿。

 

解放后,“中国动画学派”是另一极端,伴随国家资金支持而来的是政治理念的强力控制。《骄傲的将军》、《牧童》确是阳春白雪,但《铁扇公主》那种生机勃勃的成人化趣味、轻喜剧倾向却已消失殆尽。随后几十年内,中国动画的情感基调日趋严肃低沉:解放前《铁扇公主》慷慨陈词外,仍以喜剧风格为主;解放初《大闹天宫》庄重严谨,是悲喜交融的正剧风格;文革后《哪吒闹海》中,愤懑无言以致与亲人划清界线等情节的悲剧意味十足,十年浩劫间国人的幽愤展露无遗。

 

 

 

这篇论文很不错,建议花些时间全部看完。

 

 

 

链接到点评
零之使魔V 发表于 2015-6-8 19:27

大天朝的各种限制太多了,以至于现在想收藏动漫都很难了...各种被封禁啊... ...

可以去抗议。我在一零二楼引用的论文也有提到,《虹猫蓝兔七侠传》曾被央视少儿频道以“正常节目调整”的名义停播,后因民众、媒体强烈批评才得以重播。

 

当然,推荐去公众平台抗议。这里带有一些见光死的性质,太过醒目对你我以及众绅士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

 

 

 

链接到点评
零之使魔V 发表于 2015-6-8 19:47

是啊,所以说,我都失望了...

{:7_503:}权利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就像一些小国,主权都是跟强权大国干架干出来的。

 

像是荷兰的建国史,就是建立在东西南北全部都战过的基础上的。主子西班牙,南法国,西英国,东神圣罗马帝国诸邦,北丹麦,全部都干过一遍。

 

今天,荷兰人自许为维京海盗后裔,喜欢豪放粗野的活动,仍是有名的欧洲格斗技跟飞车党大国。

 

 

 

链接到点评
离歌萌 发表于 2015-6-8 20:13

抗议的话离歌没用群众力量的说(>^ω^

{:7_503:}一个人也是可以抗议的,只要微博上写下一句愤慨的话,起码形式上就已达到了(误

 

如果小妹妹你没法出头“Hyaaahaaaa~”的话

 

17493441220150608210030018.jpg?681x376_120

 

17493441220150608210052055.jpg?648x1024_120

 

 

 

 

17493441220150608210111096.jpg?566x800_120

 

那么安静地当个Angela,让旁边的老土男/荒野大叔替你出头也是好的 (大误

 

 

 

链接到点评
dpf3270827 发表于 2015-6-8 21:02

不要黑我大熊出没,我经常和我老婆陪着孩子看的哈哈大笑,比某儿子和牛头人父亲搞笑多了,特别是熊二,那口 ...

只是离歌觉得有些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看的说,孩子们喜欢的话,离歌可以立刻改掉这些,离歌觉得熊出没有些不好的地方的说。
链接到点评
游客
此主题已关闭。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