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让我再强调一遍,有了自立能力的子女意志完全不应该以父母为转移。不要说什么听了父母话之后改变想法是决意的松动,那是在清楚明白了父母与自己的情况之后做出的更为成熟周到的决定。不是说父母说结就结,身边人说不结就不结,那才是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
回到你的问题,我不认为每次谈都应该谈出什么结果来,只不过是要跟父母传达你的想法,同时去倾听父母的想法,再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与实际能力,决定自己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否要为结婚作努力。谈过了还是决定暂时不结,很像小孩子吗?不像。这是因为有了自立能力,也就是养活自己的经济来源与充足的阅历: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就不再受制于父母;有了充足阅历,就可以判断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因此有了自立能力,父母再也不会直接要求你做什么禁止你做什么,他们会搬出观点与论据,告诉子女父母希望他们结婚的愿望;子女可以罗列想法与现状,向父母传达自己还不能结婚的原因。
这样谈回我自己,我想结婚吗?不想。原因列出来:1、没有能承担购房、养育子女、未来教育资源的经济能力;2、没有能找到合适的人;3、目前居住的城市不合适,生活和工作还不够稳定;4、自己还尚且年轻,没有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父母希望我结婚吗?希望。父母会从根本上反对我目前的决断吗?不会,他们会很高兴地为我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与方案,并理解我目前不婚的行为。如果父母问子女结不结婚,子女直接很不高兴仿佛受了压迫一样回怼俩字:“不结”,那父母才真的会激烈反对。我的父母愿意与我进行积极的沟通,而我也愿意将我的想法原原本本地传达给父母。因此我完全不能理解,父母和子女为什么会有“不论如何都不会退让”的商谈心态。我只能理解为孩童时与父母积累的沟壑过深,导致了今天根本没法谈,一谈话题就被转移,搞得积怨爆发的局面。
上面的东西长求总一共两条:1、增强自己的自立能力,提高自己想法的独立性;2、保持与父母的良好沟通,获取父母的帮助或降低来自父母的阻力。这两样不是什么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而是需要从现在做起,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最后补充一句,人的想法是会变的。我的所有决断只决定自己两三年左右的行为,至于后面的事?三年后的我经济与阅历吊打现在的我,三年后的决定让他去想,没必要现在就决定终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