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我是不太清楚这个没长大是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没长大,老哥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再来测试一次,毕竟有束缚(无论是法律上的还是个人道德上的)而不做和无束缚而做是有区别的,再者在开过荤之后再来过清汤寡水的性生活又是另一种体验了,这个测试的目的就在于让情侣们模拟一种老夫老妻的模式(或者说形式上的性倦怠状态),从而更好地审视两人间的关系,如果能悟出一些在性倦怠之后相处之道,那就再好不过了。
而关于谈恋爱同时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这点我是认可的,一个典型的论据就是人在谈恋爱之后普遍精神面貌都会有所提升甚至抑郁症都能得到康复,只我是在对比了对父母亲友的爱之后,发现对恋人的爱大多时候都是以性欲为基础的,毕竟很多时候两人之间的甜蜜时刻都是以各种亲昵的间接性行为收尾的,更有甚者则是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对于不少情侣关系,应该是性欲在做大头作主导的。
然后关于爱人的问题,我是认为大部分人是已经真正爱过或者是可以去爱一个人,首先谈一下父母,抛开奇葩父母不谈,虽然大部分父母作为建号绑定装备属性比较一般,成长也有限,词条特性会随着你长大越来越跟不上版本,但在这个孤独泛滥的年代,父母的支持和爱还是很弥足珍贵的,再加上“不得已”的长期共同生活,必然会在亲子之间养成较为成熟的相处之道,因此大部分人都应该是有爱自己父母的可能。还有一个大部分人真正爱过的对象,则是罗翔老师批判过的对抽象人的爱,而这个抽象人,既可以完全来自于虚拟作品,也可能来自对自己性幻想对象(例如恋人、偶像)的幻想,只是现实没有所谓的爱神,让这些现代皮革马利翁们得到实际满足,因而这是应该批判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能爱抽象人也是爱的能力的体现,因此去爱上一个具体的人也并非是天方夜谈就是了,只是据我观察,大部分人对爱情的探索通常都在发现现实和想象的差距之后便会停止,这种浅尝辄止大多是误判、怠惰、畏难等等原因造成的(当然也有现在不少娱乐作品为了娱乐效果夸大了恋爱中的甜,而修饰或回避恋爱中的酸苦辣等外在因素),所以现今我们似乎并没有足够实验数据来完整地说明真正爱另一个人,并和ta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真的很难吗,难到我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吗,会不会有什么诀窍,又有哪些关键问题需要突破等等等等。这也是我提出实验的另一个依据,因为在一段长久两性关系中,无性和少性的时间必然是大于有性的时间的(基于性功能和性吸引力的下降等原因),因此探索无性和少性之下的相处之道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由于性行为(无论直接还是间接)会分泌大量多巴胺催产素之类的精神镇静剂(虽然是纯天然的),会使得很多问题会在你侬我侬时被忽略和掩盖,也就是说一对表面上糖人似情侣,实际上有可能根本就不适合在一起(当然一般情况没这么离谱就是了),因此情侣们经历一段少性甚至是无性的相处时间我个人认为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