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搜索
显示标签 ''ai使用'' 的结果。
-
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和组织均为虚构,但都有历史原型。如果和现实里的重名,那纯属个人翻译问题(大概吧)。很多地方都是把英文按照发音空耳成中文。目前已经全部更完,但是需要等修改完毕后逐节上传。 本作前言:https://sstm.moe/topic/372220-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神在哪里/#comment-18520242 相关作品《卡琳小姐如是做》:https://sstm.moe/topic/372672-also-verfuhr-miss-карина/#comment-18546316 作者序 以上开场并非全然戏言。本书描摹了坦普特城一周内上演的四场猎魔行动。就风格而言,它既是哥特宗教风的奇幻小说,亦是一场反宗教式的书写。 弗里德姆的冒险发端于一场故事接龙,她意图逃避婚约,却撞入命运的罗网。他奋力重写过往,最终负起荒诞的使命。她试图以暴制暴,却在溃败中乍现明光。他们把信仰变成了行动,但难掩休息时的匮乏。她……思考的太少。透过弗里德姆这位充满可塑性的“真以色列人”[2],读者可以品咂其他角色的失足,并叩问那个经典问题:Ubi Deus (神在哪里)? 本作曾受《赣第德》与《恐惧与战栗》的滋养。前者奠定了某种哲学底色,可惜本书终究困囿于枯燥的神学思辨,未能结出如“躬耕我们自己的园地”般令人醍醐灌顶的警句。后者则勾勒了信仰的恐怖深渊与信徒的挣扎图谱。作品中部分“诡谲的幽默”是对迪伦马特《<圣经>如是说》风格的回响。此外,附加节的构思借鉴了《我的名字叫红》、《国家篇》、《浮士德》(歌德著)、《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与《耶利米哀歌》——可惜仅流于技法上的生硬挪移。 人物塑造方面,本作同样难辞其咎。作者曾希冀效仿“潘格罗斯”这般符号化的角色,以省却繁复描摹,腾挪空间以掘“深远奥义”。这一构想已然夭折,徒留众多单薄的纸片人。情节编排充斥着狗血的突变,悬疑氛围几乎全赖于宗教意象的堆叠。作者本欲借弗里德姆这局外人的懵懂与无奈,展现被抛入现实境遇的主体所感知的荒谬。效果却是南辕北辙,徒余诸多逻辑硬伤。若为悬疑而来,大可不必抱持期待。 虚构背景大致指向胡斯运动后神圣罗马帝国西南部——勃艮第与萨瓦间犬牙交错的小邦群,并杂糅了朗格多克反抗天主教的印记。然史实谬误频出,未能深入考据彼时生活图景。欲求历史复原感者,宜调低预期。当然,适度的、跨时空的诙谐讥讽亦是书中不可或缺的风味。纵含超现实设定,本书关切之问题,其根须仍深扎于日常土壤。基督教的「爱」、「望」、「信」三德轮番登场。六位主要角色虽已摘下了虔敬的花环,或在波勒马库斯[3]的宅邸中唇枪舌战,或在蒙田堡[4]内思绪纷飞,却皆未能在玄思中寻获澄澈之解。“生命之树长青”[5],而言语总有其边界。“太初有道”[6],然此道之外的大地中才滋养着新世界的种子。何去何从?愿读者能在书中邂逅那位愿侧耳倾听的角色。 本书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并为弗里德姆所处及之后世代的人物更名。文中大量援引《圣经》原文,刻意营造角色普遍熟稔经文的环境。此设定显然悖逆历史,亦无视基督宗教两千年之复杂流变。对教义淡漠者,此类内容如同天书。作者深知其弊,然省却全部的祷告与布道段落,实无异于抽去本书的筋骨灵魂。无论如何,愿此作能为对宗教有所思者提供一扇窗,并为在信仰中跋涉之人予以微温慰藉。人需凭依某些信念生存,信念亦铸成人性之核。然而,人性深处“非人”的部分,又该如何面对?书中人物各有其应对术。 最后,阅读此书或需怀一丝“病态之感”,因为理解颠倒的、被称之为邪性的宗教世界观本身,便需一点离经叛道的领悟。压伤的苇杆不会被折断[7],这或许正是生命意志咬紧牙关所守候的希冀。然而,由谁来定夺?会是我辈中人之一吗? [1] 化用自《罗慕路斯大帝》的「作者后记一」,原文略。 [2] 指「诚实的人」。原为耶稣对其门徒拿但业的评价, [3] 《理想国》中的角色。他的庭院是苏格拉底轮辩「何为正义」的场所。前文「摘下了虔敬的花环」代指其父凯发卢斯(虔诚)的退场。 [4] 位于佩里戈尔的一座城堡。蒙田在此处完成了随笔集。 [5] 引用自《浮士德》。 [6] 引用自《约翰福音》第一章1节。 [7] 化用自《以赛亚书》第四十二章3节:「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 角色预览 坦普特 麦迪森尔:冒险者(掌握自然魔法)、职业医生;身材矮小;栗色短卷发,栗色眼瞳。 弗兰克:冒险者;有着鞑靼人的外表;黑色头发(扎成蒙古辫),黑色眼瞳;是异教徒。 弗兰克的儿子:因遭受恶魔诅咒而身患重病。除此之外对他一无所知。 鲁波安:教会司铎;除此之外对他一无所知(听说两个星期前失踪了)。 约兰:教会副本堂;身材高大;黑色眼瞳,白色短发,蓄有很长的胡须;头上受过割发礼。 哈该:教会临时副本堂;身材矮小,且格外年轻;褐色短卷发(剃得非常杂乱),褐色眼瞳。 耶户:教会助祭;身材矮小,同样格外年轻;黑色短卷发,黑色眼瞳。 斯特兰 亚瑟提:斯特兰子爵,弗里德姆的父亲;身材魁梧;棕色短直发,棕色眼瞳。 法罗德:弗里德姆的兄长;金色短直发,棕色眼瞳;掌握多种魔法。 安格琳娜:弗里德姆的贴身女仆;银色长发,灰色眼瞳;是斯拉夫人。 末底改:弗里德姆和法罗德的家教;黑色长发,黑色眼瞳;是犹太人;掌握多种魔法。 丽贝卡:拿伯的母亲;蒂勒·西梅尔商号的实际控制者;是犹太人。除此之外对她一无所知。 俄巴底:拿伯的兄长;蒂勒·西梅尔商号的继承者;光头,墨绿色眼瞳;是犹太人。 以利沙玛:拿伯的小妹;红色短卷发,墨绿色眼瞳;是犹太人。 所罗巴伯:俄巴底的儿子;红色短卷发,墨绿色眼瞳;是犹太人。 其他 诺尔:恶魔;身材娇小;粉色长卷发,灰色皮肤;脸上常常挂着可怖的笑容。 布拉德瑟斯特:目前对她一无所知。 维克特姆:百皙普黑魔法学正教授。除此之外对他一无所知。 雅努斯:拿伯的友人。除此之外对他一无所知。
-
金芒裂空,天门洞开。仙乐自九霄垂落,瑞气铺通天之路。金莲涌碧落而开,玉鹤引紫烟以翔。化神大能立于劫台之巅,长发飞散,白袍猎猎。九道劫雷已尽,天地仍余回响。 万众跪伏,山呼飞升。 他转身,面向人间最后一眼,无悲无喜,抬步踏入金光。 金光灭,天门合。仙乐止,祥云散。天地如常。 无人知晓,金光尽头非是仙界,唯有虚无。神魂未登天路,而在踏入刹那湮灭。无声无息,不留痕迹。千年修行,九重天劫,万众敬仰,终归尘土。 三百年后,又一人渡劫成功。天门再开,金光如旧。众人仰首,热泪盈眶。那人含笑而入,身影消散。 虚空之上,无仙,无门,无音,无光,唯有寂灭。 天道不言。 后记,与正文无关: AI使用声明:本文成稿后由AI给出炼字建议,有部分参考修改。 创意与初稿手写完成。 抢红包时请注意遵守文区版规~
-
我确信,每一个青少年都曾经写过一些仅属于自己的文字,而小吴我也不例外,从小学开始,小吴我就染上了网文,初中时对于《SCP基金会》这种网络共笔文学的痴迷也加深了这一(症状),现在看来,曾经那些文字都是近乎毫无逻辑,甚至可笑的,但是那时塑造的世界观与种种角色都牢牢刻画在了我的脑海中(以至于跑团角色卡都有充足的灵感),最近心血来潮般的,将那些文字稍稍重置,也便形成了在小吴我眼中稍可以入眼的庸俗中二网文了,秉承着节操愈多愈好的精神,小吴就顺便将那些文字上传,以换些糖吃(? 部分描写由于小吴我是在恨文笔不争,借助了ai,所以可能上下文笔会有些违和(? 如果各位坛友有什么建议的话,也可在此回复,关于连载的章节,之后小吴我会在主题放上链接(? (作为完全的新人,小吴也特别需要各方面的建议)
-
本文是卡琳与其他角色之间的文学讨论集。长期更新,和另一部作品《除魔记》互有关联。我想借这部作品讨论各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再讥讽“审判工具”——部分实用主义(Pragmatism)者那贪得无厌又永远饥饿的暴食困境:永远在吞咽,却从未被填饱。 《除魔记》:https://sstm.moe/topic/327866-除魔记/#comment-18547842 其他角色 鹿祺松(玄鹿):江海大学哲学系大二在读学生;性格内向、较真 王慕言(喵眠子):江海大学文学系大一在读学生;性格毒舌、敏锐 张墨衡(云驼):江海市乐平集团员工;性格质朴、乐观 安铭(稷蜂):江海附属中学高中数学老师:性格浪漫、热情 邹蕴(囊鼠):全职妈妈。性格温柔、坚定 邹恩雅(小吱):邹蕴的女儿。性格孤僻、早慧 程澈(鹭葛鸶):备考江海大学哲学系的考研党;性格严谨、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