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境界无高低, 有大小: 不是关于圣母, 不是关于莱特湾, 也不是关于次世代机动警察的随想


推荐贴

人为何写作呢?

 

为了得到褒奖, 为了讲述故事, 为了炫耀笔力和知识, 为了传达思想, 为了单纯分享写作的乐趣.

 

或是其中之一, 或是之间的组合.

 

写作的目的, 也就决定了写作的境界.

 

境界无高低, 有大小. 野田大人忘记了哪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这么说过.

 

但是因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 价值阵营, 和人生阅历, 也便有了高低, 有了喜恶, 有了清高, 有了功利.

↑诶好像跑题了w94,142https://i.sstmlt.com/PsTAE.jpg[/img]

 

这篇是野田大人看了@苍云静岳 的辩论贴之后随便码出来的字w

 

用的是野田大人一贯的意识流w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迷茫, 不适野田大人概不负责w

 

加上野田大人的记忆力非常糟糕w... 用的例子全是野田大人最近见到的东西 不要觉得奇怪就好w

所谓境界

 

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 必然早已给出了定义.

 

大概为国为民, 读来荡气回肠, 谓之大; 杨柳依依, 读来思绪万千, 谓之小.

 

不过这样的标准, 放在当下, 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吧w

 

呐w 野田大人姑且就甩出自己的定义, 所谓「大故事」和「小故事」.

 

读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两者的差别: 大故事很长....小故事很短w......

 

小故事着眼于一条或几条故事主线, 是作者笔力和构思最直观的表现.

 

在小故事里, 作者可以严密的控制读者可以接触到的信息, 进而引导剧情的发展.

 

而读者, 在有限的信息中, 可以配合想象, 塑造出一个尽管不严密, 却美好的世界.

 

就连故意的留白也可以增加阅读的乐趣.

 

可以说, 在小故事里, 一个优秀的作者对于故事的控制力是强大而具有决定性的.

 

而对于大故事来说, 巨大的篇幅是其境界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大故事着眼于一个世界, 一个时代. 它描写角色在时代中无谓的挣扎, 或英勇的抗争.

 

无论是挣扎或是抗争, 其中所褒扬的, 都是作者所崇尚的美德, 价值, 和政治理念.

 

每一个角色, 每一条角色关系, 都暗藏着时代的烙印.

 

大故事中不允许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发展, 就如同现实中一样, 这些变化和发展都会受到时代的阻力.

 

就像尼采前辈终究被时代所打倒, 被好友背弃. 但他也只是超越了他的时代一小步而已.

 

大故事考验作者的布局和设定, 考验作者的严谨, 和在框架内表现思想的能力.

 

对于大故事的作者, 时代一旦形成了, 作者的控制力就打了折扣.

 

若是想推动时代的发展, 作者也只好和自己的角色一起挣扎了吧.

 

但是大故事的作者也自由的. 尽管她无法撼动世界, 但她可以让角色在其中自由的成长.

 

至少对于野田大人来说, 这种体验是很幸福的w

 

因为大故事和小故事本质上的不同w 无论是写起来, 还是读起来, 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也便有了喜恶(雾

所谓大小

 

就拿野田大人最喜欢的故事来举例子吧~ 世界上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棒的连载作品~ 圣母在上~!

 

说到底w 也只是在同一片舞台上发生的, 互相关联的小故事而已.

 

如果说圣母在上里有可以称得上大故事的内容, 野田大人觉得就是志摩子的家庭了w

 

在不同的卷中埋下伏笔伏笔福, 最终在玛格丽特中完美的收官.

 

生在寺院中, 却一心想要当修女. 在对家庭的忠诚和对内心的忠诚中摇摆.

 

如果今野阿姨一直写下去, 野田大人相信, 志摩子最后大概还是会走下白蔷薇的神坛, 成为僧人的妻子吧.

 

(今野阿姨你接着写啊QAQ

 

自由嘛? 志摩子是自由的. 无论是志摩子的生父亲准至, 还是被志摩子称为哥哥的贤文, 都为志摩子争取了「自由」.

 

但是人在社会中并非真正自由的. 志摩子最终也会选择一种束缚而活下去. 这种束缚, 或叫家庭责任, 或叫不忘初心.

 

野田大人之所以认为唯独这条故事线可以称为大故事, 是因为只有从这里, 读者可以窥到社会的风貌.

 

圣母其他的故事中, 就算拆成一个个小故事, 也都是优秀的作品, 可以让读者甜到心里的故事.

 

而唯独这一个, 只有从头到尾看完, 加上个人的思考, 才会明白这份「自由」的沉重.

 

「贤文, 你是山林的博士, 请多教志摩子一些自然的知识吧.」

 

说到这里w 大家大概就可以明白了吧w 一个大故事不仅消耗作者的精力, 对读者的要求也更高.

 

想要读明白一个大故事, 读者往往也要对这个时代有所了解; 对于完全架空的世界来说, 或许还要读繁重的设定集.

 

当然, 不了解背景而去读大故事, 固然可以读, 但是带给读者的感触, 就要大打折扣了.

 

这也是野田大人为什么平时只喜欢读甜甜的小故事. 也喜欢写甜甜的小故事w

 

而对于大故事来说, 野田大人只喜欢读野田大人本就已经了解的时代.

 

对于野田大人来说, 这个时代就是纳粹德国w 因为在课上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读相关的故事时就很容易上手.

 

导致野田大人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w...

 

这大概也就回答了@伏笔伏笔福 当年的问题吧w 需要让人思考的作品w 需要让人查资料的作品w 读起来的确蛮累的w

所谓背景

 

文的背景~ 是放在文章里面慢慢托出呢~? 还是在之前设定好呢~?

 

其实读到这里w 大家应该已经知道野田大人的观点了w 但是姑且还是让野田大人举个例子w

 

野田大人啊~最近发现了一个真人电视连续剧~名叫 次世代机动警察 w 听起来很厉害的名字吧w

 

其实是个搞笑片w 大概野田大人和日式冷幽默很合得来的缘故w 蛮喜欢看的w (「我记得我在看一部机动警察的片子」

 

野田大人也是因为这个电视剧才知道机动警察的w 稍微看了下TV动画版, 并不是很感兴趣w (但是熊耳的剧情还是蛮有趣的

 

真正让野田大人有兴趣的w 是剧场版2 (嘛 一会再说w

 

然后呐~ 在电视剧完结之后~ 出了一个真人电影w 野田大人就顺便看啦w (B站上w

 

B站的弹幕呢w 基本上都是什么「辣鸡电影」「五毛特效」之类的w

 

总体来说, 这是一部向剧场版2致敬的电影(虽然导演都是押井守)

 

不过作为押井守想要讲的大故事的最后一环, 野田大人认为还是相当不错的w

 

剧场版2和真人电影的剧情如出一辙: 未知敌军袭击彩虹桥-2课擅自调查-2课被解散-敌人袭击警视总部-2课出动-逮捕敌人

 

单纯看了电影版的话, 野田大人恐怕也是云里雾里的w

 

美国的电影都在拯救世界, 而机动警察还在和官僚主义斗争w 是不是档次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呢w

 

但是读者真正了解这个时代后, 电影和剧场版2里的情节才顺理成章.

 

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灭, 巴比伦计划的破产, 失业百姓的怨气, 已经建成却没钱开发的海埔新生地.

 

这一切构成了机动警察故事中冲突的基本.

 

加上受制于和平宪法, 却想在世界舞台上博回自己的地位; 传统的七生报国和近代西方传来的珍视生命的价值冲突,

 

又构成了剧场版2以及真人电影冲突的伏线. (野田大人故意略过了关于正义的讨论w

 

这些背景, 一部分来自于历史, 一部分来自于设定. 只有知道这些, 观众才能稍微理解押井的构思.

 

只有知道这些, 观众才能进行最基本的思考. (当然关于正义的思考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识w

 

当然w 这只是这个大故事的第一层w

 

「热血的一代, 平庸的二代, 没救的三代.」时代是变化的. 真人版的次世代机动警察, 已经没有了前辈的热血.

 

这也是对于社会的写照. 随着西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传入, 日本人似乎越来越缺少了战时和战后的「精神」.

 

比起初代泉 野明的「我不想只做一个喜欢labor的女孩」, 三代的泉野 明似乎只是顺应着前辈的安排, 被后藤的设计所推动着.

 

「还可以调到动物部门, 和猩猩一起挥洒热血啊」「才不要, 好讨厌的感觉.」

 

就连后藤田自己也说, 「我只是一个公务员」.

 

如果说后藤田为什么行动的话w 从开会那一段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吧w 他也是被逼的啊w

 

失去了「精神」的二课, 留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w 被解散也是理所应当的吧w

 

因为, 这是一个不需要英雄的年代啊w

 

活着, 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活着, 才能尽情挥洒欲望, 才能享受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丰富物质生活呀w

 

还有一点想吐槽w 剧场版2的决战, 是被恐慌笼罩的东京湾, 而真人电影的决战w.............

 

是被2课划出来为了减少伤亡的桥上w...旁边是围观的市民「怎么还不开打啊!」....

 

说到底w 押井想表达的, 还是时代啊w.. 对理想中时代的褒扬, 对时代的不满, 最后到对时代无奈的接受w

 

当然...如果知道了这些背景, 再来看这部电影w 就会很有感触了w 但这还不是全部w

 

押井守是什么人呢w (其实野田大人也不知道w) 但是姑且野田大人知道他是曾经和日共一起游行, 一起破坏过的热血青年w

 

知道了这一点w 就会对押井不遗余力黑警备部, 以及剧场版2里微妙的警备部-自卫队, 自卫队-美军的关系有更多感想了吧w

 

当然, 野田大人无论对机动警察还是对押井, 了解都不深, 有着更多了解的孩子们大概会有更深的感触吧w

 

可以说, 为了承载这样的思想和观点, 一个完备又真实的时代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于观众来说, 把这样的背景简明扼要的提前表明, 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知道了一个世界或时代的框架, 读者才可以合理化角色的行为, 才可以开始思考.

 

也只有通过这样, 读者才有机会认同作者的价值.

 

对于机动警察系列来说, 每集开场对于巴比伦计划破产和labor犯罪的介绍, 以及次世代机动警察的0话, 都是这样的功用.

 

当然对于任何一个大故事的作者, 都会希望在故事中无限添加细节, 让这个世界更充实,

 

但是野田大人认为在最初的设定介绍一定要建立起世界的基本框架. 对于架空程度越严重的作品, 越是如此.

所谓历史

 

前面说到, 知道一部作品的历史背景, 可以增加阅读的乐趣w

 

自然, 对于作者来说, 选取一个合适的历史背景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对于野田大人来说, 比较偏好基于现实历史的背景, 对于奇幻的东西, 野田大人就完全不清楚了w

 

(姑且知道真名系统和铭文系统w.....

 

甚至有的时候, 知道了背景后, 一个故事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故事w

 

嘛~就拿野田大人最近的公演来当例子吧~(做综艺怎么能不宣番w

 

野田大人承认, 这次公演的背景大概没有选好... 导致目前看过的客人们都觉得是个从头到尾的虐文....

 

实际上不是啊~! 明明是个虽然有淡淡的悲伤但是美好又充满希望的故事啊~!

 

嘛...既然这样干脆就揭晓吧w 故事的背景是日本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行动, 捷一号作战的前夕,

 

一直跨越到第一次神户空袭w

 

关于这次行动的背景, 野田大人有一个很好的历史w

 

http://wenku.baidu.com/view/bfbd85f24b35eefdc9d33346

 

有兴趣的孩子可以来看哦~ (野田大人也是看到这段历史才一拍脑袋写的历史背景w

 

野田大人可以很武断的说, 这是一篇很棒的历史. 非常好.

 

它的好不在于所谓「客观」, 所谓「公正」. 不, 这篇历史中充满了主观的判断.

 

但是它的好在于读者可以从作者的文字中认识这段历史, 认识每一个登场的人物. (而且催泪

 

相信大家读过各种各样的历史吧w 所谓历史, 也只是故事了.

 

就算再公正客观的历史, 也只是抱着各种立场的历史学家, 把公正的证据有选择的陈列而已.

 

比如同样在wiki上, 两篇关于kurt meyer trail的文章w 观点就截然不同, 用的都是真实的证据, 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与其这样, 野田大人不如去读带有价值导向的历史, 带有鼓动性的历史.

 

从这种历史中, 读者会理解更多历史中的巧合和细节, 这是在公正客观的历史中所学不到的.

 

比如Kurt Meyer的Grenadier, 野田大人最初买来的时候, 是作为工具书用的.

 

但是读着读着, 野田大人感受到了Meyer语言中的鼓动性.

 

正式因为坚信, Meyer的语言中才拥有力量. 正是因为坚信, Meyer才能影响他人.

 

也只有这样, 野田大人才能理解当时Meyer手下士兵的感受和敬仰. 也只有这样, 野田大人才能解释历史上那些不科学的事件.

 

嘛, 回到捷一号作战w.

 

莱特湾海战的4支舰队中, 两支覆灭了, 两支活了下来. (快去读历史啦w... 10分钟绝对值得哦w

 

其中最惨烈的一支, 就是西村舰队. 全部由老式舰只组成, 航速低下, 没有列装雷达, 在黑夜中突入.

 

西村舰队从上到下都知道, 这只能是一场玉碎作战.

 

比起拥有大和却在敌舰队面前英勇180度转向逃跑的栗田舰队, 西村在一切不利面前选择了进攻.

 

但是他的牺牲毫无意义, 他的舰队的牺牲也毫无意义.

 

没有任何战果, 甚至连他的决心都没有传达给友军. (快去看快去看 这里原作者的文字要比野田大人的转述好一万倍

 

那天是10月25日. 拥有高耸舰桥的扶桑号和山城号沉没了.

 

嘛, 这就是这次公演里藏的第一个故事w

 

当然里面还藏了另一个故事w.... 估计只有几个人能看出来吧w

 

总之~ 是一个温暖又充满希望的故事~ 毕竟是不变的东西嘛~ 啊哈哈~

 

虽然莱特湾是一个很棒的故事/历史, 但是野田大人选这个为背景似乎有点失策呢... 似乎完全没有人往这边想~

 

如果说知道这段历史的话~ 这次公演就会变成另一个故事吧~

 

姑且作为一次教训w...

 

但是对于论坛里的人来说... 似乎的确很难找到一个大多数人都能联想到历史事件呢~

 

一旦加入了这些历史背景, 同样的故事就会多了沧桑感呢~ 读起来也会别有一番风味吧w

 

就算是完全架空的魔幻世界, 带入真实的历史也很有帮助w

 

毕竟人类从古至今犯过的错误....从来没变过w....

所谓写作

 

正所谓写作的目的决定了故事的境界, 境界的大小决定背景的铺陈.

 

但是为什么写作呢~?

 

果然这个问题要先想明白呐~

 

野田大人有时候翻出以前的随笔w 用华美的辞藻堆砌出的景物描写, 却没有半点想要看下去的动力

 

正所谓心境的变化, 境界就有了高低, 有了喜恶, 有了清高, 有了......

 

咳咳... 嘛...野田大人是为什么而写作呢~?

 

现在野田大人所写下的故事, 以后都会是野田大人给孩子们讲的故事.

 

故事是仅次于个人的行为后, 第二容易影响孩子的媒介, 是洗恼的完美工具w

 

也正是因为这样, 野田大人最近才会更关注大故事一些吧~ 虽然很苦手就是啦w

 

当然更不下去的时候果然还是会写一些轻松的小故事来缓解心情啦~

 

更更更94,142https://i.sstmlt.com/PsTAE.jpg[/img]

 

嘛~总之就是这样写下了不知道是读后感还是讨论的帖子~ 以上~

 

 

 

 

 

链接到点评

人为什么要写作?

 

我读过一本书信集,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写给一名想要成为诗人的青年,叫《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一封信就说,“你必须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你会不会因此而死去。”

 

当时我读到很受震撼,这是私人信件,没必要说什么夸张的话,里尔克的这句话无疑是真诚的。为了写作而活,不能写作而死,这在我看来是真正诗人必要的前提。

 

后来我加入了大学的文学社,一次活动中前辈问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确实,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成为不了文学家,一辈子也不能靠写作吃饭,那我们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去钻研这屠龙之术?

 

对于我而言,因为写作是唯一一个我可以掌握的、描述我所见的无名之物的武器,我与世界联系最深的一种方式。写作是真诚的,把自己最脆弱的地方暴露出来,只为去攫住世界中转瞬即逝的那一瞥。

 

我相信每个人都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对每个新来文学社的人也问过这个问题,答案虽然各种各样,但我感觉到这些答案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对自己和这个世界诚实。

 

而真正的艺术家,如果不让他们创作,无疑隔断了他们和世界最深的联系,那么他们宁愿去死

链接到点评

境界的确是无高低的恩,大和小各有各的魅力吧。

不过也有大故事中的小故事(或者小故事造就大故事)这样比较特殊的情况——也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种情况。

此外也有先是轻松的小故事后是严肃的大故事的情况,这种转换很容易玩脱。最近看过的一篇没有玩脱的是文明5吧的《ai日记》,各方面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唯一的不足是没能够产生足够经典的原创梗。(个人认为能创造出梗是写出非常优秀的小说的必要条件)

写作的目的的话,为了自己爽,为了很多人看到从而得到认同,为了生活,为了创造出真正优秀的东西,大概这样四种吧。

按照我并不丰富的阅历来说,第一种最后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很烂,可能一般或者不错,也可能精彩得吓人,能给人以极大的惊喜;第二种写出来的东西大多中规中矩或者差强人意,很难出现神作,第三种写出的东西一般偏向标准化、模式化和套路化,很容易出现看了这个作者的一两部作品后再看第三部就差不多能猜到剧情的情况(典型代表是三少),第四种的结果一般有三种,写出屎,成为妈的XX里的XX,或者TJ。

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被封锁的希望之歌》(《弹丸论破2》中澪田唯吹的同人文),就是第一种的典型代表。我认为这文是“只有角色厨才能写出的东西”,因此即使是同一个作者,也不可能写出一个同样精彩的作品了。此外,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作者疾风之圣痕也是第一种。

链接到点评

时代是由人所创造的,也应该由人的行动所体现。

所有想让读者事先了解背景的文字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者为什么要去读那些冗长的介绍?

大的故事应当让人物的抉择交织成时代的潮流,然后细碎的介绍恰到好处地铺垫期间。

至于为什么要写作?

超简单的,因为有趣啊!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

为什么要动笔,因为那些美好的身姿就在那里。

链接到点评

说来惭愧,伏笔写作的原因更多的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冷漠与生硬吧,虽然我是个对自身遭受的磨难比较无感的人,但偶尔还是会有“让他在我的故事里获得幸福吧。”这种念头。所以这也是我很少写悲剧的原因,现实已然残酷,何不在自己的作品里让它亲切一些呢?

链接到点评
卡卡~ 发表于 2016-2-29 09:02

好长好长…… 一句换一行有一点不友好呢…… 读起来有点痛苦。另外,链接好像挂了?我这边显示的是“这篇百 ...

嘛...野田大人倒是觉得行间距分的比较开读起来容易=.=

密密麻麻的看着好累....

百度那个野田大人这边能打开呀~

野田大人的目的的话 就是"传达思想"吧~

链接到点评
as_2038 发表于 2016-2-29 09:17

人为什么要写作?

 

我读过一本书信集,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写给一名想要成为诗人的青年,叫《给青年诗人 ...

竟然把文字提到这么高的高度嘛...PsTAE.jpg

文字对于野田大人来说也只是工具而已了...

本身无论对文学还是写作, 并没有那么多爱

但是作为故事的载体, 思想的载体而喜欢着

野田大人果然是个功利的人啊...

链接到点评
cccc608 发表于 2016-2-29 11:26

境界的确是无高低的恩,大和小各有各的魅力吧。

不过也有大故事中的小故事(或者小故事造就大故事)这样比 ...

嘛...在正文里故意避开了作品高下的讨论w

文字的好坏, 意义在于什么呢?

至少对野田大人来说, 是没什么区别的w

Erwin Bartmann的Fur Volk und Fuhrer, 文字真实而生动, 野田大人可以看见他当时真正的想法, 感受和心境

Kurt Meyer的Grenadier, 比起Bartmann来说, 文字生硬了很多, 甚至重复, 机械, 但是最终Grenadier野田大人读了两遍, Fur Volk und Fuhrer只读了一遍.

因为Meyer的语言, 虽然从修辞学的角度上是不优秀的, 但是他的文字拥有信念.

他所坚信的东西, 平实的写下来, 直白的展示给读者, "这就是我所相信的, 我也是这样做的"

对于野田大人来说, 果然还是文字承载的思想更重要呐

链接到点评
SuiLang 发表于 2016-2-29 11:30

时代是由人所创造的,也应该由人的行动所体现。

所有想让读者事先了解背景的文字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者 ...

时代要由每一个细节来体现, 野田大人同意.

但是尤其是离生活常识远一些的题材, 必要的背景知识能让阅读的乐趣和深度翻倍.

举回次世代机动警察的例子. 剧场版2的开头, 自卫队的维和部队为何在柬埔寨就算遭遇袭击也不能开火还击?

不得不说, 剧场版2是一个就算忽略了很多背景, 观众也可以享受的一部电影, 但是为了了解那个时代和发生在那个时代的故事,

要比整个电影能装的容量多得多.

但是如果在看剧场版2之前, 首先了解当时的背景: 1993年自卫队战后首次海外派兵,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短短的一句话, 这段8分钟的剧情, 就豁然开朗了. 拓植的愤懑, 以及关于正义的讨论, 也就有了根基.

链接到点评
野田生 千惠子 发表于 2016-3-1 00:30

竟然把文字提到这么高的高度嘛...

文字对于野田大人来说也只是工具而已了...

本身无论对文学还是写作, 并没 ...

啊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嘛 不一样很正常...这并谈不上功利啦,喜欢就好啦

 

可能是周围人都对文学比较严肃所以我也没办法不严肃吧...不过对文学的爱真是发自真心的

链接到点评
野田生 千惠子 发表于 2016-3-1 00:53

嘛...在正文里故意避开了作品高下的讨论w

文字的好坏, 意义在于什么呢?

至少对野田大人来说, 是没什么区别 ...

{:7_489:}窝这个淫不会说话,也不懂复杂的东西,所以窝的标准就是窝认为好滴就素好滴。直面自己的本心是我的信条。
链接到点评
  • 3 周后...
无名酱Namless 发表于 2016-3-1 05:40

啊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嘛 不一样很正常...这并谈不上功利啦,喜欢就好啦

 

可能是周围人都对文学比较严肃 ...

其实野田大人不是很理解诶?

对文学的爱是什么呢....?

享受写作时候的快乐...嘛?

字斟句酌后得出了完美的构句的喜悦...嘛?

链接到点评
野田生 千惠子 发表于 2016-3-18 23:47

其实野田大人不是很理解诶?

对文学的爱是什么呢....?

享受写作时候的快乐...嘛?

啊就像是认识到了文学的美感、文学的精妙而不由得心生敬意的感觉

 

古希腊人把艺术比作缪斯女神,对文学的爱就像是对神的一种崇敬吧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