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驿站 发表的所有内容
-
广州日报 #两厨师因怎加辣动武#【派别之争?辽宁两厨师因加辣椒问题大打出手】近日在本溪一餐馆,一客人点了道湘菜毛氏红烧肉,因当天湘菜厨师休班,故由辽菜陶厨师料理,做好后,川菜陶厨师半路杀出,称其辣椒放太少,王反驳:东北人不能吃太辣!陶再呛:那就对不起这道菜!遂扭打在一起 http://ww3.sinaimg.cn/bmiddle/70856785gw1ev059x14snj20tw0gr0vb.jpg[/img] 被川菜厨师说自己湘菜做的不对,辽菜厨师抬手就是一巴掌搧在对方脸上。 俩人在后厨好一顿掐,连给顾客做菜都不顾了。 8月8日这天是星期六,又赶上立秋,本溪的各家饭店是相当的火, 本溪崔东地区的一家“大馆子”生意更是火爆,说它是“大馆子”,那是因为这家饭店菜品相当的全,什么辽菜、鲁菜、湘菜、粤菜、川菜、沪菜,各流派厨师就有20多人。 顾客多,厨师自然就忙,这不,一道“毛氏红烧肉”的单子下来,辽菜的王厨师赶紧忙活。 其实,这道“毛氏红烧肉”属于湘菜,平时都是由专门的湘菜厨师做的,可当天湘菜厨师休班,王厨师只能顶上。 虽说不是一个菜系的,但王厨师还是有板有眼地做好了这道菜,正准备让服务员端上去,旁边的陶厨师说话了: “这菜你就放一个红辣椒啊,那味能对吗?” 这陶厨师是做川菜的,王厨师平时就和他不对路,这时听他一个川菜厨师说自己湘菜做的不对,也没给他好脸,当即顶了回去: “你当别人都跟你一样啊!一盘菜放半盘辣椒。咱这是东北,东北人口味没你们那么重。” 听王厨师这么一说,陶厨师着急了: “放辣椒是我们川菜的风格,你们东北人吃不了辣的,不代表这个菜不能放辣椒。毛氏红烧肉讲究的是油而不腻、辣香适口……” 絮絮叨叨讲着的陶厨师没想到,王厨师根本就没心思跟他探讨技术,而是直接一巴掌搧在他脸上: “哪那么多屁话,单子都成摞了,赶紧做菜去!” 这一巴掌搧得可不轻,陶厨师的脸当时就肿了起来。 要说这陶厨师还真是个“技术流”,王厨师在“学术”上对他的轻视让他觉得比肉体的痛苦更不能忍受,愤怒地上前和王厨师继续掰扯川菜、湘菜和辽菜的不同。 王厨师则继续嗤之以鼻。 于是两人很快扭打在了一起,别的厨师赶紧过来拉架,后厨一片大乱。 这边后厨厨师打架的、拉架的、看热闹的乱作一团,半天也没出去一道菜,前边的顾客可就不乐意了。 被顾客催着上菜的大堂经理跑到后厨一看这场面,鼻子差点没气歪。 赶紧劝吧,没人听;“威胁”说要扣奖金,也还是没人在乎。 大堂经理一怒之下报了警。 崔东派出所值班民警了解情况后,现场给俩厨师做了调解,双方同意都不再追究此事,王厨师赔给陶厨师医药费1000元。 ========================================================================== 辽菜厨师这东北风格好强烈,不过感觉还是川菜厨师更有意思
-
五天搞定,我觉得我至少四分之一的时间在读条/崩溃。Win32系统和2G内存跑这游戏太痛苦了,重装了64位系统才能继续下去,没再出崩溃的问题。简单说说直观感受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c269affb14543a9f51bfac42e178a7b/359dde11728b4710162db9c7c5cec3fdfc032373.jpg[/im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bfbc67e45a98226b8c12b2fba82b97a/422d618b4710b91278c3b2f5c5fdfc0392452273.jpg[/img] 开局没拿到乞丐的秘笈,失策。后面光棍节没逛商店,残花宝典没拿到,七夕选了任清璇,别人礼物都没拿,其他的感觉基本都达成了。成都以后明显觉得赶工厉害,大地图的正派路线比较潦草,正派路线反而主角身世可以挖更多,既然有了X二代设定,那两边最好嫩对应上,尤其是武当任务完全可以加一些内容。小游戏嘛,基本上还可以吧,除了钓鱼。虹鲤和怪鲶鱼出货略感人,尤其是钓怪鲶鱼,25个蛇胆用光了也没出只好买了 这次养成玩的还是很开心的。剧情丰富了不少,虽说有点阴盛阳衰。男性角色,任剑南加戏加的不错,支线发展很有层次感,人物性格丰富立体,留下印象挺深的,其次是江瑜,印象有点颠覆,不过感觉很不错,这三观太正了,尤其是算计高利贷商,惩恶扬善不就该这么干么。萧遥傅剑寒大概是前作印象固化了,这次反倒没啥感觉。其他人记不起来几个。主要亮点都在女性角色那儿了,直观感觉风吹雪>沈湘芸>秦红殇>史燕>何秋娟。 女性支线最出彩的无疑是风吹雪,触发时间早,时间跨度长,要求苛刻 ,但整体剧情充实,进展很有条理,最后高潮打天意城杀手的失败剧情震撼不小,感觉花了不少心思。沈湘芸这次剧情分量十足,最终战又是必不可少的奶妈,除了吃醋吃的厉害其他的简直完美。秦红殇估计能让很多新玩家觉得是第一女主,霹雳堂这武器相当可以啊,你有神功盖世不如我3颗手雷,最终战这玩意儿太好使了,让人奇怪霹雳堂咋还没统一武林呢。再就是何秋娟,正派简直女神探,和古实加的戏也完善了这条爱情线,加上无论立绘还是Q版颜值都奇高(立绘也许是所有人里最高的),印象大幅度提升。任清璇七夕二选一的设定不错,不过戏份稍嫌单薄。蓝婷和纪玟同样的道理,总觉得人物形象被弱化了,前作蓝婷惩治恶霸和纪玟的破庙事件印象太深,突然一删很不适应,纪玟是土尔扈特人的设定+西里尔字母的蒙古语也让人有点无语。 单独说说彩蛋。这作各种彩蛋肯定能让玩家会心一笑,比如火影小黄书的,送小黄书看人物闷骚程度的,旧作宝一对刷醉棍的,尚方宝剑的,光棍节购物的等等。而且战斗时还有各种方言配音,四川话河南话闽南话,很有特色制作组出补丁出的也比较及时。总体来说,能看到制作组的诚意。单机吧里一个朋友的看法——虽然作品远称不上完善,仔细一想好像瑕疵无数,但是足以称得上好玩。虽然读条慢,bug多,但就是如此,我还是愿意反复SL并乐此不疲,且基本满意,这就挺好。经历了国产游戏这七八年的惨淡,难得有一款可以让人通宵达旦的游戏,让玩家们也普遍宽容,批评和意见是如此有节制,所以更希望侠客风云传的后续补丁和DLC能让这个作品完美起来,让这个游戏更好玩更耐玩。坐等天王线,希望河洛不会让玩家失望
-
[p=null, 2, left] 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昨日在官网发布了一组最新的地球和唯一卫星月球的合影。从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探测器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动时,其背面被太阳光照亮下,在太平洋横越数小时。[/p][p=null, 2, left] NASA表示,照片拍摄于7月16日,由深空气候观测台(DSCOVR)在100万英里(月160万公里)外用“地球多色成像相机”(EPIC)所拍摄,当时月球正于太平洋近北美洲外侧,该探测器罕见地拍下月球的“阴暗面”正被太阳光照亮。 [/p][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 深空气候观测台(DSCOVR)在100万英里(月160万公里)外用“地球多色成像相机”(EPIC)拍摄月球背面照片。当时月球正于太平洋近北美洲外侧,该探测器罕见地拍下月球的“阴暗面”正被太阳光照亮。 [/align][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8/06/20150806114642672.jpg[/img] [/align][p=null, 2, left] 深空气候观测台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NASA以及美国空军的一个合作项目,其主要任务是空间气象研究,次要任务是进行地球观测。作为主要任务,DSCOVR将替代NASA于1997年发射的先进成分探测器(ACE),改善太阳辐射引发磁暴的预报。预计DSCOVR将工作至少五年。[/p][p=null, 2, left]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2月11日晚18点03分,美国SpaceX公司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用猎鹰运载火箭将DSCOVR成功送入轨道。 [/p][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地球、月亮、太阳和DSCOVR的相对位置,这就是为什么能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 [/align][align=center] [/align][p=null, 2, center]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2月11日晚18点03分,美国SpaceX公司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SLC-40号工位用一枚猎鹰9 v1.1(版本1.1)型运载火箭,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射深空气候观测台(DSCOVR)成功送入轨道。 [/p][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深空气候观测台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SA以及美国空军的一个合作项目,其主要任务是空间气象研究,次要任务是进行地球观测。作为主要任务,DSCOVR将替代NASA于1997年发射的先进成分探测器(ACE),改善太阳辐射引发磁暴的预报。预计DSCOVR将工作至少五年。 [/align][p=null, 2, left] 为什么在太空探索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月球的影像还能让科学家们欢呼雀跃呢?这要从月球和地球的相对关系谈起了。[/p][p=null, 2, left] 作为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与地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地球,这一面习惯上被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指天文学中,从卫星环绕的天体上观察所见到的,真实或视觉上非常缓慢的周期性振荡——观察者网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p][p=null, 2, left] 一般而言月球的背面称为“暗面”,但事实上它如同正面一样会被太阳照亮。在没有太空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p][p=null, 2, left] 由于历史的原因,“暗面”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下来。而当太空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p][p=null, 2, left] 其实早在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三号”探测器就首次拍到月球背面图像,自此人类便开启了对月球神秘未知背面的探索之旅,之后NASA也开展了多次探索计划,收获了更加丰富的月球背面图像资料,到2008年,美国科学家运用太空探测器从3100万英里远处捕获了类似该动图的月球和地球的相对运动,而随着下个月对月球背面实时追踪常态化,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将迈开新的重大的一步。[/p][p=null, 2, left] NASA还宣布,下月起将对月球表面进行常态化追踪,获得月球整个球面的各类实时影像资料,为更全面地研究月球奠定坚实基础。 [/p][align=center] [/align][p=null, 2, center] 深空气候观测台(DSCOVR)的工作想象图 [/p]================================================================ 月背的常态化追踪算是一个不小的突破,虽说有生之年未必看得见太空时代,但也许能看到对月球的勘探开发成为常态化
-
[align=left] 著名作家毕飞宇7月9日在微博分享了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文字,以“走路”为线索,分析了《水浒》中的林冲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指出“《水浒》依仗的是逻辑,曹雪芹依仗的却是反逻辑。”文章受到网友热捧,作家马伯庸推荐时表示:“极精彩的文章,不在细节分析,而在那一双观察到文学魅力的眼睛。”还有网友称赞:“在平静的句行背后读出急风骤雨,这是真本事。”[/align] [align=left] 毕飞宇,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2011年8月,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align][align=left] 本文原载于《钟山》2015年第4期。全文如下: [/align][align=left] 我没有能力谈大的问题,今天只想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一点小事,那就是走路。大家都会走路,可以说,走路是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一个动态。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最常见的动态在小说的内部是如何被描述的,它是如何被用来塑造人物并呈现小说逻辑的。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我今天特地选择了我们最为熟悉的作品,一个是《水浒》的局部,一个是《红楼梦》的局部,我们就联系这两部作品来谈。[/align][align=left] 我们先来谈林冲。用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金圣叹也评价过“上上人物”李逵,说“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这句话道出了李逵的先天气质,他是不会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的,他要做他自己。在小说的内部,李逵一路纵横,他大步流星,酣畅淋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李逵“天真烂漫”,他是天生的英雄、天然的豪杰、天才的土匪。林冲却不是,林冲属于日常,他的业务突出,他的心却是普通人的,这颗普通的心只想靠自己的业务在体制里头混得体面一些,再加上一个美满的家庭,齐了。[/align][align=left] 林冲和李逵是两个极端,李逵体现的是自然性,林冲体现的则是社会性。和李逵相反,林冲一直没能也不敢做他自己,他始终处在两难之中。因为纠结,他的心中积压了太多的负能量,所以,林冲是黑色的、畸形的、变态的,金圣叹说他“都使人怕”,是真的。我个人一点都不喜欢林冲。但是,作为一个职业作家,我要说,林冲这个人物写得实在是好。李逵和林冲这两个人物的写作难度是极高的,在《水浒》当中,最难写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人。——写李逵考验的是一个作家的单纯、天真、旷放和力必多,它考验的是放;写林冲考验的则是一个作家的积累、社会认知、内心的深度和复杂性,它考验的是收。施耐庵能在一部小说当中同时完成这两个人物,我敢说,哪怕施耐庵算不上伟大,最起码也是一流。[/align][align=left] 林冲在本质上是一个怕事的人,作为一个出色的技术干部,他后来的一切都是被社会环境所逼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逼上梁山”。我所关心的问题是,从一个技术干部变成一个土匪骨干,他一路是怎么“走”的?施耐庵又是如何去描写他的这个“走”的?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施耐庵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位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这个逻辑能力就是生活的必然性。如果说,在林冲的落草之路上有一样东西是偶然的,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宣布,林冲这个人被写坏了。[/align][align=left] 林冲的噩运从他太太一出场实际上就已经降临了,这个噩运就是社会性,就是权贵,就是利益集团——高太尉、高衙内、富安、陆虞候。应当说,在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等一系列的欺压之后,林冲的人生已彻底崩溃,这个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我要指出的是,即使林冲的人生崩溃了,这个怕事的男人依然没有落草的打算。他唯一的愿望是什么?是做一个好囚犯,积极改造,重新回到主流社会。可林冲怎么就“走”上梁山了呢?两样东西出现了,一个是风,一个是雪。[/align][align=left] 我们先来说雪。从逻辑上说,雪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正因为有雪,林冲才会烤火,林冲才会生火,林冲在离开房间之前才会仔细地处理火。施耐庵在这个地方的描写是细致入微的,这样细致的描写给我们证明了两件事:A,林冲早就接受了他的噩运,他是一个好犯人,一直在积极地、配合地改造他自己;B,这同时也证明了另一件事情,草料场的大火和林冲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人想陷害林冲,严格地说,不是陷害他,是一定要他死。第二,正因为有雪,雪把房子压塌了,林冲才无处藏身,林冲才能离开草料场。某种意义上说,雪在刁难林冲,雪也在挽救林冲,没有雪,林冲的故事将戛然而止。这是不可想象的。[/align][align=left] 我们再来谈风。风的作用要更大一些。第一,如果没有风,草料场的大火也许就有救,只要大火被扑灭了,林冲也许就还有生路。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第二,如果没有风,林冲在山神庙里关门的动作就不一样了。对林冲来说,如何关门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先来看小说里头是如何描写林冲关门的:[/align][align=left] 入得庙门,(林冲)再把门掩上,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align][align=left] 林冲其实已经将门掩上了,但是,不行,风太大了,关不严实。怎么办?正好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林冲的力气又大,几乎都不用思索,林冲就把那块大石头搬过来了,靠在了门后。不要小看了这一“靠”,这一靠,小说精彩了,一块大石头突然将小说引向了高潮。为什么?因为陆虞候、富安是不可以和林冲见面的,如果见了,陆虞候他们就不会说那样的话,林冲就不可能了解到真相。换句话说,小说顿时就会失去它的张力,更会失去它的爆发力。是什么阻挡他们见面的呢?毫无疑问,是门。门为什么打不开呢?门后有一块大石头。门后面为什么要有一块大石头呢?因为有风。你看看,其实是风把陆虞候与林冲隔离开来了。[/align][align=left] 现在,这块大石头不再是石头,它是麦克风,它向林冲现场直播了陆虞候和富安的惊天阴谋。这块大石头不只是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阻挡开来了,同时,这块大石头也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联系起来了。它让林冲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处境,他其实是死无葬身之地的。我们来看一看这里头的逻辑关系:林冲杀人——为什么杀人?林冲知道了真相,暴怒——为什么暴怒?陆虞候、富安肆无忌惮地实话实说——为什么实话实说?陆虞候、富安没能与林冲见面——为什么不能见面?门打不开——为什么打不开?门后有块大石头——为什么需要大石头?风太大。这里的逻辑无限地缜密,密不透风。[/align][align=left] 有没有人举手要问问题?没有。那我就自己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刚才不是说,林冲的噩运是社会性的么?林冲在他的落草之路上没有一件是偶然的么?那好,问题来了,雪和风并没有社会性,它们是纯天然、纯自然的,自然性难道不是偶然的么?[/align][align=left] 这个问题虽然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我还是要说,这是一个好问题。我想说,在这里,雪和风都不是自然的,更不是偶然的。[/align][align=left] 即将证明这个观点的不是我,是小说里的一个人物,他叫李小二,也就是在东京偷了东西被林冲搭救的那个小京漂。因为开酒馆,小京漂在他的小酒馆里看见了两个鬼鬼祟祟的“尴尬人”,因为“尴尬”,李小二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报告了林冲,林冲一听就知道那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就是陆虞候,为此,林冲还特地到街上去买了一把尖刀,街前街后找了三五日。[/align][align=left] 问题出在第六日,施耐庵明确地告诉我们,是第六日。第六日,林冲的工作突然被调动了,他被上级部门由牢城营内调到了草料场。林冲刚刚抵达草料场,作者施耐庵几乎是急不可耐地交代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气象,作者写道:[/align][align=left]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下了一天大雪来。”[/align][align=left] 在小说里头,我们把这样的文字叫做环境描写。现在我反过来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了,作者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要来一段环境描写?对,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联系到上下文,我们知道了一件事,在过去的六天里头,被李小二发现的那两个“尴尬人”其实一直都藏在暗处,他们在做一件大事,那就是等待。等什么?等风和雪。他们不傻,大风不来,他们是不会放火的,没有大风,草料场就不会被烧光,他们就不能将林冲置于死地。你说说,两人心怀鬼胎、周密策划、等了六天才等来的大风雪是自然的么?是偶然的么?当然不是。风来了,雪来了,林冲的工作被调动了,一切都是按计划走的,一切都是必然。[/align][align=left] 别林斯基说:“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align][align=left] 草料场被烧了,林冲知道真相了,林冲也把陆虞候和富安都杀了。事到如此,除了自我了断,林冲其实只剩下上梁山这一条道可以走了。如果是我来写,我会在林冲酣畅淋漓地杀了陆虞候、富安、差拨之后,立马描写林冲的行走动态,立马安排林冲去寻找革|命队伍。这样写是很好的,这样写小说会更紧凑,小说的气韵也会更加生动。但是,施耐庵没这么写,他是这么写的——[/align][align=left] (林冲)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align][align=left] 这一段写得好极了,动感十足,豪气冲天,却又不失冷静,是林冲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冷静。这段文字好就好在对林冲步行动态的具体交代: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去。我想说,这句话很容易被我们的眼睛滑落过去,一个不会读小说的人是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妙处的。[/align][align=left] 林冲为什么要向东走?道理很简单,草料场在城东。如果向西走,等于进城,等于自投罗网。这句话反过来告诉我们一件事,林冲这个人太“可怕”了,简直就是变态,太变态了。虽然处在激情之中,一连杀了三个人,林冲却不是激情杀人。他的内心一点都没有乱,按部就班的:先用仇人的脑袋做了祭祀,再换衣服,再把酒葫芦扔了,在他扔掉酒葫芦之前,他甚至还没有遗忘那点残余的冷酒。“可怕”吧?一个如此变态、如此冷静的人会怎么“走”呢?当然是向东“走”,必然是向东“走”。小说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使是施耐庵也改变不了林冲向东走的行为。小说写到作者都无法改变的地步,作者会很舒服的。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新版电视剧《水浒》剧照 [/align][align=left] 在这里,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就是靠“东”这个词支撑起来的。所谓“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这四点在这个“东”字上全都有所体现。我们常说文学是有分类的,一种叫纯文学,一种叫通俗文学。这里的差异固然可以通过题材去区分,但是,最大的区分还是小说的语言。《水浒》是一部打打杀杀的小说,但是,它不是通俗小说和类型小说,它是真正的文学。只有文学的语言才能带来文学的小说。那种一门心思只顾了编制小说情节的小说,都不能抵达文学的高度。没有语言上的修养、训练和天分,哪怕你把“纯文学作家”这五个字刻在你的脑门上,那也是白搭。[/align][align=left] 小说语言第一需要的是准确。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准确是美的,它可以唤起审美。关于审美,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句话是对的,也是错的。如果说这句话的是一个卖萝卜青菜的大妈,这句话简直就是真理,但是,一个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大学生也这么说,这句话就是错的。我们不能知其然,我们要知道所以然。[/align][align=left] 审美的心理机制不是凭空产生的,无论是黑格尔还是康德,包括马克思,他们的美学思想里头有两个基本概念我们千万不该忽略,那就是合目的、合规律。说白了,审美的心理机制来自于我们现实生存,它首先是符合生命目的的。比方说,力量,生存离不开生命的力量,所以,力量从一开始就是我们的审美对象。举一个例子吧,在农业文明产生之前,前面有一头野猪,它离我们有五十米那么远,可你的力量只能把标枪扔出去三十米,那你就不可能打到野猪,你只能饿肚子,所以,力量构成了美。[/align][align=left] 如果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你扔出去六十米,可你手上没准头,你还是打不到野猪。这一来我们需要的其实不只是力量,而是有效的、可以控制的、可以抵达对象的力量。这个“可以抵达对象”就叫准确,它不只是关乎生理,也关乎心理与意志。准确是如何获得的呢?你就必须把握力量的规律。这就叫合规律。想想吧,我们一边吃着野猪肉、一边对力量、对准确就有了十分愉悦的认知,这个愉悦就是最初的审美。的确,准确是一种特殊的美,它能震撼我们的心灵。神秘的狙击手可以成为我们的英雄,道理就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英雄不只是道德意义上的概念,也是美学上的一个概念。我们谈恋爱也是这样,你写了二十首情诗,分别发给了二十个姑娘,最后连一个女朋友也没有得到,你一定会成为笑柄,这证明了你的精确度不够。精确度不够会使你成为一只癞蛤|蟆,还成天想吃天鹅肉。[/align][align=left] 大家都还记得宋丹丹女士对赵本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吧,“别人唱歌是要钱,大哥唱歌是要命。”大哥的歌声为什么会“要命”?我想大家都懂了。是的,艺术一旦失去了它的准确性,它就会走向反面,也就是错位。错位可以带来滑稽,那是另一个美学上的话题了。[/align][align=left] 回到小说吧。向东走,这个动作清楚地告诉我们,即使到了如此这般的地步,林冲依然没有打算上山。“向东”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疑似的方向,林冲其实没有方向,他只是选择了流亡,他能做的只是规避追捕。到了这里我们这些读者彻底知道了,林冲这个人哪,他和造反一点关系都没有,他的身上没有半点革|命性。这才叫“逼上梁山”。[/align][align=left] 我们说,现实主义作品往往都离不开它的批判性,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来审视一下所谓的“批判性”的话,施耐庵在林冲这个人物的身上几乎完成了“批判性”的最大化,——天底下还有比林冲更不想造反的人么?没有了,就是林冲这样的一个怂人,大宋王朝也容不下他,他只能造反,只能“走”到梁山上去,大宋王朝都坏到什么地步了。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林冲越怂,社会越坏。林冲的怂就是批判性。[/align][align=left] 说到这里我想做一个小结,我们都喜欢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我想说的是,思想性这个东西时常靠不住。思想性的传递需要作家的思想,其实更需要作家的艺术才能。没有艺术才能,一切都是空话。在美学上,说空话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席勒化”,把思想性落实到艺术性上,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莎士比亚化”,这个在座的都知道。联系到林冲这个人物来说,如果施耐庵只是拍案而起、满腔热忱地“安排”林冲“走”上梁山,我们说,这就叫“席勒化”,“席勒化”有一个标志,那就是这样的作家都可以去组织部。相反,由白虎堂、野猪林、牢城营、草料场、雪、风、石头、逃亡的失败、再到柴进指路,林冲一步一步地、按照小说的内部逻辑、自己“走”到梁山上去了。这才叫“莎士比亚化”。在“莎士比亚化”的进程当中,作家有时候都说不上话。[/align][align=left] 但写作就是这样,作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权力就越大,反过来,他的能力越强,他的权力就越小。 [/align][align=left] 梨园行当里头有一句话,叫“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这句话说尽了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林冲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却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他“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他自己不想“走”的,然而,又不得不走。在行动与内心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对抗的、对立的力量。如此巨大的内心张力,没有一个男演员不害怕。[/align][align=left] 施耐庵的小说很实,他依仗的是逻辑。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小说比逻辑要广阔得多,小说可以是逻辑的,可以是不逻辑的,甚至于,可以是反逻辑的。曹雪芹就是这样,在许多地方,《红楼梦》就非常反逻辑。因为反逻辑,曹雪芹的描写往往很虚。有时候,你从具体的描写对象上反而看不到作者想表达的真实内容,你要从“飞白”——也就是没有写到的地方去看。所谓“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就是这个道理。好,我们还是来谈“走”路,看看曹雪芹老先生在描写“走”的时候是如何反逻辑的。[/align][align=left] 焦大说,贾府里头“爬灰的爬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这句话很粗俗,但这句粗俗的话却很有用,这句话一下子就给《红楼梦》挖了两个黑洞,它们暗示了两组不伦的关系:贾珍和秦可卿,贾蓉和王熙凤。因为贾蓉和秦可卿是夫妻,所以,这两个黑洞之间又有个通道,那就是秦可卿。[/align][align=left] 我对“爬灰”没兴趣,今天不讨论“爬灰”。可我对“偷小叔子”却有点兴趣。说到底,是我对王熙凤这个小说人物感兴趣,往深里说,我对王熙凤与秦可卿这一对小说人物的关系感兴趣。如果有人问我,在《红楼梦》里头,哪一组小说人物的关系写得最好,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我的大拇指献给王熙凤和秦可卿这对组合,她们是出彩中国人。[/align][align=left] 王熙凤和贾蓉之间到底有没有“偷小叔子”,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头其实并没写。作为一个读者,我想说,就小说的文本而言,王熙凤和贾蓉的妻子秦可卿关系非同一般,太非同一般了。请注意,我并没有说她们的关系非常好,我只是说,她们的关系“非同一般”。怎么个“非同一般”?我们往下说。[/align][align=left] 在小说里头,王熙凤和秦可卿第一次“面对面”是在第七章里头。这一段写得很棒。看似很平静,一点事情都没有,其实很火爆。在场的总共有五个人,王熙凤、贾宝玉、贾蓉,尤氏,秦可卿。这五个人之间的关系复杂了:王熙凤和贾蓉之间是黑洞,贾蓉和秦可卿是夫妻,秦可卿是贾宝玉的性启蒙老师,尤氏是贾蓉的母亲,尤氏是秦可卿的婆婆,尤氏还是王熙凤的嫂子。这么多的关系是很不好写的。一见面,曹雪芹写到:“那尤氏一见了凤姐,必先笑嘲一阵,”这句话很怪异,有些空穴来风。尤氏见到凤姐为什么总是要“笑嘲一阵”呢?曹雪芹也没有交代,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先放在这里。而王熙凤的做派更怪异,她在嫂子面前摆足了架子,高高在上了,盛气凌人了,她对尤氏和秦可卿说:“你们请我来做什么?有什么好东西孝敬我,就快供上来,我还有事呢。”当然了,这是王熙凤一贯的做派,她在亲人之间这样说话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秦可卿要带宝玉去见秦钟,尤氏不知趣了,她借着秦钟挖苦了一番王熙凤,说王熙凤是“破落户”,要被人笑话的。王熙凤的回答显然出格了,超出了玩笑的范畴,她当场反唇相讥:“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也就罢了。”这句话重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发生了,贾蓉刚说了几句阻拦的话,王熙凤对贾蓉说:“凭他(秦钟)什么样儿,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再不带我看看,给你一顿好嘴巴。”[/align][align=left] “别放你娘的屁了,”“给你一顿好嘴巴,”这番话的腔调完全是一个流氓,很无赖,几乎就是骂街。这番话是小题大做的,让我们这些做读者的很摸不着头脑,反过来,我们这些做读者的自然要形成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王熙凤对贾蓉是肆无忌惮的,她为什么如此肆无忌惮?她的怒火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第二,王熙凤是不是真的愤怒?她对贾蓉到底是严厉的呵斥,还是男女之间特殊的亲昵?这个很不好判断。第三,这才是最关键的,王熙凤当着秦可卿的面对秦可卿的丈夫这样,以王熙凤的情商,她为什么一点也不顾及一个妻子的具体感受?简单地说,我们反而可以把王熙凤和贾蓉的关系放在一边,首先面对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这两个女人之间到底怎么样?[/align][align=left] 曹雪芹厉害。曹雪芹其实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了,王熙凤和秦可卿是闺蜜,她们很亲密。我这样说有证据么?有。同样是在第七章,也就是王熙凤和秦可卿第一次见面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周瑞家的给王熙凤送宫花去了。王熙凤正和贾琏“午睡”呢,周瑞家的只能把宫花交给平儿,请注意,平儿拿了四朵,却拿出了两朵,让彩明送到“那边府里”,干什么呢?“给小蓉大奶奶戴去。”这个细节向我们证明了一件事,在平儿的眼里,王熙凤和秦可卿是亲密的,也许在整个贾府的眼里,她们都是亲密的。一切都是明摆着的。[/align][align=left] 然而,当我们读到第十一章的时候,我们很快又会发现,这个“明摆着”的关系远不如我们预料的那样简单。这一章也就是《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这一章主要写了王熙凤对病人秦可卿的探望。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我们对《红楼梦》有了一个结构性的了解,这个第十一章其实是可以从小说当中脱离开来的,我们可以把第十一章当成一个精彩的短篇小说来读。生活是多么地复杂,人性是多么地深邃,这一章里头全有。这一章写得好极了。[/align][align=left] 我刚才说了,《水浒》依仗的是逻辑,曹雪芹依仗的却是反逻辑。生活逻辑明明是这样的,曹雪芹偏偏不按照生活逻辑去出牌。因为失去了逻辑,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飞白”。这些“飞白”构成了一种惊悚的、浩瀚的美,也给我们构成了极大的阅读障碍。就在我演讲之前,我刚刚给北京大学的十大读书明星颁发了奖品,我注意到,读书最多的同学一年借阅了381本书,在此,我要向这些阅读狂人致敬,你们很了不起。可我也想补充一点,有时候,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只读一本书,这也挺好。对我来说,《红楼梦》是可以让我读一辈子的书。 [/align][align=left] 回到《红楼梦》的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是从贾敬的寿辰写起的,也就是一个很大的派对。在小说里头,描写派对永远重要。在我看来,描写派对最好的作家也许要算托尔斯泰,他是写派对的圣手。在《战争与和平》里头,在《安娜卡列尼娜》里头,如果我们把那些派对都删除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小说的魅力是失去一半。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想说,派对其实很不好写,场面越大的派对越不好写,这里的头绪多,关系多,很容易流于散漫,很容易支离破碎。但是,如果你写好了,小说内部的空间一下子就被拓展了,并使小说趋于饱满。[/align][align=left] 我想说的是,曹雪芹的这个派对写得极其精彩,完全可以和托尔斯泰相媲美。[/align][align=left] 贾敬做寿,这是宁国府的头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一个派对,一个都不能少。孙媳妇秦可卿却没有出席。这是反逻辑的。[/align][align=left] 秦可卿原来是病了,所以她没来。当王熙凤知道秦可卿生病之后,说,“我说他不是十分支持不住,今日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肯不扎挣着上来。”很难说为什么,这句话在我的眼里有些不对劲。对劲不对劲我们先不管,作为秦可卿的闺蜜,以王熙凤的情商,她为什么不问一问秦可卿的病情呢?这是反逻辑的。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秦可卿病危(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align][align=left] 贾蓉出现了,王熙凤也想起来了,她该向贾蓉询问一下秦可卿的病情了,贾蓉的回答很不乐观。如果是依照逻辑的话,曹雪芹这个时候去交代王熙凤的反应才对。然而,曹雪芹没有交代,相反,却写了王熙凤和太太们的说笑。在王熙凤说了一通笑话之后,曹雪芹写道:“一句话说的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这是反逻辑的。[/align][align=left] 接下来是王熙凤对秦可卿的探望,一同前往的有贾宝玉、贾蓉。因为是进了自己的家门,贾蓉当然要让下人给客人到茶,贾蓉说:“快到茶来,婶子(王熙凤)和二叔在上房还未喝茶呢。”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你想想,爷爷的生日派对上那么多的人,场面如此地庞杂、如此地混乱,贾蓉却能准确的说出“婶子”、“在上房还未喝茶”。我想问问大家,贾蓉的注意力都放在哪里了?请注意,此时此刻,他的太太还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呢。贾蓉的注意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婶子”,要不然他说不出这样的话来。这不是一句普通的客套话,它很黑,绝对是从黑洞里冒出来的。这是反逻辑的。[/align][align=left] 两个女人的私房话也许没什么可说的,然而,在两个女人对话的过程中,王熙凤做了一件事,把贾宝玉打发走了,附带着把贾蓉也打发走了。一个女人去看望另一个生病的女人,却把人家的丈夫打发走,这是符合逻辑还是反逻辑的?作为一个读者,老实说,我不能确定。既然不确定,那我就先把这个问题放下来,这是我放下的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尤氏一见到凤姐就要“笑嘲一阵”,我们把这些问题都放在后面说。[/align][align=left] 探望结束了,因为悲伤,王熙凤眼睛红红的,她离开病人秦可卿。生活常识和生活逻辑告诉我们,一个人去探望一个临死的病人,尤其是闺蜜,在她离开病房之后,她的心情一定无比地沉痛。好吧,说到这里,小说该怎么写,我想我们都知道了,曹雪芹也许要这样描写王熙凤了:她一手扶着墙,一手掏出手绢,好好地哭了一会儿,心里头也许还会说:“我可怜的可卿!”——是的,当着病人的面不好痛哭,你得控制住自己,现在好了,都离开病人了,那你也就别忍着了。然而,对不起了,我们都不是曹雪芹。王熙凤刚刚离开秦可卿的病床,曹雪芹突然抽风了,这个小说家一下子发起了臆症,几乎就是神经病。他诗兴大发,浓墨重彩,用极其奢华的语言将园子里美好的景致描绘了一通。突然,笔锋一转,他写到: [/align][align=left] 凤姐儿正自看院中的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 [/align][align=left] 上帝啊,这句话实在是太吓人了,它完全不符合一个人正常的心理秩序。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句话我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在我四十岁之后,有一天夜里,我半躺在床上再一次读到这句话,我被这句话吓得坐了起来。我必须在此承认,我被那个叫王熙凤的女人吓住了。这个世界上最起码有两个王熙凤,一个是面对着秦可卿的王熙凤,一个是背对着秦可卿的王熙凤。和林冲一样,王熙凤这个女人“使人怕”。把我吓着了的,正是那个背对着秦可卿的王熙凤。“一步步行来赞赏”,这句话可以让读者的后背发凉,寒飕飕的。它太反逻辑了。[/align][align=left] 没完,就在王熙凤“一步步行来赞赏”的时候,另一个人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是的,他就是下流坯子贾瑞。写一个色鬼和美女调情,老实说,百分之九十的作家都会写。但是,我依然要说,把一个色鬼和女人的调情放在这个地方来写,放在这个时候来写,除了曹雪芹,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刚刚探视了一个临死的病人,回过头来就调情,这是反逻辑的。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凤姐探望完秦可卿以后在花园里遇到自己的堂小叔子贾瑞。《红楼梦》用第十一回、第十二回两个回目,写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害死了贾瑞,而且致使其破财百两。 [/align][align=left] 在决定收拾那个下流的色鬼之后,曹雪芹再一次描绘起王熙凤的走路来了:[/align][align=left] 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align][align=left] 你看看,多么轻松,多么潇洒,多么从容。接下来是看戏,上楼,到了这里,曹雪芹第三次写到了王熙凤的步行动态:[/align][align=left] 凤姐儿听了,款步提衣上了楼。[/align][align=left] 这个动作是多么地妖娆,可以说美不胜收了。[/align][align=left] 我们来看哈,第一次,王熙凤离开秦可卿,她是这么“走”的,“一步步行来赞赏,”从字面上看,她的心情不错,怡然自得,心里头并没有别人,包括秦可卿。第二次,王熙凤离开贾瑞,她是这么“走”的,“方移步前来”,她的心情依然不错,心里头也没有别人,包括贾瑞。第三次,“款步提衣上了楼”,这一次,凤姐的心里头有人么?字面上我看不出来,但是,我们往下看。[/align][align=left] 上了楼,看完戏,曹雪芹写了王熙凤在楼上的一个动作,那就是她在楼上往楼下看,同时还说了一句话,“爷们都往哪里去了?”这句话突兀了,很不着边际。王熙凤嘴里的“爷们”是谁?曹雪芹没有写,我们不可能知道。但是,我记得我刚才留下过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那就是王熙凤在和秦可卿聊天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贾蓉支走?——王熙凤嘴里的“爷们”是不是贾蓉呢?曹雪芹没有明说。当一个婆子告诉王熙凤“爷们吃酒去了”之后,王熙凤的一句话就更突兀、更不着边际了。她说:“在这里不便宜,背地里又不知干什么去了?”这句话很哀怨,作为读者,我能够感受到王熙凤的失望。但她为什么失望,老实说,我们依然是不清晰的。但是,贾蓉的母亲、秦可卿的婆婆,尤氏,这个时候却突然冒出了一句话,她对王熙凤说:“哪里都像你这么正经的人呢。”曹雪芹厉害吧,不早不晚,他偏偏在这个时候安排尤氏出场了,还说了这么一句不着四六的话。这句话特别有意思,它太意味深长了。你们还记得吧,我留下过一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尤氏每一次见到凤姐都要“笑嘲一阵”,这句话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尤氏哪里是夸凤姐“正经”?几乎就是指着鼻子说王熙凤“不正经”。为什么是尤氏来说这句话呢?道理很简单,王熙凤的“小叔子”贾蓉,他不是别人,正是尤氏的儿子。看起来,知道“爬灰的爬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这个秘密的,不只有焦大,还有尤氏。尤氏当然不爽了,她见到王熙凤不会有好脸的。“尤氏知情”这个判断可靠不可靠?我们把它作为第三个问题,还是先放下来。[/align][align=left] 无论是“一步步行来赞赏”、“方移步前来”,还是“款步提衣上楼”,我们看到的是这样几点,第一,王熙凤这个女人是贵族,姿态优雅,心很深。她养尊处优,自我感觉良好。第二,王熙凤这个女人有两个不同的侧面,在公众面前,也就是“当面”,她的心中“装满了所有的人”,她对每一个人都是无微不至的;到了私低下,也就是“背面”,她的心中空无一人,无论是闺蜜还是和她调情的下流鬼,她都没有放在心上。她唯一放在心上的,其实只是欲望,她惦记的是“便宜”,是“背地里”,是“不知道干什么去。”这让这个贵妇人的内心稍稍有那么一点点的着急,所以,她要“款步提衣上楼”。虽然有那么一点点的着急,可是,一点也不失身份。正如尤氏所说的那样,凤姐是个“正经的人”,她走路的样子在那里,高贵,优雅,从容,淡定。[/align][align=left] 话说到这里我突然就不自信了,我很担心同学们站起来质疑我:什么反逻辑?是你想多了,是你解读过度了,是你分析过度了。但是,曹雪芹终究是伟大的,是他的伟大帮助我恢复了自信。曹雪芹用他第十三章帮我证明了一件事,我的解读与分析一点也没有过度。[/align][align=left] 在第十三章之前,曹雪芹用整整第十二章的篇幅描写了王熙凤的一次谋杀。接下来,第十三章来了,《红楼梦》终于写到了秦可卿的死,当然,还有秦可卿的葬礼。[/align][align=left] 秦可卿死了,最为痛苦的人是谁呢?第一就是贾蓉,他是秦可卿的丈夫,他的伤心不可避免;第二必须是王熙凤,她是秦可卿的闺蜜,她的伤心也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往下看吧,看看曹雪芹是怎么去描写痛不欲生的贾蓉和痛不欲生的王熙凤的。[/align][align=left] 可是,问题来了,摊上大事儿了,曹雪芹不仅没有交代贾蓉和王熙凤的情绪反应,甚至都没有去描写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在小说里突然失踪了。这是反逻辑的。[/align][align=left] 做出强烈情绪反应的是这样的两个人,第一,秦可卿的叔叔,贾宝玉,他“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第二,秦可卿的公公,贾珍,他哭得“泪人一般”,都失态了,一边哭还一边拍手,也就是呼天抢地,完全不顾了自己的身份和体面。贾宝玉天生就怜惜女性,秦可卿还是他的指导老师,他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贾珍为什么这样痛苦,我不知道。我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这是反逻辑的。[/align][align=left] 也许我们不该忘记另一个人,秦可卿的婆婆,尤氏。我们刚才把她作为第三个问题放下来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尤氏都做了些什么。无论是祭奠还是葬礼,尤氏都没有出席,为什么呢?她胃疼了。祭奠的时候,尤氏的胃疼了一次;到了秦可卿的葬礼,尤氏的胃又疼了一次。我们且不论尤氏的胃病到底有多严重,我想说的是,哪里来的那么巧?秦可卿死了,你胃疼了,秦可卿出殡了,你的胃又疼了。天底下没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在这个地方,我们马上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尤氏在回避。可是,她为什么要回避儿媳妇的祭奠与葬礼呢?这与她丈夫——贾珍——的态度反差也太大了。范伟一定要问,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的呢?这是反逻辑的。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贾珍与秦可卿(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align][align=left] 王熙凤到了什么时候才出现?在宁国府需要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王熙凤终于在第十三章里出现了,她顺利地当上了宁国府的办公室主任。王熙凤过去是荣国府的办公室主任,秦可卿呢,是宁国府的办公室主任。现在,两边的办公室主任她都当上了。到了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了一件事,王熙凤的欲望是综合的、庞杂的,这里头自然也包含了权力的欲望。王熙凤的步行动态和她办公室主任的身份是高度吻合的。是的,王主任的心里头没人,只有她的事业与工作。我想这样借用金圣叹的一句话:“王熙凤自然是上上人物,只是写得太狠,看她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害怕。”[/align][align=left] 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其实要做两件事,第一,看看曹雪芹都写了什么,第二,看看曹雪芹都没写什么。[/align][align=left] 曹雪芹为什么就那么不通人情、不通世故呢?他为什么总是不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发展小说呢?不是,是曹雪芹太通人情、太通世故了,所以,他能反逻辑;他不只是自己通,他还相信读者,他相信我们这些读者也是通的,所以,他敢反逻辑。因为反逻辑,曹雪芹在不停地给我们读者挖坑,不停地给我们读者制造“飞白”。然而,请注意我下面的这句话,——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想象力,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记忆力,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阅读才华,我们就可以将曹雪芹所制造的那些“飞白”串联起来的,这一串联,了不得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红楼梦》这本书比我们所读到的还要厚,还要长,还要深,还要大。可以这样说,有另外的一部《红楼梦》就藏在《红楼梦》这本书里头。另一本《红楼梦》正是用“不写之写”的方式去完成的。另一本《红楼梦》是由“飞白”构成的,是由“不写”构成的,是将“真事”隐去的。它反逻辑。《红楼梦》是真正的大史诗,是人类小说史上的巅峰。[/align][align=left] 《红楼梦》是无法续写的,不要遗憾。你也许可以续写《红楼梦》写实的那个部分,但是,你无论如何也无法续写《红楼梦》“飞白”的那个部分。即使是曹雪芹自己也未必能做得到。《红楼梦》注定了是残缺的,——那又怎么样?[/align][align=left] 现在的问题是,“飞白”,或者说,反逻辑,再或者说,“不写之写”真的就由那么神奇么?我说是的,这里头其实有一个美学上的距离问题。[/align][align=left] 1912年,英国教授瑞士人布洛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作为艺术因素和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在这篇论文当中,布洛第一次提出了审美的“距离”问题。我们也不要把这个理论上的说辞僵硬地往我们的问题上套,但是,距离的问题始终是艺术内部的一个大问题,这个是无法回避的。我想强调的只有一点,在“距离”这个问题上,由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我们在认识上有比较大的差异,西方人更习惯于“物”——“物”的距离,也就是“实”――“实”的距离,我们东方人更倾向于“物”——“意”,也就是“实”――“虚”的距离。就像中国画,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就“不画”了,不要小看了那些“飞白”,它们太讲究了,它们是距离,那可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的。我们的“距离”就在这一黑一白之间。[/align][align=left] 我的问题是,这怎么就成了我们的审美方式的呢,它怎么就变成我们的趣味的呢?简单地说,我们是怎么好上这一口的呢?其实,这不是凭空而来的。如果一定要挖掘一下它的由来,那我们就必须要提到《诗经》所建立起来的、伟大的审美传统。钟嵘在他的《诗品》里对《诗经》做过简略的、相对理性的分析,他说:“诗有三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这个大家都知道,“兴”是什么呢?钟嵘自己回答说:“文已尽而意有馀。”这句话我们太熟悉了,不动脑子都能明白。但是,我们仔细想过没有,这句话里头其实有一个次序上的问题,有一个距离上的问题,——就一般的审美感受而言,“文”就是“意”,“意”就是“文”,可是,“兴”所强调的恰恰不是这样,而是文“尽”了之后所产生的意,这就很不一样了。这才是我们东方的。“意”在“文”的后头,它构成了一种浩大的动势,一种浩大的惯性。我们东方诗歌所谓的“韵味”就在这里,这一点,我们在阅读古诗的时候都能够体会得到。[/align][align=left] 当然,把“兴”这个问题说得更加明白的还是500年之后的朱熹。我们都知道,朱老夫子给“兴”所下过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很直白,那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朱熹把次序问题,或者说距离问题说的简单多了,你必须“先”言他物,你才可以“引起”所咏之词。——你想说“这个”,是吧?对不起,那你要先说“那个”。说过来说过去,“那个”越说越“实”;而“这个”呢,反而越说越虚,虚到可以“不着一字”的地步,你反而可以“飞白”,你反而可以“不写”。的确,我们中国人就是喜欢这个“意在言‘外’”。[/align][align=left] 我敢说,如果没有《诗经》,尤其是,没有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和理论探索,我们的唐诗就不会是这样,我们的宋词就不会是这样,我们的《红楼梦》就更不会是这样,可以说,是中国诗人曹雪芹写成了中国小说《红楼梦》。如果曹雪芹没有博大的中国诗歌修养和中国诗歌能力,《红楼梦》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是的,《水浒》这本书你让一个英国人来写,可以的,让一个法国人来写,也可以的,但是,《红楼梦》的作者只能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诗人。如果没有《诗经》和唐诗为我们这个民族预备好审美的集体无意识,曹雪芹绝对不敢写王熙凤“一步步行来赞赏”,打死他他也不敢这样写,那样写太诡异了。[/align][align=left]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是关于文本的。我不是“红学家”,有关“红学”我几近无知,我只是知道一点,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红楼梦》经历过特殊的增删,尤其是删。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这个《红楼梦》文本,是被处理过的。即便如此,我依然要强调,作为一个一天到晚“增删”小说的人,我想说,删其实也是有原则的,——既有历史现实的原则,也有小说美学的原则。它不可能是胡来,更不可能是乱删。某种程度上说,“删”比“写”更能体现美学的原则。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这么一个人,他删过《红楼梦》,我只能说,他能把《红楼梦》删成这样,他也是伟大的小说家。[/align][align=left] 由于能力的局限,我只是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谬误之处请老师同学们指正。[/align][align=left] 2015年4月24日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读水浒能感觉出来林冲每一步的境遇,尤其是草料场的雪,林冲写的最好的就是这一场大雪,但还是感觉不透彻,不过读红楼要感觉出来可太不容易了,所以红楼会曲高和寡,而水浒能雅俗共赏吧 [/align]
-
http://www.guokr.com/article/440224/ 恐龙会飞吗?如果是三十年前你指着博物馆里的标本说“会飞的恐龙”,可能会被人善意地纠正——“那是翼龙,翼龙不属于恐龙”。不过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恐龙里面也有能飞的。中生代中期,在恐龙类统治大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支不拘常规、极富勇气的飞行军——披羽恐龙。它们与翼龙一样,也飞上了蓝天,各自独立发展出飞行技法,翱翔于空际;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恐龙的后裔一直存活到了今天,那就是我们每天所见到的鸟类。以演化树的观点来看,我们身边飞行的这些小动物,都是恐龙。 这些多姿多彩的披羽恐龙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辽宁西部及周边地区大量发现的似鸟恐龙化石。它们所代表的鸟类起源问题,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等一起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14年度世界10大科学突破。 有趣的是,直到最近,上述的似鸟恐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片状飞羽”。也就是说,它们有一片片的羽毛,就像它们的后裔——鸟类一样。片状飞羽是它们的独门绝技,别无分店,我们过去也以为这是它们唯一的绝招。但是,中国科学家郑晓廷和徐星等人在4月3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报道了一种生活于约1.6亿年前的小型似鸟恐龙——它竟然具有类似蝙蝠的翅膀。我也参与了这项研究(点击读论文全文)。 http://3.im.guokr.com/qJJtyB7wtUj6av1rx6R_0Y2pODqOcjEw0K8hB7rdighSAwAAZQQAAEpQ.jpg[/img] [align=left] 奇翼龙的艺术复原图。图片来源:恐龙星际 [/align][align=left] 奇翼龙化石照片。图片来源:郑晓廷 [/align]这只来自河北青龙县侏罗系地层的小恐龙被命名为奇翼龙(Yi qi),从恐龙的分类上,它属于兽脚类中的擅攀鸟龙类(scansoriopterygids),拉丁名意为“攀爬的翼”。这类恐龙拥有独特的适应性特征,可能过着树栖的生活,其成员还包括发现于内蒙古宁城的树息龙和耀龙。这一恐龙类群与鸟类亲缘关系非常近,但长相非常奇特,有着短粗的头,手部外侧手指极长,尤其是其僵硬的羽毛呈丝状,更接近原始羽毛,而不像其他似鸟恐龙和鸟类拥有的片状羽毛。 [align=left] 奇翼龙头骨化石。图片来源:郑晓廷 [/align]但最神奇的地方,是奇翼龙腕部的一根棒状长骨结构。类似结构从来没有在其他恐龙当中发现过,但却在一些会飞的四足动物的腕部,或者肘部,或者踝部附近存在,这些动物包括蝙蝠、翼龙和鼯鼠等。奇翼龙腕部的棒状结构和日本鼯鼠腕部长着的棒状结构尤其相像。在所有这些动物中,这种棒状结构都支撑着翼膜,用于飞行或者滑翔。在奇翼龙标本上,我们确实也在棒状结构和手指附近发现了残缺翼膜。这意味着奇翼龙有着和鸟类及其恐龙近亲完全不同的翅膀,它的翅膀像蝙蝠和其他会飞的四足动物一样,主要由翼膜构成,而不是像鸟类及其近亲那样主要由羽毛构成。在恐龙身上,这个发现是第一例。 [align=left] 奇翼龙标本右侧的棒状骨结构(红色线条所指的结构),可以看到其端部周围保存着翼膜组织,以及丝状的羽毛结构。图片来源:郑晓廷 [/align]由于这件标本太过奇特,保存也不够精美,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确认了这一结构。而为了揭示这个棒状结构的性质,我们采用了CT和扫描电镜等多种仪器对化石进行分析,获取了包括软体组织上保存的黑色素体在内的宏观和微观信息,还分析了化石围岩和化石上的化学组分,最终确认了奇翼龙腕部的棒状结构是翼膜翅膀的关键组成部分。 研究尘埃落定,我们已经可以相当确定地说,侏罗纪中期,在鸟类的恐龙近亲竞相“飞天”的过程中,带着翼膜的奇翼龙可谓独树一帜,它是这个飞翔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先锋。它提醒我们,在飞行演化的早期历史中,兽脚类恐龙有着诸多创新性的尝试,许多支系不幸进了演化的死胡同,只有现生鸟类的这种飞行模式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奇翼龙(Yi qi)中的属名和种名还是已知最短的恐龙学名。这个学名也凸显了在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这一物种演化出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翅膀,完全不同于其他似鸟恐龙和鸟类的翅膀。奇翼龙的发现,为翼膜状飞行器官的趋同演化提供了一个绝佳实证,表明即便是在以羽翼为特征的鸟类支系上,也曾出现过翼膜翅膀。 尽管通过形态特征的分析和飞行能力的计算,我们相信奇翼龙的翅膀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但奇翼龙并不算是特别擅长飞行,它的空中生活似乎只限于在树木之间做短距离的飞翔,或者从高处飞翔到地面。我们还无法确定奇翼龙是采用扑翼飞行,滑翔,还是二者兼具。最后一个方式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也就是可能以滑翔为主,辅助以扑翼飞行。过去从事鸟类飞行起源的研究者一直忽视了这个方式,但现在看来,这恰恰是未来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align=left]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福成研究员在奇翼龙发现地组织的野外发掘。图片来源:张福成 [/align]主导此次研究的是临沂大学郑晓廷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参加本次研究工作的还有临沂大学王孝理和王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天宇自然博物馆的张晓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舒克文、张福成和邹晶梅以及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泮燕红。本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资助。(编辑:Ent) 关于恐龙的研究已经让关于恐龙的三观崩溃到一定程度了,据说家鸡和麻雀都是暴龙的直系后代,想想暴龙也就是个浑身羽毛的巨型山鸡也是蛮带感的
-
[align=left] 几天前,在英国弗兰普顿沼泽区皇家鸟类保护区里,鸟类观察者伊恩•伊利斯(Ian Ellis)发现一群牛大叔的形迹十分可疑,大约30头牛围着泥泞的水坑鬼鬼祟祟,不知在做什么。他赶紧用望远镜查看,看到的场景却出乎意料。[/align][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7/20150727110556368.jpg[/img] [/align][align=center] 娃儿你肿么了! [/align][align=left] 原来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海豹深陷泥潭,海豹妈妈不知去向,一群奶牛果断赶来救援。[/align][align=left] 据工作人员介绍,被救的小海豹出生仅仅5天,它可能是想在涨潮的时候游过这一区域,却没成想陷在泥潭里。这引起了牛群的好奇,纷纷围过去查看,大概是想帮小家伙一把吧。[/align][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7/20150727110607432.jpg[/img] [/align] [align=center] 小海豹陷在泥潭里 [/align][align=left] 正是这个场景引起了观鸟者的注意,从而使小海豹得救。被困多时的小海豹已经出现营养不良、脱水和呼吸困难,它会在保护区修养直到痊愈,再被放回野外。[/align][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小海豹得救了! [/align][align=left] 从那一刻起,它被叫作“庆喜儿”(“Celebration”),来纪念这场幸运的得救。[/align][align=left] 多谢牛大叔们![/align][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7/20150727110624384.jpg[/img] [/align] [align=center] 被救的小海豹庆喜儿 [/align]
-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西班牙小镇特里格罗斯德尔瓦列(Trigueros del Valle)日前通过公投,赋予猫、狗等宠物跟人类同样的权益,并将其列为“非人类居民”,成为该镇“镇民”。另外,西班牙风行的斗牛活动,在该镇也禁止举行。[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 据悉,该镇位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莱昂省,仅有330名居民,因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堡而闻名。镇长佩德罗•佩雷斯•艾斯比露莎(Pedro Pérez Espinosa)表示,动物获得新地位是正确的决策。“猫、狗与我们共同生活了逾1000年。镇长不仅是人类居民的代表,还是这里其他生物的代表。”[/align][align=left] 报道称,这个仅约330人的小镇明文规定,猫狗均属“非人类居民”,可享跟人类相同的权利,包括“严禁任何导致非人类居民受损或死亡的行为”、“不得为人类一己之悦利用非人类居民”等。[/align][align=left] 据悉,该议案有13条条文,包括“所有居民生而平等,并拥有存在的相同权益”、“居民不管是否为人类,都应被尊重”。该镇议会全数通过动物权益议案。[/align][align=left] 动物权利法案的出台主要为解决斗牛比赛问题,而不是普通宠物的权利问题。在新法案的指导下,该镇已经禁止任何导致“非人类居民”受伤或死亡的活动。残忍的斗牛运动和其他流血性运动将被有效禁止。[/align][align=left] 对此,动物慈善组织称赞道,“对人与非人公民而言,这是伟大的一天。由于特里格罗斯德尔瓦列镇镇民展现的感性与智慧,如今我们是更靠近彼此的物种。”该组织还呼吁整个西班牙效法此举。 动保组织有时候实在是比较DT,要是以后蚊子苍蝇蟑螂啥的也受到这法案保护,额。。。想想还是蛮恶心的 [/align]
-
转载,S1原帖http://bbs.saraba1st.com/2b/thread-1137500-1-1.html http://k.pd.kzho.net/1437733302787.jpg[/img] 左边奥运右边残奥 更新寓意 エンブレムは、「TOKYO」「TEAM」それに「あした」を意味する「TOMORROW」の、3つのことばの頭文字「T」をイメージしたデザインとなりました。 また、5年後の8月25日に開幕する東京パラリンピックのエンブレムも発表され、「平等」を意味する「=(イコール)」がデザインされました。 2つのエンブレムは同じ理念で作られていて、エンブレムの中央の黒はすべての色が集まることで生まれる色であることから「多様性」をイメージし、大きな円はすべてを包み込み1つになった世界を、そして赤は、一人一人のハートの鼓動を表し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す。 大概就是说首先会标是T,表示tokyo,team,tomorrow 残奥是代表平等的等号 黑色是表示所有的颜色涂到一起就是黑色了,表现了多样性,1外面一个大圆包着是表示世界,红色的球代表人们的心跳。。。 这多样性解释真是够了。。。为了把那贴膏药塞上去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
[p=null, 2, left] 另一地球可能发现?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先锋,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前一阵子“新地平线号”掠过冥王星时刚出过风头,不过随后霍金宣布,联手俄罗斯IT大亨启动史上最大搜寻外星人项目,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和霍金“争风吃醋”,NASA在今天凌晨再次弄了个大新闻: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新发现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Kepler-452b),这是首个与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跟地球的相似指数达到0.98。开普勒452b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公转一年大约385天,和地球365天也很接近。[/p][p=null, 2, left] NASA宣布这个“激动人心”消息后,网络舆论顿时炸锅,平时不大关心科学话题的朋友也激动起来:“另一个地球!”“我们不再孤独!”“活久见!”“要步入新世纪了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愚蠢的人类再见我要回母星了。”“黑暗森林!外星人的攻击正在路上!”“人类祸害了一个地球还不够,又要祸害另一个去么?”“平行世界的另一个我是不是也还单身着……”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1806271.jpg[/img] [/align][p=null, 2, center] Kepler-452和地球的对比图,Kepler-452b的体积是地球的1.6倍。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1818685.jpg[/img] [/align][p=null, 2, center] 开普勒452b行星距离地球1400光年,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那颗恒星的质量比太阳多4%,亮度则要多出10%。开普勒452b到那颗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 [/p][p=null, 2, center]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84937444.jpg[/img] [/align][align=center] 艺术家笔下描绘的开普勒452b。就算这颗行星真如天文学家合理“猜测”的那样,是一颗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那里也不会是适合我们生存的第二家园,而是10亿年后未来地球的惨淡模样——衰老的太阳日益增强的辐射可能蒸干了所有海洋,只留下被矿物沉积一圈圈包围起来的一个个湖泊。图片来源:SETI研究所/ Danielle Futselaar [/align][p=null, 2, left] 非常令人感动的脑洞,然而少年们,你们想太多了。当然这不赖大家,NASA先前的预告“……天文学家们已经接近几千年来我们所梦想的目标:发现另外一个地球”实在是太容易让让人思维奔逸,再加上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不断失真,公众设想和期待的东西,跟科学家们要说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 [/p][p=null, 2, left] 与地球相似指数0.98 [/p][p=null, 2, left] 美国航天局(NASA)23日举办媒体电话会,介绍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最新观测成果,“批发”了500多个新的太阳系外行星候选天体,天文学家根据它的数据,发现一个从尺寸到周边星系环境都很类似于地球的行星,这意味着该行星表面有望存在液态水,这也是目前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的行星表面环境。这次发现的行星命名为开普勒452b。[/p][p=null, 2, left] 自1995年第一颗系外行星被发现以来,在21年内,科学家对类地行星的观测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在系外行星被发现之前,类似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处于科幻小说的范畴。现在,科学家通过先进的望远镜观测到一直试图寻找的类地行星,目前还有4661颗行星仍然处于候选状态,还没有进一步确认。[/p][p=null, 2, left]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世界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探测器,自2009年3月发射升空以来,致力于在“宜居带”寻找类地行星,在为期至少3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0万个恒星系统展开观测。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1903816.jpg[/img] [/align][p=null, 2, center] 24日零点,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最新发现媒体电话会议开始,NASA给出的配图是 Kepler-421b。天文学家称,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2020895.jpg[/img] [/align][p=null, 2, center] Kepler 452b上的一年大约385天,和地球上的365天很接近。系外行星——Kepler 452b 比地球大概大60%,距离地球1400光年,位于天鹅座。图为开普勒望远镜之前发现的kepler-186星系与kepler-452b所在的星系和太阳系比较。 Kepler-186系统的恒星因为比太阳小很多,所以它的主要行星几乎都很靠近恒星,大约和我们太阳系的水星轨道相当。 [/p][p=null, 2, left] “宜居带”即所谓适宜生存区域,是指距离恒星的距离适宜,意思是:假如这颗行星上有水,是有可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不至于被恒星烤得完全蒸发掉,也不至于冷得只能结冰,而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p][p=null, 2, left] 目前,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发现1000余颗类地行星和3000余颗行星候选者,它们的轨道和尺寸各异,其中也包括一些处于适宜生命生存区域内的行星。科学家不断从这些行星中进行筛选,最新确定了12颗行星位于适宜生存区内。[/p][p=null, 2, left] 天文学家称,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天文学家表示,这个跟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p][p=null, 2, left] 开普勒452b直径不到地球的两倍,它与所围绕的恒星距离也相当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而那颗恒星,也与太阳尺寸差不多,仅比太阳大4%,亮10%。[/p][p=null, 2, left] 开普勒452b从恒星上接受的光和太阳光类似,理论上可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奠定生命存在的基础。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开普勒452b上面有生命,因为开普勒望远镜只负责照相,没有办法近距离观测行星,这需要后期技术手段跟进,可能需要把探测器送入轨道内。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2452647.gif[/img] [/align][p=null, 2, center] 因为位于宜居带,位置适中,因此允许液态水在它的表面存在。天文学家称,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2503972.jpg[/img] [/align][p=null, 2, center] NASA表示,开普勒452b被称为地球2.0。 [/p][p=null, 2, left] 如果开普勒452b是固态的,最好是岩石行星,它就更有可能带有水。不过这只是如果,天文学家现在还不能确定开普勒452b的构成,也就是还不确定它是否是固态行星。[/p][p=null, 2, left] NASA说这个星球上可能有活火山,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行星应该有60亿年历史,地球为45亿年。[/p][p=null, 2, left] NASA表示,由于缺乏关键数据,现在不能说开普勒452b究竟是不是“另外一个地球”,只能说它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p][p=null, 2, left] 此次一同发布的还有11颗同样是直径小于地球2倍,均为运行于宜居带内的疑似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后续确认。[/p][p=null, 2, left]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接下来的任务将在2017年正式展开:在我们附近的恒星周围找到适合居住的行星。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1935510.jpg[/img] [/align][p=null, 2, center] NASA宣布新发现的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 因为比地球大概大60%,所以Kepler 452b 应该会归入“超级地球”这一类的系外行星,因为位于宜居带,位置适中,因此允许液态水在它的表面存在。 [/p][p=null, 2, left] NASA的咋呼? [/p][p=null, 2, left] 说好的外星人呢?并没有。[/p][p=null, 2, left] 不少网友和天文发烧友在网上吐槽,认为似乎急于抢头条的总是NASA,而不是那些新“地球”。理由如下:[/p] [p=null, 2, left] 2011年12月5日,NASA宣布了一项惊人发现,利用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第二个“地球”; [/p][p=null, 2, left] 2013年4月18日,NASA宣布发现三颗“新地球”,美官员欢呼“人类走向找到类似家园又近了一步”;[/p][p=null, 2, left] 2014年3月26日,NASA宣布了一项里程碑式的发现,有一颗大小与地球几乎一样的可居住行星[/p][p=null, 2, left] 2015年1月NASA公布的开普勒438b和开普勒425b,它们也处于宜居带内、可能是固态行星。但这远没有到满足大众的科学幻想的地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普勒452b似乎不算稀奇。[/p][p=null, 2, left] 之前,NASA也公布过以上各种类似“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消息,但那些系外行星围绕运行的恒星都是质量很小,温度也比较低的红矮星,而这次开普勒452b围绕运行的是一颗与太阳(G型星)相似的恒星,所以成为到目前为止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p][p=null, 2, left] 开普勒452b与地球相距1400光年,人类想要到达前几天刚露出正脸的冥王星就需要9年时间,而想到达开普勒452b则需要5亿多年。[/p][p=null, 2, left] 但是开普勒452b所围绕的恒星比太阳老15亿年,这使对太阳系以及地球的未来研究有了很好的参照。[/p][p=null, 2, left] 这样咋乎一番然后围观群众失望走散的事情,NASA干过不止一次了,在太阳系外行星的话题上尤其如此。但这并不是科学家们有意误导,他们是真心觉得新发现很重要,然而学术界与公众的思路不同,对“另一个地球”的标准也不同,读者脑补太多的话,失望是难免的。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1959971.jpg[/img] [/align][p=null, 2, center] 开普勒接下来的任务将在2017年正式展开:在我们附近的恒星周围找到适合居住的行星。NASA表示,开普勒452b被称为地球2.0。图为NASA公布的Kepler-452b行星与地球对比图。 [/p][p=null, 2, left] 科学家激动什么? [/p][p=null, 2, left] 既然连是不是固态行星、有没有水都不知道,科学家们为什么说这发现激动人心?[/p][p=null, 2, left] 或许是因为人类太孤独了。[/p][p=null, 2, left] 1995年,人类发现了第一颗系外行星运行在类似我们太阳的恒星轨道,之前的那么多年里,系外行星一直是科幻小说的范畴。[/p][p=null, 2, left] 如今,人类发现了数千个系外行星,天文学家们梦想着寻找到几千年来的愿望:另外一个地球。而综合条件可能更像地球,符合各类标准的候选行星并不多,从这一点说,开普勒452b的发现也是类地行星观测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2200297.jpg[/img] [/align][p=null, 2, center] 该行星被命名为“Kepler-452b”,公转周期(也就是一年)385天,但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能支持生命的存在。 [/p][p=null, 2, left] 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没有在宇宙中发现任何地外生命存在的迹象。乐观者通过理论推算认为仅银河系中的“地球兄弟”就可能有好几十亿个,它们的大小和温度都适宜,其中很多也许有生命。悲观者则认为,地球生命形成需要的巧合条件太多、太精妙了,也许在宇宙中就发生过这么一次。[/p][p=null, 2, left] 人类在幻想中构建了辉煌的外星文明,想象力扩展到了其他的宇宙,但在现实中,寻找外星生命最大的成绩还只是“火星上曾经有液态水”这种级别的,连是否有过微生物都不确定。至于地球以外发现的有机物,也只是甲烷之类,完全可以由非生命过程发生。就目前的证据而言,生命只在我们这颗行星上存在,只进化出来过一次,都使用同一套化学机制。真的是寂寞如雪啊。[/p][p=null, 2, left] 人类很早就希望能接触地外文明,数学家高斯曾提出种植大片森林形成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图解,好吸引外星人注意。航天时代的到来断绝了发现月球人和火星人的可能,但太阳系行星仍可以给我们提供生命形成条件和早期演化过程的线索。同时,人类将目光和脚步放得更远,一边搜索太阳系外行星的踪迹,一边发射探测器向茫茫深空捎去问候,希望有人能听见。[/p][p=null, 2, left] 宇宙中固然可能存在与地球生命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但从与我们相似的角度找起,是非常自然的。环境与地球越相似的行星,就越有可能孕育生命(所以我们对火星考察这么热衷),最关键的两点就是:位于“宜居带”内,温度适宜;由岩石组成,呈固态而不是气态(这与行星的大小直接相关)。[/p][p=null, 2, left] 在人类已经发现的几千颗太阳系外候选行星中,大多数并不符合以上条件,开普勒452b这样的已经足够令科学家激动了,他们觉得这已经跟地球很像,可以提供很多有意思的研究线索,帮助更好地判断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宜居行星。这心情好比是,远在异国他乡,遇见一个本国人就会很高兴。而公众满心期待的是遇见曾经一起爬墙上树的昔日邻居好友,不免失望。 [/p][align=center] http://i.guancha.cn/news/2015/07/24/20150724072223240.jpg[/img] [/align][p=null, 2, center] 开普勒接下来的任务将在2017年正式展开:在我们附近的恒星周围找到适合居住的行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