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读者是否已经厌倦了“宿命”设定的作品?


推荐贴

宿命——这是一个难以用只言片语去诠释,但对于它每个人心中都能有个大致概念的词语。

 

它象征着命中注定,象征着殊途同归,象征着徒劳无功,也象征所有无力的挣扎。

 

无论是最终堕入原力暗面的阿纳金,还是站在末日火山山口,终于被魔戒的力量击垮的佛罗多。无论是一席黑衣,将长剑刺入鲁路修心口的朱雀,还是将霜之哀伤拔出冻土的,洛丹伦昔日的荣光——阿尔萨斯。他们的故事之所以震撼与悲壮,全因“宿命”二字使然。

 

当那一头橙发,朝气勃发的男孩跟另一个性格内敛却自视甚高的少年被编入同一个忍者小队时,我们便已经意识到不久的将来,二人终将因为观念与理想的不同而不可逆转地刀剑相向;当一个曾经俊美但却因为修习黑魔法而形如枯槁的苍白男子对尚在襁褓中的小男孩痛下杀手之时,我们就立刻明白后者终有一天会带着失去双亲的满腔仇恨与之拼个你死我活。

 

大概,我们的都怀有一颗幸灾乐祸之心,或许,我们只是坚信那“无巧不成书”的铁律。所以,尽管许多人在现实里并不承认命运,但都乐见文学作品里,那一场铺垫已久的世纪大战的来临。

 

于是,在一个个成功案例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乐于将“宿命”作为故事的主轴来展开故事。无论合理与否,无论是真有新意还是新瓶装旧酒,仿佛只要在种种伏笔与设定的背后以宿命为旗号,那么一切的不合理都能得到理解与原谅。

突然的黑化?那是宿命的安排。毫无理由的背叛?那是宿命的安排。牵强附会的你死我活?那,也是宿命的安排。

 

如今鱼龙混杂,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是否已经把“宿命”这个设定玩得烂大街了呢?如果是,写手又该从何角度进行革新与创作,让这个设定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来?

 

链接到点评
  • 回复 59
  • 创建于
  • 最后回复

 

 

我喜欢冰与火之歌这类,动不动就死主角(喂,我不要当主角啊)的小说。可能从心底也并不认同宿命式的故事吧

 

不过我从社会学学科的角度,是认同所谓的“宿命”的,即:超越个人自己能动范围的因素,对人生轨迹的影响。但是这些往往并不是适合用来讲故事的题材呢。毕竟,人们想看的是不寻常,而不是每天都在不断重复的故事。如果有什么真的是宿命,那么大多数人的宿命其实是平凡。

链接到点评

啊!命運,你像月亮,變幻無常,時而增漲,時而縮降;可惱人生,你今日非難,明日安慰,玩弄世人的情意;將貧苦和強力像冰ㄧ般地溶去。

空虛不仁的命運,你輪轉不停,惡貫滿盈,虛謊幸福,即刻消溶,今竟陰影藏身,向我進攻;我只好賭賭運氣,搗毀你罪惡的裸背。

運氣和勢力都在跟我作對,傷感和挫敗接踵而來。此時此刻,毫不延遲,請ㄧ齊撥奏琴絃;命運已將強者打倒,請與我ㄧ同悲號。」──布蘭詩歌

 

命運的不可預知與無法改變的無力感一直都是文學作品營造張力的重要方式。

我認為宿命梗絕對是個歷久不衰的重要主題。但是,越是常被用到的主題,越容易被拿來比較。

以至於有些頑劣糟糕的作品在做出不合理卻牽強的解釋時只能用命運,或是將發生的一切巧合怪罪於命運上。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命運我們不知道,但小說的大綱一旦被決定了的話,對於劇中角色而言宿命也被決定了吧。

链接到点评

{:8_569:} 伏笔把这个叫宿命?

 

但续篇更喜欢把这个叫【冲突】呢w

 

故事起承转合,正是由于有了冲突才更能突然出人物的魅力吧w

 

而如果非要说将冲突说成宿命的话,那续篇只能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没有三十年前你向主角亲人举起的屠刀,也就没有三十年后主角天涯海角的报复。

 

不然主角没事干了,大老远的,跨越半个世界,就为了和反派打一架?

 

我想没有人喜欢这种情节吧(摊手

链接到点评

比起宿命注定的剧本,轻易就打破宿命的剧本更令我感到厌倦。宿命就是因为无法违抗,无法改变,才令人感到敬畏。人们在宿命面前感受自己的无力与软弱,拼尽全力去挣扎妄图摆脱宿命的束缚,却最终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自己的努力也好挣扎也好,也不过是在宿命安排下的剧本而已,那更令人感到后悔与绝望。这才是宿命作品的醍醐味。而现在的作品,宿命说打破就打破,那样的宿命还有什么魅力可言?人们不惧怕命运,认为可以改变命运,殊不知命运是神的安排,所谓改变命运即是超越神明。对于不相信命运者,根本就不会去埋怨命运的不公,因为对他们而言命运根本不存在,一切的因果无非源自于人的行动。对于相信命运者,并非是人改变命运,而是命运改变人,自己所做的一切俱是命运安排下结果,无论是happyend还是bedend,那都是命运的选择而并非人的。所以动不动就打破命运的人,没资格去谈论命运,因为他们自身都不相信命运。

链接到点评

宿命,咱看来更像是因果

如果

前人捍卫正义 但是正义是始终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的 于是自己或是后代与少部分人解不开的仇

前人是个赌徒 他欠了一大笔钱 所以后人注定要和债主乃至债主后代打交道

因此咱更多的认为宿命是前人或是角色自己性格与选择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咱相对讨厌无理由的宿命

链接到点评

宿命有种悲剧的美感成分在里面,因为注定失败,所以人们反而会进行对比的重视过程,更能体验过程中的每份感情,所以我个人也是偏好于悲剧艺术作品的,当时切丝打飞机杀老爹的时候描写真是美OWO

是不是有点心理不正常的感觉,其实这本来就是悲剧艺术的美啊~~

不过真的说起来我现实中的话,我宁愿相信那段阿里布达里面罗森写的:这世界上有些事情很奇怪,每个人都不相信你能做成,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但是你做着做着,突然就成了,我见过无数的奇异的事情,都这样发生了,

原文不是这样,不过要改写成普适的话这样比较合适。OWO

最后伏笔啪啪啪。

链接到点评

 

 

宿命这个主题对于人类本身的意义。

 

我认为,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着一个人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的事物,“宿命”这个主题就会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走下去。恐怕自人类开始有了“文学”这个以现实为基础,以文字作为描述载体的艺术形式诞生以来,宿命这个主题就已经存在了。它是人类对于自身无可奈何之物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与“恐惧”这种原始的,纯粹的情感相比,人类对它的情感更加复杂。

 

看看各个时代人类对它的描述吧:它是神的力量(各种各样掌管命运的神明),它是诅咒,它是对负罪之人的惩罚,它是悲剧等等...

 

说到底,“宿命”关联着人类内心深处最本源的情感,只要人类还有不可战胜之物,宿命就会一直存在。

 

因此,以“宿命”为基础产生的悲剧式作品才会被那么多的人津津乐道,甚至名垂青史,是因为它能引起读者,或者观众情感深处的共鸣;

 

也因此,与“宿命”战斗的人也往往被称为英雄,勇士,可能这个“宿命”代表着他/她身处的时代的沉重黑暗,他们也会一直战斗下去,直至死亡。

 

宿命代表着一种不可抗力,而它的存在却能让人类体会到自身的软弱,而在体会到软弱的同时,将激发出人类本身拥有的最珍贵的人性之光:

 

殉道者的信念,开拓者的勇气,反抗者的不甘和愤怒...而在他们倒在宿命的脚下时,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去战斗,去抗争,就是宿命之于人类的意义。

 

所以,读者和观众是永远不会厌倦宿命这个主题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无论有多少人对它的描述有多么的肤浅,总会有人以宿命为基础,写出震撼灵魂的作品,因为宿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将会面对的,永恒的敌人。

 

 

 

 

链接到点评

仙剑四一句话咱还是印象深刻 我命由我不由天

咱所经历的导致我认为有些事是必然的,但我心中依旧有那么一丝信仰支撑着我去努力冲向自己的目标。

《冰与火之歌》咱是非常喜欢的,咱从小就做着骑士梦啊,当然书中基本上没有真正的骑士。这书淡化了主角吧,反正经常死人...POV手法之后则是烂大街了,传统的手法的作品相对比较少了。宿命这什么咱不是很清楚啊,毕竟平常看的主流文学咱没看出多少来。就历史小说来说吧,结局是注定的,就看过程如何写了,这是否算是宿命?咱感觉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有宿命的元素,不然故事没法发展下去吧。

阿加莎的侦探小说基本上每本的写法都不一样,其中的被害者死亡必然有原因,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的死亡。不过基本上手法不重复,那么读者也不会厌倦吧,有几本看完咱都一身冷汗--《罗杰疑案》。因此咱感觉手法不重复,那么咱们读者也不容易厌倦吧。

最后,咱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个无知又肤浅的人,而且自负....有错误请纠正吧,其实咱更多的是矛盾{:7_527:}

链接到点评

 

 

命运绝对是经久不衰的主题,一个已经决定的结局不是对作品的限制,恰恰是对作品的升华,对作者的考验。

 

为了自己的喜好,刻意安排事件,赋予角色能力,让主角或艰难胜利,或有惊无险,或死里逃生,这种刻意的痕迹让这一切都索然无味,因为读者知道一切的过程都没有意义,主角一定是胜利者,而且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

 

那这样的话,主角的行为和心理对读者有什么意义呢?读者如何能对一个有胜利光环的人有认同感?

 

就算说主角有什么血海深仇,沉重宿命也不能改变作品的苍白

 

作品要想出色,必定得是能使人共鸣的,而上述作品在这一点上失败了,但这不是命运这个主题的原因,纯粹是因为作者的能力不足

 

命运其实是很能引起人共鸣的主题,因为人在生活到某一阶段一定会有无法前进,甚至也无法后退的时间,这时候的人就算如何努力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也找不到问题的原因,自然而然的他们就开始感觉到了命运的存在,因为这是唯一的解释,这样的解释是不具体,是无法言喻的

 

那么显而易见,好的作品就是要通过故事,人物来再现或者说诠释这一现象,如果主角们没有处于一个如同泥沼之中的情景,反而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得到协助,那么如何让读者回想起自己的困境,自己的痛苦?

 

但是这是说只要痛苦,绝望就好了吗?肯定不是,上文说过读者无法对一个身怀胜利光环的人产生共鸣,同样的读者也不会对一个身怀失败光环的人产生共鸣,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一切的过程都没有意义,为什么没有意义,就是因为人物所处世界的因果法则

与我们的相差甚远

 

所以说要写出好的命运主题的作品,既要设定一个沉重的结局,同时要依照现实的因果法则去实现这个结局才行,能做到这一点的作品一定是经典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