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跳到内容

试问如何提高文学文章网文的鉴赏能力?


安亚

推荐贴

学会鉴赏、是开始解构文章、模仿写作并上路的第一步。

最近突然有点开窍,文学文艺虽然表达方式多样,但是其实还是有优胜劣汰之分的。

美术,直观的艺术,相较于文学来说,是能够让人直观感受到好坏、优劣的。

文学不然,文学抽象的东西太多,表达与中心思想的晦涩。

文学还是能通过鉴赏差分出优劣并加以学习的,只是这种学习并不容易。

 

我想要去学着提高文章鉴赏能力。

但是光看个热闹肯定不是鉴赏,

一篇文章,长篇小说的构成分好多要素。

中心思想、故事内容、人物关系这些直观的东西自然是能一遍理顺的。

但是运用到的手法、文章的结构、剧情章节的编排等,却是我真的没法解析,也是我能力中所欠缺的。

 

试问对于文章鉴赏能力,有什么提升的方法,或是推荐的教程书目吗?

 

拜谢。

链接到点评
  • 2 周后...

网文更新周期太频繁,作者门槛也在逐渐降低,逐渐快餐化,现代人也没耐心看草蛇灰线,推理蛛丝马迹,所以网文大火不讲素养,讲的是跟没跟上风口,对没对上潮流,懂不懂营销,读者看得爽不爽。

读网文是培养不了素养的,这些只能从名著里找

精读红楼梦,高中时老师讲的《林黛玉进贾府》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描写人物,把贾府大家子打理的整整齐齐,凤姐未见其人其角色就已入木三分。描写情节,操办的一场白事,物事称谓,丧葬讲究,就让读者知道这贾府的豪阔,大家族的森严。

精读《水浒传》,看得到梁山好汉,看不到逼上梁山,看得到土匪造反功败垂成,看不到派系相争,各种心思。

读这些的乐趣是看人情世故,人情在小处,世故也在小处,就像侦探似的循着蛛丝马迹推理,能培养人情世故的素养,也能从作者身上学到写人物、写情节的素养,但培养不了考试的素养,考试的素养还得去教材、去习题里找。

,由Jpolo修改
  • 喜欢(+1) 1
  • 顶(+1) 1
链接到点评
  • 3 周后...

探讨一点非专业的个人看法。

对于各种类型的文学,鉴赏方法应该也不一样。比方说就纯文学来说的话,对古典主义文学,比如托尔斯泰的作品、福楼拜的作品、狄更斯的作品,无非就是讲一个好故事。鉴赏方向大概就是对人物的刻画、对现实的批判、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云云。而现代主义以及后面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比如卡夫卡的作品、福克纳的作品、略萨的作品,故事相对来说不是一部作品的第一要务,写作手法似乎更加重要。从现代主义文学盛行以来,写作手法实际上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相当多的变化。在我看来他们是越来越激进地力图探索一个更深刻的文学表达方法的极限。我对这部分并没有很深入的认知,只能说要想理解某个流派或作家,只能多看、多体会吧。

而对于通俗文学作品,通俗文学相对于纯文学来说更多的看重读者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的自我表达,作品也不像纯文学那样严肃和激进,相对来说更期望读者看的开心。不过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往往还是包含作者的坚持和野心,有些在纯文学意义上也有一定价值。对于通俗文学的鉴赏一般还是要分类来看,比如史诗奇幻文学更注重构筑一个全新世界的能力,科幻文学更重视新的科幻点子,推理文学更注重推理逻辑的严密性,恐怖文学更注重氛围的构建,等等。包括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人物的立体性、故事的起承转合往往是通俗文学重要的一部分。(但也不一定,比如有些硬科幻小说就只靠科幻点子来支撑)

最后是网文,有人说网文比起文学来说,更像一种商品。其实这种说法也有待商榷,因为“网文”本身并不是一个足够清晰的概念。“在网络上连载的作品”,其本身就是一个大杂烩。比方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其实看作通俗历史小说也未尝不可。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金宇澄的《繁花》,最早也是在网络上连载的。在我看来网文时代更大的意义在于将“写出作品并被更多人看到”的能力交给了每一个人。当然现在网文的主流确实是偏商品性质,即通过迎合某个特定群体的口味来让读者买单,类似于某种定制类服务。——当然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鉴赏,如果非要鉴赏的话上龙空找找作品毒点爽点解答就完事了。但这不意味着网文形式不会出现某种有意义的作品。因为杂志连载推理小说、武侠小说曾经也只是赚钱的途径,但它们的确出现了一些不错的通俗小说作家。——虽然日更的大环境确实不利于这种人的出现,但我仍然会盼望一些更有野心的作者们。

链接到点评

 

于 2021/5/17 于 PM8点34分, 3madcaps 说道:

探讨一点非专业的个人看法。

对于各种类型的文学,鉴赏方法应该也不一样。比方说就纯文学来说的话,对古典主义文学,比如托尔斯泰的作品、福楼拜的作品、狄更斯的作品,无非就是讲一个好故事。鉴赏方向大概就是对人物的刻画、对现实的批判、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云云。而现代主义以及后面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比如卡夫卡的作品、福克纳的作品、略萨的作品,故事相对来说不是一部作品的第一要务,写作手法似乎更加重要。从现代主义文学盛行以来,写作手法实际上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相当多的变化。在我看来他们是越来越激进地力图探索一个更深刻的文学表达方法的极限。我对这部分并没有很深入的认知,只能说要想理解某个流派或作家,只能多看、多体会吧。

而对于通俗文学作品,通俗文学相对于纯文学来说更多的看重读者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的自我表达,作品也不像纯文学那样严肃和激进,相对来说更期望读者看的开心。不过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往往还是包含作者的坚持和野心,有些在纯文学意义上也有一定价值。对于通俗文学的鉴赏一般还是要分类来看,比如史诗奇幻文学更注重构筑一个全新世界的能力,科幻文学更重视新的科幻点子,推理文学更注重推理逻辑的严密性,恐怖文学更注重氛围的构建,等等。包括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人物的立体性、故事的起承转合往往是通俗文学重要的一部分。(但也不一定,比如有些硬科幻小说就只靠科幻点子来支撑)

最后是网文,有人说网文比起文学来说,更像一种商品。其实这种说法也有待商榷,因为“网文”本身并不是一个足够清晰的概念。“在网络上连载的作品”,其本身就是一个大杂烩。比方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其实看作通俗历史小说也未尝不可。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金宇澄的《繁花》,最早也是在网络上连载的。在我看来网文时代更大的意义在于将“写出作品并被更多人看到”的能力交给了每一个人。当然现在网文的主流确实是偏商品性质,即通过迎合某个特定群体的口味来让读者买单,类似于某种定制类服务。——当然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鉴赏,如果非要鉴赏的话上龙空找找作品毒点爽点解答就完事了。但这不意味着网文形式不会出现某种有意义的作品。因为杂志连载推理小说、武侠小说曾经也只是赚钱的途径,但它们的确出现了一些不错的通俗小说作家。——虽然日更的大环境确实不利于这种人的出现,但我仍然会盼望一些更有野心的作者们。

:SS01:从古典到通俗,您直接指出了一条研究的大方向。谢谢大佬,听您说的真的收益良多。

链接到点评
  • 2 周后...

还是应当多读的说。个人觉得3madcaps说的很有道理,偏向理论一些。理论和实践要相互指导才行。实践就是多读啦,读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对比一下同一个译著不同译者的风格,看看网文的写作倾向,都是很有趣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慢慢读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感觉。

链接到点评
×
×
  • 新建...

重要消息

为使您更好地使用该站点,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