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弗里德姆满正派的。叙事风格虽然不诙谐(考虑到恶魔随时会杀人,戏谑实在不合时宜),但是故事里还是有很多有趣的心理活动、情节和比喻,甚至有专门搞笑的章节(比如1.5,5.5),也有一些喜剧化的人物(恶魔)。但整体风格很压抑,很压抑。
题外话:《堂吉诃德》的写作技法还是太糟糕了(毕竟太古老了)。我有童年滤镜(小时候读过青少年版),但三年前再看感觉这什么啊,作者真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现在的作家,我想经历过心理学引入(比如意识流,陀思妥耶夫斯基式人物)、福楼拜的描写方法等洗礼,应该较少写那种作品了吧......应该吧。但也是有的。
《除魔记》是后现代小说,尽管套了中世纪末期(1425AD)的皮。雨果的《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我不相信浪漫主义,当代会有很多人还对所谓的感化心存相信吗?我试图创作有关生存论的作品,回应某种“无神轮回”中的精神危机(其实并没有成功回复,因为我觉得没有方案)。但有一点创作思路是很古老的,人物需要经历试炼,完成提升。这点上我始终不能认可歌德在他的《浮士德》里的乐观。而阿喀琉斯的神性(舍弃追求荣誉,拥抱命运,怜悯众人但执行职责)让我有了新的想法,遂塑造了弗里德姆的提升之路。丹尼尔是先知以利亚的倒转:以利亚急公好义,性如烈火,施展奇迹,即使身处险境也收获天使的指引和「微小声音」的帮助,最终被神提升。而丹尼尔都算是经历但也都反转了。恶魔表面上是温和的尼采主义者、女性主义者和语言学家。最有意思的角色。
还有一点是我对于基督教小说大体都很失望。《大盗巴拉巴》的语言过于简略,思想简单,我必须设计更多富有哲思的角色,而不是底层人。《你往何处去》通俗到空洞,不过基隆这个“浪子”塑造的很好。《基督的最后诱惑》很危险,因为他瓦解了成人之神的核心,甚至不算基督教小说了。《卡拉马佐夫兄弟》是绝对的传奇,但没有深入探讨我想探讨的东西(比如语言),而且《圣经》元素占比过低,很多话题也扯的太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老毛病)。《白痴》谈的更多是尼采式的基督,不是我要的东西。我不想谈基督教里的神性,太恐怖了(丹尼尔身上或许能瞥见一些)。《天路历程》固然经典,但太老了,模式依旧是十九世纪后期前的。《玫瑰之名》没看完,主要的内容还是悬疑,不是哲思。《赫索格》很不错,我在9.5里借鉴它的一些技法。《圣安东尼斯的诱惑》是散文诗,不过主题我也不喜欢,在现代人看来有点蠢了(但它是福楼拜的作品,仅仅是看景物描写都是极好的)。《白鲸》虽然不是基督教小说,但启发了我创作「亚哈-拿伯-以利亚」的三元组。
我想写一些恐怖、哥特的东西。思想方面,我要去用基督教的语言重塑一些哲学观点,然后解构掉它(所以需要语言哲学)。也要让弗里德姆体验并分析各种宗教式语言的问题,比如善恶有报、献祭成圣、先知原则(正义大于幸福)、神学巴别塔(绚丽的空能指)。